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我们继续看北京故宫与凡尔赛宫的联展。
现在我们走进回廊,看这套铜镀金壳画珐琅人物图怀表,这是路易十五送给乾隆皇帝的礼品之一,表外侧的黑皮用的则是鲨鱼皮。
再看这尊法国钟表,他们钟表的一大特点,就是钟表建筑化,这个观感不像是钟表,倒像是一个魔改的教堂钟楼。
后面这一大堆法国瓷器,才是重点。早先欧洲人不会烧瓷器,虽说可以从中国进口瓷器,但到欧洲就卖得很贵了,只有少数人才能用得起。
后来连摸索带模仿,他们总算是有了自己的瓷器产业,在路易十四的年代,法国人的瓷器产业已经很成熟了。
眼前的很多展品,就是产自法国,收藏于故宫博物院的瓷器。甚至有些,还是乾隆皇帝下单订制的瓷器。
此外,这边还集中展出了一些从法国,传来的数学和其他科学用品,比如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就在这个时代被译为满文,传递到了中国。
另一个值得关注的,是康熙年间传入的铜镀金盘式手摇计算器。虽然是手摇的,但可能也是最早传入中国的计算器了。
后一个观看重点,是结合了法国传入的珐琅工艺,所打造出的新型器物。虽说明朝就有珐琅工艺了,但结合珐琅料和西洋元素做出的物件,就又是一个新的风格。
比较典型的,是双耳高足杯,它外形仿制的,就是西洋的高脚酒杯,上面的绘画则是西洋人的形象。
再比如这一款袱系纹瓶,虽然用了源于法国的画珐琅工艺,但成品风格是中国风的,这也是清朝时期的原创造型。有个和它款式近似的瓶子,曾在香港拍出了2.07亿港币的天价,其珍贵程度可见一斑。
再看这些钟表,它们沿袭了法国钟表建筑化的特点,但外形不再像教堂钟楼,而是更像我们的楼阁式建筑,这个顶就很像古建屋顶,上面还有仰莲和宝珠。
这个顶,像是顶着西洋瓶子的六角攒尖顶,边上还挂着惊鸟铃,但里边还保存了一些小天使,属于是把中西方的风格,有机地结合到了一起。
之后是玻璃制品,清宫的玻璃厂里,是有法国工匠提供指导的。这个蚀花玻璃套红嘉谷安和图挂屏,可得重点说说,所谓的蚀花玻璃,指的是用氢氟酸腐蚀玻璃,然后抓紧刻画图案,所形成的工艺品。
而它的创作灵感,自然是来源于台北故宫收藏的宋代绘画【安和图】。属于是用外来的工艺,重新诠释了传统的艺术品。
其余的玻璃瓶子就不多说了,这东西北魏时期就有了,而这个时代的玻璃制品,无外乎就是造型上做了一些创新,有的让人一眼看不出来是玻璃做的,但也仅此而已了。
在后面的旅途中,我们即将走遍展厅的剩余部分,来看遍法国凡尔赛宫中的中国元素,各位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