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大内探论蒋胡关系有意思

2023-12-18历史

一九五四年六月一日胡琏奉派出任新组建第一军团司令,下辖四个军、十二个师,司令部设于台大思源校区正对面自来水园区,后迁至中坜龙冈。

胡一任司令三年,在这三年中,胡除盖几所眷宅外,政绩乏善可陈。在胡琏相关著作中,对身膺重任防卫首都的军团司令叙述,仅有短短几行字,暗示胡对此职位未放心上。兼以亏空案,东山岛作战检讨报告,反共救国军整编事务,蒋介石下令禁止港金贸易业务等事件纷扰,令胡颇为烦闷。

胡晚年回忆,原本第一军团司令乃是刘安祺接任,周至柔通知胡给予三个职位,由胡自行挑选,一是参谋次长,一是陆军副总司令,一是黄杰接陆军总司令,遗缺台北卫戍司令由胡调任,胡均婉拒。

讵料命令发布接任第一军团司令就近看管,反而将刘安祺挤走调任澎防部司令,仅辖一个师、一个要塞区,令胡对刘颇感歉意,认为胡来刘去,是胡占刘的职位,心中过意不去。

回过头说,刘玉章出任金防部司令,也是意外。刘原本内定担任第八军军长,命令发布直升金防部司令,军长职务由副军长郭永直升,后随刘玉章赴金驻守。

蒋介石将胡统辖部队全数调回台湾,改派刘玉章人马至金,在当时属不寻常调动,目的是「削藩」,看在胡琏眼里,蒋介石做得如此决绝,难免有「抗争」情绪,不料却被蒋介石指斥为「吴国桢叛变」,暗示蒋胡师生关系,已从「暗斗」升至「明争」阶段,令胡琏唏嘘不已。

蒋对胡琏如此,连蒋经国爱将高魁元,也卷入蒋胡之争。高魁元是古宁头战役反击军总指挥,于一九五○年十二月率十八军驻守澎湖,脱离胡琏指挥序列后,再也没有回归胡的掌握。

一九五五年高魁元升任陆军总部政治部主任,一九五七年春国府当局成立反共义士总队,蒋经国意促高魁元接总队长,高几经考虑接任该职。由于总队长职务属少将编阶,高时任中将主任,虽是兼任,以高阶低占,高愿意接任低阶委任完全破坏军中伦理,应极力避免,然高非但不抗议,甚至表达「欣然接受」意愿,目的是向蒋介石宣誓效忠立场。通过忠贞测试,蒋经国旋即解除高兼任职务,直升副总司令,成为蒋介石最受器重的将领。

前参谋总长赖名汤于日记中批评高的才具至多是「高班长」,但高的官阶随委屈低就,步步高升则是不争的事实。从胡高亲身经历事例显示,蒋胡关系暗潮频生,虽没有刀光剑影,但蒋对土木系或出身十八军将领处处猜防,则是胡摆脱不掉的梦魇。

难怪胡琏常对上门请托将领说:「我保举的,总统一个都不用;我处分的几位将领,他都重用。用人是艺术也是门学问,你们请我保举,不是害了你们。」

当然蒋胡之争暗潮频生,还有一项关键因素,就是陈诚政治地位的升降。胡琏是陈诚一手提拔的将领,国府来台三个完整军的十二兵团,不但听从胡琏指挥,也是陈诚政治资本,于此蒋介石多次暗示胡效忠于蒋,胡以「一事二主两俱无伤」,态度表明支持陈诚,效忠蒋介石,蒋默然不语。

尔后出身十二兵团或土木系将领,于军中备受压抑,即与胡对陈诚支持有关。待胡远走越南,陈诚病故,蒋经国掌握实权,土木系或十二兵团出身的将领始获升迁,陈诚的政治资本经蒋经国成为稳定军系的一股力量,这是蒋介石忌讳所在,也是蒋经国手腕高明的显现。

蒋经国自荐出任金防部司令

蒋经国与陈诚虽有权力之争,但蒋经国在政坛辈分上毕竟与陈诚差了一截,彼此还能维持均衡态势。而胡琏与蒋经国年岁相仿,胡长蒋三岁,反而成为权力竞逐对象。

一九五五年八月二十三日蒋经国处理孙立人案和情报系统整编问题,饱受内外抨击,兼以孔宋家族成员结合情治老将有意将蒋经国逐出情治门墙之外,使蒋经国已有不如归去之感。

为远离台北政坛的是非,蒋曾向其父蒋介石毛遂自荐,恳请辞去本兼职出任金防部司令兼福建省主席,以示沉潜之意。此议遭蒋介石拒绝,但消息传出,陈诚、胡琏等人很不以为然,认为蒋经国出任金防部司令有违军系伦理,何况蒋经国连师长、军长资历都没有,若担任前线指挥官,其他有资历的将领情何以堪?

