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同样丢了解放区首府,聂帅挨的批评,为何远超李先念和粟裕?

2023-12-10历史

解放战争初期,被动迎战的解放区,我军陷入被动。

除了大后方的陕甘宁边区西线暂无战事,其余7大军区都遭遇了不同的困难:

刘邓的晋冀鲁豫军区先后取得邯郸、陇海战役的胜利,但是腹地缺少钱粮物资的短板暴露无遗;陈毅的山东军区先胜后败,泗水攻坚战后陷入屡战不胜的怪圈;林总的东北军区,保卫四平街失利以后,被悍将杜聿明一路赶过松花江。

李先念6万大军被30万敌军四面围攻,分散突围,中原军区沦陷;粟裕的华中军区三面受敌,虽然有「七战七捷」的高光时刻,但最终还是丢掉了两淮;聂荣臻的晋察冀军区,联手贺龙的晋绥军区,不仅败给了傅作义,还丢掉了首府张家口。

外界的评价可谓冰火两重天:中原军区为了全局牺牲自我,宣化店覆巢之下无完卵;华中军区敌众我寡,战略北移,丢掉淮阴情有可原;晋察冀两倍于敌还丢掉张家口,影响太大。

中原、华中、晋察冀都丢掉了首府,为何评价却两极分化?

解放战争全面爆发初期,我8大军区的境遇各不相同。

抗战胜利以后,在双方博弈和角逐过程中,原先分散在全国大江南北的19块较大的根据地逐渐收缩。长江以南,仅剩下孤军奋战的琼崖纵队、两江纵队坚持游击战。

江北其余的抗日根据地,逐渐收缩演变为8大解放区:

陕甘宁边区,首府在陕西中北部的延安;贺龙的晋绥军区,首府在山西吕梁地区的「小延安」兴县;聂荣臻的晋察冀军区,首府在河北张家口;林彪的东北军区,首府在松花江畔的哈尔滨;刘伯承的晋冀鲁豫军区,首府在河北的邯郸。

此外,还有陈毅的山东军区,首府在华东的「小延安」临沂;粟裕(军区司令员张鼎丞)的华中军区,首府在江苏的淮阴;李先念的中原军区,首府在湖北大悟县的宣化店。

这8大解放区陕甘宁位于大后方,其余7大军区都和敌军接壤:

敌人进攻的首选目标中原四面受敌,华中军区、山东军区都是敌军三面环伺,晋冀鲁豫军区、晋察冀军区两面是敌,只有东北军区、晋绥军区情况稍好只有一面和敌军接壤。

解放战争爆发后不到4个月,就有3个军区丢掉了首府。

丢掉首府的中原、华中和晋察冀军区,家家有本难念的经。

中原军区首府宣化店丢失,是我军「丢车保帅」战略的必然选择。

抗战胜利后,虽然双方签订了和平协定,但是南京方面缺乏诚意,还是死抱着「攘外必先安内」的老皇历不变:向东北大量运兵、志在必得;对凸出长江北岸的中原军区,觊觎已久、虎视眈眈;三面凸出的华中军区,调集重兵全力围堵。

交通必争之地山东解放区,也在「徐州剿总」剿灭计划中。

早在重庆谈判时,延安就制定了「向南防御向北发展」的战略,重点就是一南一北两个解放区:李先念的中原军区,尽可能迟滞敌军步伐,必要时放弃;林总的东北战场,是我军的最大战略机动力量,粟裕所在华中区域,适当灵活处理。

在这个大战略中,南有长江天堑、北有铁路阻隔、东西全是大山的中原军区,是「丢车保帅」战略的那一个「车」。从兵力来看5万余队30万实力太过悬殊,根本无法一战。

最为关键的时,国共和美军调停小组的三方代表,对以宣化店为核心的中原军区监控的非常严密,所以,我军旅级以上单位的调动几乎毫无秘密可言,更没有大踏步进退的纵深,所以也不可能像粟裕的苏中那样辗转腾挪,来个七战七捷。

