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彭德怀不听毛泽东之言惨败赣州,主席手无兵权,如何力挽狂澜?

2023-12-12历史
赣南会议后,朱德出任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彭德怀担任副主席,毛泽东成了专搞地方工作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主席。
1931年12月,周恩来从上海来到中央苏区,出任中央局书记。
此时的毛泽东正在东华山休养,虽然人在东华山,但是毛泽东依旧心心念念地惦记着日本侵略者对国土国人的践踏,牵挂着准备攻打赣州的主力红军。此次攻打赣州,毛泽东是坚决反对的。
红军第三次反「围剿」战争取得阶段性的胜利后,国民党军队退出了中央苏区,向赣州、宁都、广昌等中心城市进发。满心庆祝胜利喜悦的王明、博古未意识到全国敌强我弱的形势并没有改变,在此等严峻局面下,过分乐观地认为苏维埃政权已然到了胜利的时刻。
「利用目前顺利的军事与政治条件,占取一二个重要的中心城市,以开始革命在一省、数省的首先胜利」,红军的第一任务就是「夺取赣州」!
周恩来带着「夺取赣州」的任务来到了中央苏区,一到苏区就召开了会议,贯彻临时中央攻打赣州的决议。在会议召开前,对苏区情况并不熟悉的周恩来首先征求了毛泽东的意见,毛泽东详细地向周恩来分析了赣州的地理条件与国民党的军队分布。
毛泽东认为,在目前的形势下攻打赣州,很容易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导致红军腹部受敌,取胜希望渺茫。本来对攻打赣州充满信心的周恩来在听完毛泽东的分析后,内心也有了一定的考量。
周恩来复电临时中央,明确表示:「进攻中心城市有困难。」急于将苏维埃临时政府搬入中心城市的临时中央不同意周恩来的观点,强调:至少要在抚州、吉安、赣州中选择一个城市攻打。
毛泽东得知后认为,赣州是不能去打的,吉安、抚州也同样不能去打,周恩来为此再一次召开了苏区中央局会议,在会议上,毛泽东发表了自己的意见。赣州是敌军必守的坚城,红军装备差,很可能久攻不下,毛泽东认为:「非要打,也只能采取围城打援的战术。」
毛泽东的意见并未取得多数同志的支持,大部分人还是坚持临时中央的决定,进攻赣州。事实证明,真理确实只掌握在少数人手中,在众人的责难声中,毛泽东这才无奈上了东华山休养。
王明夺取赣州的想法在军事上得到了彭德怀的支持,彭德怀对于自己这一决定一直感到后悔。在彭德怀的自述中就曾谈到过这个问题,当时中央局的某位负责同志曾问过彭德怀,可不可以打下赣州?
彭德怀根据已知的情报大致地预估了一下赣州的形势,说道:「赣州的守军估计有6000人,地方靖卫团2000人,共8000人,如有时间,蒋介石又不来增援,是可以打下的。」其实彭德怀这里的情报并不完全准确,赣州城里的兵力远不止如此。
赣州自古以来就是战略要塞,兵家必争之地,占据着通往闽、湘、粤(yuè)的交通要道,赣州东、西、北三面临水,是三江汇合之地,形成了一个「丫」字地形,是政治、经济、文化往来的中心,彭德怀知道赣州的重要性,国民党自然也知道。
彭德怀支持打赣州的初衷还是很好的,如果可以成功打下赣州,有利于巩固和发展赣南十二县,使得湘赣苏区连成一片,对中央苏区的整体形势能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占领赣州后,红军整体向北发展,更利于机动作战。
所以这一次,彭德怀没有听毛泽东的话,坚决地支持攻打赣州,而在赣州战役开始后不久,彭德怀就清醒地意识到了,攻打赣州无论是从战略还是军事上说,都是一次错误时机发起的错误战斗。
赣州城防御工事坚固,城墙高大坚实,墙体非常光滑平整,登墙作战难度大,赣州城南门、东门以外都是一大片的开阔地,易守难攻。城内驻扎的是国民党江西靖绥公署主任朱绍良直接指挥的第十二师三十四旅,旅长是马崑(kūn),这一支国民党军队早期的战斗力还是非常强悍的,再加上地主、保安团等地方武装,赣州城内最少有1.8万人,枪支万余条。
在得知彭德怀要对赣州城发起进攻后,朱绍良下令城内守军死守赣州城,负隅顽抗到底,等候援军的到来。守卫赣州的马崑提前组建了「民团指挥部」,一共有17个大队,这支地方武装成为了赣州最顽固的守城力量,开战前,马崑在城中四处强征物资粮饷,赶制军备。
彭德怀指挥的攻城部队主要由红三军团组成,监视部队由红四军第十师担任,任务除了侦察战场动态以外,还要在赣州以北截击逃窜的敌人。地方工作部队由红四军担任,负责打击从南雄方向赶到的增援敌军,掩护攻城部队,保证交通顺利。
彭德怀作为攻取赣州的前线总指挥,心理压力是非常巨大的。虽然在战前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和部署,但是在彭德怀心中却有一个让他忧心忡忡的秘密,这次军事行动开始之前,中央关于当前形势与任务之间就存在分歧。
开国上将李天佑亲身经历了本次战斗,这个时候的李天佑还只是特务连的一个连长,但是他一直跟随在红七军首长身边。对于本次临时中央下达的命令,李天佑十分熟悉,甚至可以倒背如流。
在攻城前夕,李天佑带着特务连战士在寒风中坚守,等待着总攻的命令,期待着攻破城池,杀敌立功!