连带影响军系将领对蒋氏父子领导统御的观感。这也是陈诚、胡琏对蒋经国印象不佳的关键所在。

铺陈胡琏、陈诚、蒋介石、蒋经国四角关系的变化,有助于理解高层决策体制运作与胡琏政治处境的难为。非身历其境者,很难知悉军政关系互动的微妙。

如胡任第一军团司令期间,与美军顾问团、太平洋总司令部、CIA驻台单位之间,关系相处非常融洽,彼此对谈常被援引为军援指标,蒋经国书信集提及胡被美方称誉,如「与美太平洋总司令谈话时引证,……兄在来书中所提供有关供应问题,恉已由家父(蒋介石)分交各单位从速办理矣!……」

类似话语明为称誉,实则告诫,胡不解政治奥妙,于此可见。事业上胡琏常年与美方高层来往已犯政治忌讳,多次登舰与美方密谈,事后虽有书信提及,但规避监控,其心可议。

不说胡琏,谈罗友伦。罗是蒋经国指派的总政战部主任,于生日诞辰接受部属在国宾饭店庆生,旋即接到蒋经国电话,表达祝贺之意,不久送来寿面。此举明为祝贺,实则告诫,令罗友伦冷汗淋漓。胡的登舰密谈与罗的寿诞庆生,故事本质虽有不同,但监控做法却如出一辙,暗示猜忌之心既起,胡琏更加难为。

一九五七年六月胡任军团司令长达三年,是月蒋介石多次召见,意促胡回任金防部司令,胡改推荐由刘安祺或高魁元接任司令。蒋执意要求回任,胡仍婉拒,双方僵持,蒋提出胡晋任二级上将回任金防部司令,胡勉为其难接受,这是金防部成立以来,唯一的特例。

蒋介石之所以要求胡琏回任,原因为:

(一)反共救国军因编遣问题军纪与逃亡现象日益严重,盼胡运用影响力为国防部解决难题。

(二)刘玉章与福建省主席戴仲玉因权责问题常起冲突,造成金门人心浮动,望胡回任处理这则棘手问题。

(三)对手于韩战结束后重兵集结于闽厦,派胡回任坐镇有助于军心士气的提升。

(四)蒋介石有意反攻大陆,胡琏熟悉反攻区闽粤赣地理形势,兼对金门战场了如指掌,不必适应战场环境,即能领兵作战。

(五)国军将领中唯一对两栖、三栖作战有实战经验的就是胡琏,出于「保本」与「破敌」考虑,胡是现阶段最为适合人选。

(六)美军顾问团对胡琏治军颇为称许,兼以九三炮战后,美国军援物资源源不断挹注金门,以胡琏过去与CIA、美军高层交谊密切,胡回任的确是合适安排。

胡琏奉派二度回任金防部司令,行前与蒋介石又因人事问题发生争执。

胡晚年回忆说,金防部司令兼反攻军总司令,为谋战场需要,希望出任师长、团长者必定有战场经验,使能上阵破敌。故而胡建议司令官是否有权责任免师、团长。

蒋介石坚不同意,蒋认为任免文武百官是统帅权威,不宜由司令官径行任免,但为顾全战场要求,蒋勉强同意司令官有任免团长权力,师长以上将领,还是应该接受统帅调度。

对此胡有不同意见,以刘玉章而言,金门一个军、五个师,其中一个军、三个师都是刘玉章五十二军老部队,从东北到上海,转舟山至台湾赴金门,均是久经战阵的雄狮,另二个师,一是罗友伦嫡系部队从东北转战台湾,一是胡琏部队曾参与东山岛战役。这五支驻军部队,都是战场经验相当丰富的善战之师。

而胡再度回任,驻守金门六个师,仅有二名师长有战场经历,其余四名未经会战以上战阵洗礼,显得有些指挥信心不足的窘况,故而胡建议是否将有战阵资历的师长级指挥官优先调至金门任职?兼以胡也顺势呈报三位师长人选供蒋介石裁示。

