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吴懿在益州二十四年,刘焉、刘璋父子为什么不重用他?

2024-04-14历史

建安 十七年,十二月,刘备用庞统之计,斩白水军督杨怀、高沛,进据涪城。

次年五月,刘璋派刘璝、冷苞、邓贤、张任、 吴懿等人,拒刘备于涪城。

这五个人当中,刘璝、冷苞、邓贤是武将,张任是益州从事, 吴懿 当时的官职应该是中郎将。

涪城之战的过程不得而知,但最终的结果是,刘璝、冷苞、邓贤、张任退守绵竹,而吴懿率领部队向刘备投降。

而且,吴懿的投降,史书中用了一个「 诣 」字,说明他并非走投无路而投降,而是主动的向刘备投诚。

这个事情就有些奇怪,按理来说,这五个人当中,最不该投降的就是吴懿,可偏偏是他主动的向刘备投降,而且他也是刘璋第一个投降的武将。

吴懿和刘璋一家的渊源挺深,他的叔父吴匡是何进的部将,在洛阳时和刘焉交情不浅。所以遭逢董卓之乱以后,吴懿就带领族人跑到益州,投奔益州牧刘焉。

时间应该是在初平元年,当时,刘焉尚没有彻底控制益州。次年,刘焉让张鲁、张修控制汉中,又杀益州豪强贾龙、任岐、王咸、李权等人,才算是真正掌握了益州大权。

吴懿在这个时候到益州,正是刘焉发展自己的势力,重用东州士打压本土豪强的时候,是很容易得到刘焉重用的。

而且,可能是刘焉在洛阳的时候听说过,算命先生说吴懿的妹妹日后会大贵。刘焉当时只有三儿子刘瑁在身边,就让刘瑁娶了吴懿的妹妹,既是世交又是儿女亲家,可以说是亲上加亲了。

从初平元年入蜀,到建安十八年投降刘备,吴懿在益州呆了 二十四年 ,基本上经历了刘焉父子统治益州的全过程。

在刘焉时代,吴懿的官职地位不得而知,但是估计不会太低。

因为在刘璋时代,吴懿的官职为中郎将。刘璋作为一个益州刺史,在官制上还是比较规矩的,不像刘备动不动就封个杂号将军,刘璋时代中郎将就是武职的天花板了。

史料之中能查到的,刘璋只封了三个中郎将,分别是:征东中郎将赵韪,和德中郎将庞羲,中郎将吴懿。

赵韪 是最先跟刘璋到益州的元老,而且是益州的豪强大姓,在刘焉时代是司马,真正的实权派。

庞羲 是刘焉故交,兴平元年刘焉两个儿子被杀,他从洛阳把刘焉的孙子们带到了益州,其中就有刘璋的儿子刘循。而且,后来庞羲的女儿还嫁给了刘循,跟刘璋成了儿女亲家。

庞羲在刘焉时代的官职不明,而且他到益州后不到一年,刘焉就死掉了。但是刘璋对他却是非常器重的,任命他为和德中郎将,后来在张鲁反叛以后,又担任巴郡太守。

跟这两个人身份对等,可想而知,吴懿在刘焉、刘璋父子时代,在益州的地位都是非常高的。

刘璋帐下不乏忠臣烈士,可为什么偏偏这个地位尊崇的吴懿,要率先向刘备投降呢?

参考同为中郎将的庞羲在益州的处境,或许可以解释这个问题。庞羲我们前面已经说了,他跟刘璋关系可以说是非常近的,既是恩人又是儿女亲家。

可是作为巴西太守的庞羲,同样是不战而降,张飞攻打巴西,巴西太守龚湛主动献城,庞羲被刘备任命为左将军署营司马。

那么,庞羲又为什么会主动投降呢?

庞羲担任巴西太守近十年,最开始是巴郡太守,后来巴郡被一分为三,他也变成了巴西太守,权力越来越小。

前面说到的征东中郎将赵韪,和庞羲私人关系不错,赵韪带兵反叛,被刘璋手下的东州兵打败,结果被部下所杀。

事情发生以后,庞羲就非常的紧张,担心刘璋可能会随时对他下手,就私下派人去汉昌招募賨兵,增加自己的实力以防备刘璋。后来因为汉昌令程畿 坚决不从,庞羲没有办法,只好跑到成都去跟刘璋请罪。

这个事情发生在建安五、六年间,从那以后,庞羲的权力就受到了极大的限制,他也一直都生活在狐疑当中,这种状态持续了十几年。有了这个背景,他才会对刘备不战而降。

那么,吴懿又是怎么回事呢?

刘焉、刘璋父子,对于权力的控制是非常谨慎的。刘焉手段比较老练,他懂得隐忍和权力的制衡,而且一直有称帝的野心,所以大权始终握在自己手中。

吴懿即便是地位不低,也不可能得到真正的权力,撑其量是刘焉权力制衡的工具。

刘璋即位以后,赵韪、庞羲等旧臣手握大权,对刘璋造成了巨大的威胁,所以养成了他多疑的性格,不愿意相信任何人。在刘璋揽权的过程中,一直在打压这些旧臣,所以逼反了赵韪,而庞羲也越来越被边缘化。

张松在劝刘璋迎刘备入蜀的时候,说庞羲、李异等将都「恃功骄豪,欲有外意」,正是抓住了刘璋这种多疑的心理。

当然,张松说得也是实情,只不过在没有大的变故的情况下,庞羲、李异都在刘璋的掌控之中,不可能翻起什么大浪。

在这种背景之下,我们可想而知,刘璋自然不可能让吴懿掌权。毕竟吴懿和赵韪、庞羲不同,他在益州没有根基,自己好不容易处理了赵韪、庞羲,这两个刘焉时代留下的大麻烦,怎么可能再让一个吴懿做大?

所以,像吴懿这种地位高的人,刘璋不可能赋予他太大的权力,甚至可能会时刻的防备着他,这样我们也就能理解吴懿的行为了。

读【三国志·蜀书·刘二牧传】

【三国志精解系列】第1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