李天佑心细如发,按照往常来说,开战前夕彭总的情绪应该是非常活跃的,但是这一次,彭总时常绷着脸,紧皱着眉头,忧心忡忡,李天佑察觉到了什么,但是又无法确定彭总是为什么感到担忧。
李天佑和战士们在树林里操练的时候,有人在红七军军部大门放置了三副棺材,李天佑第一反应就是棺材里可能装着炸药一类的东西,如果真是炸药,那就说明总攻很快就要开始了。
1932年2月23日上午10点左右,红七军第55团和第58团在东门外的一片空地上集合,做好了攻城准备,彭德怀很快就赶到了集合场地,李天佑率领特务连保护首长们的安全。
彭德怀仔仔细细地对工事进行了检查,从爆破坑道走出来的时候脚滑了一下,一旁的李天佑想要伸出手扶一把,但是彭总摆摆手大大咧咧地拒绝了,转头问李天佑:「你说说看,有没有问题?」
李天佑思索了一下,看着那三副「棺材炮」说道:「要是能炸破城墙,肯定没有问题。」彭总听完表示同意地点点头,回答:「说得好哇,能不能炸毁城墙是关键,你们要多做几手打算啊!」
一旁的第55团团长黄冕昌站直敬了个礼,说道:「请军团长放心,坚决完成任务!」彭德怀听完这话内心虽有忧虑,但是开战在即,还是要往好处想,如果赣州一战能够成功取胜,那么军委就可以顺利地迁入了,对于后续的工作展开很有帮助。
完成对赣州城的合围工作后,爆破队准备从东门外挖一条秘密通道,将炸药送到城墙根下,但就在爆破队刚展开工作的时候,城楼上的敌人发现了他们,疯狂地朝着爆破队所在区域射击、投弹,坑道进展十分艰难。
赣州城墙光滑高大,换做谁都不会选择登墙作战,所以城内守军早就料到了我军会采用这种方式进入城内。为了阻挡我军掘进,守军在城角埋下听音缸,一旦听到动静,就疯狂射击反击。
顶着敌人猛烈的炮火,爆破队艰难地接近了城墙根,主力部队在后方以密集的炮火掩护爆破队前进,城内守军一时无法阻止。就在这个时候,敌人出动了两架轰炸机,出现在了坑道的上空,在如此艰难的作战条件下,爆破队还是出色地完成了任务,将「棺材炮」送达了指定地点。
2月23日,赣州东门外,80多名敢死队员埋伏在城角,等待着总部的冲锋命令。
冬日的阳光照耀在寒光闪闪的大刀上,负责警戒任务的李天佑清楚地看到了敢死队战士们大刀上的反光,为此提心吊胆,生怕被敌人发现。
就在这个时候,总指挥部下达了冲锋命令!
枯草土墙之外,爆破队长从坑道内一跃而起,用尽全身力气喊道:「爆破!」
「轰隆」一声巨响,引得大地震颤,漫天的黄土硝烟从地下涌现,城墙瞬间被炸开一道缺口,战士们还未来得及高兴,坍塌的城墙一瞬间就朝外倒了下来,埋伏在城墙脚下的80余名敢死队战士瞬间被埋在碎石之下。
第55团团长黄冕昌看到城墙出现缺口以后,当即跳出战壕,指挥战士们进行冲锋。红军战士冒着敌人的枪林弹雨,奋勇冲锋,没有一个人害怕后退半步。
城内的马崑守军为此深受震惊,没想到这一次红军居然发动了如此大规模的进攻。敌人的火力愈发猛烈,冲锋的红军战士就像割麦子一样倒下,攻城部队一时间被阻挡在城下。
红7军冲锋队成功攻占了城楼,守军当即组织了精锐兵力向豁口方向反扑,阻止红军后续梯队进入城中。
经过数小时的激战,主力部队始终无法进入城内,彭总下达了暂时撤出阵地的命令,战士们的伤亡太大了!
