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草地分兵时,中央嫡系何长工为何「站错队」?事后主席多次谈话

2023-12-28历史

想看更多精彩内容记得「关注」我!谢谢支持!

1919年,一个叫何坤的湖南小伙子来到北京长辛店,要去法国留学深造。

谁知道,他在这里遇见了一位老乡,两人一见如故,聊起家乡话来,言谈甚欢。

这位老乡,就是赫赫有名的毛主席。

两人虽然同是湖南人,但却有着不同的志向。

何坤憧憬异国,想出国见识外面的世界。

而毛主席则坚定要留在国内,改变这片苦难的土地。

你看,这两位老乡,一个向外一个向内,就像一座秤砣的两端,形成了有趣的对比。

然而命运弄人,何坤出国没多久就「醒悟」了——他在法国结识了一批进步青年,受他们影响,思想飞速进步。

这下两个老乡的志向又重合了,都选择奋斗在救国运动中。

后来,为了躲避反动军阀的追捕,毛主席建议何坤改名「何长工」,两人一起潜入国民革命军警卫团。

这名字改得有点搞笑,直接把自己的职业当了姓。

1927年南昌起义时,何长工奋力想赶去参加,但因行动不便未能如愿。

不过,他很快在毛主席发动的秋收起义中扮演重要角色。

这一次,两个老乡终于并肩作战,结下了生死与共的深厚情谊。

二、屡建奇功,中央嫡系中的翘楚

在井冈山时期,何长工接到了一个重大任务——找到朱德部,并说服他联合毛主席的红四军。

这可不简单,朱德和毛主席素来水火不容,要把两个死对头联合到一起,难度系数得至少150%。

不过何长工毕竟是中央嫡系中的翘楚,他可没有退缩。

靠着过硬的口才和人脉,何长工终于劝说朱德北上井冈山,与毛主席会师。

两军联合,让人异常激动。

红军实力大增,一时间士气高涨,势如破竹。

这事儿全靠何长工一力承担,他的政治手腕和魅力是真的强大。

在中央苏区,何长工更是大显身手。

先后担任红四军团长、红五军政委等要职。

无论是军事指挥还是政治工作,他都展现出惊人的才华, 是红军不可多得的金牌干部。

尤其到了1935年遵义会议后,何长工受到毛主席的重用, 与罗炳辉一同治理红九军团。

何长工和罗炳辉果然不同凡响,他们将这支部队训练成了战略机动骑兵, 在长征路上屡建奇功。

红九军团孤军深入,执行重大掩护任务,屡次化险为夷。

两位指挥官的才能令人叹为观止, 他们是红军的一对黄金搭档, 中央嫡系中的绝对翘楚。

三、单凭一时,毁于一旦

之前我们讲了,何长工在红军中屡建奇功,是中央嫡系中的翘楚。

但是,任何人都难免会犯错误。

就连何长工这个大牛,在北上南下之争中,也意外站错了队伍。

究其原因,何长工心里确实有些不痛快。

他觉得红九军团屡次掩护红军主力,自己却常被「抛弃」,没有得到应有的支持。

而且中央决定北上时,也没有提前通知他, 这让何长工感到自己地位受损。

张国焘那边多少有点苗头,就容易拐跑一些心怀不满的人。

在张国焘的压力下,何长工最终还是站到了错误的一边,附和了「另立中央」,犯下了难以弥补的大错。

明明是中央嫡系中的嫡系, 一朝误入歧途就此一蹶不振,单凭一时就毁于一旦。

四、宽容慈悲,转战文攻

何长工在北上南下之争中犯了致命错误,这原本会毁掉他的前程。

但是,令人欣慰的是, 毛主席并没有与他彻底翻脸。

事后,毛主席多次找何长工谈心,表示可以不追究他的责任,叫他放下包袱重新工作。

周总理和朱德将军也给予宽容。

这就像是春风化雨,悉心浇灌,温和地修复了何长工内心的裂痕。

何长工最后退出军队系统,转入较为文职的政协体系工作。

从战场到文场,何长工成功实现了职业转变, 开始了第二春。

结语

人必有过,毕竟花无百日红。

关键是要懂得改正错误,重新出发。

何长工的人生虽有起伏跌宕,但他终究没有被困在过去,而是开创了新的未来。

这也给我们启迪,一个人的成败得失,不能只看一时,而是要把握全景。

遇到挫折,我们还要继续前行。这才是生命最美的意义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