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养生

健康平阴 | 平阴县中医医院冬春季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中医药防治方案

2023-12-12养生

为做好呼吸道感染性疾病预防工作

发挥中医药应对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的优势

有效开展中医药防治工作

保障人民群众健康

针对我县地域、气候特点

平阴县中医医院组织中医药专家反复研讨

按照中医药理论

制定了【平阴县中医医院冬春季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中医药预防方案】

给出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多发形势下

中医药防治方案

↓↓↓

一、预防方

(一)成人预防方

1、中药饮片

生黄芪 苍术 白术 防风 藿香 生薏仁 茯苓 金银花 连翘 陈皮 贯众

服法:每日一付,水煎,早晚两次饭后约一小时温服,每次200毫升,连服4~5天。孕妇慎用。

2、中成药:

(1)平阴县中医医院自制制剂-上感合剂(100ml/瓶)。

功效:清热解毒,利咽散结。用于上呼吸道感染、发热咽痛等。

用法:口服。一次20ml,一日3次;或遵医嘱。

(2)平阴县中医医院自制制剂-镇咳止咳糖浆(100ml/瓶)。

功效:清热化痰,止咳平喘。用于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肺炎、百日咳等肺热咳嗽。

用法:口服。一次20ml,一日3次;或遵医嘱。

(二)癸卯年五运六气冬季防疫方

紫苏叶 防风 生姜 生甘草 桔梗 麦冬 茯苓 芦根

方义:癸卯年,终之气,主气为太阳寒水,客气少阴君火加临,天气温热,较往年偏高,人体舒适放松情况下,突然寒水来袭,机体来不及适应而得温热疾病,故内经云「民乃康平,其病温。外寒容易化热产生温热疾病。在预防中应用紫苏叶,防风,生姜抵御风寒之邪,茯苓利水湿之气,桔梗,甘草,乃张仲景治疗少阴咽痛之药,再加麦冬以利咽以防邪侵肺金。

(三)儿童预防方

1.湿热体质易感人群可选用:

陈皮 桔梗 薄荷 蜜枇杷叶 防风 大枣3枚 生姜1片 梨1个

服用方法:上述药材泡一小时,开锅15分钟,煎水代汤

药汤中放入梨一个(去皮核)煮透,吃梨喝汤

2.体虚易感人群可选用:

黄芪 白术 防风 白芍 葛根 太子参 瓜蒌 蝉蜕 连翘 厚朴 徐长卿 桂枝 甘草

3.代茶饮:

太子参 防风 金银花 川贝母 焦山楂 桔梗

二、治疗方

(一)成人治疗方

(1)寒湿郁肺证

临床表现:恶寒发热或无热、干咳、咽干、倦怠乏力、胸 闷脘痞、或有纳呆、呕恶、便溏,舌体胖大边有齿痕、舌质淡或淡红、苔白腻、脉濡。

推荐方药:苍术 陈皮 厚朴 藿香 草果 生麻黄 羌活 生姜3片 槟榔

口咽干燥重者加知母 白芍

(2)湿热蕴肺证

临床表现:低热或不发热、微恶寒、乏力、头身困重、肌 肉酸痛、干咳痰少、咽痛、口干不欲多饮,或伴有胸闷脘痞、无汗或汗出不畅,或见呕恶纳呆、便溏或大便粘滞不爽,舌淡红、苔白厚腻或薄黄,脉滑数或濡。

