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一南将军通过【中国,不能忘记】解答在中国抗战历史困扰了我们的六条疑问,看完的人都称之茅塞顿开,醍醐灌顶,收获颇多!文中以大量的历史史实,有理有据,应该列为中国警示录,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看看!全文如下:】
【中国,不能忘记】
【金一南抗日战争是自1840年以来,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胜利花环来之不易,戴上它,能感受到光彩夺目的荣耀,也能感受到沁人心脾的警醒。那里面有一些任凭时间流逝多少年也值得思索、也不能忘却的事情。▌不能忘却之一:为什么卢沟桥竟然成为中日战争爆发地点?在中国,人人皆知卢沟桥是爆发抗日战争的地点。年年月月,参观卢沟桥抗日战争纪念馆的人络绎不绝。如果有一天一个不懂事的孩子突然发问:战争怎么会在这儿爆发呢?这儿是中国和日本的分界线吗?】
咱这些明白事理的大人,咋回答好呢?孩子问得没错。
卢沟桥不在边关塞外,也不是疆界海防,就连万里长城的一个垛口都算不上。它实实在在地位于北京西南。虽然这里完全不是中日两国的分界线,但战争确实在这里爆发了。
为啥战争还没正式开打,鬼子就已经抄到了京师南边,卡住了我们的脖子?
要问 1937 年 7 月 7 日侵略者用多少兵力挑起卢沟桥事变,别说小孩不懂,就连懂事的大人也没几个知道:华北地区日军的最高统计数字总共才 8400 人。
那个地方的中国军队有多少人呢?
光宋哲元的 29 军就有不下 10 万人。
这仗还没打呢,敌人就已经打进咱们的地盘了,而且就这么点人,还敢向你叫板,一个月就让华北沦陷了。你翻遍世界战争史,有这样的先例吗?
同样的事情还发生在 1931 年的九·一八事变上。
那时在东北地区的日军有 1 万多人,而张学良的东北军有 19 万人之多。
十九万人也没能挡住侵略军,事变第二天沈阳就沦陷了,一星期后辽宁被控制,三个月后整个东北都沦陷了。
一个中国人,如果只唱【大刀进行曲】、【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是不能完全理解那段历史的。
咱们得直接面对那些让人不想面对的事实,得研究研究,我们到底是咋回事,才会弄到终于「忍无可忍」的地步?
1840 年鸦片战争打响,大英帝国靠着 28 艘军舰、15000 兵力就让大清王朝签了【南京条约】,这是个不平等条约,香港被割让了,还赔了 2100 万两白银。
1860 年第二次鸦片战争,英军 18000 人、法军 7200 人打进中国首都,杀人放火,烧毁了圆明园。
1894 年甲午战争,清朝战败,签订【马关条约】,割让辽东半岛和台湾,赔款 2 亿两白银,这是前所未有的割地赔款。
1900 年,八国联军打过来了,打北京,国家挺多,但拼凑的兵力还不到两万,结果 10 天就让北京陷落了,还得赔好多钱,4 亿 5 千万两白银,这数儿可是空前的……
一个 GDP 占世界三分之一的东方大国,居然被坚船利炮打得毫无还手之力,还接二连三地割地赔款、丧权辱国,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发动「七七事变」的日本华北驻屯军,是在八国联军侵华后,清政府与英、美等十一国签订【辛丑条约】时,按照第九款规定:「中国应允诺诸国会同酌定数处,留兵驻守,以保京师至海道无断绝之虞。」而驻扎在中国的。
从那以后,在华北驻扎的外国军队有英、美、法、意、日五个国家,司令部都设在天津。最初约定的驻军人数为 8200 人,其中日军 400 人。后来,趁着辛亥革命后中国政局动荡,日本表面上将「清国驻屯军」改称为「中国驻屯军」,暗地里却扩大编制,一步步将驻屯军从数百人增加到数千人。
中国有句古话:「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
国家的核心区域本该是拒敌于千里之外的,可在战争爆发前,敌人竟然已经盘踞此地很久,形成了「在自己的卧榻之上,别人可以安然入睡」、「在自己的卧榻之上,别人长期安然入睡」的局面,这是多么令人痛心疾首的民族耻辱啊!
中国近代历史,常常是悲剧连着悲剧,灾难接着灾难。
因为老是打败仗,才签了这些割地赔款的条约。也正因为这些割地赔款的条约,才让侵略者在七七事变前都打到了我们眼皮子底下。
要是一个中国人不了解过去中国的政治有多腐朽、军事有多衰弱,那他就不会明白腐朽与衰弱会带来多么巨大又深重的灾难。
为啥国民政府拖到 1941 年 12 月 9 日才正式对日宣战?
