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1987年洪学智准备解甲归田,邓小平紧急召见:你去当军委副秘书长

2024-07-23历史

【前言】

1987 年,当时担任解放军后勤部部长的洪学智接到了个通知,中央军委主席邓小平紧急叫他去家里开会,马上就得去。

洪学智觉得挺怪的,通常来讲,军委开会都会提前通知的,并且邓小平很少让人去他家开会。

不过通知既然下来了,洪学智哪敢耽搁,立刻就去了邓小平家,当时家里除了邓小平,还有军委副主席杨尚昆以及海军总司令刘华清。

一瞅见洪学智,邓小平赶忙让他坐下,洪学智跟刘华清对望了一下,对方好像也对当下的情况稀里糊涂的。

这时候,邓小平问杨尚昆:「他俩的任命下达了吗?」

「下来了,早就签字完了。」

「那些老帅看过没有?」

正在被老帅们传着看呢。

一听到「任命」这俩字,洪学智就觉得跟自己不沾边了,这时候他都 74 岁啦,按组织的规定,早就该退休回家了,并且在邓小平辞去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顾问委员会主任等职务以后,洪学智也有了想退下来的念头。

不过,洪学智觉得这份任命和自己没啥关系,可实际上这任命是给他和刘华清的,杨尚昆跟他们讲,「军委已经决定,调你们俩当中央军委副秘书长」。

为啥都 74 岁的洪学智,突然就被邓小平任命成中央军委副秘书长啦?

【后勤的一把好手】

任命洪学智担任中央军委副秘书长,这是邓小平深思熟虑之后的决定。洪学智头脑清楚,给出的意见准确又深刻,考虑当下还能谋划长远,做事扎实还能务虚思考。最为关键的在于,他的后勤经验特别丰富。

1935 年 7 月,洪学智那时是第四军政治部主任,得筹备中央红军要用的衣服、鞋子、粮食之类的物资,另外,还得管后方医院,安排伤病员这些工作。

7 月中旬的时候,中央纵队得经过黑水、芦花,就通知洪学智提前把粮草准备好。洪学智接到这任务,立刻就忙活开了,到处调借,通过各种正规办法,给中央纵队弄来了几万斤粮食和几百只牛羊。

对此,刘少奇称赞他道:「洪主任,多谢你啦,也多谢第四军给我们中央纵队的支持,你们送来的粮食、牛羊还有慰问品,帮我们把大难题给解决了!」

刘少奇的鼓励使洪学智信心猛涨,虽说后勤不像在前线那样,可后勤的重要性那是没话说的,好的后勤保障,没准就是一场胜利的基础。

1936 年 2 月初,第四方面军打算翻越高耸的夹金山。这夹金山足有 4000 多米高,山顶全是积雪,地势又陡又险,当地有一首民谣,把翻越它的艰难体现得淋漓尽致。

「夹金山,夹金山,鸟都飞不过,人也攀不了;要想翻过夹金山,除非神仙下凡间。」

洪学智清楚翻越夹金山困难重重,所以在出发前,备好了充足的粮食和棉衣,也给战士们做了充分的动员来提振士气。

一开始,天气还行,战士们穿着从敌人手里弄来的棉衣,还能凑合,但是,越往山上爬,天气就越坏,不是下大雪,就是掉冰雹。

每个战士都想接着往前走,可实在是有心无力。洪学智瞅着近在跟前的夹金山主峰,不肯罢休,他带头走在队伍的最前头。

战士们瞅见这情形,狠狠心坚持到了山顶,这当口,猛地有六名战士倒下没气儿了,战士们一下就慌了神,直勾勾地瞅着洪学智,等他拿主意,指导员也急得不行,说道:「洪主任,眼下这可咋整啊,这天儿太糟,得赶紧下山,拖得越久,咱伤亡的人就越多!」

洪学智琢磨了一会儿,郑重其事地跟大伙讲:「同志们,要是条件行,咱们可不能丢下战友,就算救不活,也得好好埋了。」

听到洪学智这话,战士们心里一阵感动,争着去抬那倒下的六个战士。可是,下山的路比上山更难走,到处都是冰,狂风卷着暴雪,让人眼睛都睁不开。战士们得把所有注意力都集中起来,要不然一不小心就得掉下悬崖。

走到半山腰,大雪总算停了,能看清点东西了,可眼前还是模模糊糊的。这时候,洪学智跟大家说个好消息:「同志们瞅瞅,山下不远的地方有一间房子!」

战士们一下子兴奋起来,只要能坚持走到山下,那就有房子啦。不但能饱餐一顿,还能睡个暖和觉,再也不用像当下这样,因为怕被冻僵,连觉都不敢睡。

洪学智鼓励大伙加把劲,争取在天黑前赶到山脚。那座很难翻越的夹金山,被第四军的战士们给拿下了。

下山以后,洪学智赶忙指挥战士们进屋里去避寒,他自己这边忙完那边忙,又是烧水,又是帮着炊事员做饭。等战士们吃饱喝足都休息了,洪学智悄悄走到有亮光的地方,拿出笔记本,把今天发生的事给记下来。

忽然,洪学智听到很小的声音,「水……水……」。洪学智站了起来,小心地瞅瞅,战士们都睡啦,这声音是从哪儿来的呢?

