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中国远征军极难之战:被围34天靠蕉叶充饥,解围时日军排长帮大忙

2024-01-14历史
自中国远征军从缅甸败退以后,滇缅公路被日军切断,境外抗战物资进入国内的通道基本断绝,仅凭陈纳德的飞虎队从驼峰航线运输的补给物资远远无法满足中国抗战的需求。蒋介石急于打通物资补给通道,要求中国驻印军总指挥史迪威制定作战计划。按照计划,中国驻印军必须攻占新平洋、胡康河谷、孟拱、密z那、八莫、南康、畹町一线,以便修通中印公路和输油管道,能让抗战物资从印度洋进入中国。
1943年10月19日,蒋介石邀请东南亚战区统帅蒙巴顿、中国驻印军总指挥史迪威在重庆开会(中国远征军退入印度整编后改为中国驻印军),商定将于1944年1月15日从印度列多发起进攻。但史迪威将时间提前到1943年10月24日,当时史迪威人还在开罗参加会议,指挥权就交给了参谋长鲍特纳。此君长期在中国北方军队中做情报工作,会说中国话,是个中国通。用孙立人的话说「对于战争指挥极为不行,却学会了中国军中的坏习惯」。
鲍特纳根据英国人提供的情报 ,认为大龙河以北及大洛地区,只有两百余缅甸士兵由少量日本军官指挥驻守,战斗力极低。他命令新38师112团不带重武器,迅速向该地推进。以迅速占领胡康河谷地区,为新西洋修建机场提供掩护。112团分三路向该地区进发,其中1营奉命从左路向大龙河西岸的临滨和于邦家推进,刚开始进展非常顺利,接连攻克日军据点。到11月4日,营长李克己亲自带领一个加强连由临滨南下孤军深入到于邦家。
于邦家背靠钦敦江(大龙河)、三面都是遮天蔽日的原始森林,日军早已经在深山密林之中修筑工事。李克己久攻不下,加强连130多人孤军深入反倒被前来增援的5倍数量的日军包围,后续日军还在源源不断地增援。战后才知道驻守在此地的是日军18师团至少2个以上联队。日军18师团是一支劲旅,从上海打到广州,又从菲律宾打到新加坡、仰光攻无不克。孙立人还在税警团的时候曾跟18师团在上海交战10余天,深知对方的厉害。
因为敌军数量众多,112团其余两营既不敢贸然增援,又不能撤退,在胡康河谷当中进退维谷。胡康河谷位于缅甸北部,包括新西洋和大洛两大盆地。这里原始森林遮天蔽日,飞机从空中无法观察到地面情况,既不能增援也无法准确投送补给。河谷地区河流崇山河谷众多,旱季的时候可以沿着河床通行,有的地方甚至可以通车。但雨季的时候漫山遍野都是洪水,寸步难行。
此时后面主力部队虽然距离于邦家150余英里,但是增援过来最快也需要20余天,如1营不能坚守阵地则112团有被日军逐个攻破的危险,进而影响到整个反攻缅甸计划。
被日军包围的李克己部被压缩在一片足球场大小的高地密林之中,完全靠空投补给食品和弹药。当时美国还未取得制空权,飞机也比较少,只能三天空投一次补给物资,加上遮天蔽日的森林,许多物资并不能准确投送到正确位置,官兵勉强能维持半饱。尤其是12月初,美军一架运输机被击伤,又加上空气恶劣,连续一个星期无法空投。
蒋介石曾到印度视察中国驻印军
官兵们既无水也无粮,饿得实在不行,只能摘芭蕉叶充饥。旱季的高地之上无法找到水源,官兵们想出一个办法,去找香蕉根、葛藤、毛竹从里面榨出一点水,勉强维持130余人的生存。即便如此艰难,官兵们仍然凭借地形和掩体,多次击退日军的进攻。
日军见强攻不下,又开始了攻心战术。散发汪为政府的宣传单,喊话112团投向「和平阵营」,建设「大东亚新秩序」,但是112团官兵们誓死坚守阵地。从11月22日被围至12月26日发起突围,共34天。这也是中国驻印军打得最艰难的一战。
12月13日,史迪威从开罗返印度,孙立人说服他同意新38师主力进行增援。因事关反攻缅甸全局,孙立人不得不小心谨慎地部署进攻任务。就在准备发起进攻的前一天,他决定再次检查前线工事。碰巧正在这时,前线哨兵打死日军一个排长,并从他身上搜出作战地图。
孙立人看完地图惊出一身冷汗,原先预定的攻击目标均是敌人防御最强的地方。他判断地图从敌人军官身上搜出,图纸上又被铅笔涂画多处,很可能是真的。于是急忙调整攻击计划,改为攻击日军防守薄弱的地方。这位死掉的日军排长为解围行动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直到12月24日一切才准备妥当,因为这是中国驻印军正式向缅甸日军发起反攻,史迪威亲自到前线下达开炮命令。驻印军先发起重炮轰击,后由步兵搜索前进。26日,日军正面被攻破,被围困的李克己部也发起突围,向日军后方迂回,埋伏在日军后退的道路上。企图撤出战场的日军又被埋伏的李克己部歼灭不少。双方激战数日,直到29日才将残余敌人全部肃清。
这一战击毙日军2500余人,日军十八师团五十五联队长藤井小五郎太佐,我军伤亡了战士230多名,战损比达到了8比1。这也是中国军队进入缅甸以来,击毙日军数量最多的一次战役。不仅成功解救了被围的112团130多人,更充分证明了中国军队能打胜仗、不怕牺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