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养生

对于使用中医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研究有什么发现?

2023-12-07养生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神经病变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糖尿病较为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也是糖尿病致死或是致残最为常见的原因之一。

DPN一般可表现为双侧肢体远端并呈对称性上的麻木、感觉减退、发凉、触电感、疼痛等, 也有部分DPN患者可出现下肢远端感觉较为严重烧灼性的疼痛。研究表明,糖尿病病程5年、10年和20年后,DPN的发病率分别达到30%、60%和90%,高龄、病程长、血糖控制欠佳等是其发生的危险因素。

DPN发病机制复杂,现认为可能与多元醇代谢途径异常、糖基化终产物增加、氧化应激、Na+/K+-ATPase功能失调、炎症反应、神经生长因子缺乏、神经细胞及神经胶质细胞凋亡等多种因素相关, 然而目前临床尚不能根治,只能减轻患者痛苦。

因此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周围神经病变的预防和治疗尤为重要。DPN是现代医学名称,中医学并无此相关病名,历代中医经典医书籍中也没有关于这一病名的记载, 不过根据本病的临床表现可归属于中医学中所谓的「痹证」、「不仁」、「麻木」等范畴。

大多数医家认为消渴久病不愈,以致气血虚弱。气为血之帅,气虚则血不行,血脉癖阻不通,通则不痛,不通则痛,而临床多见肢体疼痛。 血虚则筋脉失于濡养,表现多为肢体麻木不仁,久之则疾废不用。 此外,脾虚痰盛、痰湿互结,也可以导致络脉瘀阻、血行不畅。【类证治裁】有云:「诸气血凝滞,久而成痹。」

李东垣在【兰室秘藏】中记载了「上下齿皆麻,舌根强硬,肿疼,四肢萎弱,前阴如冰」,指出了DPN的主要临床症状多为肢体的疼痛麻木、乏力、局部发冷等。多数医家把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病机概括为本虚标实,虚在于气虚、阴虚,终致阴阳两虚,此为本; 实则在痰、在瘀,痰瘀互结阻络为标,血瘀则以其不同程度的发展而贯穿DPN整个病程始末。

临证治则上应当首辨虚实,虚则当明辨气虚、阴虚、阳虚之所在;实则应当明辨瘀与痰之所别。在其治疗上,则应当辨证施治, 根据其病情的发展酌情选用活血化瘀通络之品,取其「以通为补」、「以通为助」之意。

通过实验研究发现气虚血瘀为其共有病机,随着病程的进展,兼有阴虚、痰湿的患者也在不断增加。故而有学者总结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可因气虚、血虚、脾肾虚等而引发,多为虚证。 亦有医家认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亦可由体壮、气郁、实热、血瘀等而引发,属实证。

通过总结经验,提出DPN在临床上可通过脏腑辨证将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分为脾肾气虚兼血瘀、肝肾阴虚兼血瘀、脾肾阳虚兼血瘀、肝脾肾亏兼血瘀4种证型。 脾肾气虚兼血瘀治以健脾益肾、活血化瘀,方用六君子汤加芍药甘草汤加减;

肝肾阴虚兼血瘀治宜滋补肝肾、活血化瘀,方用一贯煎合二至丸加减; 脾肾阳虚兼血瘀治以补肾壮阳、祛瘀通络,方用济生肾气丸加减; 肝脾肾亏兼血瘀宜补肾填精、通经活络,方用无比山药丸加减。将37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分为阳虚血瘀、阴虚血瘀、痰瘀互阻3型配合西药辨证治疗。

将3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分为气虚血瘀、肝肾亏虚、痰瘀互结3型配合西药进行辨证治疗。将DPN分为5型,分别给予补气活血、化瘀通痹的补阳还五汤加减; 滋阴活血、柔筋缓急的芍药甘草汤合四物汤加减;温经散寒、通络止痛的当归四逆汤加减;

化痰活血、宣痹通络的指迷茯苓丸合活络效灵丹加减;肝肾亏虚证以滋补肝肾、填髓充肉的壮骨丸加减。依据多年的临床经验,总结DPN不外乎气虚血瘀阻络及阳虚寒湿阻络两个基本的辨证类型,治宜补气活血,温阳袪湿散寒, 建议把补阳还五汤及鸡呜散作为基础方治疗该病。

