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养生

中医利用温通止痛贴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治疗效果如何?

2023-12-08养生

中医很早之前就对人体肢体经络疾病有着很深的认识,而膝部即是此类疾病好发部位,因各种致病因素的作用致使局部经脉不通而发病。

其实不难发现,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在中医类教材及古籍中从未出现,该病名是西医学传至我国而被逐渐应用,实际上中医在极早便对该疾病进行详细的阐述 ,并将其归纳致「痹症」、「骨痹」、「鹤膝风」及「筋痹」等范畴。

对于该病最早的认识,在学术界普遍考究下认为是从【内经】始 ,对痹症的辩证及发病的病因病机做出了精辟的阐述,是为风寒湿三邪夹杂而至痹。

同时此认识奠定了对于该病辩证论治的基础 ,亦为现代中医界普遍认同,即人体正气欠缺之时,复染外邪即易导致「痹症」的发生。

【济生方】中曾表述,皆由体虚,受风寒湿而发痹,当人体正气不足,便会在抵抗外邪侵入及驱邪外出功能上表现疲萎,外邪趁此之际弥留四肢关节 ,迫使循环受阻,气血难以正常运行,便会出现关节、肌肉酸胀疼痛之感。

倘若症状日久, 因疼痛而减少患肢的活动便会导致肌肉萎缩,关节活动不利,如此恶性循环严重可演变成关节功能完全丧失。

此外,因各朝代医家以其不同的学术思想及其当时所处的不同时代背景,在前辈的基础上加以创新,使得他们对该病的认识稍显迥异 ,如淤血致病论提出者清代王清任认为癖血阻塞是该病的主要病因,并创身痛逐癖汤。

清朝张璐则从五脏学说看待此病,认为膝痛与肝肾功能的亏损密切相关,感邪而发为骨痹,属于「本虚标实」之病 ;认为在体虚外感寒湿后,因湿气重着并粘滞,日久聚于关节而成痰,至骨则生赘,与癖相互影响造成病情难愈。

辩证分析

目前对「膝痹」的分型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 国内常参考「十二五」教材【中医骨病学】、【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的分型,总结归纳可认为有以下几种类型及主症。

肝肾亏虚型:腰膝酸软欠力,症状累后加重,关节隐痛,舌红苔少,脉沉细;寒湿痹阻型:膝关节酸痛,重着,痛见冷剧遇温减,也可有腰身重痛之感,舌淡苔白脉沉或弦; 气滞血癖型:膝关节及周围肌肉刺痛,活动后疼痛减轻,休息后加重,舌质紫暗可见癖斑,脉沉涩。

阳虚寒凝型:关节酸楚疼痛,遇寒便重,遇热便减,屈伸欠利,天气变化时便重,并夜重昼轻,神疲,脉沉细缓;气血亏虚型:面少华,欠寐而多梦,心悸并气短,自汗或盗汗。 现代中医学者亦有对膝骨性关节炎进行经筋辩证,认为其一种经筋疾病。

以膝关节周围的六条经过的经筋来分型讨论,类足太阳、足三阴、足少阳以及足阳明型4种「单一型」,将其组合即为复合型 ,根据102名KOA患者中病灶点出现在膝关节六条经筋的频率的分析,得足阳明经筋型占比31.37%,在此分型标准下是临床中最常见的证型。

中药外用疗法

中药外用治疗,顾名思义即将中药通过蒸煮取汁、研末或制膏等方法制作成临床所需的剂型,通过皮肤表面及相关腔道粘膜而进入人体发挥其预防或治疗作用。 中药外用的形式主要由以下几种构成:贴敷、熏洗、涂擦、滴鼻、滴眼及纳药等。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对患者影响最大的便是膝关节肿痛、关节僵硬等症状,西医对于该病的治疗方式略显单一 ,早期患者仅使用NSA药物、糖皮质激素药物或软骨修复药物等,晚期患者多建议手术治疗。

而于中医而言,对患者进行相应的辩证后便可结合患者情况对证选择不同的治疗手段,有三大法: 内治、外治法、内外兼治。其中临床使用最为广泛,疗效最为确切的即为中药外用治疗。

