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育儿

小时候走路早,长大后容易感统失调?医生解答……

2024-09-14育儿

流言

「小时候走路早,长大后容易感统失调」

最近某社交平台上流传着一种说法:「小时候一定要爬够时间,不然会感统失调,长大了晕车、晕船、晕飞机、平衡能力差、数学领域的空间想象力差……」。

流言分析

并非如此。

感觉统合失调(感统失调)的病因至今尚未明了,没有研究表明跟走路早之间存在因果关系。感统失调最有可能的原因是与生俱来的对感觉信息调节,以及对环境因素易感性的个体差异,其次是遗传、产前有害物质暴露、早产、围产期并发症、产后环境毒物暴露、养育方式和养育环境、父母自身因素(比如个性特征、体质)等影响有关。

最近某社交平台上流传着一种说法:「小时候一定要爬够时间,不然会感统失调,长大了晕车、晕船、晕飞机、平衡能力差、数学领域的空间想象力差……」 这种说法是真的吗?

图片来源:某社交平台截图

目前没有科学证据支持这一观点。

感觉统合失调(感统失调)的病因至今尚未明了,没有研究表明跟走路早之间存在因果关系。感统失调最有可能的原因是与生俱来的对感觉信息调节,以及对环境因素易感性的个体差异,其次是遗传、产前有害物质暴露、早产、围产期并发症、产后环境毒物暴露、养育方式和养育环境、父母自身因素(比如个性特征、体质)等影响有关。

什么是

感觉统合和感统失调

感觉统合是描述大脑中的过程,这些过程使人体能够从 5 种感官(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前庭觉、本体觉)中接收到的信息,对其进行组织并做出适当的反应,从而使整个机体和谐、有效地运作。

感统失调(感觉统合失调)指的是大脑在处理和整合这些感觉器官的信息时出现了问题,可能在运动技能、平衡和手眼协调方面有困难,产生一系列的行为问题,表现为学习、专注力、姿势控制、小肌肉协调、情绪、生活功能等多方面的功能障碍。

感觉统合失调的病因至今尚未明了,可能跟以下几个因素有关:

· 个体差异: 与生俱来的对感觉信息调节,以及对环境因素易感性的个体差异。

· 基因和遗传: 某些遗传因素,或者父母亲的自身因素(比如个性特征、体质)等可能使一些儿童更容易出现感统失调。

· 神经发育: 神经系统的发育不成熟或某些发育异常可能会有影响:产前有害物质暴露(比如吸烟、饮酒、一些特殊药物等)、早产、围产期并发症(比如窒息、感染等)、产后环境毒物暴露。

· 环境因素: 养育方式和养育环境等会影响孩子早期的生活经验,包括游戏、探索、运动和与环境的互动,对于感统能力的发展非常重要。孩子缺乏适当的感觉刺激,过度使用电子设备,或者生活在单调的环境中可能会影响感觉统合能力的发展。

版权图库图片,不授权转载

什么是走路早

根据【儿童发展心理学】第 3 版教材的统计模型,婴儿可以双手扶走的常模年龄是 9.8 个月,成熟早期年龄是 7.1 个月;可以独走几步的常模年龄是 13.7 个月,成熟早期年龄是 11.2 个月。

从统计学角度,婴儿在 7.1 个月前学会双手扶走,或者在 11.2 个月前学会独走,可以归为「走路早」。

但动作技能的掌握基本是以下四个因素的共同产物:一是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二是身体运动能力;三是儿童内心的目标;四是环境对技能的支持。即走路早是婴儿正常的发育差异, 医学并没有把「走路早」列入异常发育范畴,同时也未观察到走路早的后续不良影响。

图片来源:参考文献[3]

早期走路与感统失调

没有因果关系

一般来说,婴儿学会走路的时间会有个体差异,一些孩子在 11 个月左右就开始走路,而另一些可能到 15 个月或更晚。大多数儿童的这些差异是正常的生长发育表现,并不直接与感统失调相联系。

目前没有科学研究明确表明「早期走路」与「感统失调」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 发育的个体差异: 不同儿童在发育里程碑上有不同的进展速度。这种进展速度的差异通常是正常的生理变异,并不一定预示着感统问题。

· 没有因果关系证据: 没有证据支持早期学会走路的孩子会更容易出现感统失调。感统失调与大脑对感觉信息的处理能力有关,而非单纯与运动发育的早晚有关。

感统失调的识别与干预

感统失调的症状通常在学龄前或早期小学阶段显现,症状主要分以下类型:

1、触觉问题: 对轻微触碰或某些材质过度敏感,或者寻求更多触觉刺激。

2、听觉问题: 对日常声音过度敏感,容易被噪音吓到或分心。

3、视觉问题: 对强光或闪烁的光线敏感,视觉过滤困难。

4、味觉和嗅觉问题: 对特定食物的味道或气味敏感,有挑食现象。

5、前庭觉和本体觉问题: 平衡感差、运动协调困难,对速度、高度或旋转感到不适。

6、动作协调问题: 笨拙、不协调,精细和大动作控制困难。

7、社交和情绪问题: 社交理解困难,情绪波动大,容易焦虑或发脾气。

8、认知问题: 集中注意力困难,学习新技能或记忆力差。

9、睡眠问题: 难以入睡、保持睡眠状态,睡眠质量差。

这些症状可能因人而异,并且会影响日常生活的适应性和功能表现。对于普通儿童,随着生活中的练习、环境的影响,这部分人的症状表现是会自行缓解的。

而有些孩子,如孤独症谱系障碍 (ASD) 、注意缺陷 / 多动障碍 (ADHD) 、发育性协调障 (DCD) 、脑瘫等原因引起的感觉统合失调,一般不会自行好转,有些人还有可能会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加重。

如果怀疑儿童可能有感统失调,建议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如儿科医生、职业儿童行为治疗师或儿童发育与行为医生,他们可以通过详细的评估和测试来确定是否存在问题,并制定适当的干预计划。

没有证据表明小时候走路早与长大后感统失调之间有直接的因果关系。感统失调的发生更可能与复杂的遗传、神经发育和环境因素相关。早期的感官刺激和丰富的生活体验有助于孩子的感觉统合发展。

照「谣」镜

在处理这类问题时,家长应该避免过度焦虑,并且不要轻信没有科学依据的说法。正确的做法是关注孩子的全面发展,提供丰富的环境刺激,以及在必要时寻求专业的帮助。

参考文献

[1] S Sutton Hamilton. 发育性协调障碍:临床特征和诊断. UpToDate临床顾问.https://www.uptodate.com/contents/zh-Hans/developmental-coordination-disorder-clinical-features-and-diagnosis. (Accessed on Jun 202 2022).

[2]American Academy of Pediatrics.Sensory Integration Therapy. (2024-08-27). [2019-10-07].https://www.healthychildren.org/English/health-issues/conditions/developmental-disabilities/Pages/Sensory-Integration-Therapy.aspx.

来源:科学辟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