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养生

4大因素,是引起肺痿的主要因素

2023-12-12养生

肺痿

肺痿是以咳吐浊唾涎沫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多由其他肺系疾病(如久咳、久喘等)迁延不愈或失治误治后,耗伤肺气、灼伤肺津,致使肺虚,津气亏损失于濡养,导致肺叶痿弱不用而得,为肺脏的慢性虚损性疾患。西医学中的间质性肺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气管扩 张、肺纤维化等发展到一定阶段均属本病范畴,可参照本节辨证论治。

肺痿病名,首见于东汉·张仲景【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该篇对肺痿的病因、病机、临床表现、辨证论治等均有较为系统的论述,奠定了后世医家肺痿辨证论治的基础。仲景认为,肺痿

因「重亡津液」得之,病机总属「肺燥津伤」「肺气虚冷」两端,肺燥津伤者,「寸口脉数,其人咳,口中反有浊唾涎沫」,可予麦门冬汤滋阴润燥;肺气虚冷者,「吐涎沫而不咳者,其人不渴,必遗尿,小便数」,「必眩,多涎唾」,可予甘草干姜汤温肺复气。晋·葛洪【肘后备急方】治肺痿有四方,总以益气温阳、滋阴润燥为法。隋·巢元方在【诸病源候论·咳嗽病诸候】中对肺痿的病因病机又有新的认识,其首提「肺气壅塞」说,明确了「邪实」在肺痿发病中的作用,且对该病的转归亦作了探讨,其言「咳唾咽燥欲饮者必愈;欲咳而不能咳、唾干沫,而小便不利者难治。」唐·孙思邈【千金要方·肺痿门】明确提出该病分为热在上焦和肺中虚冷,认为「肺痿虽有寒热之分,从无实热之例」。在治疗上概要为虚寒可用生姜甘草汤、甘草汤;虚热可用炙甘草汤、麦门冬汤、白虎加人参汤,对【金匮要略】的治法有所补充。唐·王焘【外台秘要·咳嗽门】指出肺痨久嗽,劳热熏肺,肺阴大伤,可进一步发展成肺痿。

及至清代,众医家在肺痿本虚论的基础上,对其治疗方法作了补 充。清·张璐【张氏医通·肺痿】将其治疗要点概括为:「缓而图之,生胃津,润肺燥,下逆气,开积痰,止浊唾,补真气……散火热」七个方

面。旨在「以通肺之小管」,「以复肺之清肃」。清·沈金鳌【杂病源流犀烛

· 肺病源流】说:「其症之发,必寒热往来,自汗,气急,烦闷多唾,或带红线脓血,宜急治之,切忌升散辛燥温热。大约此症总以养肺、养气、养血、清金、降火为主。」进一步指出肺痿的用药宜忌。清·叶天士

【叶选医衡】亦有「患此必十死八九,最为难治」的论述,均说明了本病症为疑难病,危候,预后差,死亡率高。另外,历代医家均认识到肺痿是多种肺系疾病的慢性转归,肺痈、肺痨、久嗽、喘哮等伤肺,均有转化为肺痿的可能。



【病因病机】

肺痿病因主要包括久病损肺、误治津伤、外感六淫、情志失调及药食失宜等,而以久病损肺为最常见。

1. 久病损肺 肺痈、肺痨、久哮、久嗽、消渴、热病等,迁延日久, 或热或寒,损肺致痿。如痰热久嗽,热灼阴伤,或肺痨久嗽,虚热内 灼,耗伤阴津,或肺痈余毒未清,灼伤肺阴,或消渴津液耗伤,或热病之后,邪热伤津,津液大亏,以致热壅上焦,消灼肺津,变生涎沫,肺燥阴竭,肺失濡养,日渐枯萎。若大病久病之后,耗伤阳气,或内伤久咳,冷哮不愈,肺虚久喘等,肺气日耗,渐而伤阳,或虚热肺痿日久, 阴损及阳,亦可致肺虚有寒,气不化津,津液失于温摄,反为涎沫,肺失濡养,肺叶渐痿不用。此即【金匮要略】所谓「肺中冷」之类。