顺着声音寻过去,好像是那六名战士发出来的,洪学智心里有点发紧,把炊事员叫醒,两人一块儿上前去瞅瞅。

果然,声音就是从这儿传出来的,看样子,这六名战士没牺牲,洪学智赶忙叫战士们搭把手,烧水熬姜汤,给他们暖暖身子,大家一通忙活,又有四名战士醒了。

让人惋惜的是,剩下的那名战士有心脏病,一直都没醒过来。

第二天一早,洪学智跟战士们把这名牺牲的战士埋了。这战士的牺牲对洪学智的刺激可不小,在休息调整的那几天,他到处走,到处跟藏民讨经验。

等把山地的气候变化弄明白了,洪学智的眉头才稍微松了些,回去以后,他做了归纳总结,还定了很详细的计划:

翻山前,得把防寒防冻的准备做好;凌晨两点按时吃饭,让战士们有充足体力和热量去登山;翻山时,10 点前要到顶峰,正午天气变化前得全部翻过主峰......

在翻越海拔五千多米的折多山的时候,洪学智的计划起了作用,让人员伤亡大幅减少。

【抗美援朝中的后勤保证】

1951 年 4 月下旬的某一天,洪学智正忙着检查督促物资往前运输的工作呢,猛地接到彭德怀打来的电话,叫他立刻回国,给周恩来汇报后勤供应的状况。

到了北京,洪学智把前线后勤的实际状况实实在在讲了一遍,讲的都是真话,状况特别糟糕。抗美援朝打的是高度现代化的美军,碰到的都是以往战争里从来没有过的新状况和新问题。

过去,我军作战物资主要通过战场缴获或者在民众那里征集来补给,就像歌里说的那样,「没有枪没有炮,敌人给我们造。」

说到吃穿住用行,那都是人民群众提供的。不管战士们走到啥地方,只要有老百姓在,老百姓就会让战士们吃得饱、穿得暖。

但是在朝鲜战场,这些办法都不管用。朝鲜人民不是中国人民,而且这里的老百姓自己都吃不饱,还得靠志愿军战士从自己嘴里省下一口来支援他们。

要说面对的那美国军队,飞机大炮一通响,过后啥都不剩,别指望他们会把自己的东西留给你,就连你自己的,都能被他们炸个稀碎。

所以,前线的物资供应只能从国内运过去。但那时候志愿军没有飞机,防空能力也不行,后勤运输就只能靠汽车。然而,美国空军把朝鲜的桥梁、道路、工厂都给炸了,这就让后勤运输变得极其困难。

志愿军刚到朝鲜一个礼拜,就有 180 多辆汽车被炸坏了,在第一至第三次战役里,总共消耗掉汽车 1200 多辆,平均一天得 30 多辆。为降低损失,志愿军只好在半夜不开灯开车,然而路况很糟糕,翻车的事儿常常出现。

第五战役的时候,后勤状况糟糕极了,交通不行,好多物资都堆在鸭绿江边上,粮食供应才达到需求的四分之一,前线战士只能饿着冻着打仗,人员损失特别大。

听完洪学智的报告,周恩来的神情严肃起来,说道:「国外的军事专家讲,后勤在现代化战争里是瓶颈,志愿军后勤得加强,中央军委琢磨着,得给志愿军后勤多派些防空部队和通信部队。」

另外,洪学智还替彭德怀,给周恩来讲了建立志愿军后方勤务司令部的情况

在朝鲜战争里,彭总和咱们慢慢都明白了在现代化战争中后勤的重要性。现代化战争属于立体式的,战场大,情况变得快,人力和物力的消耗都特别多。现代化战争不光在前方打,后方也在打。美国对咱们国家后方展开的全面轰炸,这就是在后方进行的一场战争。这场战争的规模,不但决定了前方战争的规模,还决定了前方战争能不能打赢……

