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养生

一个天赐的升阳法:从底子里把气血养好、阳气足!

2024-06-22养生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这个养生理论很多人都听说过。

大家都知道,容颜美丽靠的是气血,肤色润泽靠的也是气血,但很多人不知道,气血要靠阳气才能运输分布到我们的皮肤;没有阳气的推动蒸腾,气血就是一潭死水,不能滋养皮肤!

阳气足的人,皮肤水灵红润、容光焕发;阳气不足的女生,犹如一朵凋谢的花:

现在阳虚的人太多了,熬夜、爱吃生冷寒凉的东西、久坐不动、冬天不注意保暖、早出晚归,一天晒不着太阳,进了地铁公交办公室,还得让冷嗖嗖的空调顶着吹,都特别耗阳气……

所以,想要皮肤好、气色好看、面部饱满,千万别乱糟蹋自己的阳气!今天跟大家分享一个天赐的补阳养颜方,不花一分钱,还不用动手,舒舒服服就能变美,变年轻!

背通脸:夏日晒后背,皮肤干净又红润

俗话说,「养颜先养背」,背是通着脸的,背部和脸部一样,都是五脏的全息反射区,是五脏六腑最直接的反应点。

民间中医符天昇(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师,「合江地道中草药热灸技艺」第十一代传人)这样说:

「后背是通脸的,如果你的脸不干净,你的背部绝对不干净;你的脸色干净了,看着红光满面的,又红润,又光滑,又有水分,又干净,你的背也自然跟着脸转变了。」

气色不好,脸上、后背爱长痘痘的人,真心推荐夏天多晒后背,尤其是即将到来的三伏天,只要有太阳就晒,每天15~30分钟,从底子里把皮肤养好!

千万别小看这个动作哦,我们后背有两条大的经络,一条是督脉,为「阳脉之海」,统领着身体里的6条阳经,借助暑伏天阳气最足的太阳,给督脉充电,这里能量满了,阳气自然会潜入五脏六腑的支流,全身都会积蓄到能量。

另一条是膀胱经,是人体最大的排毒通道,晒后背的时候,借助太阳强大的温通之力,打通膀胱经,借着出汗毛孔打开之际,把潜伏在身体里的寒湿热等邪气一起排出来!

有些人晒完不那么怕冷了,有些人晒完斑淡了,有些人晒完大姨妈变好了,还有人晒完瘦了......欢迎晒过的朋友留言分享一下你的感受,给正在犹豫的人一点动力!

怎么晒最好?什么时候晒最好?

清朝道光年间,有一位神秘人「天休子」。他在【修昆仑证验】里特别写了一篇「晒说」:

简单说来,三伏天上午9点到下午3点之间(巳时9:00~11:00,午时11:00~13:00、未时13:00~15:00),选你方便的时间,赤身裸体晒太阳;不管男女,各种头风脚痒、风湿疮肿、新疾旧患,大病小痛的,都可以根治。

在家或者没人的地方,脱掉上衣尽情的晒,在外面也可优雅露出,穿个露后背的衣服,我同事专门为晒太阳买了一条露后背的裙子呢!

晒的时候虽然汗流浃背,但是并不觉得热,反而更能感觉到风的凉爽,只是初晒的时候,一定会脱皮甚至起水泡,至于脱皮到什么程度,取决于不同体质、不同疾病。

有几个注意事项,特别提醒一下:

1、晒背不晒头,晒的时候戴上帽子,或用遮阳伞遮住头部;小孩、老人、体虚的人最好是晒9点左右的太阳;

2、不要空腹晒,也不要饭后马上晒,建议饭后休息半小时再晒;

3、一开始先晒10分钟,根据自己的耐受程度,酌情加到20~30分钟。出汗太多时就不要继续晒了,以防伤津中暑,并不是晒越久就越好。

4、经期月经量大者不晒,孕妇不晒,心脑血管不太好的人不推荐晒。

5、晒后不要马上吹电扇、吹空调。记得补充水分。

如果上热下寒比较严重,晒背之后有些人可能会上火,建议想办法引火下行,可以泡脚搓搓脚心涌泉穴,也可以多练习站桩、金鸡独立,把上面的火引下去,既能清上热,又能更好的温补肾阳!

