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十六字游击战术」到底是谁「发明」的?是毛泽东,还是朱德?

2023-12-22历史

1958年的某一天,远在北美古巴的丛林中,一位精干的男子,正在给一群游击队员讲解游击战术。他的讲解很精彩,脸上的「八字胡」很生动,像极了古龙小说里陆小凤的「四条眉毛」。

他讲解的主要内容就是十六个字: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

这个男子就是后来被人熟知的切·格瓦拉。

格瓦拉对十六字游击战术非常认可,但是,不是他原创,他是从中国学来的。

有人说,十六字战士是毛泽东「发明」的,也有人说,这是朱德「发明」的,到底是谁「发明」的?

我们一起来聊一聊。

1、毛泽东根据书籍和王佐的言语,总结出简单的游击战术

毛泽东是不世出的军事家,说一千年出一个,绝不为过。

但是,他是没有上过专业军校的,早期更是没有读过军事著作。

1927年,秋收起义后,毛泽东带人上了井冈山。在那一年的年底,毛泽东被撤了湖南前委书记,被任命为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师长。(那时,还不叫红军)。

当时,毛泽东说了一番话:

「军旅之事,未知学也,我不是个武人,文人只能运笔杆子,不能动枪。秀才造反,三年不成。当师长有点玄乎。」

那时的毛泽东,对于带兵打仗毫无心得,心里也没底。

但是,上面的命令还是得听的。

那么,毛泽东的军事指挥经验从哪里来的呢?

这不得不说一本小说的威力了,那就是【三国演义】。毛泽东自己也承认,书籍是他获得军事能力的重要途径。

从小时候起,毛泽东就看过【三国演义】等书。年幼时,他读的并不深。但成年后的他,再次阅读时,有了非常深的触动。这就是他军事谋略的早起来源。

有人说,毛泽东在井冈山时读了【孙子兵法】。

不过,很多文史资料中披露,毛主席曾说【孙子兵法】是遵义会议之后开始读的。我认可后一种说法。

要进行军事指挥,第一步就是要进行敌我力量的军事分析,否则就是蛮干。

在当时的毛泽东看来:敌强我弱,力量悬殊,最适合的就是「游击战」。

有一天,他听井冈山上的王佐(以前山上的头领)说了一个很有意思的话:我师父说过,不要会打仗,只要会打圈。

王佐的师父耳朵有点问题,人称「朱聋子」,曾多年盘踞井冈山,深知如何当好一个「山大王」。

王佐等人学习了朱师父那一套,遇到官兵上山,就组织大家钻入密林之中,让官兵瞎折腾,还没结果。有机会了,就对一些落单的士兵和小股官兵进行袭击。

如此,官兵总是无功而返。

毛泽东感觉很有意思,起初将老朱的话改了两个字,变成了:既要会打仗,又要会打圈。

当时的毛泽东,对「打圈」很是赞赏,这是保存自身实力,灵活作战的重要策略。

根据自己看的书籍,结合王佐等人的「打圈」说法,毛泽东总结了这么四句话:

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赚钱就来,蚀本不干。

由于这四句话朗朗上口,还容易理解,被第一批上井冈山的人牢牢记住了。

但是,我们仔细看,这里面也有问题,把做生意的话放在里面了,是不是有些不合适?

确实,战术还有完善的空间。

2、毛泽东提出「十二字的游击战术」

【孙子兵法】说: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

啥意思?

战前,一定要做好谋划,分析和谋划越到位,胜算越大。谋划少,胜算则少。不谋划,很难胜利。

井冈山处于湘赣交界处,当地流行一句话:没江西人不成买卖,没湖南人不成军队。

可以这样说,当时,江西人买卖做得好,湖南人打仗打得好。于是,毛泽东等人将主要的方向放到了攻打江西境内的各市县。

1928年年初,井冈山的工农军打下了遂川县,并占领了遂川县。

在毛泽东带人进攻遂川时,当时的江西省主席兼国民革命军第五陆军总指挥朱培德,派了一个营攻占了宁冈县新城。这有点围魏救赵的意思,要牵制遂川的工农军进攻遂川。

可是,毛泽东等人在1928年1月5日快速攻下了遂川。很快,毛泽东等人决定「虎口夺食」,进攻宁冈县新城。

但是,论武力装备,毛泽东的队伍比不上朱培德的那个营,直接攻打肯定费劲。怎么办?

毛泽东采取了一个做法,让暴动队、赤卫队先日夜骚扰,如此,让守卫宁冈新城的国民党军不堪其扰,吃不好,睡不好。

看差不多了,毛泽东的队伍开始强攻宁冈县新城。如此,一举攻克了宁冈。

在1928年1月中旬,召开了总结会。根据战争的情况,毛泽东总结了十二个字的游击战术:敌来我走,敌驻我扰,敌退我追。

也就说,十六字方针里的十二个字,都是毛主席亲自总结出来的。那么,最后那四个字,又是怎么来的呢?

3、毛泽东经过和朱德的沟通,开会提出了「十六个字的游击战术方针」

1928年四月,朱德和毛泽东在井冈山会师了。这是一个载入史册的关键时刻。

朱德的履历和毛泽东完全不同,本就是云南讲武堂的学生,后来长期在军事一线,最高担任了旅长一职。

可以这样说,朱德的军事能力是经过实践考验的。

从南昌起义起,到上了井冈山,朱德也常常在思考:如何抵御敌人的围追堵截?毕竟,他从南昌起义后,常常要面对数倍,甚至数十倍于己的敌人。

朱德也研究「游击战」。

当毛泽东和朱德会师之后,两人对「游击战」展开了充分的交流。

1928年五月中旬,毛泽东在前委扩大会议上正式提出了十六字的游击战术: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

相比以前的十二字战术,多了一个「敌疲我打」,这和毛泽东和朱德的交流是分不开的。

后来,这「十六字的战术」成了红军、八路军、解放军在游击战中克敌制胜的法宝。而更有意思的是,这游击战术后来传到了国外,成了卡斯特罗、格瓦拉等人非常推崇的战术。

#优质作者榜#回到开头,十六字战术的「发明」人是毛泽东还是朱德?

从上文可以看出,主要还是毛泽东。在十六字的完善过程中,朱德的一些经验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但追根究底,十六字战术的「发明人」就是伟大的教员同志,伟大的毛泽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