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三万红军被十万国军紧逼,一战士想出渡江之计,毛泽东:军中神人

2023-12-22历史

三万红军被十万国军紧逼,一战士想出渡江之计,毛泽东:军中神人

众所周知,遵义会议标志着毛主席一生的巨大变革,该会议确认了以毛主席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这才为红军走向胜利开创了新的篇章。然而,在红军抵达遵义之前,他们经历了相当的苦难。湘江一战造成了惨重的伤亡,而渡乌江的过程更是充满千难万险,最棘手的问题是不知道该如何渡江。

正值危急关头时,一位战士提出了一项独特的计划,创造了一场举世瞩目的奇迹,成功地帮助红军渡过了乌江。这一壮举甚至让毛主席都感到难以置信。

乌江是否会演变成下一个湘江呢?

1934年10月,红军在第五次反围剿战役中遭受失败,为了摆脱蒋介石设置的天罗地网,党中央被迫做出决定,红军开始了艰难的长征。

在红军还未到达遵义之际,毛主席并非红军的主要领导人,由博古和李德领导的「三人团」对形势认识不足,在指挥作战方面犯下了许多错误,导致红军长征一开始就陷入了不利的境地,特别是湘江一战,蒋介石调集四十万兵力围剿,使得红军伤亡惨重,湘江血流成河。

原本在突破国民党的第三道封锁线后,红军还有六万余人,然而湘江一战之后,红军只剩下约三万人左右。尽管敌军也有所伤亡,但当时红军的人力物力明显远远落后于国民党,形势非常严峻,人家伤得起,而红军却难以承受如此巨大的伤亡。

在这个背景下,接下来的作战方针和即将发生的战役变得极为关键,特别是强渡乌江的决策。

1935年1月1日,在瓮安县猴场,党中央召开了一次关键的会议,与会者各抒己见,共商接下来的行动方向。

当时,李德和博古还未察觉到他们的战略错误,坚持让红军主力抵达乌江后,顺着红二军和红六军的路径与其汇合。

毛主席却指出蒋介石已经看破了博古和李德的计划,必定会在红军主力与另外两个军团之间调兵布阵以拦截,而红军背后还有薛岳率领的十万大军紧追不舍。如果继续坚持与另外两个军团会合,红军将陷入包围之中!

最终的会议上做出了决定,批评了博古和李德的错误主张,指出红军不能按照原计划前进,必须强渡乌江,并计划在川黔边区建立革命根据地。为此,刘伯承被任命为总参谋长,负责指挥强渡乌江的相关事务。

这次会议在危急关头为红军解围,避免了陷入错误道路的风险,使得仅剩的三万余人得以保全。

尽管如此,会议结束后毛主席并未感到高兴,因为尽管战略路线已确立,但接下来却面临一个巨大的问题——如何成功渡过乌江?

当天晚上,猴场县风雪肆虐,寒风凛冽。会议结束后,毛主席独自站在门口抽着烟,内心的忧虑如同呼啸的风雪一样难以消散。

如今,仅存的三万人是红军最后的实力,而乌江对岸肯定有国民党的兵力布防。自古以来,乌江就是一片天险之地,靠着红军现有的力量,能否成功渡过成为一个巨大的疑问。

尽管刚刚的会议通过了决议,纠正了博古和李德的错误,但一些人表达了担忧。湘江战役已经让红军元气大伤,如果乌江成为下一个湘江,红军难道不将面临覆灭的危险吗?

在这个时候,毛主席虽然在党内尚未占据领导地位,但面对千头万绪的困境,他也只能无奈地选择强渡乌江。

面对没有材料、没有设备的情况,如何架桥渡江成为了一个严峻的问题。任务虽然困难,但红军一向以全力以赴的执行精神著称。刘伯承迅速发布了攻占乌江的命令,红十三、红四、红一三个军团被指定为攻击主力,同时工兵营被派遣在乌江架桥,以支援主力完成渡江任务。

猴场镇附近的工兵营营长王耀南在深夜接到紧急命令,要求他迅速前往乌江边的江界河渡口。

王耀南对自己的任务一无所知,但传达命令的战士告诉他任务非常紧急。他立即吹响了紧急集合的号角,整个营的工兵战士迅速集结,紧随着王耀南徒步赶往乌江边界,没有一个人发表任何疑问或抱怨。

红军的纪律严明,工兵营的战士更是将任务看得比生命还重要。虽然他们不需要亲临前线作战,但他们的任务同样至关重要。战争讲究天时地利,而工兵们的任务就是创造地利!