如果你中焦比较淤堵,脾虚、湿气重,容易肚子胀气、舌苔厚腻,晒后背的时候可以顺便推推肚子,从胸口推到小肚子,打通中焦,阳气就可以从中焦通过脾胃回到肾里。

我们知道日光灸主要依靠太阳,很多地区阴天下雨,已经很久没有晴天了,翻看天气预报,江南地区也将迎来连续一周的降雨,此时想做日光灸,心有余而力不足。可以晚上睡觉的时候在肚脐上贴南师肚脐贴,达到同样效果,平时吃生冷寒凉食物之前之后,都可以用,减少寒凉对身体的伤害。

南师肚脐贴,是南怀瑾先生留下的秘方,只有三味:桂圆肉、花椒、艾绒,性味都偏温热,且都归脾经,把脾胃的阳气补得妥妥的,花椒艾绒又能祛寒湿。

非常简单方便,长期脾胃虚寒的朋友,建议如下经常用,晚上睡前贴上,第二天醒来取下,在脾胃休息的时候调补脾胃,事半功倍!

上热下寒的人,贴肚脐的同时,在两个脚底涌泉穴也贴上,引火下行,让你的火气变成元气。

北京同仁堂红盒艾绒肚脐贴艾草温灸贴艾贴
¥69
精选
购买

如果你也有以下几种情况,就用南怀瑾老先生的灸脐法来调理下身体吧。

吃生冷的食物容易拉肚子,腹痛;

怕冷,经常手脚发凉,寒气重;

腹部凉、宫寒、痛经;

脸部、头发爱出油、体内痰湿重;

睡不好;

体内湿气重;

脾胃虚寒、阳虚;

抵抗力弱,容易受寒。

没时间没条件晒后背怎么办?天灸+补肾精!

晒后背,这种天赐的补阳养颜大法,只要有太阳有时间,我们尽量安排,不过有时候工作忙,实在没时间,或者天公不作美,阴雨天没法晒,我们还可以做三伏灸。

没时间艾灸,或身边的人不喜欢艾灸的味道,那就用穴位贴代替吧,简单方便。我们的穴位贴,跟很多医院的三伏贴配方差不多,主要以辛温通络、通窍散寒的药物为主!

这款艾灸贴,用的是艾草,大黄,白芷,桂枝,天南星,当归,乳香,没药,板蓝根,苍术等草本,经过提炼熬制,熬成浓稠的黑色膏体,摊涂在这个棉贴上,一撕一贴,就能持续往里面渗透草本能量,疏通我们瘀堵的身体。

方方正正,小小一贴,撕开离型纸,贴在皮肤上即可,非常方便,轻薄透气很牢固,也不会闷汗。

艾草,驱寒逐湿,活血化瘀,元胡都是活血的,还有清瘀化滞的效果,白芥子理气止痛,桂枝温通经脉,当归补血,乳香行气通滞,能帮我们把一些瘀堵给疏散开。

所用的草本都是天然没有经过化学加工处理的,只有这样,里面天然的草本能量才能更好地帮我们疏通身体。

美丰道三伏贴 发热艾灸贴穴位灸贴 温灸贴艾叶肚脐艾草三九贴
¥59
精选
购买

像是背部的一些位置,贴上都可以很好地化瘀,疏通,提升阳气,不知道具体位置的,里面还附赠了位置图哦,一看就会,非常简单,像是平时懒得疏通身体,没有毅力坚持下去的,也可以试试这个懒人疏通法。

注意,里面含有艾草,孕产妇禁用!天热的时候,正好把身体寒的地方补起来。

除了三伏灸,我们在饮食上可以多吃一些补肾精的食物,因为肾主一身之阴阳!只要肾阳气旺盛,五脏六腑的阳气就充足,也就能充分发挥脏腑的功能;只要肾阴充足,五脏六腑的阴血津液等物质就充足;

肾精是维持肾功能的物质基础,既可以生血,滋补肾阴,又可以化气,补肾阳,补肾精就是阴阳双补、气血双补!

