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史上感情最好的九对帝后,朱佑樘仅列第三!

2024-01-13历史

皇后对皇帝感情好是正常的,毕竟皇帝既占了个臣纲,又占了夫纲,姿态不低也不行,但皇帝对皇后好就比较少见了,即便曾经共过患难,也架不住三宫六院七十二妃的朝夕诱惑,但少并不意味着没有,历史上还是颇有几位有人情味的帝王的。

一、明太祖和马皇后

看过【大明风华】的朋友都知道,朱元璋有一位贤后——大脚马皇后,朱元璋称她:「家有贤妻,犹国之良相」,史书也赞她「史上第一贤后」。

马皇后和朱元璋是真正的患难夫妻,她从二十一岁嫁给朱元璋至大明建国,二人共同度过了十五年患难与共的征战生涯。是她在义父和丈夫之间做粘合剂才使朱元璋发家,乃至摆脱被猜忌的命运;也是她舍命怀揣热饼偷偷送饭,才没让朱元璋饿死。

马皇后虽然对朱元璋的影响力没有电视剧中的那么夸张,坐龙床怼皇帝,但朱元璋对她又敬又爱却是真的。

朱元璋虽然对百姓不错,但对臣子却是非常严酷,动辄廷杖下狱,甚至处死,即便最疼爱的太子朱标相劝都不听,也只有马皇后能劝动一二,也因此很多人因她的一句话而活命,比如宋濂、朱文正、刘伯温等等。

朱元璋对马皇后的感情直到她死的那一刻都没有稍减,在马皇后身体变差的那段时间,朱元璋脾气也变得很差,动不动就发火杀人,但面对马皇后时又变得温柔体贴,连说话都不敢大声。

马皇后也知道自己行将就木,于是不愿再吃药浪费资源,但又害怕朱元璋会怪罪太医,于是在临死前劝诫他不要迁怒于他人,朱元璋原本想要屠了太医院,最终被马皇后安抚了下来。马皇后死后,朱皇帝再未立后。

二、光武帝与阴丽华

未发达之前,刘秀说「娶妻当娶阴丽华」,娶了之后更是百般恩爱,直到郭圣通横插一脚。

当时刘秀是真的难,四面开战,无兵无将无根基,对于丈夫的难处,阴丽华是看在眼里疼在心上,于是为了丈夫的事业,她自降名分,成为次妻,后来天下稳定后,面对谁为后的问题,又为了不让丈夫背负忘恩负义之名,主动辞让后位,「后固辞,以郭氏有子,终不肯当,故遂立郭后。」

阴丽华非常清楚自己的定位,她当时无权无势,丈夫的尊荣也得益于另一个女人的帮助。因此,她不要名分,不要后位,她更珍惜刘秀的情义。

刘秀册封了郭氏,他知道阴丽华为他付出了什么,这种付出让他感到愧疚和痛苦,于是在十七年后,终于还是废了郭氏立阴丽华为后,当时的阴丽华已经36岁了,早已青春不再。这也说明了刘秀对她的感情。

两人这种互相理解、体谅着实让人感动,虽然郭圣通在其中也是个可怜人。

三、明孝宗和张皇后

明孝宗朱祐樘是古往今来唯一一个一夫一妻的帝皇,他与张皇后一生琴瑟和鸣、十分恩爱,这在封建皇帝中非常罕见。

而孝宗之所以只钟爱张后一人,既与他宽厚的性格有关,也与他童年时遭受的苦难有关。

朱佑樘是宪宗的第三子,一生下来,就因为担心受到万贵妃的迫害,而由太监张敏偷偷藏在安乐堂内抚养,一直到五六岁,还未起名字,更不知道自己的生父是谁。

直到成化十一年,张敏才把真相告诉了宪宗,宪宗才立他为皇太子,并起名为朱佑樘。然而,他的生母纪氏还是很快被万贵妃害死,张敏也暴亡,此后,他就在万贵妃的淫威下,过着朝不保夕的日子。

在提心吊胆中度日的朱佑樘感情没有寄托,内心十分孤独,这时张氏走进了他的生活,在那惶惶不可终日的日子里,张氏不仅排解了他的悲愁惶惧情绪,还鼓励他耐心等待,日后必能荣登九五,成为一代明君。

所以孝宗从小就十分讨厌后宫争斗,讨厌再有人像自己和母亲一样成为斗争的牺牲品。所以他登基后不纳后宫,不贪女色,而张皇后本人也性格开朗,宽俭仁厚,内宫一片和谐。孝宗在政务繁忙之余,也总愿和她在一起,张后陪他读诗作画,听琴观舞,谈古论今,如同一对民间伉俪一样朝夕共处。