总之, 无论各医家如何辩证,虚与瘀始终贯穿始终,补虚与活血通络的治疗原则需始终坚持。 应用木丹颗粒(黄芪、延胡索、苏木、鸡血藤、红花、没药、丹参、赤芍、三七、川芎等)治疗54例患者,治疗4周后显示治疗组比对照组神经传到速度明显增加。

应用筋脉通胶囊(菟丝子、女贞子、水蛭、延胡索、桂枝、细辛、荔枝核等)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通过治疗改善2型糖尿病大鼠的痛觉、温度觉及坐骨神经病理形态学异常。 通过实验脉管复康胶囊能够降低DPN患者Hcy、CysC、hs-CRP水平,联合甲钴胺片效果更佳,有利于临床使用。

采用益气养阴,活血通络治则, 基本方为:黄芪30g,太子参15g,麦门冬10g,玄参15g,桃仁、红花各10g,当归尾、川芎、赤芍、地龙、葛根、桑枝、怀牛膝各15g,鸡血藤20g。气虚较甚者,黄芪剂量可用到50g,加党参、白术、山药;

阴虚甚者,加芦根伍天花粉清热泻火、生津止渴,或者生石膏伍知母,或加石斛伍玉竹、沙参伍生地养阴生津, 或者墨旱莲伍女贞子、枸杞子伍桑葚子补肝肾之阴;瘀血较甚,加全蝎、土僵蚕、鳖虫、水蛭搜风通络,或者桂枝温通经络,或者毛冬青、忍冬藤、络石藤、威灵仙舒筋活络。其治疗本病75例,结果显效38例,有效26例,总有效率为85.3%。

采用自拟益气活血方,基本方为:麦冬、五味子各12g,生黄芪、太子参各30g,赤芍、生白芍、川牛膝、怀牛膝、当归、玄参、鸡血藤各15g,地龙、桃仁、红花、生甘草各10g,金银花20g,随证加减。 该方在改善患者尺神经、正中神经与腓神经传导速度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采用加味附子汤,方用炮附子、白术各15g,芍药、茯苓各12g,人参6g,川芎10g,全蝎4g。在改善感觉功能减退与感觉缺失方面及感觉神经的传导速度方面均有显著差异(P<0.05)。除此之外,滋阴消痹方不仅能改善肝肾亏虚型DPN患者症状、体征, 还可以降低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阻碍病情进一步发展,对DPN患者具有良好的防治作用。

选择120例DPN患者,分为中医联合组、甲钴胺联合组、参考组各40例。参考组用硫辛酸,中医联合组另加自拟方化痰通络汤治疗,甲钴胺联合组使用硫辛酸配合甲钴胺治疗。 结果显示自拟方化痰通络汤配合硫辛酸针治疗DPN的效果更好。

选取17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等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临床治疗方法治疗;观察组除进行常规临床治疗外,辅助应用针灸疗法进行治疗。通过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神经传导速度,最终得出结论: 针灸辅助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显著,提高了患者神经传导速度,且后期出现并发症率低。

采用循环针法(开发出四组固定穴位,选穴以太阳经、阳明经、太阴经、督脉、任脉穴位为主)治疗DPN, 有效的改善了患者凉、麻、痛等不良症状,并提高DPN患者的神经传导速度。

通过针刺八脉交会穴照海、申脉、内关、外关、公孙、列缺、后溪、足临泣穴位治疗DPN,有效率95.24%, 明显高于西药治疗(甲钴胺+尼莫地平)的64.29%,且针刺八脉交会穴提高MNCV、SNCV更明显。

以「固本通络」理论为指导,用电针刺激脾俞、足三里穴温脾阳、祛痰湿,刺激肾俞、三阴交补肾精气血, 胰俞为特效穴,局部选太冲、合谷、曲池、委中等以促进局部气血循行,联合α-硫辛酸治疗,结果显示可显著降低多伦多临床神经病变评分(TCSS),提高MNCV、SNCV,临床总有效率91.7%高于α-硫辛酸治疗的78.3%(均P<0.05)。

