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养生

祖宗留下的脉诊,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

2023-12-09养生

脉诊的临床意义

诊脉是中医临床不可缺少的诊察步骤和内容。脉诊之所以重要,是由 于脉象能传递机体各部分的生理病理信息,是了解机体脏腑功能变化及气 血运行状态的窗口,可为诊断病证提供重要依据。

中医整体观指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机体各部分有赖经络气血的运行流注和温煦濡养而发挥功能;同时人体又与自然界相应,人的经脉气血随日月运转而产生相应的变化,正如【素问·脉要精微论】所说:「四变之动,脉与之上下。」上述各种生命现象,都可通过脉象的动态变化及时 地反映出来。但是,脉象的生理性变异有一定的限度和规律。当机体遭受外邪侵扰时,这种生理性平衡就遭到破坏,造成气血、脏腑功能逆乱,反映在脉象上就出现各种病脉。【景岳全书·脉神章】载:「脉者,血气之

神,邪正之鉴也。有诸中必形诸外,故血气盛者脉必盛,血气衰者脉必 衰,无病者脉必正,有病者脉必乖。」脉象的盛、衰、正、乖,都是气血邪 正的外在表现,通过诊脉可了解气血的虚实,阴阳的盛衰,脏腑功能的强弱,以及邪正力量的消长,为治疗提供依据。医生不识脉就无以辨证,不辨证就无以论治,只有精通脉理,方能成为良医。脉诊的临床意义,可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

1. 辨别疾病的病位和病性 疾病的部位是指机体发生疾病时,病邪在表或在里或侵犯机体的何脏何腑等。而寸口脉的寸、关、尺三部,在左分属心、肝胆、肾,在右分属肺、脾胃、肾,若某部脉象发生特异变化,则应考虑其相应脏腑发生病变的可能。例如,两手尺部脉见微弱,多为肾气虚衰;右关部见弱脉多为脾胃气虚;左寸部见洪脉,多为心火上炎或上焦实热等。

疾病的性质就是指病证属寒或属热,以及痰饮瘀滞等。【素问·脉要精微论】说:「长则气治,短则气病,数则烦心,大则病进,上盛则气高,下 盛则气胀,代则气衰,细则气少,涩则心痛……」说明各种脉象都能在一定 程度上反映病证的病理特性。例如,寒与热均可改变气血在体内运行的速率,常反映出不同的脉象,故可从不同的脉象上判断病变的性质。数脉、洪脉、滑脉、长脉等,多见于热证,有力为实热,无力为虚热;迟脉、紧脉等,多见于寒证,有力为实寒,无力为虚寒。

2. 分析疾病的病因和病机 不同的致病因素及发病过程与机体气血运行状态有着密切的联系,通过脉象可以推测疾病的病因病机。如 【金匮要略

· 水气病脉证并治】曰: 「脉浮而洪,浮则为风,洪则为气……风气相击, 身体洪肿……此为风水。」外感风邪则脉浮,脉洪为气实,风气相搏,肺失 宣降,不能行水,水气溢于肌肤,致全身浮肿。此文即是以脉象浮洪阐述了风水形成的病因病机。又如 【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并治】曰:「夫脉当取太过不及,阳微阴弦,即胸痹而痛。」阳微阴弦是指寸部脉微弱,尺部脉弦急,阳微为胸阳不足,阴弦为阴邪内盛,说明上焦阳虚, 下焦阴邪冲逆于上,导致胸痹而痛的病机。

3. 判断疾病的进退和预后 通过诊脉能及时反馈病变的信息,可以判断病情的轻重缓急,推测预后的凶吉,观察疗效的好坏。

观察脉象推断疾病的进退须结合临床症状,脉症合参,并要注意对脉 象的动态观察。例如,外感病脉象由浮转沉,表示病邪由表入里;由沉转 浮为病邪由里出表。久病而脉象和缓,或脉力逐渐增强,是胃气渐复,病 退向愈之兆;久病气虚或失血、泄泻而脉象虚大,则多属邪盛正衰,病情 加重的征兆。热病脉象多滑数,若汗出热退而脉转缓和为病退;若大汗后 热退身凉而脉反促急、烦躁者为病进,并有亡阳虚脱的可能。

对病证进退预后的判断尤应注重脉之胃气,正如 【景岳全书·脉神章】所说:「若欲察病之进退吉凶者,但当以胃气为主。察之之法,如今日 尚和缓,明日更弦急,知邪气之愈进,邪愈进则病愈甚矣;今日甚弦急, 明日稍和缓,知胃气之渐至,胃气至则病渐轻矣。即如顷刻之间,初急后缓者,胃气之来也;初缓后急者,胃气之去也。此察邪正进退之法也。」所 以,缺乏和缓从容之势的脉象是预后凶险的征兆。

对脉之观察,除注重胃气之外,还要重视脉之神气、脉之肾气,凡无 胃、无神、无根之真脏脉的出现,均属病情危重,预后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