从 1937 年 7 月的「七七事变」到 1945 年 8 月 15 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 8 年抗战。
从 1931 年 9 月的「九·一八事变」到 1945 年 8 月 15 日日本无条件投降,这才是货真价实的 14 年抗战。
然而,从 1941 年 12 月 9 日国民政府对日宣战,到日本无条件投降,却只用了短短 3 年零 8 个月。
为啥从 1931 年九一八事变算起,日本大规模入侵都 10 年零 3 个月了,从 1937 年七七事变算起,中国全面抗战也搞了 4 年零 5 个月了,国民政府才正式对日宣战呢?
毫无疑问,最直接的原因就是美国加入战争了!
1941 年 12 月 7 号,小日本偷偷摸摸炸了珍珠港。第二天,也就是 12 月 8 号,美国就向小日本宣战了。这么一来,才终于在 12 月 9 号,让国民政府对日正式宣战了。
为啥直到 1941 年 12 月 9 日,中国才对日本正式宣战?就跟现在很多国人不知道卢沟桥为啥是战争爆发地一样。
卢沟桥成为战争爆发地是一种耻辱,难道说美国宣战了我们才敢正式宣战就不是耻辱了吗?
美国要是被人偷袭了,第二天就会宣战,非得把偷袭者打到无条件投降才罢休!
我们早就不是被「偷袭」了,侵略者早就明火执仗了,在南京进行了大屠杀,大半个中国都被侵占了,可我们竟然还没有向对方「正式宣战」!
国民党边抵抗,边妥协,边找退路。
一开始,德国驻华大使陶德曼出来「调停」。
1937 年 12 月 2 号,蒋介石告诉陶德曼大使:中日能谈,日本的条件还不算亡国条件。12 月 6 号,国民政府国防最高会议决定接受「陶德曼调停」。后来侵略者打下南京,条件大幅加码,「陶德曼调停」才宣告结束。
1938 年 5 月,日本外相宇垣一成派代表与国民政府行政院长孔祥熙的代表在香港偷偷见面。
1939 年 3 月,国民党复兴社的一些人又在香港和日本方面偷偷进行谈判。
1940 年,军统局再次派人假扮成「宋子良」,分别于 3 月在香港、6 月在澳门,与日本参谋本部的铃木卓尔中佐进行谈判。
不管是 8 年抗战还是 14 年抗战,国民政府一直都没有停止私下接触和调停,一直在寻找可能的妥协办法。
中国人最想不战而胜,不战而屈人之兵了。一直到美国对日宣战,中国看到了胜利的希望,这才鼓起勇气「对日正式宣战」。
要是日本没偷袭珍珠港,美国也不对日宣战,那中日这场没宣战就开打的战争会如何收场呢?
这是我们无法回避的真实历史。
真实历史能给我们启示,是因为它就像扎人的荆棘,而不是好看的花环。
为啥在抗战时期会出现群体性的精神和人格沉沦呢?
抗战时,国民党副总裁汪精卫、中央宣传部长周佛海等二十多名中央委员,还有五十八位旅长、参谋长以上的将官都投靠了敌人,一些部队更是成建制地哗变。
在长达八年的抗日战争中,协助日军作战的伪军人数竟多达 210 万,比侵华日军还多,这也让中国成为了二战中唯一一个伪军数量超过侵略军的国家。
难道这种状况不是在展现一个国家和民族群体性的精神和人格沉沦吗?
伪政府里面矛盾很多。
汪精卫和王克敏有矛盾,原因是王克敏投降日本更早,在汪精卫面前倚老卖老,不把汪放在眼里。汪精卫就想办法把王克敏在华北地区的实权都收回来,让另一个大汉奸王揖唐去取代他。
王克敏在周佛海那儿可劲儿诉苦:「我都快 70 了,半截身子入土的人了,还管什么汉奸不汉奸的,反正也没几年活头了,到时候两腿一蹬,眼一闭,就啥都不知道了。你看汪先生,自己愿意当汉奸就算了,干啥还把我们这些年轻人也拖下水,跟着他一起挨骂,他这事儿干得真缺德啊!」
这局势让大汉奸周佛海都连连叹气:「都到这残局了,还这么勾心斗角,中国人真是没出息啊!」
就是这样一群人,把中国政治搞得如此乌烟瘴气,怎能不大大助长侵略者灭亡中国的嚣张气焰。
抗战时中国出了那么多汉奸,为啥?
