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今约三十年的一天,人民大会堂的西藏厅里,一场特别的宴会正在进行。
身穿民族服装的客人们和身着正装的东道主相谈甚欢,字里行间诉说着分别多年的思念之情。这些客人有一个共同的身份,他们是「小叶丹的后人」,而这天做东道主的人,则是我国著名将军刘伯承元帅的儿子刘太行。
那么,小叶丹究竟是谁,他的后代和刘太行之间又有着什么样的故事呢?
以水代酒,彝海结盟
小叶丹后人和刘太行的这段故事还要从红军长征说起。
1935年,红军长征渡过金沙江,进入四川凉山彝族地区,而这里地势和当时的彝族社会都很复杂,无形中给红军将士们带来了很大压力。
很多人对古代或近代的少数民族社会有些误解,认为他们当地是简单的土司政权,事实上,元朝以后的彝族聚居区就不是简单的土司管理制度了。
土司是由朝廷任命的地方官员,在土司以下还有各地头目,各地头目以下又有统属黑彝,黑彝又统治当地人民白彝。
从明朝开始的卫所制度到清朝鄂尔泰担任总督,无不努力推行「改土归流」政策。
然而,后有奴隶主叛乱,仍有任命土职,到了清朝,不管是土司和黑彝的矛盾还是黑彝的各派系和利益团体内部矛盾都愈加尖锐。
到了近代,凉山地区实际上并没有一个统一的地方政权,而是由各派黑彝割据一方,称为「家支」。
「家支」是汉语翻译,彝族语则叫做「此威」(意为同祖兄弟)。
而我们今天要讲述的故事里的主人公小叶丹就是凉山地区「沽基」部落的领袖,果基家支的头人。
和其他彝族部落一样,果基小叶丹能当上家支的首领,既不靠世袭也不靠任命,而是完全因为个人能力和道德修养被族人推举的。
当时的彝族各个家支在凉山地区相对独立,既要保证自己部落的利益不受侵犯,因此彼此之间会有械斗。
在有外敌到来时又要一致对外,以保证少数民族的利益。
因此。彝族家支各有自己的势力范围和独立武装,尤其擅长山林作战,再加上凉山地区地势复杂,历朝历代的统治者们无不认为彝族地区难以征服。
那么红军将士们正在长征路上的时候,果基小叶丹和他的族人们在干什么呢?
根据聂荣臻同志的回忆录,红军战士们刚到彝区,就听见几声土炮和一阵子子弹声,刚开始还以为这有军阀或其他敌人埋伏,问清了情况才明白这是「沽基」和「罗洪」两个部落正在械斗,俗称「打冤家」。
大伙刚松了一口气,刘伯承和聂荣臻率领的队伍却突然遭到了武装袭击。
红军队伍赶紧整队,原地待命,对任何袭击都不予回击,严格执行民族政策。
那么为什么果基小叶丹的族人会和红军队伍产生摩擦呢?
