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不努力以后只能开
在中国品牌尤其是造车新势力集体高举攻入高端汽车市场后,无论是贯穿一百多年汽车历史的奔驰、宝马,还是在国内高端车市场一度形成垄断效应的奥迪,都受到了史无前例的冲击,也让「最大的竞争对手来自于行业之外」这一规则终于在汽车行业上演。
如今,国内一众车企的发布会上,几乎言必称对标
中国汽车品牌的整体进步和高端化突围有目共睹,在30万元以上市场的占比也在不断提升。尤其是在这样反复的营销声中,似乎给消费者带来一种错觉,
图片来源:宝马集团
然而,新势力品牌势头虽然迅猛,在体量上仍无法与传统汽车厂家相匹敌。根据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发布的数据,一季度厂商零售销量排行榜前十分别是比亚迪、一汽-大众、吉利汽车、长安汽车、上汽大众、奇瑞汽车、广汽丰田、上汽通用五菱、华晨宝马和东风日产,无一新势力品牌。根据各品牌发布的销量,30万元以上品牌销量前十榜单中,仍旧是
公开数据显示,2023年,宝马、奔驰、奥迪在华销量分别为82.5万辆、76.5万辆和72.9万辆,同比增长4.2%、1.7%、14.6%,三个品牌在豪华车市场的占有率仍均在20%-30%之间,合计占比超过75%、
在中国汽车品牌尤其是新势力的围剿下,
上市第一步,先斩
虽然还没能实现,但新势力「围剿」由来已久,在多家新势力负责人口中,「干掉
华为常务董事、汽车智能解决方案BU董事长余承东也曾多次公开表示,要把
理想汽车高级副总裁邹良军也在媒体采访时表示,要挑战销量超过
蔚来汽车联合创始人、总裁秦力洪2022年曾表示,蔚来ET5要在一年内销量超过宝马3系油车;同年小鹏创始人何小鹏称,明年(2023年)小鹏G9将超过奥迪Q5规模,并达到月销连续1万辆的水准;理想汽车创始人李想在理想L9上市发布会上也多次将L9和宝马X7与奔驰GLS对比。
2023年腾势N7发布会上,相关负责人直言「腾势希望能从
但从目前情况来看,即便新势力们来势汹汹,但
图片来源:奔驰
数据显示,奔驰3月销量60,516辆,同比增长22.2%;宝马一季度销量187,452辆,同比下滑3.8%;一汽奥迪2月销量34,502辆。
而扬言要干掉
在高端SUV销量排行榜单中,
新能源方面,奔驰一季度国产纯电车型交付同比翻番,国产C级车交付同比增长近50%,国产GLC SUV交付同比增长超20%。而全新长轴距E级车自去年12月上市交付以来持续收获市场积极反馈。
宝马方面,虽未公布在华细分数据,但其纯电车型一季度在全球也实现了27.9%的同比增长,共计交付8.27万辆纯电动宝马、MINI和劳斯莱斯品牌车型。其中,宝马品牌纯电车型增长尤为强劲,全球共交付7.87万辆,同比增长40.6%。
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指出,传统豪华车市场的需求目前并不旺盛。在此背景下,无论是豪华车市场的守擂者还是攻擂者,压力都不同于往年。尤其是在去年延续至今的价格战重创国内汽车市场价格体系之后。
「无一幸免」的以价换量
今年的价格战虽然没有去年的声势浩大,但同样都堪称「伤筋动骨」。
汽车之家与罗兰贝格共同发布的【打赢「价格战」——中国乘用车量价趋势与价格策略研究报告】中显示,豪华品牌新能源车型「以价换量」的比例达到了70%,其中
图片来源:汽车之家
不过,以价换量的直接后果就是利润的降低。2023年,
奔驰将「营收上涨、净利微跌」的原因归结于净定价、较低的原材料价格和生产成本的改善,与较高的通货膨胀费用和供应链相关成本所抵消。而奥迪与宝马则指出主要是受原材料价格和制造成本的负面影响。
而在燃油车进入存量市场内卷后,电动车业务也被寄望成为豪华车企新的盈利增长点。
「宝马集团纯电车型最大的增量来自中国市场。去年,中国市场售出近10万辆BMW纯电动车,同比增长138%。很显然,我们电动车在中国市场的发展并不是滞后的。」宝马集团董事长齐普策认为。
齐普策在财年会上表示,2025年将在全球投产新世代车型,在随后24个月内推出至少6款新世代车型,并且一直到2030年都会保持增长趋势。
奔驰调整了其产品战略,将继续更新其内燃机车型,并决定将自身电动汽车销量占总销量50%占比目标的实现时间,由此前规划的2025年调整至2030年。
奥迪计划从2026年开始,奥迪将在所有细分市场推出最后一代传统燃油和插电混合车型,然后慢慢停止生产燃油车;从2027年开始在所有细分市场推出纯电动车型。
除此之外,为了更好地应对中国市场电动化发展需求,奔驰、宝马也开始「抱团取暖」。2023年11月底,奔驰与宝马成立充电补能合资公司,在中国合作运营超级充电网络。按照计划,双方2026年在中国建设至少1000座超级充电站,约7000根超充桩。首批充电站计划2024年起在中国开始运营。
3月25日,梅赛德斯-奔驰集团股份公司董事会主席康林松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24年年会上表示,「随着开放政策的进一步落实,中国市场将进一步增长并引领全球汽车行业的发展。梅赛德斯-奔驰也将继续紧抓中国市场发展机遇,加强与中国伙伴们的合作,不断扩大在华布局,助力汽车产业的电动化和数字化转型。」
作者:郑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