首先是统治阶层中弥漫的失败主义情绪。
汪精卫这个国民党副总裁讲过:「打仗的话,肯定会打败仗的。讲和的话,又会吃亏的。那就老老实实地承认吃亏,然后希望在吃亏之后,能够得到一些补偿。」
他问冯玉祥:都说要抗战到底,那「底」到底在哪里呢?
冯玉祥说:「日本战败啦。」
汪精卫曾嘲讽道:「这简直就是一个大兵的狂妄和无知。」
当时像汪精卫这样不想抗日、想要求和的人有很多。
二是社会上弥漫的妄自菲薄,精神上向别人屈服。
国民党中央宣传部长周佛海曾说过,中国人在人员、物资和组织方面,没有一项能与日本相比,所以打仗必败。
当时,看自己啥都不好,看别人啥都好的心态,特别普遍。
三是受到自由主义思想的侵蚀,心中只有个人,没有民族。
比如说周作人,在日本侵略的时候,很多知识分子都在【救国宣言】上签了名,周作人却没签;卢沟桥事变后,北京大学撤离北平,周作人也没有走。
周作人竟然接受了汪伪政权北大图书馆长的聘书,后来还出任伪华北政务委员会教育总署督办,这让连劝诱他出任伪职的日本人都感到意外。原本以为他会坚守文人的清高,出任伪职的可能性只有百分之一。
周作人曾说:「就算死了很多文天祥也没什么用啊,我可不希望中国再出现文天祥这样的人。」
难道不当文天祥,就能成为侵略者的帮凶和陪衬吗?就能不要民族气节吗?
第四,长期受到封建社会的影响,人们只知道顾小家,而不知道爱国家。
清末,严复,京师大学堂译局总办,他说:
中国从秦朝开始,没有什么天下,也没有什么国家,都只是家族而已。一个姓氏的兴起,就会有亿万人成为他们的臣子和妻妾。这个家族兴起了,这就是一家的兴起;这个家族灭亡了,这就是一家的灭亡。天子一个人就兼具宪法、国家、君王三种身份,他的家族灭亡了,那么一切也就随之灭亡了。但是,他们所关心的,也只是这一家的利益,不曾为天下考虑过。
这句话真的是太有道理了!
封建王朝以血缘和姓氏为核心,就是「家天下」,统治者只对家族、姓氏负责,不对国家、民族负责,全社会没有「天下为公」的理念和实践,怎么可能让民众与你「万众一心」呢?
为啥日本侵略者觉得短期内能灭掉中国?
这几条能让人明白日本为啥轻视中国。
一直以来都有传言说日本计划在三个月内灭掉中国。
确切来讲,只有日军参谋本部【在华北使用武力时对华战争指导纲要】中有类似说法:用两个月时间解决驻扎北平一带的宋哲元第二十九军,再用三个月时间击败国民党中央军。
那按照他们的想法,打败国民党中央军,就等于是征服中国了。
侵略者之所以轻视中国,是因为中国统治者阶层的抵抗意志薄弱。
1874 年,日本派兵侵犯台湾,清政府为了平息事端,给了日本 50 万两白银,让他们撤兵,并且默认琉球人是日本的属民。
那时候英国人李欧尔卡克就讲:「台湾这档子事,是中国向全世界打广告——这儿有个阔佬帝国,愿意掏钱,不想打仗。」
1875 年,日本军舰闯入汉江河口,朝鲜开炮还击,日本随后派人到中国试探态度。总理外交事务大臣奕欣表示:「朝鲜虽然是中国的藩属国,但它的一切政教禁令都由自己独立制定,中国从不干涉。」他的这番话不仅将自己的藩属国出卖,还为后来甲午战争的全面爆发埋下了伏笔。
侵略者之所以小瞧中国,也是因为两国工业能力存在差距。
1937 年全面侵华前,日本钢铁年产量 580 万吨,中国才 4 万吨;日本年产飞机 600 架,中国一架都造不了;日本年产坦克 200 辆,中国一辆也造不出来……
1894 年甲午战争开打,北洋水师的火炮口径和装甲厚度都强过日本联合舰队,但没一会儿就全军覆没了。
1937 年,中国和日本的国力差距比甲午战争时期还要大得多。
侵略者小瞧中国,更是把中国社会看得清清楚楚,知道它就是一盘散沙。
那个被东京国际军事法庭判了绞刑的日本甲级战犯坂垣征四郎,就是「九一八事变」的罪魁祸首,他曾经说过:
对中国老百姓而言,他们的理想就是安居乐业,政治和军事只是统治阶级的工作。政治和军事与老百姓的联系,就是交税和治安。这和近代国家的情况很不一样,说到底,就是在有自治部落的地方加上了国家的名字。所以,从老百姓的民族发展历史来看,国家意识其实很薄弱。谁掌权,谁掌军权,谁负责治安,都不重要。
这个「中国通」的话,真是说到我们心坎里了。
发动「九一八事变」的另一个罪魁祸首石原莞尔,在中国搞化装侦察时,穿着破烂装作苦力,还几次被当地警察扒光搜身,最后一个铜板也被抄走。