这一切还要从军阀割据时期说起。
近代中国,军阀遍地,凉山地区也不例外。
外来的军阀往往会对本地百姓大肆劫掠,强迫他们交钱交粮食,如果不给就会武力镇压,一直到国民党经过这里依然如此。
因此,哪怕听说红军队伍纪律严明,绝不抢百姓的钱粮,他们已经受够了战争的恐惧和军阀的压迫,本着眼见为实,也不会轻易相信外人的传言。
因此,彝民想知道红军队伍到底是什么样的人,起初因为不信任,也并不想轻易将队伍放行。
他们拿出了土枪土炮紧张地准备着,与此同时,双方也都在等待着刘伯承将军派去的肖华同志和彝民们的谈判结果。
然而,红军队伍里懂得彝族语的人太少了,彝民也很久没走出大山,对外界知之甚少,所以双方的谈判并不奏效。
但就算如此,红军战士被抢了衣物的情况下,刘伯承将军依然下令不准对彝民进攻,并尽力安抚战士们的情绪。
然而时间不等人,要是再不赶紧前进,红军的命运恐怕危在旦夕,刘伯承将军快要按捺不住紧张的心情,一个劲的向远方看去。
正在火烧眉毛的时候,小叶丹的四叔带人骑马赶了过来,萧华同志向他仔细讲解了红军对老百姓的政策,并且告诉他们红军此行只是为了借路通过,并不是要对少数民族采取武力政策。
当然,随着战争的推进,全国都在打仗,将来也会有大部队过来,但是无论如何,他们都会和彝族老百姓友好相处。
小叶丹的四叔精通汉语,他听懂了红军战士们的话,还了解了一些外界的新闻和天下大事。
讲义气的彝民表示愿意和红军结盟,他们非常愿意支持红军为了受欺压的百姓去打天下。
因此小叶丹赶紧派人前去送信,这样,袁居海子边就成了历史上著名的「彝海结盟」的见证地。
异性兄弟,天各一方
刘伯承将军和小叶丹的结盟仪式在1935年5月22日举行。
按照彝族的风俗,结盟仪式需要一只大公鸡,这个早已准备好了;然而一时间没找到酒,彝民们不禁有点不好意思。
刘伯承却爽朗地一笑,对众人说,只要有诚意,以水代酒是完全可以的。
于是,滴了鸡血的两碗湖水被刘伯承和小叶丹一饮而尽,自此,两人结拜为兄弟。
小叶丹叔侄被刘伯承将军邀请前往红军驻地,受到将士们热烈欢迎的叔侄俩和众人一起开怀痛饮。
后来,刘伯承将军郑重地将一面红旗交给了小叶丹,红旗上写着「中国彝民红军果基支队」。就这样,果基部落家支首领小叶丹成了支队长。
小叶丹和刘伯承相见恨晚,部队停留期间,二人谈了很久。
谈起刚来时的一些误会和各家支之间的械斗,刘伯承耐心地对小叶丹讲解团结的重要性,并说彝族人民都是一家人,总是「打冤家」是不应该的。
又讲了外面的世界风云变幻,革命道理又是怎么一回事......
而彝族人民都有着淳朴善良的天性,和红军战士一样,也希望「朋友越多越好,敌人越少越好」。
小叶丹听了刘伯承将军的娓娓道来,若有所思。
听闻红军将士时间紧迫,深明大义的小叶丹赶紧站起身来,返回部落,召集众人商议保护红军顺利行军。
小叶丹和族人们为红军将士们领路并一路护送,七天七夜的时间,就这么紧张的过去了。
在此期间,红军战士没有被其他部落的人骚扰,也没有遇到大的冲突,可以说这支队伍能顺利通过大凉山,小叶丹和彝民们真是立了大功。
分别的时刻到了。刘伯承和小叶丹依依不舍,激动地握住彼此的手,他们希望等到胜利的那天,两人一定要再次相会,开怀畅饮。
不同的红军队伍一批接一批地通过大凉山,小叶丹和族人们依旧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在需要的时候挺身而出,保护着将士们的安全。
他们并不知道战士们后来去往何方,但历史记得他们的鼎力相助曾为飞夺泸定桥乃至强渡大渡河奠定基础——而这也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红军的命运,革命的命运和未来中国人民的命运。
然而,刘伯承将军怎么也不会想到,自己的兄弟小叶丹竟然没能等到胜利的那一天。