2. 误治津伤 因医者误治,滥用汗吐下等治法,重亡津液,肺津大亏,肺失濡养,发为肺痿。如【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

治】说:「热在上焦者,因咳为肺痿,肺痿之病……或从汗出,或从呕吐,或从消渴,小便利数,或从便难,又被快药下利,重亡津液,故得之。」

3. 外感六淫 肺为华盖,合皮毛,开窍于鼻,六淫多从皮毛、口鼻侵入人体。肺痿的发病,在外感六淫中,主要与风、燥、热(暑、火、疫疠、毒)邪关系密切。邪气入里犯肺,伤津耗气,肺失气津濡养,肺叶痿弱不用,终致肺痿。

4. 情志失调 内伤七情首伤脏腑气机,肺主气,司呼吸,气机逆乱则劫肺络之气,致肺络失调,肺失濡养,日久成痿;又肺与悲应,悲则气消,七情之中,悲对肺痿的形成意义相对较大,悲忧日久,可致肺络失充为痿。

本病病位在肺,与五脏相关,尤其与脾、肾关系密切;病性总属本虚标实,本虚主要包括气虚、阴虚、津伤,标实则以痰瘀阻络为主。基本病机有上焦虚热、肺中虚冷及邪壅阻肺,其中,肺津不足贯穿疾病发展的始终。

肺痿总以本虚为主,但在其发展过程中,多虚实夹杂,其中,痰瘀阻络为其邪实病机特点。气津不足,肺失所养,宣肃失常,肺络不能正常吸入清气化生宗气,而宗气贯心脉行气血,宗气不足致气虚血瘀;肺布津功能失宜,则致津停成痰;痰阻血行,痰凝气滞,气滞血瘀,血瘀津停,痰、瘀多互结。又「久病多瘀」,「久病多痰」,「久病入络」,肺痿多由久病转归,肺痿既成又难速愈,故肺痿痰、瘀、络病多并见,终成痰瘀阻络之象。

上焦虚热,熏蒸肺叶,津枯则痿而不用;若肺气虚寒,则肺叶失于温养,日久亦痿而不用。正如清·尤怡【金匮要略心典·肺痿肺痈咳嗽上气】所云:「肺为娇脏,热则气烁,故不用而痿;冷则气沮,故不用而痿」。清·魏荔彤【金匮要略方论本义】所言更为形象:「肺叶如草木之花叶,有热之痿,如日炙之则枯;有冷之痿,如霜杀之则干矣。」然阴阳互根,上焦虚热与肺气虚寒可相互影响。盖上焦虚热,肺津不足,肺失濡养,阴病及阳,可致肺中虚冷。而肺气虚寒,温化失权,亦可致肺津生化不足或气不布津,致肺津相对不足。清·陈修园【金匮要略浅

注】据经「肺喜温而恶寒」「肺喜润而恶燥」之论,认为肺「温则润,寒则燥」,提示了肺中虚冷确可致肺津不足。可见,在肺痿形成之初,上焦虚热与肺中虚冷病机可单见,但随着疾病进展,二者必兼夹,而肺津不足将会贯穿肺痿疾病发展的始终。

另外,肺痿本身既可由某些肺病实证转化而来,疾病进展过程中又可因虚致实,导致痰、瘀、气滞等邪实征象,根据患者体质、病因、病程长短等因素的不同,肺痿患者邪实的偏重亦有所异,应具体分析,不得一概而论,但总以痰瘀阻络为其邪实关键。又「子病及母」,「金水相生」,肺朝百脉,助心行血,肝与肺共司气机升降及气血运行,故肺痿日久,可影响脾胃、肾、心、肝之功能,表现相应症状,当知犯何逆, 随证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