推荐处方:槟榔 草果 厚朴 知母 黄芩 柴胡 赤芍 连翘 青蒿 (后下) 苍术 大青叶 甘草

(3)气营两燔证

临床表现:大热烦渴、喘憋气促、谵语神昏、视物错瞀、 或发斑疹、或吐血、衄血、或四肢抽搐,舌绛少苔或无苔,脉沉细数、或浮大而数。

推荐方药:生石膏 (先煎) 知母 生地黄 水牛角(先煎) 赤芍 玄参 连翘 丹皮 黄连 竹叶 葶苈子 甘草

胸闷喘促者加桑白皮 葶苈子;口干欲饮者加芦根 北沙参 石斛

(4)肺气亏虚证

临床表现:气短、倦怠乏力、纳差呕恶、痞满、大便无力、或便溏不爽,舌淡胖、苔白腻、脉细弱。

推荐方药:炙黄芪 党参 茯苓 法半夏 陈皮 藿香 砂仁 (后下)炙甘草

口干舌燥者加玉竹 石斛 山药

(5)气阴两虚证

临床表现:倦怠乏力、口干、多汗、不欲饮食,舌红苔少, 脉细无力。

推荐方药:竹叶 生石膏(先煎) 党参 麦冬 粳米, 炙甘草 ,乏力汗出多者,加黄芪、白术 、浮小麦

不欲饮食者加炒神曲 山药 炒麦芽;口干者加玄参 石斛 五味子

(二)儿童治疗方案

1.风寒袭肺证:因风寒外束肌表,内合于肺,以致肺气不得宣通所致,症见咳嗽、声重,气急咽痒,咳痰稀白,并伴有恶寒发热、鼻塞流涕、头痛无汗、舌苔薄白、脉浮紧,治宜疏风散寒,宣肺止咳,整方如下:

麻黄 杏仁 前胡 桔梗 炒枳壳 射干 陈皮 紫菀 蜜款冬花

加减法:

(1)痰多者:半夏 炒紫苏子 干姜

咳甚者:白前 蜜百部

表证恶寒关节痛明显者:紫苏叶 羌活 独活

(2)鼻塞流涕头痛者:白芷 细辛

(3)后背冷,后头痛者:葛根 川芎

(4)高热明显者:柴胡 荆芥 防风

(5)寒邪化热者:金银花 板蓝根 紫花地丁

(6)纳差者:焦神曲 淡豆豉 砂仁

(7)寒燥者:白芍 大枣 玉竹

2.风热犯肺证:由外感风热之邪袭表犯肺,以致肺失清肃所致,症见咳嗽剧烈,气粗咽痛,咳痰稠黄,并伴有身热恶风、鼻流浊涕,头痛汗出,舌苔薄白、脉浮数,整方如下:

麻黄 知母 金银花 炒牛蒡子 杏仁 紫苏子 瓜蒌 浙贝母麦冬 射干 化橘红

加减法:

(1)痰多者:前胡 炒莱菔子 炒葶苈子

(2)咳甚者:桔梗 蜜百部 蜜枇杷叶

(3)风热表证明显者 :连翘 薄荷 浮萍

(4)鼻塞流浊涕头痛者:白芷 炒苍耳子

(5)后背紧,后头痛者:葛根 蔓荆子

(6)高热明显者:柴胡 石膏 酒黄芩

(7)热而兼寒者:防风 荆芥

(8)咽痛明显者:紫花地丁 板蓝根

(9)纳差者:焦神曲 炒麦芽

(10)温燥者:玄参 玉竹

3.邪犯肺卫证:多因外感风热,首先犯肺,邪正相争所致,症见发热重,恶寒轻,无汗或少汗,咳嗽、咳不爽,口微渴,头痛、鼻塞,舌边尖红,苔薄白或微黄,脉浮数,整方如下:

蜜紫菀 荆芥 陈皮 蜜桑白皮

蜜百部 桔梗 前胡 白芷

辛夷 炒苍耳子 炙甘草

4.痰热闭肺证:因痰热内蕴,阻闭肺气所致,症见发热,气急喘促,咳嗽痰多,痰色或黄或白,或喉间痰鸣,伴烦躁不安,面红唇绀,口渴,便干溲黄,舌红,苔黄或腻,脉象滑数,整方如下:

炙麻黄 生石膏 杏仁 甘草 葶苈子 前胡 鱼腥草 蒌皮 桑白皮 半夏 浙贝母 大黄 炒莱菔子

5.恢复期症见:低热,干咳少痰,面色潮红,手足心热,自汗或盗汗,纳差,大便偏干,舌质红嫩,苔少或花剥,脉细数无力,整方如下:

淡竹叶 北沙参 玉竹 麦冬 天花粉 扁豆 桑叶 玄参 生地黄 白芍 生甘草 青蒿 银柴胡 白薇 炙百部 浙贝母

中药煎煮、服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1.煎药用具:使用砂锅、搪瓷、玻璃、不锈钢具,忌用铁、铝、铜器。