朱绍良得知前线战况,紧急调动陈诚11师、14师约2万兵力增援赣州,援兵在后,赣州这一战愈加艰难。
战局进入焦灼状态,李天佑站了出来,带着自己精心挑选的70多名战士,穿过爆破队事先打通的通道进入前沿阵地。3月4日拂晓,红军发起了第二次总攻。
这一次,李天佑带领着战士们身先士卒,率先朝着城墙的豁口冲了过去,装备精良、弹药充足的敌人疯狂反击,李天佑选择拉近战线,和敌人进行肉搏战。
李天佑举起大刀,大声呼喊:「冲啊!」敢死队战士们紧随其后,就在李天佑跳上城墙的一瞬间,被敌军连击三枪,直直地倒了下去。
特务连的一名战士看到李天佑倒下,撕心裂肺地喊着:「连长!连长!」然后急匆匆地飞奔到李天佑身边,背起李天佑撤离阵地,这一瞬间,小战士以为李天佑牺牲了。
忽然,一颗炸弹在两人身边爆炸,小战士赶紧背着李天佑趴了下来,李天佑痛苦地呻吟了几声,小战士高兴地喊道:「大家快来!连长还活着!」
李天佑撤下后,赣州战斗仍旧在继续。守军依托在城内事先准备好的工事,以绵密的交叉火网进行反击,红军久攻不下,被迫停止了攻击。但是红军并没有完全撤退,而是错误地屯兵城下,准备下一波攻城。
3月7日,守军援军抵达,转变了态势变守为攻,红军攻城部队陷入被动境地,一时间情况十分危急。
彭德怀自述:
「久攻不克,援军既到,又未迅速撤围,屯兵坚城下,相持日久,兵力疲劳,致遭敌袭。」
战斗已经进行了30来天,但是毫无进展,我军腹背受敌,一时间难以脱身,恐有被敌人全歼的危险。在此等十万火急的关头,中革军委主席朱德致电毛泽东,电请已经失去兵权的毛泽东下山,共商对策。
在东华山住了一个多月的毛泽东并没有闲着,虽然自己的意见未被采纳,但是他依旧密切关注着赣州战局的一举一动,此时朱德致电虽未详说,但是毛泽东已经明确得知了战局之危急,急忙下山赶赴军委。
在听完项英的报告后,毛泽东毫不慌乱地说出了对策,此时红军还有一把「利刃」跃跃欲试,这把「利刃」就是新组建的红五军团。
红五军团由国民党军第26路军改编而成,截至1932年2月中旬,红五军团的改编、教育工作基本完成。
「疾风知劲草,烈火出真金!」红五军团正是一试锋芒的时候,毛泽东当即下山,冒雨回到瑞金,致电指挥部下达了起用红五军团的指令,之后毛泽东带着警卫班日夜兼程,赶赴前线指挥部。
在毛泽东的亲自指挥下,红五军团日夜兼程赶赴前线作战,手持大刀与敌人短兵相接,展开了肉搏战。这一支队伍虽然经验不多,但是作战十分勇猛,宝刀初试,誓要取胜。毛泽东巧妙地利用了红五军团这一心态,大胆起用新兵支援红三军团,在危急时刻力挽狂澜。
果不其然,敌人节节败退,只能丢下累累尸体,仓皇逃回赣州城,红五军团成功从敌人的包围圈中救出了红三军团。
赣州一战可谓惨烈,这场发生在错误时间的错误战斗给红三军团造成了巨大的伤亡,红一师师长侯中英在指挥部队撤离的时候,因为担心部队没有全部撤出,在返回检查的时候不幸被敌人抓获,壮烈牺牲。
红五军团师政委欧阳健为解红三军团之围,在赣州城下与敌人进行了激烈的战斗,不幸中弹,这位自秋收起义就参加革命,先后参与了井冈山斗争与赣南、闽西游击战的红军高级将领年仅30岁就牺牲了。
红一军团第四军红11师奉命阻击援敌,师政委张赤男亲临前线,带领着战士们与敌人进行战斗。敌人用密集的炮火封锁了红11师唯一的通道,一连倒下几个战士,在如此危险的情况下,依旧有一名战士冒着炮火前进,张赤男不顾个人安危,站起来对战士呼喊:「卧倒!卧倒!」
战士听话的卧倒了,张赤男却因为站起来暴露了目标,被敌人击中头部,当场牺牲,年仅26岁。
以上三位师级干部均在本次战斗中壮烈牺牲,红2师师长郭炳生受到敌人诱惑而投敌,当了叛徒,不过在后来的战斗中被红军击毙。
一场赣州战役,损失了4位师级干部,彭德怀为此一生愧疚,认为赣州战役是自己一生打过的「四大败仗」之一。战场上没有常胜将军,彭德怀也是凡人。