一到达乌江,王耀南才了解自己的任务:在1月3日晚之前,必须成功架设能够通过乌江的浮桥,以配合主力部队强渡乌江。

对于这个任务,王耀南虽然以往有过多次成功经验,但面对乌江的湍急水流,成功架桥并不容易,这让他不禁倒抽了一口凉气。

红军一贫如洗,且面临架桥所需材料匮乏的问题,同时,任务要求在1月3号之前完成,留给王耀南的时间仅有三十多小时,可谓地狱级难度的任务。

尽管任务艰巨,王耀南仍然果断地接受了挑战,开始着手策划行动。他首先带着被俘的国民党工兵专家何涤宙前往乌江边进行勘察。一到达那里,面对湍急流速的乌江,王耀南陷入了深思。

何涤宙在查看江水后坦言,根据他的知识,乌江水流速已经超过了四米每秒,而权威资料显示,只有在四米每秒以下的河流上才能进行架桥。完成这一任务几乎是不可能的。

问题并未解决,而新的难题也接踵而至:红军缺乏足够的架桥材料和相关设备。

原本打算就地取材的王耀南发现,国民党早就预料到这一点,在红军到达之前,他们已经焚毁了江边的所有船只。红军无法取得所需的材料,更为严重的是,敌军还破坏了十多个渡口,使得红军强渡乌江的难度进一步增加。

此时,薛岳率领的十万兵力在后追击,乌江对岸还有王家烈率领的黔军准备迎战。如果在接下来的三十多个小时内不能成功渡过乌江,红军将陷入包围之中。

面临如此困境,王耀南着实感到无从下手。

在他对滔滔江水感到困扰时,一名工兵营的战士走到他身边,声称有解决方案。

这位战士名叫石长阶,看起来只有十八九岁的样子。王耀南心生疑虑,年轻小子,我都束手无策,你又有何妙计?

结果石长阶给出了一个主意,他从小在江边长大,对于制作竹筏和篾绳有丰富的经验。他建议使用乌江附近产的竹子制作篾绳,浸水后变得更坚韧,可以沿着篾绳铺设竹竿,构建一座简易浮桥。

当时石长阶并不知道,他的主意后来被认为创造了世界奇迹,因为外国权威者认为在乌江上建桥是不可能的。

石长阶的建议让王耀南眼前一亮,他进一步完善了这个想法,提出可以用竹子制作竹筏,然后在篾绳上铺设竹筏,形成一座浮桥。

红军一向是行动派,一旦有了计划,王耀南立即召集人手开始砍伐竹子。

石长阶作为提议者被指定随同进山伐竹,并告诉工兵同志,砍伐时要选择公竹,留下母竹给当地百姓,以便繁衍。

红军战士们多为穷苦人家,理解百姓的辛苦,因此遵循命令,只砍伐公竹。但王耀南发现他们无法在短时间内砍伐足够的竹子,于是他带着钱沿着岸边寻找帮手。许多干苦力的人前来帮忙,听说红军需要帮助,附近的百姓也纷纷前来支援。

众志成城之下,所需材料终于在1月2日上午凑齐。王耀南指挥战士们将竹子制作成六十多个竹筏和各种桥配件。他选了一处只有350米宽的河段搭建浮桥,彭德怀司令还特别挑选了一千多人从红十三团中协助施工。