2.先将中药用冷水浸泡30分钟,加水量超过药面2-3厘米。

3.(头煎)先用大火(武火)煮沸,再用小火(文火)保持沸腾15-20分钟,倒出。(二煎)再次加水,刚浸过药面即可。大火煮沸,再用小火(文火)保持沸腾15-20分钟,倒出。两次共取汁约300毫升(儿童处方煎出100-150毫升)。

4.若有特殊用法的药物需加以注意,如先煎、后下、包煎、冲服等。

5.治疗方剂每日一剂,煎二次(头煎、二煎),两次煎出液混合后分成四份,昼三夜一分服。病情重者根据情况,不必拘泥,顿服或时时服之。预防方剂中药一剂分2-3次于三餐后1小时温服。每日一剂,连服五剂为宜。

6.中药处方应遵药典规范使用。

7.妊娠期妇女发病,治疗参考成人方案,避免使用妊娠禁忌药。

8.儿童用药可参考成人方案,并根据临床实际调整用药。

9.如病情发生变化,根据实际情况辨证论治。

如出现发热、上呼吸道流感样症状者,请即刻到医院发热门诊就诊。有基础疾病等者,需在专业医师指导下使用。

三、中医药外治预防方法建议

(一)中药香囊

选用佩兰、白芷、冰片、薄荷、艾叶、金银花、防风等多种中药按量研制成香囊,随身携带,也可以挂在卧室、衣柜、办公室、汽车驾驶室等。每个香囊使用10天,连用3个,对于普通感冒和流行感冒均有预防作用。孕妇及有过敏性疾病(如哮喘、鼻炎等)者不建议使用。

有需要香囊者可到平阴县中医医院咨询开具!

(二)穴位按摩

揉按穴位主要起到保健作用。居家可选迎香、尺泽、足三里、阴陵泉、三阴交等穴位按摩,调畅气机,提高机体免疫力。

穴位位置及取穴方法:

1.迎香:在鼻翼外缘中点旁,当鼻唇沟中。

2.尺泽:在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桡侧凹陷处,微屈肘取穴。找尺泽穴时先将手臂上举,在手臂内侧中央处有粗腱,腱的外侧即是。

3.足三里:位于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犊鼻与解溪连线上。足三里穴位于外膝眼下四横指、胫骨边缘。找穴时左腿用右手、右腿用左手以食指第二关节沿胫骨上移,至有突出的斜面骨头阻挡为止,指尖处即为此穴。

4.阴陵泉:位于小腿内侧,胫骨内侧下缘与胫骨内侧缘之间的凹陷中,在胫骨后缘与腓肠肌之间,比目鱼肌起点上。取穴时,采取侧坐屈膝或仰卧位。用拇指沿小腿内侧骨内缘(胫骨内侧)由下往上推,至拇指抵膝关节下时,在胫骨向内上弯曲处可触及一凹陷处即为此穴。

5.三阴交:在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在踝尖正上方胫骨边缘凹陷中,自己的手横着放,约四根手指横着的宽度。

(三)艾灸

在中医专科医师指导下,艾灸特定穴位,可起到芳香辟秽,温通经络的作用,使用药用艾条悬灸足三里、大椎,或隔姜灸神阙穴每次15-30分钟,每日一次,连续3-7天,可起到预防作用。艾灸治疗不建议在家使用,通风不畅容易引起气道反应,操作不当容易引起火灾。

(四)药膳处方

1.莱阳梨冰糖川贝饮莱阳梨1个切块,冰糖适量,川贝加水,煮30分钟,食梨饮水。

2.银耳百合雪梨汤雪梨1个,银耳、麦冬、百合适量,加水,煮至雪梨变软食用。

(五)熏洗足浴方

①足浴方组成:金银花桑叶菊花板蓝根柴胡薄荷荆芥防风苏叶。

②上药加水2000ml左右,水煎10分钟,去滓,待水温适宜时泡脚10-20分钟。

(六)练习太极拳、八段锦等

八段锦揉筋健骨,养气壮力,行气活血,调理脏腑,且其运动量恰到好处。现代研究认为这套功法能改善神经调节功能,加强血液循环,对腹腔内脏有柔和的按摩作用,可激发各系统的功能,纠正机体的异常反应,对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运动系统疾病都有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