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养生

针刺对心率变异性影响的临床研究概况,以及治疗效果如何

2023-12-25养生

发现在针刺通里穴时,反映迷走神经活动情况的RMSSD及HFnorm指标较针刺前均增高,捻针时持续高位,女性高于男性,由此可推论针刺通里穴对迷走神经功能失调者有良好的改善作用。

具有一定的保健作用,且女性优于男性, 故在治疗自主神经功能失调时(尤其是女性患者),建议优先选择通里穴。

将20名健康志愿者随机分组为针刺穴位组合假针刺非穴位组,并进行HRV监测,结果显示:针刺合谷穴后HF值明显升高, 后HF值逐渐降低,即交感神经活性在针刺时増强,出刺后仍存在延迟效应。

LF/HF值在短时间内有明显增加,而假针刺组LF/HF值则相对减小。由此可以推测,针刺调整了自主神经的整合功能, 为以后研究针刺治疗疼痛提供了可能性分析依据。将29名健康男性随机分为三组:

A组一针刺&疲劳组,B组一假针刺&疲劳组,C组一针刺&非疲劳组, 观察针刺合谷、内关穴,疲劳状态与非疲劳状态下健康人的HRV的影响。

结果显示:疲劳状态下,针刺组的HRV频域指标中的TP、LF、LF/HF值显著降低,HF显著提高; 非疲劳状态下,针刺组的LF、HF值显著增加;假针刺组,LF、HF值无显著变化。

这说明针刺能加强迷走神经功能,抑制交感神经活性。但是在压力和疲劳状态下,针刺对自主神经的调节作用分别是相反的,在疲劳状态下,针刺能缓解疲劳。 由此可知,针刺对HRV的调节作用不仅取决于针刺的穴位和手法,也与机体所处的状态有关。

观察针刺对急性脑卒中患者HRV的影响99例,研究发现急性脑卒中不论是脑梗塞还是脑出血均可导致HRV降低,导致自主神经功能紊乱, 而脑梗塞与脑出血患者的HRV无显著性差异。

针刺后急性脑卒中患者HRV各项指标均显著降低, 而正常对照组仅有SDNN、SDANN较治疗前有改善。

结果表明:针灸组LF、HF、LF/HF3项指标均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与观察前比较, 对照组则下降幅度也略有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两组同时点比较,LF、LF/HF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这表明针灸能够降低交感神经活性,提高HRV,预防心率失常的发生。 针刺左手和右手合谷穴,HRV值略有不同,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LF/HF值没有显著变化。说明针刺对高血压患者HRV有良性调节作用,且在针刺结束后仍存在后遗效应。 对10位高血压患者进行针刺治疗,在治疗过程中及治疗后进行血压及HRV监测。

结果部分患者在治疗过程中HRV值增加,同时伴随血压的下降。部分患者在治疗结束后的几周甚至几个月后仍有HRV值的增加。 这可能提示:针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优化压力水平。

一项有关针刺30例缺血性心脏病患者双侧内关穴的研究显示。 其中,LF变化以针后lOmin最明显,20?30min内恢复到针前水平,无反跳现象。

由此推测可能有体液因素的参与。 HF段无显著性意义。对照组(不针刺)各段均无显著变化。

观察33例抑郁症患者针刺百会穴后在不同时段的HRV的改变,结果显示:HRmean值在针刺后相对减小, 由此可推断针刺百会穴可增加抑郁症患者迷走神经兴奋性,提高抑郁症患者HRV,且后遗作用明显。

反映交感神经功能状态的VLF有显著增高,LF、LFnorm、LF/HF、VLF/HF及(LF+VLF)/HF亦出现增高趋势; 反映副交感神经功能状态的HFnorm出现一定程度降低,PNN50有显著增高。

对照组虽然也有HRV指标的变化,但是无显著差异。综上可知针刺治疗后机体自主神经调控作用得到明显加强, 可推测宣肺健脾益肾针刺法治疗哮喘通过增强机体自主神经调节作用,改善肺功能,并对心脏及整个机体都产生良性调节作用。

观察38例原发性痛经患者在针刺双侧合谷、三阴交穴的针刺前中后的HRV变化。 结果针刺组LF/HF比率明显降低。

HF值升高,而假针刺对照组只有HF值升高,这可能证实了针刺可以降低交感神经活性,增加副交感神经活性, 总之,针刺在原发性痛经患者自主神经功能调节中发挥了作用。

针刺治疗40例无心脏疾患的各类患者,其中包括失眠、胃痛、腹泻、眩晕、颈椎病、腰痛、膝关节炎、周围性面神经炎、脑外伤后遗症、尿潴留。 说明针刺可以调整自主神经功能。

频域指标LF、HF在留针和针刺后均较针刺前的显著降低,提示针刺能同时抑制交感神经和迷走神经的张力, 但LF/HF比值较针刺前降低,说明针刺的良性调整作用是以抑制交感神经张力为主的。

进而改善了交感神经和迷走神经的均衡性。窦房结是心脏的主要起搏点,它受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双重支配。 交感神经兴奋心率加快,副交感神经兴奋心率减慢,但两者综合的作用则取决于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张力的平衡。

心率变异性主要是神经体液因素对心脏窦房结自律活动精细调节的结果,体现了自主神经调节变化的程度, 是目前国内外公认一种的评估自主神经活动的常用的无创性定量指标M。

健康人的心率是有波动的(即使是在安静状态下),这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如果不论年龄、体位、活动、情绪和营养状况如何, 窦性心率搏动的周期都恒定不变或者变化很小,即HRV较低,则是一种不良的生理现象。

近年来研究发现,针刺对HRV的影响,是具有双相调节作用的, 可以协调交感与迷走神经的平衡作用,有利于提高心脏自主神经系统的整合功能。

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治疗与自主神经功能失调相关的疾病,或改善疾病的预后。 目前,针刺对心率变异性影响的研究尚存在许多不足之处。

研究方法上,目前的研究大多缺乏大样本、多中心、随机、对照的科研设计方案,数据统计分析方法欠规范, 因此有待我们运用循证医学理论和方法进一步客观评价针刺良性调节HRV的科学性。

在针刺方法上,目前的研究多集中在对手针及电针方面,而有关手针与电针对HRV的调节是否存在差异, 电针的不同频率与不同波形对HRV的影响是否存在差异等问题的研究较少。

目前有关针刺对HRV影响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健康人及心脑血管疾病方面, 对其他与自主神经系统功能失调相关的疾病,如抑郁,焦虑,失眠等疾病也有研究,但相对较少。

今后可针对痛症等针灸优势病种方面开展更加广泛的临床及基础研究。 HRV的检测方法目前多以短时程的频域指标为主,观察针刺对HRV的瞬时效应。

通过对这些方面的研究,可以更全面、客观地评价针刺对HRV的影响,并有可能为研究针刺的作用机理提供思路。 已有研究表明,针刺对HRV变化是否有影响除与针刺方法有关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