石原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得出一个结论:中国的官府对老百姓很苛刻,如果发生什么事情,老百姓不会和官府站在一起,共同承担责任。
这家伙刚到东北就大放厥词:「我都不用拔剑,单拿竹刀就能吓跑张学良!」
那个「中国通」冈村宁次也是个侵华元凶,1932 年「1·28 事变」后,他说自己恨不得长翅膀一下子飞到淞沪战场,周围都是些抢着和中国军队作战、自信心满满的陆军兵将。
这些人就是带着这样的心态,在中国的土地上烧杀抢掠。
他们看清了当时中国因为内耗、腐败、涣散而导致的软弱,也看清了民众与政府的脱节和对立,更看清了他们的对手只是几个光杆司令带着一群一盘散沙的乌合之众。
为啥说「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
「七七事变」前,日本统治者认为能在短时间内灭掉中国,是因为他们只看到了中国政府的软弱。
「七七事变」后,蒋介石对身边亲信说「能撑六个月」,他看到的也只是国民政府拥有的那点资源。
全面抗战打响后,国民政府的军队在华北战场几乎是一败涂地,华东和华中战场虽然进行了顽强的抵抗,但还是没能挡住日军的进攻。
很明显,光靠正面战场和正规军队,中国很难打赢抗日战争。
是中国共产党人真正找到了全新的致胜资源。
毛泽东讲过:「把全国老百姓都动员起来,就会形成让敌人陷入灭顶之灾的汪洋大海,这也为弥补武器等方面的缺陷创造了补救条件,还提供了克服所有战争困难的前提。」
毛泽东讲过,战争伟力最深沉的根基,存在于民众之间。
这句话很有力量,被频繁引用。
还有一句话说得更好,只是很少被人提及:「日本之所以敢欺负我们,主要原因在于中国民众没有组织起来」。
这触动了中国最薄弱的根源。
因为长期的封建专制统治导致的封闭和愚昧,再加上近代以来殖民地半殖民地处境的破坏和扼杀,中华民族的传统优秀品质几乎都消失了,普通中国人,尤其是农民,在侵略、压迫和摧残面前,表现出麻木、散漫、冷漠甚至是无为的绝望。
鲁迅在【阿Q正传】里,把这种精神状态描写得非常逼真。
在近代,有很多仁人志士没有意识到普通大众所蕴含的巨大力量,也没有把组织、动员和唤醒民众作为变革和革命的重点。
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搞「洋务自强」,康有为、梁启超弄「戊戌维新」,还有孙中山组织的一次又一次会党起义,这些基本上都是想依靠少数精英来改造社会,老百姓只是被改造的对象,而不是变革和革命的动力,所以最后变革和革命都失败了。
是中国共产党,前所未有地把中国民众动员和组织起来了。
抗战时期的民众动员,在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
日本发动的战争让中日民族矛盾变得极为尖锐,这远远超过了中国国内的阶级矛盾,也为动员各个阶层的民众提供了全新的、广阔的空间。
在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根据地,一家老小都为抗日救亡努力着。父亲是农救会员,大儿子是工救会员,媳妇是妇救会员,小儿子是青救会员,孙子是儿童团员,他们各有分工,相互合作。
不管是头发花白的老人,还是刚刚明白事理的小孩,全都积极参与到抗日根据地的政治体系中。
这在中国历史上是从未有过的,人民群众真心实意拥护革命,他们组成的力量就像汪洋大海,像钢铁长城,坚不可摧。
事实上,每个民族的生命中都有火种。
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和强大潜能就如熔岩和地火般,一直被深埋在老百姓的心底。共产党组织和动员民众的核心与关键,并非创造全新的理念,而是点燃民众内心潜在的火种。
那里有一种无需言语的民族心灵默契,就算麻木沉睡千年也会被触发唤醒。点燃它,这个民族就不会堕落,不会被黑暗吞噬,不会被侵略者征服。
这就是那些得意洋洋、以为很快就能灭掉中国的日本侵略者的巨大悲剧:他们原本以为对手只是中国的执政当局和其掌握的武装力量,现在却发现还必须面对千千万万已经觉悟、有组织,并且开始为保卫自己的利益而英勇战斗的普通民众。
曾经在中国捞得盆满钵满的侵略者,这回踢到了铁板:他们万万没想到,中国出现了一股全新的力量。在中国共产党的动员、组织和武装下,中国民众团结一心,让侵略者难以跨越。
为啥只有中国共产党能解答「蒋廷黻之问」?
