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第四次战役志愿军被动应战,横城反击战果甚微,不打砥平里是上策

2024-07-23历史

谨以此文献给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七十周年

从严格意义上来说,抗美援朝第四次战役的打响是一次被动的应战。

在第三次战役之后,志愿军虽然战果丰厚,并且占领了汉城,前锋已经前出至三七线,但自身损失也很大,在未得到国内后续部队加强的情况下,是无力继续发动攻势的。

按照彭德怀的想法,本来想利用冬季,好好整顿一下军队,总结一下经验,积攒粮弹,以备在春季 给「联合国军」一个重大的打击。可是,李奇微却没有给志愿军喘息的机会。

1951年1月25日,「联合国军」在李奇微的指挥下首先挑起战事,兵锋直指汉城。根据此时双方的军力对比来看,志愿军和北朝鲜军队约在29万余,「联合国军」和南朝鲜军队约在23万余,志愿军虽然在人数上尚占优势,但第九兵团因在第二次战役中因冻伤大量非战斗减员,远未恢复战力,所以志愿军兵力的数字是个虚数。

「联合国军」则不然,美军虽然在二次战役中损失惨重,也未来得及进行充分补充,但是他们通过在军队中加入大量南朝鲜人的办法,快速缓解了兵力不足的困境。南朝鲜军队虽然对志愿军怀有深深的畏惧,但是对北朝鲜军队来说,还是能够进行有效的抵抗的。

而且,「联合国军」的火力和空中优势更能弥补其战力的不足。所以从综合因素分析,此时的志愿军在汉城地区与「联合国军」打一场大战是不明智的。

可此时国际国内的形势却不允许彭德怀不打这一仗。

本来,按照彭德怀的设想,在「联合国军」向汉城发起攻击的时候,主动撤离汉城,后撤30公里左右,脱离汉城平原地带,进入北朝鲜山区,依托有利地形节节抗击,待到时机有利之时再进行反击。可是,志愿军在攻占汉城时,国际和国内出于政治上的需要,大力宣传志愿军攻占汉城的战绩,如果仅过了半个月左右就从汉城撤退,无疑在政治上影响很不好。

彭德怀其实很清醒。早在国内大力宣扬志愿军攻占汉城的时候就说,攻占汉城这样大力宣扬,如果要退出时该如何收场?

而且,彭德怀清醒的认识到,第三次战役的发起本身就很勉强,志愿军之所以会如此轻松的攻占汉城,是「联合国军」主动放弃的结果,而此时的志愿军连续经过了三次战役,战力大损,「联合国军」的退却就是给志愿军在前面挖了一个坑,所以才紧急叫停了追击的步伐进行休整,而此时「联合国军」的进攻,就是敌军设计未果后的反攻。

可是,军事是服务于政治的。当对军事不利却有利于政治的时候,应该服从于政治。

于是,抗美援朝第四次战役就是在这种背景下拉开了序幕。

既然要打,那就要打赢!面对「联合国军」采取的东西并进的策略,彭德怀也兵分两路,予以迎击。

双方的军事部署是这样的:

东线敌军:美2师、美7师、南朝鲜第3师、第5师、第8师

东线我军:40军、66军、人民军3军团和5军团。

西线敌军:美骑1师、美3师、美24师、美25师、英27旅、英29旅、土耳其旅。

西线我军:38军、39军、42军、50军、人民军1军团。

从双方排兵布阵来看,「联合国军」东线的兵力远不如西线。因此,志愿军总部根据战场形势,做出了西线进行防御,东线进行出击作战的战役部署。

根据这个部署,彭德怀把志愿军和人民军分为了三个集团。西集团由韩先楚指挥,由38军、50军和人民军1军团沿汉江设置防线,抵御美军的进攻;东集团分为两部,一部由邓华指挥39、40、42、66军,一部由金雄指挥3军团和5军团在东线寻找战机歼灭敌人。

横城反击战战果其实并不辉煌

炮灰的命运都是一样的!南朝鲜军也不例外。

美军通过几次和志愿军的战斗后,深深畏惧志愿军的战斗力,因此,在具体排兵布阵的时候,把南朝鲜第3、5、8师顶在了前面,尤其是第8师被顶在了最前线,美其名曰要对南朝鲜军队进行战火洗礼,这就为志愿军歼灭南朝鲜第8师创造了条件。

还是老战法,利用「联合国军」骄狂的本性节节抵抗,诱敌深入,待到南朝鲜第8师越过横城,与后面的美3师和南朝鲜第3师和第5师拉开距离后,志愿军迅速出击,把南朝鲜第8师包围在横城以北地区。经过激战,歼灭南朝鲜第8师大部和前出的美38团一部,人民军3、5军团也在金雄的指挥下,分别歼灭了南朝鲜3师和5师各一部,此役共歼敌约1.2万余人,横城反击战取得胜利。

客观地说,此次横城反击战志愿军取得的战果并不大,以约14万人的部队对阵「联合国军」约7万人,歼敌不过1.2万,这在前三次战役是不可想象的。

笔者分析,这其中的原因主要有二:

其一、我军久战疲劳,战力未得恢复,而且新补充的战士没有四野那些久经沙场老兵们的战斗素养,战斗力呈下降趋势。

其二、南朝鲜军队经过了美军的训练和武器装备武装后,战力得到了很大提高,尤其是在面对北朝鲜军队攻击的时候,表现出来的战力并不弱。

其三、美军已经了解了我军的战法,一旦遭受攻击,立即缩成团,脱离与志愿军的接触,不与我军缠斗,并且通过主动撤退来引诱我军追击,拉长我军的战场补给线,待到志愿军战力受损的时候,在凭借强大的火力和空中优势进行反扑。

所以,横城反击战志愿军虽然获胜,但远未达成大量杀伤当面之敌后,南下原州的战役目标。

从美军的战术布置来看,属于前轻后重,这是惩于志愿军穿插迂回战法的教训,美军将领通过前三次战役的经验总结认为,只有在二线阵地配置大量强有力的部队,才能使战线之间的缝隙缩小,避免前几次被我志愿军穿插到背后,然后击败一线部队之后的前后夹击。

砥平里战役为什么会失利

东线美军收缩后,突前最远的美军第23团就成为了一支孤军,为我军能够免洗的歼灭美军一个团创造了条件,这可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还在志愿军发起横城战役之前,对于如何应对美军的攻势,一共有两种选择。此时美军在东线的进攻也是兵分两路的,一路由南朝鲜第8师打头,主攻方向是横城以北地区,但是美军害怕志愿军从其左翼包抄自己的后路,所以就派美23团(加强团)前出至砥平里地区,来保护左翼,这是第二路。

志愿军的战役目标是攻占原州,但要实现战役目标,首先就要击破当面之敌,这就涉及到是先打横城还是先打砥平里的问题。

如果先打砥平里,能够一战而下的话,但也会打草惊蛇,使美军后续部队迅速撤退,达不到大量消灭敌军的目的;可如果不能一战而下,则美军可以迅速合围上来,也实现不了战役目标。毕竟,美军一个团的战斗力还要超过南朝鲜军1个师,况且,美23团还是一个加强团。

如果先打横城,一是左翼包抄,先从人民军攻击南朝鲜第3、第5师开始,以此时北南朝鲜军队的实力对比,北朝鲜军队未必能够一举拿下南朝鲜第3、第5师,如果战役打成焦灼状态,美3师和美7师就会快速增援上来,战役目标仍然实现不了;如果从中路突破,以志愿军40军和42军为主力,快速拿下南朝鲜第8师,则可以实现大量杀伤敌军,进而南下原州的战略。

战役的结果果如事先预料的那样,经过了一天的战斗,南朝鲜第8师三个团基本被全歼,配合作战的人民军3、5军团也各有斩获,虽然没有实现大量杀伤敌军的目的,但毕竟初步实现了战役意图,并且把美23团变成了孤军。

此时,砥平里内美23团确实是人心惶惶,在知道自己已经被志愿军包围的情况下,第23团一度有放弃砥平里南逃的意图。但是美军也清楚,放弃砥平里坚固的防御工事不守而南逃,其结局只有一个,那就是被彻底的歼灭在野外。所以,在反复权衡之后,美23团选择了固守待援。

砥平里守军为美军第23团和1个法国营、1个炮兵营、1个坦克中队等,共6000余人,构筑有比较坚固的防御工事。重武器共计有榴弹炮24门、坦克21辆和迫击炮51门,在不足两平方公里的狭小地域里,拥有这么强的火力,确实像个一只奓开了刺的刺猬,不太好下口。

而且,志愿军在向砥平里发起攻势时对美军的敌情判断也有失误,认为美23团有两个营已经脱离了战场,此时砥平里内不过有4个营,3000多人,因此对敌报有轻敌思想。所以,在敌情不明、协同不好的情况下,2月13日夜,第39、第40、第42军6个团向砥平里发起进攻,激战一夜,未能攻下砥平里。天亮后,美军轰炸机随即而来,对攻击的部队进行狂轰滥炸,更使得志愿军无法组织起有效的进攻。

2月14日早晨,西线美军骑兵第1师、英军第27旅、南朝鲜军第6师开始增援砥平里。14日夜,志愿军再次组织6个团对砥平里发起进攻,虽占领了砥平里一部,但仍未能结束战斗。

2月15日,美骑兵第1师一部在30辆坦克、100余架飞机的掩护下,进至砥平里西南,与志愿军阻击部队展开激战。志愿军虽然阻止了美军步兵进入砥平里,但美军的大部分坦克却突入砥平里与守军会合,更加增强了砥平里守军的实力。同时,英27旅先头部队和南朝鲜第6师也抵近砥平里,战局的发展对我愈发不利。

见敌援兵已到,歼敌时机已失,即使付出重大代价拿下了砥平里,也已经失去了向敌纵深穿插的机会,彭德怀决定,停止对砥平里的进攻。

从砥平里战役的结果来看,志愿军的损失过大,得不偿失。

横城反击战的胜利其实是战术上的胜利,是志愿军采取了中央突破的办法,围歼了南朝鲜第8师,取得了一定的战果,这是志愿军首长在综合衡量自身实力的情况下做出的在当时条件下最为合理的决策;而砥平里的失利,却是战术上的失败,使得本来应该能够获得胜利,尽量扩大战果的一次战斗损兵折将。

总的来说,第四次战役是志愿军在不利条件下的一次被动应战,战果微乎其微。所以,在砥平里战役失败后,彭德怀下令志愿军撤出战斗是非常明智的选择。从此以后,朝鲜战场的战斗形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军由过去那种大范围运动战逐渐转变为阵地战和防御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