目前在临床上常见的的中药外用治疗手段有:贴膏外敷,使用陕西中医药附院自制的四生通络贴膏联合氨糖治疗KOA患者30例 ,结果表明治疗组与单纯使用氨糖组患者相比,治疗组总有效率比对照组高出13.33%。

以凤仙骨痛贴联合膝物汤对KOA治疗, 90.7%的总有效率明显胜过安慰剂组患者,高出10.56%。

中药熏洗,通过对中药的浸泡及煎煮后,待水温合适将患者膝关节放于药液之中熏洗,对KOA患者以舒筋散熏洗联合体外冲击波治疗方式 ,一月后与对照组口服氨糖患者相比,治疗组总有效率及膝关节功能好转明显更优。

中药熏蒸,是为运用中药蒸煮之蒸汽作用于治疗部位,运用自拟中药方熏蒸联合治疗仪治疗肝肾亏损的KOA患者 ,在5周后与口服氨糖患者通过统计软件比较,显示联合治疗显然更具优势。

热熨,将药物浸泡加热后取药汁,待冷却致皮肤可接受温度热敷于作用部位 ,使用其院内舒筋活络汤湿热熨敷于肝肾亏虚、痰癖交阻症的KOA患者膝关节且与运动疗法同用。

与单纯运动疗法对照组患者相比,热熨联合运动疗法组在总有效率、缓解关节功能及疼痛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 4穴位贴敷,在选定穴位上贴敷调成糊状之中药,运用膝痹膏穴位贴敷于梁丘、鹤顶等穴位与外用通络骨质宁膏共3周时间。

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分析,结果可得两组的膝关节评分数据有统计学差异, 中药离子导入,其是现代医学科技发展的产物,通过电流将药物离子通过穴位导入病灶。

通过对膝关节清理术后患者的研究中发现,使用中药离子导入治疗后患者的工L-1等相关炎症因子水平均出现降低,且功能恢复相较无中药离子导入的对照组明显更有优势。 以上所述五种中药外用治疗方法均在临床各类中医证型的KOA患者中取得不俗的治疗效果。

中医认为膝痹此病属本虚标实,概以年老肝肾虚是其发病之本,外加感受风寒湿热亦或是长期劳损等诱发此病,所以中医对此病的治疗前必先辨证之 ,根据患者不同证型,选择不同方剂,甚至可达到专人专方,体现了中药外用疗法的针对性。

而中药外用疗法经中医几千年的发展已具备非常成熟的理论体系 ,其不同的剂型与使用方法使其该治疗方式具有良好的创新型与前景性。

且对于中药外用必先保证安全的指导思想从未淡化,在外用药物制备的过程中对于存在安全隐患的药物进行去其毒副取其用, 其次其外用于皮肤粘膜、腔道的部位相较内服直接进入体内的治疗方式不良反应发生的概率更小更具安全性。

外用中药可直接作用于病灶所身的部位,使药物直达其处,药力持续时间更长;大部分外用中药制剂如本实验观察所用贴剂或膏剂等可提前制备 ,通过恰当的手段能使其长时间保存,大大减少医务工作者的负担。

该类中药制剂价格相对便宜易为患者接受,且最重要的是其使用方便操作简单,故基本上所有患者都可自我或家属协助操作,大大地为患者减少了经济与时间成本。 综上之优势,本临床观察选用温通止痛贴治疗寒湿痹阻型KOA,望能为中医临床治疗KOA提供一个新方向。

温通止痛贴的成方依据

温通止痛贴是自制外用中药贴剂,其药物组有白芍、制草乌、制川乌、羲术、三棱、干姜、土获菩、威灵仙、徐长卿、制马钱子、花椒以上药物的组成 ,再经吾师王力教授根据其多年治疗经验归纳总结而成。

方中制川乌、制草乌合而为用,二者均为大温之品,共起温经止痛,祛风除湿之功;干姜、花椒温中散寒止痛,回阳通脉;威灵仙、徐长卿祛为风湿之要药,并兼通络止痛之效; 三棱、羲术为行气血劲药,可破血行气,通络止痛。