关于抗日战争的纪念,一直存在着很多争议和疑问:这场战争是谁领导的?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哪个起到的作用更大?国共双方分别打了多少场战役?又各自歼灭了多少敌人……
不能仅仅把抗日战争视为一场军事冲突,像打扫战场清点缴获物一样去讨论:你的多?还是我的多?
这么多年来,这些问题没有一个能比得过「蒋廷黻之问」。
1938 年,抗战最艰难的时候,史学家蒋廷黻在【中国近代史】中提出疑问:「近百年来,中华民族只有一个问题,那就是:中国人能实现近代化吗?能赶上西洋人吗?能利用科学和机械吗?能摒弃家族和家乡观念,组建一个近代民族国家吗?能的话,我们民族前途光明;不能的话,我们这个民族就没有前途。」
有资格回答这个问题的,历史选择了中国共产党人。
在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共产党通过大量的组织工作和深入的动员,让那些与世隔绝、自给自足的穷苦大众,第一次对自己、对抗战、对中国、对世界有了认识,也第一次认识到了自己所拥有的力量。
这一成果让民众从传统的家庭观念、家族观念,转变为民族意识、国家意识,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伟大的民族解放运动里。
中华民族首次达成全民共识:为了能生存、发展、繁荣、昌盛,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国必须在封建半封建、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社会基础上,建立属于自己的新型民族国家。
1912 年建立的民国,拉开了这一艰难探索的序幕。然而,30 多年的实践表明,民国并不稳定、持续和繁荣,最终无法实现救亡和复兴的双重历史使命。中国迫切需要一个能够稳定、持续、繁荣,既能完成民族救亡,又能实现民族复兴的政权和国家体制。
历史证明,只有新中国才能真正实现中华民族的集体意志和集体判断。
1949 年成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共产党送给苦难深重的中华民族的一份厚礼。新中国不仅从根本上消除了封建、半封建和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痕迹,还从根本上改变了「一盘散沙」的涣散局面,中国人民前所未有地被动员和组织起来,开创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持续、稳定、繁荣、昌盛,能够实现民族救亡和民族复兴双重历史使命的现代民族国家。
民众动员、民众组织、民众武装,这些都是全民抗战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最终成为了中华民族培育新社会的摇篮。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完整的、稳定的、繁荣的、现代意义上的民族国家的诞生。
今天回顾可以清楚地看到,如果没有民族危亡时的民族觉醒,没有全民抗战中结成的民众组织,没有反抗侵略中锤炼的战斗队伍,这一胜利肯定不会这么快到来。
布鲁斯·拉西特和哈维·斯塔尔在【世界政治】一书中提到:「过去,大多数国家都是在战争中诞生的。」
中国也不例外,用我们的话讲就是「打败侵略者,建设新中国」。
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表示:「通常来说,大国的标志是有能力赢得战争。」这话说得很对,正是全国人民团结一心、共同抵御国难的抗战胜利,让中国开始跻身世界大国之列。
中国人民在抵抗外敌入侵时所展现出的强烈的民族意识、空前的团结精神、英勇的抗争精神和坚强的组织能力,是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决定性因素,也是今天和未来实现伟大民族复兴的关键支撑。
新中国成立前,毛泽东表示:中国一定要独立,一定要解放,中国的事情要由中国人民自己作主,自己来处理,决不容许任何帝国主义再进行一丝一毫的干涉。
这句话讲出了一百多年来全体中国人的心里话。
2014 年 3 月,我们的领导人在巴黎纪念中法建交 50 周年大会上说道:中国这头狮子已经睡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