当天,战士们将架桥材料运到江边,开始庞大的架桥工程。

敌军察觉到工兵营的活动后,立即洞察出他们的意图。为了破坏红军的架桥行动,敌人立即全面开火,数百挺机关枪冒着火舌狂扫向江边,火力几乎没有停歇。

在架桥的过程中,战士们身边弹雨飞舞,子弹或激起江水溅起水花,或穿入战友体内,血染江面。扛着竹筏的战士一个接一个地倒下,但立即有其他同志上来顶替,用自己的生命来完成架桥的任务。

1935年1月,严寒的冬季,工兵营的战士们不仅要面对敌方火力的威胁,还得时刻忍受冰冷江水的侵袭。据说在架桥时,许多同志一入水就被冻得手脚麻木,四肢僵硬,甚至有人的皮肤被冻裂,鲜血直流。

尽管如此,没有人选择后退,他们咬紧牙关,坚持下去。红军主力更是全力发动攻击,吸引敌人的火力。

在无数战士的顽强抵抗下,一座用竹筏搭建的桥慢慢形成,向对岸延伸。而一支突然出现的「神兵」更为工兵战士争取到了宝贵的时间。

原来,在架桥之前,毛振华率领八名战士主动承担突击任务。在1月1日,他们顶着刺骨的冷水潜入江中,试图为架桥拉绳。可惜被敌人发现,绳子被击断,几人被迫返回。但当天晚上,毛振华再度冲锋,用竹筏渡江,与四名战士成功潜入对岸。

天亮后,架桥行动开始,毛振华带领四名战士如「神兵降临」,冲入敌人的战壕,以雷霆之势压制了敌人的火力,成功为工兵战士争取到了宝贵的时间。

同时,红一团的炮兵连连长赵章成,被誉为「神炮手」,带领炮兵战士们在乌江边架设土炮。他抓住机会多次开炮,成功摧毁敌人多挺重机枪。借此机会,红四团的突击队员冲上对岸,与敌军激战。

在炮火的轰炸下,工兵营的架桥工作未曾停顿。为了固定竹筏,石长阶奋不顾身地冲上竹筏,站在上面进行作业。这一举动让他暴露在敌人的火力下,混战中,一颗子弹击中他,他跌入水中,却挣扎着游回来,最后用尽最后的力量死死地撑住竹筏。

在敌人的火力覆盖下,众多战士用生命和意志筑起了一道坚实的「高墙」。在这道「高墙」的掩护下,一座由竹筏搭建的浮桥终于缓缓延伸至对岸。

当工兵营的战士们将浮桥牢牢固定在乌江北岸,并挥舞象征任务完成的大旗时,渡江的战士们纷纷发出怒吼。彭德怀司令率先冲上浮桥,数千名红军战士紧随其后。借助浮桥渡过乌江,红军的气势让黔军完全崩溃。

在经历了无数人的努力后,乌江最终被红军占领。而那位提出架桥构想的战士石长阶,在用身体稳固竹筏后,微微睁眼看着同志们跨越乌江,然后永远地合上了双眼……

红军成功渡过乌江,工兵营的架桥作业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从开始架桥到完成,整个过程历时三十六个小时,创造了在乌江上首次架桥的纪录。

经历了激烈的战役后,时间来到了1月3日,毛主席与周恩来等中央领导来到乌江畔。

在战士们以生命为代价搭建的桥梁上行走,感受着脚下的颠簸,毛主席情不自禁地发出感慨:「真是太了不起了!我们的战士仅仅使用竹筏,在湍急的乌江中建起这座桥梁,即便放到全世界,也堪称奇迹。我们红军中涌现出许多非凡之人!」

确实如此,无论是指挥的刘伯承,率先冲上浮桥的彭德怀,还是那位「神兵天降」的毛振华同志,他们都是具备坚定意志的「神人」。

而那位提出架桥构想并在渡江架桥中献身的战士石长阶,他的名字将永远镌刻在我党光辉历史的篇章上,永远值得后人敬仰和尊重!

以上内容资料均来源于网络,本文作者无意针对,影射任何现实国家,政体,组织,种族,个人。相关数据,理论考证于网络资料,以上内容并不代表本文作者赞同文章中的律法,规则,观点,行为以及对相关资料的真实性负责。本文作者就以上或相关所产生的任何问题任何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直接与间接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