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带你认识一位春秋时期法家的创始人

2023-12-07历史

春秋时,鲁襄公三十一年(公元前542年)冬天,晋国发生一件轰动一时的外交事件。当时,郑国的大臣子产,陪同郑简公前往晋国,晋平公自恃是盟主,借口有同姓国鲁襄公的丧事,没有接见。子产便采取一个大胆的行动,派人将晋国招待诸侯的馆舍围墙全部拆掉,径直把自己的车马放了进去。

晋平公派大臣士文伯责问子产擅自拆毁馆舍围墙,用意何在?子产回答说:「郑国地方狭小,夹在晋、楚两个大国的中间,大国索求贡物,没有定时,因此不敢安居,只得尽量搜索国中财物,随时前来朝见。现在碰上你们国君有事,不能接见,我们既不敢把财物送进去,又不能把财物露在外面。过去晋文公做盟主,宫室相当矮小,招待诸侯住的馆舍倒是修得又高又大。现在让诸侯住在奴隶住的房子里,大门进不了车,而又有围墙拦着,所以只好拆毁,将财物送进去保管,你看,如不这样,又该怎么办?我不知贵大臣对我有何指教?」

一席话说得士文伯哑口无言,晋国只得承认自己不对,向子产道谦。晋平公于是立即接见了郑简公,还举行了隆重的宴会热情招待。后来又改建了招待诸侯的馆舍。人们由此都称赞子产的才能。

子产(?-公元前522年),名公孙侨。子产是他的字。出生于郑国的贵族家庭,是郑穆公的孙子,春秋末期一位杰出的政治家。他执政二十余年,发挥高超的政治才能,进行了一系列重大改革,使郑国生产得到发展,人民安居乐业。

当时井田制已开始瓦解,大量私田出现,子产执政后,整顿田地疆界和沟渠,承认土地私有,按土地面积征税,使得一部分私田所有者成了中、小地主,一部分拥有少量私田的奴隶,也成了自耕农。接着,子产又推行按「丘」征「赋」,改革军赋制度。即把国家军赋,由按劳力分摊改为按土地面积分派,归土地所有者承担。上述两项改革,都受到贵族和保守势力的反对,甚至受到一些人的咒骂,但是,子产说:「只要对国家有利,我死也得做。行善政就要坚持到底,不能中途改变,只有坚持才能成功。人心不可放纵,法度不可改变,我是下决心坚持下去的,决不改变。」

子产治国,主张行猛政,用法治。他说:「火性猛烈,人见了害怕,所以很少人被火烧死;水性柔弱,人们轻视它,玩弄它,因而很多人被水淹死。所以行宽政很难。」鲁昭公六年(公元前536年),子产在金鼎上铸刑书,把刑法公布出来,让人见了,不敢犯法。有些守旧派起来反对,子产回答说:「我是为了救世啊!」事实的确如此,过去刑罚掌握在贵族手里,任意轻重,商人和新兴的土地私有者受尽压迫;法律公布后,不再神秘化,这就削弱了贵族的特权。后来,郑国邓析造新刑法,写在竹简上加以公布推行。战国时,郑国还出了申不害、韩非等著名法家。所以子产实际上是法家的创始人。

子产为政,主张任人唯贤,反对任人唯亲。他辅助子皮时,劝阻子皮不能任命没有从政经验的尹何担任自己封地的长官。他说:「只有学习好了的人才能去管理政事,没听说过拿政事去叫人学习的。

譬如打猎,只有习惯于射箭架车,才能获取禽兽;否则,只会担心翻车受压,还有什么心思去考虑获取禽兽呢?」子皮听从了子产的意见,认为他想得很远,能任大事,便把郑国的政事完全交给了他。子产当政以后,乐于听取他人和民间的意见,择善而从,从不独断专行。他的周围集中了一批智能之士,如冯简子、子太淑、子羽等。都是各具特色的人才,由这些人组成一个效率高,善决断的智囊团,出谋划策,共同管理国家大事。当时郑国设有十些乡校,百姓常去那里评议时政,一些官员担心扰乱民心,主张关闭。子产却说:「老百姓赞成的,我们就去做;老百姓反对的,我们就纠正。他们都是我们的好老师,为什么要毁掉乡校呢?」他由于任用贤能,重视舆情,为相二十一年,很少出现失误。

子产还是一个优秀的外交家,善于处理与邻国的关系。当时正值春秋末期,周室衰微,诸侯争霸,战事频繁,时局动荡。郑国是个小国,在军事上无法与大国对抗。子产则在外交上执行「善事大国」的方针,运用灵活的外交手段,周旋于大国之间,同时在军事上加强防卫守备,以抗御外来侵略。郑国参与诸侯盟会,言辞极其谨慎。对外文书,总是先由一人起草,通过多人讨论,再由外交官子羽修饰,最后子产亲自润色审定。公元前524年,郑国发生火灾,子产果断地向国人颁发武器,以防邻国乘乱入侵。并告诫国人:「一个小国,如果忘记了随时防卫自己,就非常危险,何况还有火灾!」公元前549年,陈国联合楚国大举进攻郑国,使郑国蒙受极大损失。次年六月,子产率领战车七百辆直入陈国,大败陈兵,郑国国威、军威由此大振。

子产还是春秋时期无神论思想的代表人物。他提出:「天道远,人道迩」的著名论点,给了后人深刻的启迪。对于求神问卜、祭祀鬼神等,他常采取消极态度。有一次晋平公患了重病,四处求神问卜。子产听到后,对晋国的大臣说:「晋平公所以得重病,是因为平日出入无时,饮食无度,喜怒无常,与神鬼无关系。」晋国大臣听了,都说他见识高超,无不佩服,称他为「博物君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