胡推荐人选依序是李向辰、萧宏毅、雷开瑄,其中李向辰、萧宏毅是登步岛大捷的团长,而雷开瑄则是古宁头大捷的二○一团团长。这三人共同特性是熟悉海岛与岛屿作战。讵料胡的推荐,遭蒋介石拒绝。二人为师长人事争执不休,对胡上任显然不是好兆头。

一九五七年七月一日胡回任金防部司令,此时金门历经一九五四年「九三炮战」,美援物资已进入金门,胡琏无需搞「贸易经商」解决战地困境。

胡回任需要解决的问题,依序为:(一)工事地下化;(二)完成环岛道路铺设;(三)加强部队战训;(四)整建营房;(五)持续构筑指挥所扩建工程;

(六)办校兴学整建校舍;(七)侦测敌情适时发起反制作战;(八)改善军民关系严整纪律;(九)秘密筹建反攻兵力建立沿海据点;(十)协助整编反共救国军。

这些项目看起来都是照表操课,但有一项必须规避美军顾问团干涉,即是隐藏于洞穴内部的海龙舟操演。

该批海龙舟是蒋介石请托孔宋家族筹资,透过日本秘密建造快速舟艇运载部队冲向厦门海滩,此即所谓「海龙蛙兵」的由来。

对于最高当局的保密措施,就胡琏来说,与其保密,不如坦诚以告,而免事后解释。于是胡不顾禁令,委婉告知美军顾问,这支部队存在目的。讵料胡的举措,引起蒋氏父子的不满,认为胡与美军顾问关系密切,有损「尊严」。严令胡要把握分寸,不得「坦诚」告知美军顾问金门兵力部署全况。

胡琏事例,反射于爱将高魁元身上,却是不同的做法。

高魁元担任第二兵团司令期间,某次与美军顾问乘车视察军务,在车上该顾问说了不得体的话,隔没几天蒋经国会见顾问团高层,拿出录音带,请高层回去后,节制部属不当言行。

从胡高事例看来,胡降高升是有「因果」关系。胡对美军顾问坦诚,意图解决战地困境。而高对美军顾问防制,不欲卷入是非之争。

其中没有对错问题,只是处置方式不同,但蒋氏父子处置方法相当微妙,在战地隐忍不发,在台湾后方则反应迅速,从而影响胡高二人仕途发展。

之所以谈这段故事,在于胡琏回任金防部司令,战场形势已非当年胡可专断独行,政治因果的复杂,使胡无法专注军务经营战场。反成为战场执行官,令胡很难适应战场环境。

胡曾说一段故事:一九五三年七月十七日东山岛战役部队撤退时,胡琏请求空中支持,空军派八架战轰机轰炸东山岛共军炮兵阵地,接连两波密集轰炸,各部队顺利登舰撤退,没料到返航隔日金门接到周至柔问责电话。

七月二十二日上级单位派项目组来金调查空袭状况,要求尔后军事行动必须通报美方。此时金门不纳美援之列,美方只能告诫,不能干预金门军事行动,使金防部逃过劫难。

没想到金门纳入美援之后,不得「主动」攻击形同司令官紧箍咒,连打一枚美援炮弹装备,都需美方同意,仗要怎么打?考验司令官智慧。

胡琏第二次奉派出任司令官,在高层遥制、美军顾问团牵制、内外受制状况下,注定胡干不久。故而胡当时的干劲,不如第一次。

回想过去,胡在无中生有情势下,任事积极,无论走公、走私搞得虎虎生风,如指使臂指挥四次外岛作战。

胡在【金门忆旧】一书中特别指出,外岛四次作战打仗用款,都由金门物资供应社盈余下支出。突击南日、湄州以及东山岛作战的部分登陆船艇雇用费等都是「金门自理」,胡未忧怀丧志,将岛屿作战特性「胜则歼敌、败则被歼」发挥得淋漓尽致。

然而二度来金,胡的气势,远不如第一次来得强悍。究竟是什么原因,促成胡不如归去?为何「八二三炮击」不到四天,胡向蒋「请辞易帅」?这是研究八二三炮战历史,永缺的一页史实。

孰实为之?孰令致之?使蒋胡师生关系「一炮生变」?在文书档案中看不出蒋胡关系生变的迹象。

幸好在胡保留二十四封函札内,清楚载明「生变」原因,从人事、战备、补给、敌情、方略,胡的战备方针与蒋介石有违,导致炮战发生不到四天,即向蒋「请辞易帅」,原因出在「后方指挥前线」,不肯「放权让利」所致。