将益气活血、化瘀通络针刺疗法(主穴取足三里、三阴交、血海、关元、曲池和华佗夹脊穴中的肾俞、脾俞、肝俞,随症增加配穴)联合甲钴胺分散片, 用于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观察组总临床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证实该方法可明显降低血清炎性细胞因子、血浆Hcy水平,提高受损神经的传导速度。

用中药熏洗疗法治疗DPN,同时与温水熏洗足部做对照, 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餐后2h血糖水平和空腹的血糖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肢体麻木消失的时间和用药总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通过对比了温水足浴与中药足浴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认为中药足浴能改善局部微循环,提高神经传导速度, 较单纯西医治疗能更有效地改善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症状。

采用加味黄芪桂枝五物汤熏洗DPN患者患肢,方药组成:黄芪30g,桂枝15g,赤芍15g,生姜20g,鸡血藤20g,川芎10g; 若病变在上肢,则在加味黄芪桂枝五物汤中加桑枝15g,姜黄10g;若病变在下肢,则在加味黄芪桂枝五物汤中加独活15g,牛膝15g, 结论为中药熏洗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可改善局部血管循环,改善神经缺血、缺氧状况,恢复血管功能。

对试验组40例和对照组20例均予基础治疗,试验组再给予足三里穴位注射维生素B1、B6。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为87.5%,对照组为70%(P<0.05),神经传导速度比较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0.05), 足三里穴位注射维生素B1、B6可明显改善糖尿病下肢血管神经病变患者的神经传导速度。

采用子午流注纳子法穴位注射(灯盏细辛注射液),选用多气多血之阳明经穴:足三里、曲池、丰隆、阳陵泉, 联合甲钴胺注射液静脉注射治疗DPN,可显著提高治疗有效率(92.11%)。

加快正中神经SCV、腓肠神经SNCV、正中神经MNCV和腓总神经MNCV(均P<0.05),并发现治疗后患者血清hs-CRP、IL-6和TNF-α炎症因子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 说明子午流注纳子法穴位注射灯盏细辛注射液联合甲钴胺注射液静脉注射可减轻炎症反应, 从而起到治疗DPN的作用。

将60例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对照组采用糖尿病宣教、饮食控制、运动、降糖、足部护理与甲钴胺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 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频脉冲穴位治疗。

通过2周的治疗后观察2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总积分与正中神经传导速度、腓总神经传导速度,并统计2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最终得出结论穴位注射联合中频脉冲治疗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除上述方法之外,还有穴位贴敷、推拿按摩、耳针、仪器离子导入以及理疗器材等配合多种治疗手段加以治疗DPN, 进而达到辅助协同之疗效。将80例患者在严格控制血糖并执行DPN的治疗基础上,实验组40例采用王不留行籽耳穴(主穴:胰、内分泌、脑干、足,配穴:肾、肺、肝、脾、胃)敷贴施护的方法,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为85.0%。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7.5%,且2组治疗后神经电生理变化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潘立民等对比了在常规西医控制血糖血脂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硫辛酸静脉滴注, 中药穴位敷贴与安慰药物穴位敷贴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中药由当归四逆汤组成。

两组取穴足三里、肾俞、天枢、脾俞、涌泉中脘,治疗4周后发现中药组的总有效率为86.7%,安慰组的总有效率为70%。 综上所述,近年来中医药对DPN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临床上运用中医药治疗DPN主要特色为:(1)对瘀血阻络的认识较为统一,选方用药方面较为一致;(2)外治疗法在本病治疗中亦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故临床治疗上普遍受到重视。内服外用,内外并举,是目前祖国传统医学针对DPN治疗的主要途径。

然而,目前中医治疗DPN方面仍存在许多不足,例如已完成的科研研究中存在辨证分型、疗效判定不统一的缺点;尚缺乏随机、多中心、大样本、前瞻性、双盲的临床研究;未能就中药的作用机制和药理方面进行更深层次研究等。未来希望可以对中医药疗法进行更科学、更合理、更深入的研究,为中医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提供更有利的证据,并为我们提供更多的治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