后来张皇后生下朱厚照,孝宗后继有人,就更加宠爱张氏了。

四、唐太宗与长孙皇后

也算得上是一对模范夫妻,虽然李世民有武则天这个尾巴,但毕竟那时的长孙后已经过世多年。

史料中并没有记载长孙后的名字,无垢是后人给她杜撰的名字,可见她有多完美,史称:「太宗不是无过,后却乃完人!」

长孙后从十三岁嫁于李世民就成了他的贤内助,李世民在外征战,两人聚少离多,她从无怨言,将阖府上下打理的井井有条,玄武门之变时,更是与李世民夫妇一体,亲身参与,行动前,随李世民入宫授将士衣甲,并「亲慰勉之」,过程中,与房玄龄「同心影助」,入宫搞定了李渊的护卫,政变后又利用女性的天然优势,安抚宫中嫔妃太监,稳定了大内。

李世民继位后,长孙氏成了皇后,但她一如既往地贤良、恭俭。对于年老赋闲的李渊,她恭敬侍奉,像个普通儿媳那样尽着孝道。对妃嫔宫人,她也非常宽容和顺,有谁生了病,都会送药看望,史书称她「下怀其仁」。

史载,李世民常与长孙后畅谈一些军国大事及赏罚细节,虽然她很有见地,但她不愿干政,「牝鸡司晨,终非正道,妇人预闻政事,亦为不祥。」兄长长孙无忌就因为她的谏言,没能当成宰相,「妾已位极至尊,实在不愿兄再布列朝堂,以成一家之象,汉代吕后之行可作前车之鉴。」太宗由此对她更加爱敬。

长孙后去世后,李世民甚为悲痛,称:「顾内失吾良佐,哀不可已已。」并常言:「不复闻善言」。史载,李世民因思念长孙后,常登楼眺望其陵。有一次和魏征一起登楼,魏征假装看不见,然后故意说,我还以为你看的是高祖之陵呢。李世民为之痛哭一场,从此不再登楼。

五、明宪宗与万贵妃

不管宪宗是因为依赖也好,还是单纯的「阿姨控」,他能够二十多年专宠万贵妃一人,就足以证明他对万氏的感情之深。

况且万贵妃不但比他大了17岁,还比他的生母周太后大了一岁,而且相貌平平,是个大胖子,相信宪宗对她的感情已经超出了肉欲之爱,而是已经上升到亲人层面了。

宪宗对她不仅仅是专宠,实际已经到了肆意放纵的程度。万贵妃不仅在后宫里恣意肆行,嚣张跋扈,还造尽了孽,「后宫有娠者皆治使堕。」

这种事情,相信宪宗也有所耳闻,但他依然是不管不问,当得知自己还有一个儿子朱佑樘时,也只是感慨万千,未对万氏采取任何措施,老母亲周太后甚至因为担心万贵妃会对孙子下毒手,而将其养在自己的仁寿宫内。万贵妃在后宫中的权势可见一斑。

万氏一直受宠到58岁,她过世的那一天,这简直就是一个奇迹。她死后仅八个月,明宪宗也因思念过甚暴病而亡,享年41岁。

两人颇有点鸳鸯双宿双飞的感觉。

因为万贵妃一直没有上位皇后,所以这里还得提一下朱见深的正宫皇后——孝贞纯皇后王氏。

因为万贵妃宠冠后宫,所以王氏只是一块招牌,宪宗也多次欲废王氏改立万氏,但王皇后为人不妒不闹,无故可废,因此得以为后二十余年,但期间仅仅被临幸数次。为了补偿万氏,宪宗把她晋位为皇贵妃,是明朝仅有的一位,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万贞儿才是真正的皇后。

六、汉宣帝与许平君

汉宣帝的情况与明孝宗类似,他与许平君也是一对患难夫妻,但结局却是天壤之别。

刘洵因为巫蛊之祸,曾流落民间,在此期间,他娶了平民之女许平君,婚后二人互敬互爱,感情深厚,后来霍光废昌邑王立刘洵为帝,当时霍光有一个小女儿未曾出嫁,大臣们提议册立皇后时都倾向于霍光的女儿。