蒋介石不放手胡琏强要

蒋介石不肯放权让利,怨怼发生在平时,彼此尚可相安无事,若遇战时,则心结丛生,「公怨私仇」反而成为情谊恶化导火线,冲突很难避免。

胡琏回忆,二度回任蒋似乎对他很不放心,经常借故叮咛,大小事都不放过。如使用水泥建材修筑公路之事,蒋多次过问此事,希望少构工,多修地下工事与战防掩体。

过去在刘玉章担任金防部司令,即已进行指挥所工事地下室,将设于金宁乡庵前作战中心迁至太武山,整天开山挖洞,修筑坑道。由于金门是花岗岩地形,日夜赶工,每天仅能前进一公尺,兼以空压机为美援装备,非经台北同意,不得随时支用。

何况,刘几经申请,除蒋介石同意增援一台空压机,金门没有多余空压机,只靠徒手挖掘,既危险又耗人力,胡认为工程机具不完备状况下,能做多少算多少。何况,胡多次申请空压机,国防部都没有回音,导致进度缓慢,胡也不以为意。

其次有关水泥建材问题,胡拿去办校兴学,铺设道路,胡承认确有此事,但需做澄清。

一九五三年以前,台湾受限于财政支出,哪有水泥可支持金门建设,待美援物资来台,全数掌握在高层手中,当时两任参谋总长周至柔、桂永清认为,大陆上到处做钢筋水泥工事,等到实际作战时,都没用上。所以周桂二位总长反对钢筋水泥运至金门,优先处理台湾防务。

兼以美军顾问团长蔡斯也认为,厦门有日军永久性工事耗费许多建材,都派不上用场,故而金门构筑永久性工事,绝对是浪费。所以在参谋本部与美军顾问团齐声反对下,金门纵有动支钢筋水泥,乃是小批量,绝非将钢筋水泥用于办学兴教与铺设道路。如金门中央公路铺设,是历经胡刘两任司令官完成,说明胡「不务正业」系讹传。

事实真相是,刘玉章于司令官任内,亲身向蒋介石呈报地下工事重要性,要求拨付钢筋水泥作为战备工事基本建材,蒋同意,数月后「九三炮战」爆发,所筑工事的确发挥战防效用。从此大量钢筋水泥建材运用金门,如美军顾问团长蔡斯于韩战结束,将美军剩余一万多包水泥海运至金,供刘玉章使用盖营房与民房,就是明确例证。

待胡二度回任,钢筋水泥供应不成问题,胡鉴于部队过去因应作战需求,拆房舍、取门板、拿墓碑、挖田埂、抽梁木、取材火,干尽「缺德」事,为弥补金门民众「支前安后」,胡怀亏欠之情,大肆进行民生建设,也在情理之内。

唯应检讨的是,驻军每日大兴土木,忽略战备工事构筑,导致炮战发生时,因指挥所、火炮、人员居住等掩体设施不足,而形成重大伤亡,胡难辞其咎。

关于掩体不足形成伤亡,胡未推卸责任,认了这则事实。只不过胡强调的是分两阶段,第一阶段是国防部仅提供少许的钢筋水泥,胡未拿去还人情;第二阶段胡将物资还人情,「亏欠」是胡考虑重点,「无话可说」,是胡应予承担的责任。

其实胡拿钢筋水泥还人情,军长刘云瀚等人很有意见,与胡争执多次,刘认为军以战为主,主要任务是强化战训、构筑工事,将部队用于民生建设,似舍本逐末、浪费兵力。

胡不以为然,为此事胡召集营级以上干部讲话称:「上帝已在金门四周挖了一道又深又宽的外壕,你们都不能信赖它?如果它都不能挡住共军,难道你这条小小的外壕就能挡住吗?」,此因胡认为,金门幅员太小纵深有限,一旦被敌登陆成功,据点仅能作反击支撑,并非固守阵地,深高沟垒反而拘束兵力运用。胡还说,厦门、上海、舟山,政府耗资数倍于金,才是浪费资源与兵力。

胡琏将水泥建材用于民生设施,曾多次被检讨,胡依旧是我行我素,连蒋介石要求应致力于战场经营,胡不改其志,双方为此事发生多次冲突,导致战事爆发后,军士伤亡惨重,胡下定决心呈辞,以示负责。

