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1928年蒋介石复职:手段老辣,一箭四雕一气呵成,操作难度有多大

2024-01-27历史

我是棠棣,一枚历史爱好者。欢迎大家【关注】我,一起谈古论今,纵论天下大势。君子一世,为学、交友而已!

1927年9月上旬,谭延闿、孙科、汪精卫、顾孟余等先后抵达南京。

9月9日,汪精卫偕谭延闿、孙科及宁方的李宗仁等人由宁赴沪,向胡汉民等人解释一切,但胡汉民闭门谢客,不肯与汪精卫见面。

1、特委会的成立

西山会议派则指名要汪精卫下野,汪精卫为迁就沪方,提议先在上海召开国民党二届四中全会预备会。

11日, 宁、汉、沪三方代表谭延闿、孙科、李宗仁、张继等25人在上海开会,商讨统一党务,准备召开二届四中全会,西山会议派坚持汪精卫应引咎辞职,汪自感形势不妙,不得不自责「防范共产党过于迟缓,请求处分」,并于13日宣告引退。

同日, 宁、汉、沪三方经过几次商谈,达成协议,决定合组「中央特别委员会」。9月15日,国民党中央执监委员主席会议决定设立「中国国民党中央特别委员会」,接管宁、汉双方政权,推定宁、汉、沪三方委员32人,以张继、于右任等5人行监察权。

同时,决定筹备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以1928年元旦为开会期, 并发表通告,宣布「中国国民党之统一,现造完成」,9月16日,国民党特别委员会召开第一次大会,决定改组国民政府, 并发表了宁汉合作宣言,9月17日,特委会第二次会议推定谭延闿、汪精卫、胡汉民等47人为国民政府委员,谭延闿为主席。

同时推定蒋介石、汪精卫、冯玉祥、李宗仁、唐生智、阎锡山等67人为军事委员会委员,以蒋介石、何应钦等14人组成主席团,并选出了各部部长:

财政部长孙科、外交部长伍朝枢、交通部长王伯群、司法部长王宠惠、教育部长蔡元培。

19 日,特委会推汪精卫、蔡元培、谢持为常务委员会委员,又推定了中央党部各部委员。

这个宁汉沪三派合一的特委会,是在清党剿共的共同目标下拼凑而成的,其组织结构十分脆弱,内部为争夺国民党正统与领袖地位的矛盾并没有解决。

2、宁汉合流的后遗症

因此, 「合作」好景不长,很快就发生了新的分裂与战争。

国民党中央特别委员会的成立,无异于取消了武汉国民党中央,剥夺了汪精卫的「合法」领袖地位,使桂系利用宁汉之间的矛盾控制了特委会的实权。

因此,武汉方面的汪精卫、唐生智等深为不满。9月21日,汪、唐等回汉口后,即进行反对 南京特委会的活动,并成立武汉政治分会,以唐生智、陈公博、顾孟余、孔庚等为常务委员,统辖两湖与江西、安徽,与南京特委会相抗衡。

南京特委会则以「统一党政」为名,议决取消武汉政治分会,并委陈调元为安徽省府主席。对此,武汉政治分会置之不理,反于9月27日任命何键为皖省主席,并任命了各厅长。

29日,武汉政治分会进而发表通电,指责南京特委会代行中央职权,在党章上毫无根据。双方互相指责,唇枪舌剑,宁汉「合作」,又重新闹出纷争,与此同时,广州亦成立了政治分会,并决定不执行南京特委会限于10月1日撤销之命令。

10月6日,张发奎在广州通电反对南京特委会,主张速开二届四中全会。

9日,广州政治分会决定,拒绝南京中央特委会取消该会之命令,并于该分会下设一临时军事委员会,指挥两广军事。

南京中央特委会刚刚成立,国民党上层内部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争权夺利的局面。

10月10日,南京特委会向汉方展开政治攻势,派代表孙科、伍朝枢以及李济深的代表等8人,上庐山与汪精卫、朱培德等会晤后,即共赴武汉,与唐生智商谈宁汉「合作」第二阶段进行办法。