宣帝自然是想立许平君为后,于是下诏说要寻找自己贫贱时的一把旧宝剑,有大臣明白了皇帝的心思,于是奏请立许平君为后,刘洵立刻表示同意,并褒奖了这位大臣,还说糟糠之妻不可弃,让霍光也没有反对的理由,于是许平君成了刘洵的第一任皇后,这就是「故剑情深」的故事。

自己的女儿未当上皇后,霍光并不是太在意,但刘洵此举却惹恼了他的老婆霍显,于是指派女医淳于衍毒杀了产后虚弱的许平君。

许皇后去世后,刘洵非常悲痛,赐谥号为恭哀皇后,葬在杜南,由于霍光的袒护,凶手淳于衍并未受到惩罚。霍光死后,霍显与家人谋反,被刘洵族诛,她的女儿,也是刘洵的第二任皇后被勒令自杀,淳于衍也被凌迟处死,最终刘洵还是替自己的糟糠之妻报了仇。

七、明英宗与钱皇后

又是一对患难夫妻。土木堡之变后,英宗被瓦剌俘虏,史载,钱皇后日夜号哭,睡梦中跌倒在地,以致骨折伤残,后来还哭瞎了一只眼睛。等到朱祁镇南归,又被弟弟幽禁于南宫八年,而且宫门上锁灌铅,连食物都只能通过小洞递入。史载,有时候吃穿不足,钱皇后都是亲自做些女红贴补家用。

1457年正月,太监曹吉祥勾结武清侯石享,发动「南宫复辟」,朱祁镇二次临朝,对于钱皇后的付出,他是看在眼里的,为了补偿她,英宗提出封钱家三人为侯,但被钱皇后谢绝了,于是英宗更加敬重她。

钱皇后一生无子,而朱见深之母周贵妃又母凭子贵,嚣张无礼,英宗担心将来太子即位,不尊钱氏,所以临终前,遗命大学士李贤:「钱皇后千秋万岁后,与朕同葬!」

果然不出英宗所料,宪宗登基后,周贵妃嫉妒钱皇后,想只立她一人为太后。由于李贤、彭时力争,宪宗才同意两宫并尊,然而等到钱太后病逝,周太后却又反对钱后与英宗合葬,百官跪哭半日,宪宗才勉强同意,然而钱皇后虽葬裕陵,却没能与英宗合葬一室,而是同隧异室,而且宪宗还命人堵塞了两室之间的市道。

朱祁镇如果地下有知,肯定会责怪宪宗对患难之妻的不孝。

八、隋文帝和独孤后

杨坚是史上最「惧内」的皇帝之一,他的老婆独孤伽罗更是史上「一夫一妻制」的坚决拥护者。

杨坚有多怕老婆呢?据【隋书】记载,就因为杨坚趁独孤后染病卧床之际,宠幸了大臣尉迟迥的孙女尉迟贞,独孤后就将其虐杀,即便如此,杨坚也是一腔怒火不敢发作,只是一个人骑马跑出官外,直到怒气稍平,才连夜回到宫中,杨坚曾言:「吾贵为天子,而不得自由!」虽然最后独孤后认了错,但杨坚终归也没拿她怎么样,最后二人依旧是「并辇入宫」,恩爱如初。

杨坚并不是一个怯懦之人,他之所以对独孤后宠爱有加,甚至俯首帖耳,并非因为独孤后的背景够深,而是因为「感恩」,没有她老爹后周大司马独孤信,杨坚未必能活到建国称帝,没有她的劝说,杨坚也未必会下定决心篡了外孙的权。

所以,杨坚称帝后,独孤后不但在后宫独宠,说一不二,在朝堂上也有很大的话语权,以致朝野上下把二人并称「二圣」,早了武则天上百年。

没有真怕老婆的男人,只有疼老婆的男人,尤其是身为九五之尊,杨坚的怕正说明了他对独孤后的爱。

九、唐高宗和武则天

虽然世人普遍对李治委政于武则天颇有微词,但你不能否认他对武则天的感情。

身为先帝的女人,李治能够费劲周折将其纳入后宫,后来更是让她「垂帘于后」,政事无论大小,都与其商议,中外谓之「二圣」,足以看出他对武则天的信任和感情。

武则天虽然比较冷血,但对李治还是有真感情的,高宗最后的十年其实身体已经出现了比较大的问题,史书说他「苦风眩头重,目不能视」,已经基本处理不了国事,这时的武则天已经是二圣中的主角,但她「处事皆称旨」,从不违背高宗的意愿,虽然可能出于李唐依然强大的考虑,但里面未尝没有夫妻情深的因素。

总体来说,二人的感情还是比较深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