胡琏强杠蒋介石,就胡琏说法为:

(一)金门能否守住,关键不在于军队员额多寡,而是民心向背。胡曾建议金门六个师,猬集小岛,运补困难,是否抽调一至二个师回台,遭蒋介石指斥。或许胡的提议与美方金马撤军建议不谋而合,使蒋认为胡与美军顾问团一鼻孔出气,对胡颇为不谅。为彰显统帅权威,蒋介石非但不撤兵,另通知胡琏,在台湾的三十四师已集结待命,准备增援金门。令胡必须为增援部队驻地伤神烦恼,被迫接受军令。

(二)在金门防卫司令部、军部、师部虽有炮兵单位编制,但各类型火炮中,一○五榴弹炮仅能打到海岸边缘,一五五榴弹炮虽可打到厦门,均非远程武器。胡曾请求增援长程火炮,受制于美方,迟迟未交运,待炮战发生时问题才获解决。

蒋介石对此曾问责胡琏,令胡相当无奈。事实上,凭借胡与美方交谊,处理此事并不困难,唯胡没积极争取,以致在反炮战过程中,胡应对作为举止乖张,连时任国防部长俞大维对胡处理模式都有怨言,更遑论蒋介石。

的确胡在反炮战期间没有强势作为,不容卸责。如炮战损耗二十九门火炮,说明炮兵部署与掩体设计都有问题,这是胡应当承担的责任。

(三)蒋介石与胡琏对军情误判,也是彼此争执的原因之一。

由于一九五六年共军曾增兵闽福目标马祖,一度使台海局势紧张,后因危机引信拆除,马祖戒备解除。

然而在一九五八年四月至七月间,共军在福建地区进行实兵演习,时间长达三个月,七月十三日演习结束,部队没有返回驻地,就地待命,使国府当局意识到大战将临,当时除俞大维外,军事首长一致判断共军目标将针对马祖而来,于是蒋介石指示陆战师增援马祖,经俞大维阻止陆战队返回驻地。此时俞大维分析,共军目标是金门。

再经俞大维亲自搭机侦察当面共军部署态势,判定共军攻击目标为金门后,力陈强化金门防务。蒋介石转而支持俞的意见,而胡则认为共军没有登陆迹象,于是在判断敌情失误状况下,并未强化战训。

我曾问过俞大维对八二三炮战胡琏指挥的看法,俞很清楚的指出,胡于战前仍不相信共军敢攻击金门,所以未强化部队战训。

其次金门工事构筑不实,人员、弹药掩体过于靠近火炮易生灾害。

再者金门与海军运补之间从未进行协调,导致运补权责不明,影响物资输送。

更严重的是,金门通讯部队能量不足,炮击时与台湾之间通联几乎为之中断,致后方不知前线状况,而前线无法将军情与战损上报,后果之严重,难以想象。

对俞大维的看法,其实在【蒋介石日记】、【陈诚日记】均有记载,但没有如俞大维说的那么直接。暗示胡于第二任金防部司令官任内,早就锐气全消,兼以政潮汹涌,胡的去职已是时间早晚问题,「应对无方」是胡下台主因。

当然胡也有委屈,如炮战前夕,参谋总长王叔铭抵金视察军务,离去前,王叔铭突向胡琏转达蒋介石指示「密令胡司令官,指定一位司令官代理人,该人选除司令官、其本人以及我个人与层峰知道外,不得对任何人透露,以备不测时代理」。这则密令等同否决法定职务代理人赵家骧晋升机会,蒋介石用意为何?令胡琏、刘鼎汉等人百思不解。

当年金防部有七位副司令官,依序是赵家骧、柯远芬、吉星文、高举(海军)、章杰(空军)、张国英(少将军长)、张星源(少将防炮司令),扣除高举、章杰、张星源非陆军系统不可能担任代理职务外,其余代理顺序是赵家骧、吉星文、柯远芬(兼政治部主任)、张国英。

依法定代理胡琏如有不测,代理人是主管作战业务的赵家骧。而柯远芬虽名列第二位,但柯兼任政治部主任,受制于体制,代理并不适宜。至于吉星文仅是督导后勤业务,代理也不适合。

扣除这两位副司令官,仅余张国英,然张是少将军长,代理司令官职务,以资浅指挥资深,于体制不合。

是以蒋介石密令,就是意促胡推荐张作为司令官的首席代理人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