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养生

中医入门:学中医,收藏这四本书,它们标志着中医理论体系的形成

2023-12-07养生

今日头条【言身中医】之中医入门栏目

清晨的阳光如一抹柔和的微笑,轻轻洒在小城的街道上,空气中弥漫着花草的芳香,清新而宜人,犹如一股清泉般滋润着每一位行人的心灵。微风拂过,绿树在晨光中轻轻摇曳,好像在分享着大自然的一些秘密。

古色古香的中医诊所里,谢老师坐在一张古色古香的红木桌前,看上去神采奕奕。他正在专心致志地翻阅一本古籍,手上拿着一支羊毫笔,在白纸上不停地勾画着符号。桌子的一角摆放着一副铜针,一只草药盒,一盏古老的油灯,映照出深邃的眼神。

就在这时,敲门声响起。小王推门而入,一双眼睛闪烁着好奇的光芒。

"老师,您好!我最近在学习中医理论,有一个问题一直想请教您。」 小王恭敬地向谢老师行了一个礼。

"请说,有什么问题?" 谢老师微笑着,示意小王坐下。

小王拿出笔记本,翻开了一页纸,开始提出自己的问题:「老师 ,中医学理论体系是怎么形成的呢? 我在准备论文,想请教一下您的看法。」

谢老师点了点头,目光透过老花镜,凝视着远方,开始了他的解答:「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是一个历史悠久而复杂的过程。这个过程可以追溯到战国至两汉时期。」

谢老师开始讲解起来,手指点着古籍上的文字,语言间充满了深厚的学养:「 形成的标志就是【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等医学专著的问世。这些书籍标志着中医学理论体系开始初具雏形。

小王专心地听着,一边用笔记本记录下每一个关键的点。「这四本书的内容都包括了很多方面的知识,不过,【黄帝内经】可能是最为重要的一部,对吧?」 小王问道。

第1本书:【黄帝内经】

"是的,没错。 【黄帝内经】是包括【素问】和【灵枢】两部分,系统地阐述了人体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等问题,奠定了中医学的理论基础。其中的内容涉及到藏象、经络、病机、诊法、辨证、治则、针灸和汤液治疗等。 另外,对当时哲学领域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如阴阳、五行、天地人关系、形神关系等进行了深入的讨论。 」 谢老师继续解释着。

另外,【黄帝内经】是第一部关于生命的百科全书。【黄帝内经】以生命为中心,讲了医学、天文学、地理学、心理学、社会学,还有哲学、历史等,是一部围绕生命问题而展开的百科全书。 」谢老师继续说到。

谢老又说:「当然, 【黄帝内经】还有一点非常重要,治未病。 【黄帝内经】说,‘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不治已病治未病’的意思是说, 假如一个人的肝脏出了问题,不要只治疗肝脏,还要从其他未生病的脏器着手。肝属木,肾属水,水生木,心属火,木生火。所以也要从肾脏和心脏上着手治疗。

第2本书:【八十一难经】

谢老师继续解释到:「 【难经】,也就是【八十一难经】,最早见于著录的书目是【隋书·经籍志】,其中提到三国时吴太医令吕广曾注【难经】,这是已知的【难经】的最早注本。唐代杨玄操在吕广注本的基础上重新编次,并明确指出【难经】为秦越人所作。

小王点点头,额头微微皱起:「但是我听说,后来有很多版本的【难经】,不知道哪个才是正宗的版本。」

小王满怀兴趣地问道:「那么,八十一难经中究竟讲了些什么内容呢?」

谢老师微笑着感叹:「 【八十一难】以问答解释疑难的形式编撰而成,共讨论了八十一个问题。 它以问答的形式,详细解释了一些疑难问题,涉及生理、病理、诊断、病证、治疗等各个方面。特别是在脉学方面,有着较详细而系统的论述,对于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丰富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

小王认真地记录下谢老师的话,心中对中医学的深度和广度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老师,我还有一个问题。」小王继续请教,「在【难经】中有提到脉学,您能给我解释一下吗?」

谢老师微笑着点头:「当然可以。 【难经】对脉学的论述相当详细。它特别强调了「寸口脉诊」,通过对脉搏的细致观察和感知,来判断人体的生理状况和病理变化。这在中医诊断中是至关重要的,因为脉搏反映了体内的阴阳、气血等方面的情况。

第3本书:【伤寒杂病论】

谢老师又说:「第三本书,就是【伤寒杂病论】了。 【伤寒杂病论】是中医学的第一部辨证论治的专著,由东汉时期的医学大家张机(字仲景)创作,后经晋代王叔和整理,最终分为【伤寒论】与【金匮要略】两部分 。」

小王将手中的问题逐一提出:「老师,我在【伤寒杂病论】中看到有关辨证的内容,能否请您详细解释一下?」

谢老师微微一笑,开始解答:「 【伤寒杂病论】总结了东汉以前的医学成就,巧妙地将中医学的基本理论与临床实践密切结合,创立了对外感、内伤疾病的辨证纲领和有效的方剂。后世医家多尊其为「医方之祖」,为临床医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例如,【伤寒论】创造性地提出了「六经辨证」理论,对外感热病的发病因素、临床表现、诊断治疗以及预后康复等方面进行了系统而全面的分析论述。

谢老师的解释清晰而有条理,小王认真听着,一边用笔记下了每一个关键点。

「另外,老师,我还想请教一下【金匮要略】。」 小王转到第二个问题。

谢老师微笑着回应:「 【伤寒杂病论 =里的【金匮要略】以脏腑论内伤杂病,是以内科为主,兼及妇、外科的重要部分之一。其中,对40多种疾病的病因、病机、诊断、处方、用药等都有详细记载。

第4本书:【神农本草经】

「老师,您能详细再说说【神农本草经】对中医学的贡献吗?」 小王一脸期待。

谢老师轻轻叹了口气,仿佛回到了古老的时光。「 【神农本草经】是我中医领域的圣典之一,它的贡献不可忽视。首先,它是集秦汉时期医家经验之精华,是我们中医学的起源。书中记载了365种药物,成为中国现存最早的中药学专著。

小王专注地记录下每个字,一边思考着老师的话。谢老师继续解说。

「其次, 【神农本草经】将药物分为上、中、下三品,根据药性分为寒、凉、温、热四性,以及酸、苦、甘、辛、咸五味。这为中药学的‘四气五味’理论奠定了基础。对于治疗疾病,它明确了‘治寒以热药,治热以寒药’的用药原则,使药理学与病机学更加密切结合。

小王恍然大悟,感慨地说:「原来中医学有这么丰富的理论体系,真是让人佩服。」

谢老师微笑着点头,「是的,中医学博大精深。 另外,【神农本草经】还提出了‘七情和合’的药物配伍理论,包括单行、相须、相使、相畏、相恶、相反、相杀等,为中药组方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小王听得入神,感慨万分:「原来中医学有这么深刻的理论,看来上面这几本书我要好好阅读和学习!」

谢老师笑了笑,鼓励道:「王先生,中医学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需要持之以恒的学习和实践。你的问题都很有深度,继续努力,定能在中医领域有所建树。」

小王听后心中一振,暗下决心更加努力学习。他将记录的内容整理好,谢过老师,离开了神医堂。

谢老师目送小王的背影,心中充满了满足。他知道自己的学生在中医的路上越走越远,而自己也因为有这样一位聪明勤奋的学生而倍感欣慰。古老的医学传承,在这小小的诊所里,继续着生生不息的发展。

日本京都的1627年的岩田七兵衛版本【八十一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