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养生

. 呃逆辨证要点,治法方要

2023-12-20养生

【辨治备要】

(一)辨证要点

1. 辨生理或病理性呃逆 呃逆应首先分清是生理现象还是疾病状态。普通人因情绪影响或快速吞咽食物,或吸入冷凉空气,可发生一时性气逆而作呃,经饮水,或闭气,或分散注意力而消失,无持续或反复发作者,为生理现象。若呃逆时常反复发作,或持续且难以自制,同时伴有其他症状者,为病理表现。

2. 辨虚实、寒热 呃逆有虚实之分。实证多为寒凝、火郁、气滞、痰阻等致胃失和降而产生,其呃声响亮有力,连续发作;虚证每由胃阴耗损,或脾肾亏虚等使正虚气逆引起,其呃声时断时续,气怯乏力。寒证因寒邪内舍,胃失和降,上逆动膈,呃声沉缓有力,遇寒凉更甚;热证属燥热伤胃,阳明腑气不顺,胃气上逆,呃声高响且短,气涌而出。

(二)治法方药

1. 呃逆总由胃气上逆动膈而成,所以理气和胃、降逆止呃为基本治法。轻者可以不治而愈,但呃逆屡犯,或病深及脾肾者,务要究其所由,正确施治。

2. 凡呃逆声强气盛而脉见滑实者,多宜清降。若声小息微,脉见微弱者,宜多温补。若属寒呃可温可散,寒去气自舒;热呃可清可降,火静而气自平。气滞痰阻而呃,应化痰顺气。阳明腑实肠腑不通者可下, 阳气虚弱宜温补脾肾,胃阴不足宜养胃生津。总之,依据病邪之所在, 而和之、清之、利之。

3. 各证均可适当选加柿蒂、丁香、制半夏、竹茹、旋覆花、刀豆子等理气和胃、降逆平呃之品以治其标,提高疗效。宣肃肺气亦有助于胃气和降,遣方时可加入枇杷叶、杏仁等。

4. 呃逆亦可据其病机不同,选用其他方剂治之。如膈肌痉挛,胃气上逆者,可用芍药甘草汤;胃火上逆证时需要通腑泄热,用承气汤类; 有痰湿火者,用温胆汤、礞石滚痰丸等。还可结合穴位按压、取嚏、针灸、熏蒸等,如配合针灸足三里、中脘、膈俞、内关等穴,或拔罐、局部外用药物敷贴,也可用雄黄、黄蜡等加热烟熏口鼻。穴位按压、眼眶按压、牵舌、取嚏等对于轻症患者亦能取效。对顽固性呃逆要注重理气活血。还可应用药物封闭膈神经阻滞疗法、体外膈肌起搏器治疗等。在重病中出现的呃逆,为元气衰败之证,当大补元气,急救胃气,或用益气养阴温阳等法,以顾其本。

【临证要点】

1. 呃逆的发病是以气逆动膈为要点。胃居膈下,以降为顺,「动 膈」即是指膈间气机不利,又为胃气之逆所触动。故而本病重要病变部位在胃和膈。二者又与肺、脾、肝、肾相关致病。如肺处膈上,主肃

降,手太阴肺之经脉还循胃口,上膈属肺,肺之宣肃影响胃气和降,膈居肺胃之间,肺胃受影响时,膈间气机不利,气逆上冲于喉间;胃之和降有赖于脾气健运和肝之条达,若脾失健运或肝失条达,则胃失和降, 气逆动膈,遂成呃逆;肺之肃降与胃之和降,亦有赖肾之摄纳,若肾气不足,肾失摄纳,肺胃之气,失于和降,浊气上冲,夹胃气上逆动膈, 亦可形成呃逆之病。故在临证之时必须辨清共病脏腑,协同治疗方能取得佳效。

2. 诊断呃逆,先要详细询问发作史,了解诱因,以辨别是否为一过性气逆而作,亦或因外感、内伤及脏腑功能失调而致。若属一时性气逆而呃,无持续或反复发作,且无明显兼证,可采用一些简便措施处理, 无须药物治疗。若呃逆持续或反复发作,兼证明显,或出现在其他急、慢性病证过程中,应给服药物或他法治之。

3. 对于久病、重病、大病或年老正虚患者发生呃逆,表现出断续不继,呃声低微,饮食难进且脉沉细伏者,俗称「败呃」,是胃气衰败之危笃证候,提示病情严重,预后不良。正如严用和在【济生方·咳逆论

治】云:「大抵老人、虚人、久病人及妇人产后,有此症者,皆是病深之候,非佳兆也。」务须悉心观察病情变化,慎重处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