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养生

中医对糖尿病患者视网膜病变有什么认识?中药治疗效果如何?

2023-12-08养生

截止至2011年为止,我国已经超过了印度成为糖尿病患者数量最多的国家,糖尿病患者已经高达9240万。

我国的糖尿病患者主要以2型糖尿病患者为主,糖尿病并发症众多, DR是糖尿病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 DR的发生与发展严重威胁着DM患者的视觉健康与生活质量。

随着糖尿病病程的延长,DR的发生率也随着升高。因研究对象的选择、研究方法的差异, 不同的研究获得的DR发生率与病程的数据不尽相同。

通过2821例糖尿病患者的筛查发现病程低于5年、5-15年、16-25年、 大于26年的DR患病率分别为22%、30%、48%、65%。

医师发现糖尿病患者病程与DR的患病率关系如下: 5年以下、5-9年、10-14年、15-19年、20-24年、25年及以上的病程的DR分别为18.75%、46.97%、57.14%、36.84%、60%、66.70%。

我国DM患者数量庞大,DR的发生极大地威胁着人们的视觉与生存质量, 为社会带来沉重的医疗负担。

早期发现糖尿病患者视网膜结构的损害有助于保护DM患者的视觉健康,减少因DR致盲。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发病受到发病年龄、遗传、病程的长短、

血糖的控制水平、血脂代谢情况、血压控制情况、胰岛素的使用情况、糖尿病的类型、尿微量蛋白、周围神经病变存在与否、 是否合并肾脏病变等因素的影响。

迄今为止,DR的发病机制尚没有完全明确,目前对于导致DR发生大致有以下五个因素:(1)多元醇代谢通路异常: 醛糖还原酶(aldosereductase,AR)是该通路的关键限速酶。

医师发现AR与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发生及病情的进展有着密切关系。 机体血糖正常的情况下,体内绝大多数的葡萄糖通过通已糖激酶代谢。

只有少部分通过AR代谢产生少量山梨醇,糖尿病的患者机体长时间的刺激,已糖激酶达到饱和状态, 过量的葡萄糖进入多元醇代谢通路使得AR活性增加,代谢产生大量山梨醇。

山梨醇蓄积,引起视网膜细胞的肿胀及变性坏死,导致血管内皮增生,眼底发现微血管病变。另外,该多元醇代谢通路的激活还会损伤血-视网膜屏障, 引起神经节细胞数量下降,影响糖尿病患者的视觉质量。

(2)氧化应激机制:氧化应激(oxidativestress,OS)是指机体受到有害刺激(如糖尿病的高血糖状态),机体的氧化和抗氧化失衡,倾向氧化,炎症介质增加, 大量氧化产物的产生,引起相关的细胞及组织的损害。

视网膜具有代谢旺盛、耗氧量高的特点, 在DR发生发展过程过程中,抗氧化物含量下降,活化氧(reactiveoxygenspecies,ROS)攻击视网膜组织导致细胞内的生物大分子受损。

细胞通透性增加,DNA受损,细胞凋亡。 (3)糖基化产物终末产物堆积:终末糖基化产物(advancedglycationendproducts,AGEs)是持续高血糖时,葡萄糖分子游离醛基或酮基与蛋白质残基结合。

经过分子重排、游离氨基等反应,最后生成AGEs。AGEs沉积在血管壁,促进血管平滑肌增殖,引起血管内的炎症反应,DR发生, 管腔进一步变窄,甚至血管闭塞,新生血管形成。

我国古代医籍中并没有「消渴目病」这一病名记载, 但古人对于消渴病会引起眼部病变已有认识和记载——刘何间在【三消论】提到:「夫消渴者·····皆肠胃燥热佛郁,水液不能浸润于周身······」。

而明代【秘传证治要诀·三消】认为消渴病引起眼睛的病变是因为「三消久之,精血既亏, 或目无见」,即上、中、下三消病久,久病精血亏虚,睛珠视物不见。

其明确指出消渴目病的病因病机乃是「精血既亏」,非「风邪」,并且认识到消渴引起的眼病可导致失明。由于起病时症状不同, 可归属于中医学眼病云雾移睛、视瞻昏渺、暴盲等范畴。

