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育儿

都知道「孔融让梨」给哥哥,但孔融的哥哥是谁,却少有人知

2024-08-09育儿

导读

孔融是一位备受尊敬的东汉名士,他在四岁时让哥哥吃大的梨子的故事是家喻户晓的。但你有没有想过,一个四岁的孩子怎么可能有这么成熟的思维?这篇将带你一起探讨孔融让梨的故事背后可能存在的真相。

孔融让梨,是自愿还是被迫

孔融让梨的故事是中国儿童故事中,被大人们喜欢用来教育孩子懂得公序良俗和礼仪道德的一个故事。

四岁的孔融将大的梨子让给哥哥吃,这样的举动,也正好让大人们教育孩子们,长辈的话,要听,哥哥的话,也要听。

而孔融的哥哥,中最有名的就是孔褒,两兄弟在孔融的要求下,为了抢夺一颗破碗大的杏子,不惜争斗到都受了重伤。

虽然孔融的这番举动,能让大人们觉得很欣慰,但是我们在回忆这个故事时,有没有觉得孔融为何会有这样的行为呢?

要知道孔融也不是个善类,不然也不会在建安七子中名列第二了。

认识孔融

孔融是孔子的后裔,东汉名士、建安七子之一,拥有七个兄弟,排行第六。

可以说是家境殷实,而孔融的这份家境,也正是孔融为何能有那样淡定从容的表现出来的原因。

那么我们就不妨先来看看孔融这个人到底有多厉害吧。

在东汉末年,朝廷乱象丛生,天下纷乱不断,这个时候许多家族都会担心自身的安危而紧闭家门谨慎行事。

但是孔融却不同,他在家族力量强大的情况下,依旧能公开招兵买马、招揽门客。

可以说是根本就没有把那些地位显赫、家世殷实的人放在眼里。

这样的行为让孔融收拢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在当时也算是声名鹊起。

除此之外,孔融还拥有极武扬名的文采,喜欢结交文人墨客。

不过他对于文学的追求,并没有影响到他做人做事上来,正如之前所说的,面对朝廷乱象,许多人都会选择闭门谨慎行事。

而孔融依旧敢做敢为,在那个年代,就能成为一方霸主都不足为过。

可以说无论是、军事、文学等方面,孔融都有着无愧于时代背景下的一流水平。

让梨本身

如此看来,一个出众于众人的男子,在四岁时会主动将大的梨子让给哥哥吗?

虽然这个故事很适合教育孩子懂得公序良俗和礼仪道德,但是四岁的孩子又怎么可能有那样深沉成熟的思维呢?

除非他已经意识到了「不忘在莒」的道理。

孔融传奇

孔融能有这样淡定从容的表现,在于他对自己能力的自信。

这种自信来源于他那超群出众的才华与家世背景,在那个乱世中想要出人头地可不是谁称容易就能做到的。

但是要说他是完全自愿让梨给哥哥吃又不太像,在那个年代,作为小弟不听长兄话,后果会是十分严重的。

虽然他已经展现出了超乎年龄之外成熟稳重的性格,但还不能算是成年人,所以很难完全相信他是完全自愿让梨给哥哥吃。

被迫让梨

如此看来,「四岁孔融主动让梨」 这样一个故事传下来多年了,也可能是被背后黑手渲染过才导致今天看到会产生疑问。

这种可能性是存在的,在那个年代不听长辈话就可能挨揍打骂甚至断送性命,所以不管怎么说肯定不能公开否定长辈意志才是上策。

但我们可以在心中留下疑问:「四岁的孩子又怎么可能会有如此深沉成熟的性格?」

「还有长辈是否应该意气用事施以惩戒?」

结局

最终孔融还是没有等到答案,在建安十三年(208年)正月被曹操斩首于许都刑场。

而在刑场上审问时,曹操却发现这位传说中能才学兼优、风度翩翩,表里如一,正直不阿,从未得罪过曹操的名士,竟然主动承担了哥哥当初因为一些小事而被曹操罚跪十天两夜、杖毙全家、关押之后还因体弱多病而得以放归田园养病之身,并表示愿意替哥哥承担罪责,如此举动让曹操也产生了些许同情之心。

虽然这位名士在刑场上举止依旧,但却被曹操一剑斩下了头颅,而曹操之所以下得了手,正是因为孔融主动承担罪责时露出了马脚,曹操通过举办酒宴让众人为他们当初喝过酒水来进行辨认,最终还是找到了凶手———众人口中正直不阿、从未得罪过曹操的名士,居然会做出这样背弃亲情之举,难道早已失心疯了吗?

或是自愿

而之所以产生如此想法,源于网上有人提出了与众不同的看法:「若当初不将大颗梨子让给哥哥吃,四岁幼儿又怎么能挡住长辈们凶狠手段保全自己呢?」

如此看来,四岁幼儿会主动将大颗梨子让给哥哥吃,真正背后操控全局之人又会是谁?

而在经过这番分析后,我们或许能找到另一个可行性较高的答案:「四岁幼儿将大颗梨子让给哥哥吃」可能仅仅只是一个故事而已,它更可能只是一种特定思维式灌输式教育罢了。

虽然我们不能否定其真实性,但我们也要学会保持怀疑态度去审视其背后是否存在着别有用心。

结语

孔融的故事是古代传世佳话,但是在我们猜想这个故事时,或许应该学会保持怀疑态度,审视其中是否存在别有用心。你觉得孔融是自愿让梨,还是被迫的?快来留言分享你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