国民党反动派在得知红军没有成为第二个「石达开」,反而扭转了命运,甚至和彝族人民结成了友好关系时,不禁怒不可遏。
把枪口对准了无辜的彝族老百姓,他们一开始强迫部落交出大量白银和羊群,甚至逮捕了小叶丹。
消息传出,全部落上下都十分愤怒,好在小叶丹因交了钱粮回到家中。
这时,大家终于认清红军是什么样的队伍,而反动派又是什么样的人。
后来小叶丹对后辈们宣传革命道理,很多当地青年受到感召,纷纷加入了革命队伍。
国民党反动派对小叶丹的报复没有停止,当地的一支其他部落的武装被收买,并残忍杀害了小叶丹。
小叶丹去世后,部落群龙无首,族人陷入了强大的悲痛中。
这时,小叶丹的妻子站出来鼓舞大家坚持革命。
小叶丹生前曾说红军讲求民族平等,把少数民族当人看,而刘伯承将军是个有情有义的好人,红军也是有信有义的部队,他们一定会回来的。
所以哪怕是倾家荡产,他们也绝不会把红旗交给反动派。
小叶丹的妻子和弟弟对族人说他们一定会保护好这面旗帜,将来交给刘司令员。
彝汉后代,情意绵长
在漫长的斗争中,小叶丹的妻子始终精心保管着红旗。
为了不被敌人搜查,她把红旗藏在自己的百褶裙里,在彝族,百褶裙象征着女人的尊严,所以她们的裙子不会被搜查。
冕宁终于迎来了解放,刘伯承将军亲自授予彝族人民的旗帜也终于重见天日。
多少年的南征北战,刘伯承将军不能和小叶丹取得联系,然而他一直没有忘记这个有情有义的彝族汉子。
当他终于有机会打听结拜兄弟小叶丹的消息并想带着中央的指示请小叶丹参加西南军政委员会时,却收到了小叶丹已经去世多年的电报。
小叶丹和他的一个弟弟被反动派报复,永远见不到刘司令员和战士们了。
刘伯承和当年见证这场结盟的人们顿时陷入了巨大的悲痛中。
他们深知,如果不是小叶丹的深明大义,红军的命运很有可能会改写,然而中国人民的功臣却没等到自己家乡解放的那一天。
刘伯承在新中国成立后一直在寻找着小叶丹的家人们,他希望报答自己的好兄弟。
刘伯承对小叶丹的妻子说自己可以照顾他们的一个孩子,于是小叶丹的大儿子果基阿比莫被送到了刘伯承将军身边。
然而这个孩子在老家生活久了,不太适应外面的世界,也不适应汉人的饮食习惯,没过多久便又回到了家中。
小叶丹的两个儿子和一个女儿命运都比较坎坷,刘伯承由于种种原因,失去了他们的消息。
但他一直挂念着故人,甚至一直到晚年,刘伯承也念念不忘当时的聚会和他们之间的兄弟情义,叮嘱亲朋好友们一定要照顾好小叶丹的家人。
时间一晃就到了上个世纪90年代,刘伯承和小叶丹的儿女们已经都去世了。
一张报纸却闯进了政治局委员李铁映的视线,是关于小叶丹孙子孙女的消息!
只是,人民功臣小叶丹的后代生活困难,需要帮助。
在场众人悲喜交加,中央对此也非常重视,于是就把孩子们接到北京读书。
虽然一开始,孩子们相对于北京的同学基础比较差,但是凭着他们家族传承的坚韧,不服输的劲,她们拼命努力,很快就赶上班里的进度。
其中小叶丹的孙子果基伍哈格外优秀,还进入了中央民族大学学习。
孩子们没有给他们的爷爷丢脸,更没有辜负老师的教导和国家的培养,都成长为优秀的人。学成以后,大都回到家乡,为祖国建设做贡献。
刘伯承元帅的儿子刘太行也一直为实现父亲的遗愿而努力。
听闻故人的后代来到北京,就在人民大会堂西藏厅举办了这场来之不易的宴会。
当年海誓山盟的兄弟两人虽然都已逝世,但他们的后代终于欢聚一堂。
结语
刘伯承将军和果基小叶丹的革命情谊从以水代酒的彝海结盟开始,遍历沧海桑田,他们的后代依然珍视这份来之不易的友谊。
刘伯承将军和红军队伍的大格局,果基小叶丹和彝族人民的淳朴善良,深明大义,无不被人们赞叹。
从个人感情到革命情谊,再到民族团结,他们的故事终成一代佳话。而我们正处于各民族人民平等的新时代,更要珍惜这来之不易的一切,重视民族团结,一起为了我们的明天和祖国的未来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