如眼前自觉蚊蝇蛛丝飞舞或是云雾样物体飘动,称云雾移睛,又称为眼风黑花、蝇翅黑花;视力逐渐下降, 出现视物不清或是视物昏朦。

如轻纱薄雾阻挡眼前,或是眼前固定黑影,视物变形,称视瞻昏渺; 一眼或双眼视力骤然下降,仅能辨别明暗,或是视物不见,则称暴盲。

神经节细胞-内丛状层厚度损伤也是糖尿病视网膜微观结构病变的一部分, 属于中医消渴目病的范畴。

消渴目病的病因病机主要有四: 消渴病久病耗伤气阴,气阴两亏,目失濡养,气虚无力推动血行,血行不畅,脉络瘀阻,故发为内障。

久病阴虚血燥,脉络虚损,加之虚火灼伤血脉,目络受损,而见消渴目病; 【灵枢·五变】指出:「······五脏皆柔弱者,善病消渴······」。

病消渴者,部分因先天禀赋不足,脏腑虚弱, 加之后天过劳,脾肾亏损,目失涵养,发为消渴目病。

早在【内经】中古人就已经认识到消渴病与饮食不节的关系——【内经】认为消渴病人的饮食存在「此肥美之所发也」、「此人比数食甘美而多肥也」的饮食规律, 并指出了肥腻之品,容易生内热,容易阻碍脾胃运行,发为中满,气机上下交通不畅,上溢而出,发为消渴」。

另外,消渴病者后天饮食不节,脾胃受损,痰浊内生,蒙蔽目窍; 或是情志不畅,肝气舒发不畅,肝气横逆犯脾,脾胃损伤,内生痰湿,痰湿随气上扰清窍,而见视物昏朦,引发目病。

在张从正的【儒门亲事·九气感疾更相为治衍】甚至记载到: 「怒气所至·····为消瘅·····为目暴盲」的情志引起暴盲眼病。

总的而言,早期的消渴目病病机多为久病消渴,致阴津亏耗,阴虚生内热,机体燥热偏盛,呈现「阴虚为本,燥热为标」的态势, 消渴目病病程多是由阴虚内热→气阴两虚→阴阳两虚的过程。

在脏腑辨证方面,中医认为「五脏六腑之精华,上注于目而为明」, 北宋的【太平圣惠方·眼论】谓:「明孔遍诵五脏」。

明确指出眼睛的疾病与五脏皆相关,并进一步论述道「脏气若乱,目患即生」两者的紧密性。在五脏中, 消渴目病与肝脾肾的关系尤为密切。

【素间·金匮真言论】指出「肝开窍于目」,肝气条畅,则睛珠能视物能分辨色彩, 【素问】还写到:「肝受血而能视」,指出了肝血充足,则双目明亮。

【审视瑶函】也指出了滋养目经络之血乃是肝中升于目的轻清之血,称之为真血也。病消渴者,久病耗伤肝血,加之情志不畅,血不能养睛, 故见双目干涩、视物模糊。

【兰室秘藏】中的【眼耳鼻门】篇指出「夫五脏六腑之精气皆禀受于脾······ 脾虚侧五脏之精皆失所司·······不能归明于目矣」。

近代眼科学家陈达夫先生在【中西串通眼球内容观察论】中也提出现代眼科认识的解剖结构与中医的对于关系—— 「黄斑属足太阴脾经」。

其根据在黄斑位于眼球视衣的中央,中医理论认为中央戊己土,对应五脏属于脾,加之黄斑色黄,与脾之主色一致, 故眼底黄斑区足太阴脾经所主也。

脾气亏虚则目不得滋养,可见双目干涩,甚至视物模糊,加之脾主统血,脾虚不能统血, 目络之血外溢,发为暴盲。

【审视瑶函】认为「肾之精腾,结而为水轮」,水轮对应的是瞳神,神光藏于通神,肾精为先天之精,肾精化生濡养瞳神,则视物清晰, 消渴者先天禀赋欠缺,加之久病肾精亏耗,瞳神滋养不足,久之发为消渴目病。

不同的教材及文献中对消渴目病的中医辨证论治也不尽相同。 在【中西医结合眼科学】中视网膜病变参照2002年订立的国际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分级标准。

