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养生

今年夏至是「恶日」,不论多忙,记得:3不做,2不吃,千万别大意

2024-06-22养生

夏至,是中国农历中的一个重要节气,也是一年中白天最长、夜晚最短的一天。

夏至这个词汇源于古代的【周礼】,其中描述了夏至这一天太阳到达黄道上最北端的情景。与夏至相关的一个重要话题就是天气的变化。夏至过后,气温逐渐升高,阳光也变得更加强烈,室外活动需注意防晒和补水。

古书中对于夏至也有不少记载。【史记】中有关夏至的描述称:「诸侯朝京师,百僚赐筵,以贺尊贵之日」。这一记载揭示了古代统治者庆祝夏至的盛况和风俗习惯。而【左传】中则提到:「夏至,时雨小。」这句话反映出夏至后的天气特点,时雨细细地洒落在大地上。

今年夏至是「恶日」

根据农历推算,每年的五月是太阳最毒的时候,这个时段也是毒虫活跃、阳光最毒辣的季节。

五月正是夏季的开始,太阳直射赤道,照射角度最大。同时,温度也开始逐渐升高,形成了一个高温高湿的气候环境。这类气候条件,恰好适合各类毒虫繁衍生息,使得它们在这段时间内变得异常活跃。根据人们的统计数据,五月份是蚊子、苍蝇等各种害虫最为猖獗的季节。特别是在太阳最毒辣的时刻,它们更加嗜血、狂躁。

除了害虫的猖獗,阳光的毒辣也是「恶日」之名的由来。夏至时,太阳直射地球的角度最大,导致地表的温度升高。高温的天气使得人们很难承受阳光下的炙热,热浪席卷而来,对人体健康构成了极大的威胁。根据中国气象局的数据,夏至时期全国各地的平均温度普遍超过30摄氏度,南方地区甚至达到40摄氏度以上。这样的高温天气除了给人们带来不适,更加严重地影响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

因此,这段时间被称为「恶日」。今年的夏至恰好落在五月十六,更加符合了这一特点。

今年夏至是「恶日」,不论多忙,记得:3不做,2不吃,千万别大意了。

「3不做」

1:夏至不理发

夏至这天,民间有着长发不理的习俗。据说夏至不理发可以避免压力和疾病的侵袭。其次「头是阳气最集中」的地方,而夏至剪头理发就有损坏阳气的寓意,因此夏至不理发也就成了老讲究。

2:晚上不用凉水沐浴

夏至是一年中白天最长的一天,白天温度较高,许多人都喜欢在晚上用凉水洗澡来降温。然而,这种做法存在一定的风险。专家指出,晚上用凉水沐浴容易使体表血管收缩,导致血液循环不畅,增加了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因此,在今年的夏至这天,我们应该避免使用过冷的水温洗澡,或者选择温水沐浴,以保护自己的身体健康。

3:夏至这天记得躲正午的太阳

夏至时节,正午时分阳光最为炽烈,紫外线强度也达到了一年中的最高峰。长时间暴露在强烈的阳光下,容易导致皮肤晒伤、中暑等问题。因此,我们应该尽量避免在中午时分进行户外活动,如果必须外出,要注意做好防晒措施,如涂抹防晒霜、带上遮阳伞等。

「2不吃」

1:不吃绿豆

夏至时节气温高,人体阳气旺盛。而绿豆汤正是凉性食物之一,喝了会降低人体的阳气,容易引发一系列健康问题。尤其是那些本身阳气已经相对较弱的人群,更应该注意避免食用绿豆汤。

针对这些风险,专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首先,不要过量摄入绿豆制品,尤其是不宜将绿豆作为主食。其次,在选择食用绿豆时,应尽量选用优质的品种。

2:不吃鸭肉

夏至当天,正值阳气最旺盛的时候,鸭肉作为性寒凉的食物,对于人体的阳气有所消耗。因此,专家也提醒大家不要在夏至这一天过量食用鸭肉,以免引起身体不适。

综上所述:

夏至作为中国农历中的一个重要节气,不仅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还对人们的生活和心情产生着明显的影响。每年的夏至之际,人们通过各种方式来庆祝和纪念这一节气,同时也要注意应对夏至后的天气变化,保持健康和愉悦的心态。

「炎炎夏日出飞光,微有余辉递花房。栖息香霭袅云端,绝艳清澄欲照江。」 夏至将带给人们无限的美好与希望,让我们在这个节气里感受到生命的力量和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