双方对召开二届四中全会,恢复中央执行委员会职权,以及南京特委会与武汉政治分会的去留问题,未能达成一致,会谈破裂,双方矛盾进一步激化。

10月20日,南京方面下令讨伐唐生智,免其本兼各职,交军事委员会治罪;同时任程潜为第四路军总指挥,率江左军,李宗仁率江右军,溯江西上讨唐,宁汉战争爆发。

10月21日,唐生智以武汉政治分会名义,宣布与南京政府脱离关系。

24日,南京特委会第七次会议议决「永远开除唐生智党籍」,并由军委会组织西征军,分兵 三路讨伐唐生智。汪精卫见时机不到,于25日由汉口密乘日轮抵上海,即转赴广州。

27日,安庆唐生智部受朱培德部集中九江的威胁,由陆路退皖、鄂边界,李宗仁即率第七军占领安庆。

南京政府西征讨唐,得到广西方面和冯玉祥的响应。唐生智四面受敌,被迫于11月12日通电下野,乘日轮逃亡日本。

唐部何键、刘兴、李品仙各军向湘境退却,决定「暂时保境休养,听候中央第四次全体会议解决」。

11月14日,西征军第七军、第十九军及第四十四军分别占领汉口与武昌。

15日,南京政府下令通缉唐生智。接着,南京特委会决定取消武汉政治分会,改设湘鄂临时政务委员会,以程潜为主席。

12月17 日,南京政府任命张知本、张难先、石瑛、严重等13人为改组后的湖北省政府委员,以张知本为主席。

从此,桂系控制了湖北。

3、宁粤之争

汪精卫在宁汉合流中争夺中央领导权失败后,10月29日偕甘乃光等抵达广州。

这时,张发奎正在广州打着「拥汪护党」 的旗帜,与南京相对峙。汪精卫一到广州,即公开发表谈话, 提出召开国民党二届四中全会,恢复中央执监两委员会等主张。

由于张发奎与李济深在迎汪通电中已公开表示否认南京中央特委会及其产生的南京政府,因此,汪精卫实际上是想以他为中心在广州另立新的中央。

10月30日,在粤国民党中央执监委员汪精卫、李济深、陈公博、甘乃光等召开执监联席会议, 并联名发表通电,称「四次执监会定在粤召开,望各委员齐集广州,克日开会,解决党务、政治、军事诸问题」。

于是,汪精卫等人又在广州公开树起国民党中央的旗帜。宁汉争端风波未平, 宁粤对立冲突又起。

在宁粤对峙之际,蒋介石于11月10日由日本返抵上海。他对于桂系势力迅速膨胀,把持南京一切深感不安,遂决定联汪抑桂。

蒋抵达上海当日,即致电汪精卫,约其赴沪商谈党务, 并称欲使国民党恢复完整,非互相谅解,从速恢复中央执行委员会不可。

在此情况下,桂系决定以退为进,同意召开四中全会,并停止特委会的活动,但坚持要在南京开会。

11月11日, 李宗仁、白崇禧联名发表轸电,敦促粤、沪中委返宁筹备四中全会事宜。

16日,汪精卫、李济深由广州至香港转赴上海参加四中全会预备会。

11月17日,张发奎、黄琪翔乘李济深离粤之机,发动驱桂事变,迫使驻粤桂军退回广西。

18 日,张发奎又利用广州政治分会名义通缉黄绍竑,并发表谴责桂系的声明。

广州事变,是汪派利用粤系军队与桂系李济深、 黄绍竑争夺广东地盘而发动的。

因而12月3日至8日,在上海召开的国民党二届四中全会预备会,成了汪派与反汪派激烈争 执的场所。谭延闿、李济深等10名监察委员,甚至中断会议, 另行集会,商议对付汪派办法。

4、蒋介石的复职背后

他们先是要求迫令与广州事变有关的汪派人物退出预备会,后又提出弹劾汪精卫、陈公博、 顾孟余,停止其出席正式会议,形势对汪派不利,蒋介石为了要扫除其复职的障得,采取了联汪抑桂,反对特委会的立场。

12月8日,蒋介石发表【告中央执监委员诸同志书】,调解宁、粤意见,力劝双方息争,「推诚相见」,「一致促成中央全体会议,速开正式会议不可」。

他还表示:

「有不能牺牲人之权位而阻碍此全体会议者,吾人固所反对;即不能捐弃过去私人之感情,而消极抵制全体会议,亦无可谅恕。」

这实际上是在袒救汪精卫,把矛头对着桂系把持的南京中央特委会。

汪精卫等则向预备会提出「即日催促蒋介石同志继续执行国民革命军总司令职权」的议案,并提议四中全会开会的地点与日期,「可责成蒋同志悉心擘画」。

与此同时,其它各派政治势力也各自怀着不同的目的,纷纷电促蒋介石复职。

当时,北方的冯玉祥、阎锡山为了扩大自己的地盘,正在与张作霖作战,战事异常吃紧,因此,也都发表通电,拥护蒋介石复职,「共同北伐」。

何应钦虽然内心反对蒋介石上台,但迫于形势不得不请蒋介石复职。

四中全会预备会议于12月10日召开第四次会议,通过蒋介石复职的决议,并决定于1928年1月1日至15日在南京召开国民党二届四中全会,由蒋介石负责筹备。

紧接着,胡汉民、孙科、伍朝枢等人在蒋介石的排斥下,宣告退出南京政府,相继出洋;张继、张居正等也离宁赴日。

这样, 蒋介石轻易地清除了他复职的主要障碍——南京中央特委会。

5、蒋介石再次独裁的手段

正当宁粤对立之际,中共于12月11日领导了广州起义。张发奎第四军所属教导团和警卫团的大部分官兵参加了起义,广州形势骤变,使汪精卫陷入窘境。

桂系与反汪派也借此极力攻击汪精卫,并主张缉拿汪精卫等9人。

12月14日,南京政府军委会下令解除张发奎、黄琪翔的职务,16日,又发布第113号命令,派监委邓泽如、古应芬在办汪精卫、陈公博、顾孟余等9人,并明令:

「在查办期间,汪兆铭居住所在,应责成当地军警注意监视其行动。」

17日,汪精卫被迫发表引退声明, 随即秘密离沪出洋。汪派其他成员或通电下野,或离国出洋, 在宁汉、宁粤纷争中,桂系和汪派都未捞到好处,反使蒋介石坐收渔翁之利,重新掌握国民党军政大权。

1928年1月4日,蒋介石由沪返宁,正式复职。

1月7 日,南京中央特委会解散,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会恢复,遂开临时会议,通电办公。

9日,蒋介石通电宣布继续行使国民革命军总司令职务,并负责筹备召开二届四中全会。

2月2日,国民党二届四中全会在南京召开,这是第一次国共合作全面破裂后国民党召开的第一次中央全会。

出席会议的国民党中央执监委员有蒋介石、谭延闿、李宗仁、陈果夫、何应钦等31人。

蒋介石一手操纵了会议,它完全背叛了孙中山的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和国民党一大宣言的精神。

全会由执、监两 委员会常务委员联席会议,负责审查宁汉双方之决议案。

审查的主要原则是:

「(一)凡与联俄、容共政策有关之决议案, 一律取消;(二)凡因剿共关系开除党籍者,一律无效。」

在会议通过的【制止共产党阴谋案】中,又决定停止联俄政策。这次全会通过了蒋介石所提关于【党部议案】、陈果夫所提关于【整理党务计划】,以及【改组国民政府案】和【集中 革命势力,限期完成北伐案】等议案和大会【宣言】。

会议决议:

「(一)各地党部一律停止活动,听候中央派遣党务指导委员处理,党员一律重新登记。

(二)改组国民党中央机构, 产生了新的中央执行委员会和监察委员会,推蒋介石、谭延闿 等5人,为中央执委会常务委员。中央政治会议及各地政治分会,继续存在,原有广州、武汉、开封、太原4个政治分会均不取消,但以处理政治为其职权范围,不得涉及党务。

(三)改组国民政府和军事委员会,推定国民政府常务委员5人、委员49人,以谭延闿为主席。又推定军事委员会委员73人、常委11人,以国民革命军总司令蒋介石兼任军事委员会主席。

在会议通过的【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组织大纲】和【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组织大纲】中规定:

「军事委员会为国民政府军政最高机关,掌管全国海、陆、空军,负责编制、教育、经理、卫生 及充实国防之责」;「总司令是国民政府为图战时军令之统一而特任的,凡属国民革命军之陆海空各军,均归其节制指挥」;「总司令兼军事委员会主席,对中央执行委员会和国民政府负责」。

通过国民党二届四中全会,蒋介石又重新集党、政、军大权于一身,为其实行专制独裁奠定了基础。

(正文完)

如果有其他关于历史领域的话题或观点可以【关注】我私聊,也可以在下方评论区留言,第一时间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