土获菩可祛湿,通利关节;制马钱子,通络止痛,散结消肿; 白芍配伍川乌以止痛;Iln拍在方中虽为辅料,却亦有治疗功效,取其活血散癖之功。

全方药物共孕温中除湿散寒,行气活血通络之功,被广泛运用于骨伤科痹痛的治疗中 ,且取得明确的治疗效,对于寒湿痹阻证患者可发挥散寒除湿,温经通络止痛的显著作用。

温通止痛贴组方药物的药理学分析

川乌,味辛、苦,性温,历来以其大毒之药性为众之所知 ,【神农本草经】将其列作下品,但因其祛风除湿及强止痛作用仍为广大医家所用。

现代药理学研究: 川乌中乌头碱型生物碱,乌头碱、次乌头碱等是其主要作用成分,有明显保护血管、镇痛抗炎、抗肿瘤及局部麻醉等作用,目前广泛应用于临床风寒湿痹,关节痛等。

草乌,味辛、苦,性温,同川乌一样具大毒之药性, 【和剂局方】中有描述其与川乌、乳香、地龙同用治疗寒湿癖血所致筋脉挛痛及关节屈伸不利。

现代药理研究: 该药物大体之同川乌,因所含的乌头碱型生物碱,为之亦藏镇痛抗炎、解热、抗肿瘤等用,在临床关节炎、腰腿痛及癌症疼痛中均有运用。 白芍,味苦酸,性微寒,与川乌相配伍,是风湿痹证中常用药对,川乌的镇痛抗炎作用能因得此药而增强。

现代药理研究: 白芍主成分为芍药普等,其具有抗炎、调免疫、镇痛、护肝及改善骨关节炎等作用。 威灵仙,味辛、咸,性温,其祛风湿、通经络之功是其广泛运用于风湿顽痹、筋骨拘挛等病症,是骨伤科常用药。

现代药理学研究 :威灵仙主要成分味白头翁素、皂普类及生物碱类,具有保护软骨,抗炎镇痛、护肝利胆、抗菌、降糖等作用,通过外敷威灵仙药液得相关研究发现 ,威灵仙药液可缓解膝关节软骨的破环程度,改善软骨软化现象,故该药亦被用于骨关节炎的治疗中。

徐长卿,味辛,性温,临床常与威灵仙等配伍,亦增强止痛祛风除湿之功效。 现代药理学研究:徐长卿主要成分为挥发油类(含80余种)、体类及多糖,具有抗炎抗菌抗病毒、镇痛解痉等多种作用,临床多应用于多种原因引起的疼痛。

干姜,味辛,性热,是常用的药食同源中药,具有较强的温中散寒之作用。现代药理研究:含有3%左右挥发油及姜辣素类成分, 具有抗炎抑菌、解热镇痛、及对心血管与消化系统作用等,有相关通过大鼠研究干姜水提物,证实了其含解热、镇痛作用。

花椒,味辛,性温,名方大建中汤以其为君药取温中止痛之功 ,温通止痛贴中与干姜配伍加强温中散寒止痛之功效。

现代药理学:主要成分为0.7%-9%挥发油,生物碱类、香豆素之类,具抗炎镇痛、抗病原微生物及杀虫、抗癌、局麻及对心血管与消化系统的作用 ,有研究表明青椒水提液镇痛更明显,且花椒挥发油在缓解腰扭伤及关节炎疼痛有明显疗效。

三棱、味辛、苦,性平,被称为「血中气药」, 赖其强破血行气在中医临床常用于痛经、跌打肿痛等疾病的治疗。

现代药理研究:主要成分以挥发油、黄酮类为主,具有改善血液流变性、降低血茹度、抗炎镇痛等效果,羲术,味辛、苦,性温,被称为「气中血药」 ,与药对三棱二者相配伍相用可益其破血行气,消积止痛之用。

琥珀,味甘性平,以镇静安神、活血散癖止痛、利尿通淋见长,在现代药理研究中表明:树脂与挥发油是其主要成分,具有镇痛作用,故临床常用于妇科急性痛症,亦可用于泌尿系及心脏疾病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