唯一可惜的地方,就是毛泽东在战前已经清晰地分析过了利弊,但是彭德怀没有听从,依旧选择攻打赣州。此战以后,彭德怀对毛泽东越发钦佩。
赣州战役结束后,苏区召开了中央局会议,在会议上,毛泽东严厉地批评了攻打赣州的军事行动,建议将红军转移到敌人力量较为薄弱、群众基础较好的赣东北区。
可惜的是,毛泽东这一正确意见仍未被采纳,但是这并没有打击到毛泽东继续与冒险主义作斗争的决心,虽然自己手里没有兵权,但是毛泽东多次将自己的意见转达给林彪和聂荣臻,希望可以改变行军路线,向闽西发展。
聂荣臻将毛泽东的意见传达给了周恩来,周恩来思虑再三,决定在瑞金召开苏区中央局会议,在会议上对毛泽东的意见与聂、林二人所作的报告进行了讨论与探究。这一次,毛泽东的意见终于被采纳,并且毛泽东将以临时中央政府主席的身份率领东路军进攻龙岩,朝着东南方发展。
漳州一战在历史上的评价并不算很高,但是在笔者看来,如果结合其当时的时局与毛泽东的个人经历来看,漳州战役作用极大。
红1军团抵达龙岩大池稍作休整,于4月10日向龙岩发起了进攻,毛泽东、聂荣臻指挥着红一军团,一举消灭了守军张贞部近两个团,取得了东征漳州的首胜。
4月20日,在毛泽东的指挥下,漳州一战大获全胜,歼敌第49部大部,俘虏了副旅长和一千六百余名官兵,缴获了枪支2000多支,大炮6门,子弹13万发,还有2架飞机!
跟着毛泽东打仗真是越打越有,真是应了那句「赚钱就来,蚀本不干」!
漳州大捷,近千名群众参加了红军队伍,还组建了中国工农红军闽南独立团第3团,筹得100多万元经费,为第四次反「围剿」做了充足准备。
5月份,中央红军撤离漳州回到了赣南,7月初,爆发了南雄水口战役,在毛泽东的指挥下,消灭了赣南苏区的广东军阀陈济棠部的18个团,大快人心!
8月份,毛泽东红军总政委的身份得以恢复,之后,毛泽东就和朱德一起指挥部队进攻乐安县,17日拿下乐安城,20日攻克宜黄,23日占领南丰,可以说是胜战连连!
彭德怀赣州惨败后,中央军委紧急调回毛泽东,在毛泽东的指挥下,不仅成功援救回了红三军团,还打了一场场胜仗,直接援助了鄂豫皖与湘鄂西两个苏区,为红军的反「围剿」作战做出了巨大贡献。
遵义会议后,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前委走到了历史舞台中央,领导着党和军队脚踏实地,百折不挠,取得了最后的胜利,迎来了人民当家作主的和平盛世!
赣州战役的失败让彭德怀经常自省,彭德怀在自述中说道:
「罗卓英两个师从吉安沿赣江西岸南援,广东两个师兵力由南雄沿赣粤公路北援,我应集结红军主力一方面、三方面军于南康机动位置,另以其他部队围困赣城进行佯攻……其次,是敌情不明,没有想到敌人不是8000人,而是1.8万人,而我们只有1.4万人。」
彭德怀总结自己一生打了「四打败仗」,其一赣州战役,其二关家垴(nǎo)之战,其三西府战役,其四则是抗美援朝战役中的第五次战役。四次战败,原因各不同,但是都在彭德怀心中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影响。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遑论战争,战场上没有常胜将军。彭德怀的失败正如磕磕绊绊成长的我党一般,来自于乱世末年,为国家、为人民而觉醒、而自救。无数次实践与理论的碰撞,付出了鲜血与生命的代价,无数先烈为革命英勇牺牲,为探寻真理而忘我,我们今天所拥有的幸福与美好,都要感谢前人的付出与无私。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是有人在为我们负重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