华中军区的情形,要比中原军区好歹强那么一点点。

如果说中原军区是我军一个战略性「弃子」,那么华中军区和山东军区则介于中原军区和晋察冀军区之间,更像整个南线战场敌我态势的一个缩影。华中地处长江北岸的水乡,三面环敌,只有北部和山东军区有战术上的配合。

中原突围爆发后,华中军区就成为敌军下一个「鲸吞」目标。

尽管粟裕是一个不世出的战神,但是以华中区区3万人马对抗李默庵12万大军有些吃力,何况李默庵背后还有「御林军」张灵甫整74师、桂系「钢7军」等敌军王牌。

粟裕尽管可以对李默庵七战七捷,但是架不住「猛虎难敌群狼」。

陈毅的山东野战军原本可以和粟裕形成掎角之势,但是强攻泗县失利后,连战不胜有些尴尬。而没有山野的有力策应,单靠华中野战军很难抵挡优势敌军攻势。

所以两淮失守仅是一个时间问题,华中首府淮阴失陷粟裕没有责任。

倒是山东野战军的陈毅,在解放战争初期犯了轻敌和眼高手低的毛病。导致顾此失彼,不但山东战场失去了主动权,华中地区也陷入全面被动,最终收缩到苏北地区。

如果说,中原军区失去宣化店是迫不得已而为之。

那么,华中军区失去首府淮阴,则是华中新四军和山东八路军磨合不利所交纳的学费。和这两个首府丢失相比,晋察冀军区丢失自己的首府张家口则最为可惜。

如果说中原丢掉宣化店是计划中的「兑子」必要的损失,华中丢掉淮阴也是歼敌有生力量、不重一城一地得失的无奈之举,但同时也是我军大踏步进退的一种体现。

但是,晋察冀的情况则完全不同,因为丢失张家口完全是预料之外的,甚至可以说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而导致晋察冀军区首府张家口丢失的,就是著名的大同集宁战役。

察冀军区出动了4个纵队,晋绥军区出动5个旅,计划分4步:

第一步,许光达的独2旅等部发起晋北战役,割裂大同和太原的联系;第二步,两军协同攻占大同,威逼太原,第三步,进占平汉路,相机夺取石门、保定;第四步,发起正太路战役,最后趁热打铁夺取山西的省会太原城。

在周士第指挥许光达、陈坊仁等部完成第一步作战后,聂总和贺老总的部队在大同城下吃了瘪。正像郭天民、杨成武等人预料的那样,缺少攻坚重武器的我军铩羽而归。

在城高沟深的大同面前,张宗逊、罗瑞卿和杨成武无计可施。

大同没有拿下,雪上加霜的是傅作义「闪击」了集宁。

傅作义绝非浪得虚名,3万人马配以骑兵三路突袭,中路的董其武拿下卓资山,并在晋察冀和晋绥联军的包围中,抢先占据平绥线上的军事重镇集宁负隅顽抗。

关键时刻,傅作义的第一王牌35军派了101师驰援。

张宗逊、罗瑞卿和杨成武把围城主力分出去阻击敌援。结果,晋察冀和晋绥联军也犯了粟裕、陈毅一样的问题:协同配合生疏,导致两头没有顾得上。

大同失而复得,集宁没有拿下,导致首府张家口也失守。

大同、集宁战役失利的主要原因,一是兵力占优导致大意轻敌,在战役中攻守失据;二是配合生疏,导致擅长的围点打援战术落空;三是聂总判断失误,一线的张宗逊、罗瑞卿也不如董其武和郭景云;四是我军的情报工作,也被傅作义压制。

占领张家口以后,傅作义狂妄的不行,在报纸上公开羞辱聂总和贺老总,这些参加过2万5千里长征的红军将领都败在自己手下。此外,还顺带把主席也数落了一通。

张家口的失守影响最大,所以聂总受到的批评远超李先念和粟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