很多人在夏天会有上焦上火的情况,比如头疼、眼睛红眼睛干涩、脸上起很细小的疙瘩、痘痘、麦粒肿等。

这些虚火从哪里来呢?

这时候夏至节气,阳气达到一年中的鼎盛,如果肾精不足,肾阴不足的人,身体中的阴物质少了,阳物质就显得多了,(其实是不能涵养肾阳),就会显得阳气有余,而肾水不足,使阳气向上和向体表散发过多,造成我们身体上部阳气过盛而出现热症,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上火了!

想要补肾精,多吃黑色的食物。黑色入肾,黑色的食物是可以补肾的。而种子也是可以补肾的,因此黑色的种子补肾更佳。推荐九蒸九晒黑芝麻和醋泡黑豆,特别适合在夏天,火气有余,而肾气不足的时候,来上一颗。

九蒸九晒黑芝麻丸

食材:黑芝麻500克,黑豆100克,黑米100克、蜂蜜各45克

芝麻容易上火,所以九蒸九晒之后,不仅不容易上火,还更容易消化和吸收。这么做的好处是能令黑芝麻吸收太阳饱满的阳气,同时蒸透了,身体好消化。很多人吃芝麻,吃进肚子,最后也要拉出来。这种古法做的黑芝麻丸,不仅健脾补肾,更重要的是,吃进去,消化得了,吸收的好。

制作工艺:

每次将5斤饱满的黑芝麻,用水洗净,放在笼筐上蒸熟,晒干,再蒸一遍,再晒干,这样重复蒸晒九遍后,芝麻皮自然脱落,去掉,将剩下的芝麻仁炒香,将芝麻处理成微粉。再用白蜜调和,做成约10克的蜜球。

【自营】美丰道九蒸九晒黑芝麻丸
¥39
精选
购买

每天两丸,早晚各一丸。胃好的饭前吃,胃不好的饭后吃。黄酒、淡盐水、米酒、温开水送服,易上火的用温开水即可。小编比较过很多九蒸九晒芝麻丸的品质,大胆的说,这款九蒸九晒黑芝麻丸的确实很不错。

醋泡黑豆

醋主收敛,把黑豆的补肾精能量更好地锁住,被人体吸收。

主料:黑豆、醋适量。

做法比较简单:

1.干净的黑皮绿心黑豆,平底锅炒到七成熟,感觉黑豆皮爆裂,有豆香即可。

2.捞出,放入干净容器(玻璃最好,避免腐蚀),泡醋(天然陈醋最好)。比例不拘,淹没黑豆。(中途查看,黑豆吸醋过多,可加醋补充)

3.如果觉得口感过酸,还可以加一些蜂蜜调味。

4.密封保存,7天之后,黑豆饱吸陈醋,莹莹有光泽。打开盖子,浓郁豆香扑面而来,就可以开动了。

当零食,随餐,啥时候吃都可以。每天10~20粒。

黑豆清洗后,一定要小火,不然炒制的时候很容易糊锅。

泡好的豆子,被贪吃的同事用来炒菜!一点也不黑暗,非常好吃!平时黑豆炒菜并不多,这一盘下去,食疗补肾就靠它了,可荤可素,贼好吃。

黑豆泡醋有两种方法:完全蒸熟泡醋,口感好,但是营养容易流失。生豆泡醋,腌制时间较长,口感略差,但营养丰富。把黑豆炒到7成熟,中和两种的优势。如果醋的品质高,味道就更好啦。

黑豆中的花青素是很好的抗氧化剂,在酸性溶液中,花青素中抗氧化抗自由基的能力也最好,更易被人体吸收。

醋泡黑豆健脾胃传承古法工艺 230g*2瓶
¥69.9
精选
购买

如果你觉得醋泡太麻烦,这里有已经泡好的醋泡黑豆,最吸引我的,是「7成熟黑豆,置入八年老陈醋,浸泡3个月」非常方便。这个产品,比大部分的制作都有耐心,也更用心。相当于花钱买了别人用心制作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