将本病的中医辨证论治分别为:(1)肾阴不足,燥热内生:出现视力减退, 视网膜病变1-2级,口渴多饮、大便干结等阴虚燥热的临床症状,方予知柏地黄丸加减。

(2)气阴两虚,络脉瘀阻: 出现视物模糊,甚至视物扭曲,或眼前黑影飘动, 视网膜病变多为2-4级,患者伴有少气懒言、口干咽喉肝、大便便质干、舌紫黯等。

方剂予生脉散合杞菊地黄丸加减;(3)肝肾亏虚,目络失养:出现视物模糊,视网膜病变多为2-4级, 伴有头晕腰酸腿麻等,方予六味地黄丸加减。

(4)阴阳两虚,血瘀痰凝:出现明显的视物模糊或是障碍,视网膜病变3-5级, 伴腰酸,肢体冷,舌黯等, 方予左归丸或右归丸加减。

【中医眼科学】把消渴目病分为:气阴两虚证、肝肾两虚证、阴虚夹瘀证、痰瘀阻滞证, 分别选用六味地黄丸合生脉散、加味肾气丸、知柏地黄丸合四物汤、温胆汤加减治疗。

医师主编【糖尿病眼病的防治】将按照中医的辨证思路把DR分为六大证型(1)阴虚燥热证,方选白虎加人参汤; (2)胃热伤阴证,方予玉女煎合增液汤;

(3)肝肾阴虚证,可予养阴明日汤加减;(4)气血亏虚证,方选归脾汤加减;(5)瘀血阻络证,方用补阳还五汤加减; (6)脾肾两虚证,选方金匿肾气丸。

学者也提出其他类型的中医辨证分型。 对于早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包括NDR、NPDR的中医辨证分型研究, 医师参照采用改良的AIRLIE-House分期法通过临床观察发现不同的中医辨证分型DR患者的眼病病变有所差异。

阴虚热盛型者眼底病变以Ⅰ、Ⅱ级改变(即轻到重度非增殖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为主, 气滞血瘀型者眼底病变以Ⅲ级(即增殖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改变为主。

医师发现NDR、NPDR本虚多以气虚及阴虚为主,NDR标实证以燥热证为主, NPDR标实则以痰湿、燥热、血瘀为主。

中医辨证思路广阔,辨证方式多样,为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提供了更多样化的治疗方式。 GCIPL厚度变薄是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微观结构病变的一部分。

其中RGCs损伤发生在微血管病变前,也是GCIPL厚度变薄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早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阶段。

根据病人症状舌脉辨证使用中药方剂,为早期保护DR患者视细胞, 延长微血管病变发生的时间,降低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引起的失明病例数。

中医中药在RGCs保护方面拥有广阔前景, 中药提取物在保护RGCs方面的应用也是当前的研究热点。

通过动物研究发现应用补肾活血中药方(组方:干地黄、山茱萸、丹参、葛根等)糖尿病大鼠RGCs数量较未使用中医药前明显增多, 其机制可能是补肾活血中药方减少了谷氨酸的释放,从而保护了RGCs。

医师发现红参可减少糖尿病大鼠RGCs凋亡数量, 其可能通过改善视网膜的缺血缺氧、抑制凋亡基因的表达降低RGCs的凋亡数量。

医师发现银杏叶提取物通过抑制细胞凋亡诱导基因最重要的Bcl-2家族的表达, 从而减少了RGCs凋亡。

医师发现银杏叶提取物抑制谷氨酸的兴奋性毒性,清除氧化自由基,保护视细胞。 目前,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也用于治疗视网膜疾病。

医师发现远志皂苷元降低细胞凋亡Bcl-2蛋白的表达, 抵抗氧化应激对RGCs的攻击,保护RGCs在氧化应激机制中存活。

医师研究发现白蒺藜醇甙可促进混合培养鼠RGCs在体外的存活, 白蒺藜醇甙具有类似神经营养因子的作用。

医师发现给予三七三醇皂苷灌胃的糖尿病大鼠RGCs数量较模型组大鼠RGCs明显增多, 三七三醇皂苷可能通过抑制RGCs氧化应激反应显现出对神经节细胞的保护作用。

医师通过动物实验发现天麻素和乙酰天麻素均能有效保护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层上的RGC,两者均可减少RGCs的凋亡, 两者的作用相较乙酰天麻素对早期糖尿病RGCs的保护作用强于天麻素。

另外,中药提取物姜黄素、灯盏花素、覆盆子、川芎嗪等都具有抗氧化能力, 有效RGCs免受氧化攻击。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宝库,挖掘中医药对神经节细胞损伤的治疗及保护作用,将是糖尿病患者视觉健康的福音,在人口老龄化的社会里,不但提高了糖尿病人的生存质量,而且减轻了社会的经济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