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养生

肝脏致病特点,临证备要

2023-12-30养生

【临证备要】

1. 肝为刚脏,性喜升发,临床以实证、热证较多见。至于肝的寒 证,多为寒凝厥阴之脉而致少腹冷痛及寒疝,可用暖肝煎、橘核丸加 减。它如肝气虚、肝阳虚证,因阳气不足,升发无力,又须用温养法, 虽属变治,但不可不知。其中肝阳虚常兼肾阳虚,肝气虚则与肺脾气虚关系密切。

2. 肝气、肝火、肝风三者在病机变化上有密切联系。如病初为肝气郁结,继则郁而化火,发展为肝火上炎,火盛又可生风,发展为肝风内动。在转化过程中每多相互兼夹,临床应掌握主次,随证施治。

3. 肝阳化风和阴虚阳亢的临床表现虽然大致相同,但前者偏于实, 治宜平肝息风为主,后者则属本虚标实,以育阴潜阳为宜。盖肝阴虚者,肾水亦亏,肝阳旺者,相火不潜,故常用肝肾并治之法。

4. 肝系病证,在病机发展方面有上升、下注、横窜、侵脾、侮肺等不同。如肝阳偏亢,可上窜清空而为头痛、眩晕,甚则卒中昏倒;肝 风、肝气,可横窜经络,肢体出现麻木、震颤、抽搐;肝经湿热下注, 可发生阴囊湿疹,奇痒难忍,或带下淋浊;肝木克犯脾胃,而为呕呃、腹痛、泄泻;肝火侮肺,发为呛咳、咯血。故诊治肝系病证,应注意整体情况,随证处理。

5. 肝体阴而用阳,气郁每易化火伤阴,阳亢易于动风,故治肝应掌握「理气还防伤阴」之旨,辛燥香窜之品,不宜多用久用,必要时可配合轻清疏透之品,如厚朴花、玫瑰花、月季花、佛手、香橼皮等。

6. 胆虚注意心胆同治。胆虚每多兼有心虚,而为心胆虚怯,可见胆怯不寐、心悸不安等症,治疗宜同时补益心气。胆实每与肝同病,而为肝胆湿热。若蕴久不化,胆汁结成砂石,阻滞气机,疏泄失常,往往突发胁痛、黄疸、呕吐,或伴寒热等症,治疗当用清热化湿、利胆消石、理气行瘀、通腑等法。

7. 胆实证在饮食上须禁忌动物脂肪、油煎鸡蛋等,以免助湿生热, 影响胆汁的疏泄,加重胁痛与呕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