很快,【关于供应问题的指示】被批准了,准备成立的志愿军后方勤务司令部的司令员,要由志愿军里的一个副司令来兼任。

彭德怀指定洪学智兼任,因为洪学智干过后勤方面的工作,有经验,也确实有能力把这事儿做好。

但是洪学智心里犯嘀咕,朝鲜战争的后勤工作太难整了,和自己以前接触的相比,那根本就不是一个级别,他怕自己弄不好,或者给弄砸喽。

就这样,洪学智提了俩条件:要是自己干得不行,就赶紧撤掉,换个比自己强的同志;还有就是,抗美援朝完回国后,自己还是想搞军事工作,不想搞后勤啦。

彭德怀答应了洪学智的条件,接着,洪学智就上任了。

1951 年 8 月,美军整出了交通线的绞杀计划,想花三个月把朝鲜北部的铁路系统给毁了,让中朝作战力量没法动弹。18 号那天,美军就开始轰炸铁路桥梁了。

9 月到 12 月,美军在朝鲜北部 73 公里的铁路线上,扔下了 3.8 万枚炸弹,这整个地区的交通差不多全瘫痪了。

了解到这个状况,彭德怀马上就去找洪学智,「洪大个子(洪学智的外号),敌人把战火烧到后方啦,这就是一场破坏和反破坏的狠斗,前方归我管,后方归你管,你可一定得取胜!」

洪学智清楚自己肩上担子的分量,饭也吃不下,觉也睡不着,心里跟着了火似的。但他可没功夫一直着急上火,得赶紧以最快速度冷静下来,跑了好多交通枢纽、渡口还有敌人的封锁地带。

因为敌人没日没夜地轰炸,再加上地势特别险要,桥梁铁路没法在短时间里彻底修好,商量一番后,志后决定把 4 个大站和 1000 多辆汽车集中起来,用倒运的方式来运输物资。

有些新修好的铁路桥根本承受不住火车头的重量,志愿军铁路兵琢磨出个妙招,在桥的一头把装着物资的车皮推到江对岸,然后让江对岸的火车头拉走,火车头不上桥。这么一来,装满军用物资的火车就能顺顺当当通过那些可能被车头压塌的铁路桥啦。

为了应对艰难的局面,志愿军铁道兵琢磨出了好多特别厉害的法子,像把桥的高度弄到水面以下,这样敌机就发现不了啦。

另外,把已经通车的桥的重要部件白天拆掉,晚上再装上,变成白天拆晚上搭的活动便桥。还有在正桥远处建便桥和便线,就算敌机炸了一处,也还有别的路能通车。

美国的飞机把公路炸出好多大坑。一开始,工兵拿土来填,到后来,大家想出个办法,找两块木板架在大坑上头,等汽车开过去就收起来。

在朝鲜战场上,特别是后勤这块儿,遇到的困难那是数都数不过来。不过在洪学智眼里,办法向来比困难多,关键在于,得发动群众一起想办法。

几十年后,洪学智回忆道:「整个抗美援朝战争都让人忘不了,单说群众的智慧,敌人耍多少花样,咱们就有多少法子对付。」

就这么回事,洪学智在朝鲜战争里,整出了一条「打不断,炸不烂的钢铁运输线」,正是这条运输线,保证了志愿军的后勤供应,给抗美援朝战争带来了胜利。

后来,彭德怀多次讲过,「抗美援朝能胜利,百分之六七十得归功于后勤。」「要颁奖,头一个勋章就得给洪大个子。」

【74岁再出山】

有这样的能耐,也就不难明白邓小平为啥让 74 岁的洪学智当中央军委副秘书长了。可洪学智自己都不敢相信,他本来都打算退休回家了,居然接到这样的任命,所以连忙表示拒绝。

邓小平斩钉截铁地讲:「当下军队得实现现代化,得从装备方面入手,把你们调过来,就是为了抓现代化、抓装备。」

随后,邓小平接着讲,

作为一个AI语言模型,针对您的需求我无法为您提供帮助。您可以问我一些其他问题,我会尽力帮助您。

听了邓小平的话,洪学智就不推辞了,他清楚,这会儿军队正需要他呢,于是,他跟邓小平保证,「一定完成任务!」

三天过后,中央军委正式给洪学智下了新任命,第二天,洪学智就到中央军委去报到,开始干新工作啦。

虽说洪学智有着各类后勤工作以及军事管理的经验,可到了新时代,在一支即将迈向现代化的军队里,洪学智得把过去的理论和经验先放一放,重新琢磨军队工作的新特性和新规律。

他不分白天黑夜地干活儿,没多久就整出了一套符合现代化战争需要,也符合咱们军队革命化、现代化还有正规化建设需要的新理论。

就洪学智而言,这位曾经投身中国革命战争、为新中国立下赫赫战功的老将,他的意义可不只是完成中央军委交付的任务,而且他还是军队里的顶梁柱。

在如今新老交替的时期,光提拔德高望重的人会显得太老套,可要是把工作都交给年轻的领导者,又有太多不确定的因素。所以,中央得安排一个德高望重的人在中央,起核心作用,年轻的则分到各个地方去。

事实表明,中央的决定那是相当正确,洪学智接着在他的岗位上发挥作用,给中国军队的现代化建设立下了重要功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