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國風

【道德經】五十四章講修身,惠及自己,福澤後代,抱大道者成大事

2024-06-27國風

【道德經】五十四章講修身。老子所講的修身,也是「身、家、鄉、國」這個順序,那麽道家與儒家的修身有什麽不同?道家是怎樣修身的?既然道家推崇無為而治,那修行己身有什麽用處呢?你真的相信,修身立德,可以為事業帶來好運,可以福澤後代嗎?

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脫,子孫以祭祀不輟。

修之於身,其德乃真;修之於家,其德乃余;修之於鄉,其德乃長;修之於邦,其德乃豐;修之於天下,其德乃普。

故以身觀身,以家觀家,以鄉觀鄉,以邦觀邦,以天下觀天下。吾何以知天下然哉?以此。

在這一章中,老子講了三重觀點:為什麽修身,修身的結果是什麽,修身的用處是什麽?看似在講家國天下,與我們的實際生活相去甚遠,實則卻與我們每個人息息相關,想積累廣泛的人脈,為自己營造一個美好的、舒適的未來,修身立德尤為重要。

一、修身者,德行不絕

無論古今社會,修身對每個人來說,都是人生的必修課。修身是什麽意思呢?

修身猶如樹之盤根,根基穩固,才能枝繁葉茂。修身是我們建立一個為人處世的基點,也就是現代人說的處世原則、行為準則,就知道什麽該做,什麽不該做。老子提出了修身的兩個方向:

其一,善建者不拔

什麽是「建」?建是修造、創立、設立、提出之意。修造一個花園,創立一家公司,設立一條法規,提出一種思想等等。可見,老子所說的「建」,其結果是有所建樹。這樣的人無論對小家還是大家,都具有相當大的影響力。通俗點說,就是成氣候了。他們的建樹對社會對人類有用,他的光芒也可以照亮很多人。這樣的人,不要輕易拔除、毀掉,要給他們發展的空間。這時候就彰顯「無為而治」的好處了。

其二,善抱者不脫

前面咱們讀過,聖人「抱一守樸」「抱一為天下式」「負陰而抱陽」等等。 何為「抱」? 從動作來看,抱是擁抱之意,將其攬入懷中,使自己與對方合為一體,有保護、保衛之意。故老子所說的「善抱者」是「道」的捍衛者,是修大道之人。這樣的人一般意誌堅定,因為堅定而不會輕易脫離大道。

這兩種修身的方向,一個對外,一個對內, 老子說做到這兩點,就可以「子孫以祭祀不輟。」 如果世世代代都能遵守這個道理,我們的民族國家就不會滅絕。這裏的「子孫」並不局限於一姓一脈,而是所有後來之人。然而,能夠做這兩點,以自己的德行護佑子孫的,皆非泛泛之輩。比如護佑弟子三千的孔子。

還有一位古代文人的天花板——範仲淹,範文正公。他之所以能寫出那名「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名言,離不開高潔的品行。

宋仁宗寶元元年,範仲淹以龍圖閣直學士身份經略西線邊防,整飭軍政,是名副其實的西北一把手。但範仲淹並沒有像後世的年羹堯,過起奢靡的生活,反而一如既往保持節儉的生活。他經略西北時期,連遼人都欽佩他的品德,不進犯中原。範公以一己之德照拂了西北百姓。百姓自然頌他之德。

範仲淹年老致仕,回到蘇州老家,購得一塊地皮欲蓋家宅養老,結果發現這塊地的風水極好,便主動捐了這塊地,後來建成蘇州學府,成為江南培養學子之所,就是今天的蘇州文廟。範仲淹之德,照拂了子子孫孫,所以後世文人無不以得到「文正」這個謚號為榮。

圖片來自網路,侵刪

二、立德者,惠己及人

「善建」「善抱」只是理論,修身的具體方法是什麽呢?道家講求「無為」,故而老子不會以自己的修身之道強加於人,而是分享了一個普通的方法——立德。所謂「德為道之用」,德行是「道」的實踐,一個人的品德高低就看出其悟道深淺了。當然,老子還是給出了修身立德的順序:

第一,修之於身,其德乃真

道家講究「真」,為人要純真、質樸,才能修得大道。凡是堅定貫行這個道理的人,其德行是純真純樸的。為什麽一定要講「真」?一個人連自己都騙之人,是沒有真心的;沒有真心就不會自省,也就不可能進步了。

現在咱們常說的復盤,正是自省之意。為什麽很多直播公司在深夜直播結束後還要堅持復盤,因為自省可以使人避免在一個地方跌倒兩次,可以使人迅速成長。在大環境不好時,能夠生存下來的公司,基本上都有一個習慣——復盤。即使不做全員復盤,老板也在不斷復盤,這就是我們刻在骨子裏的「修身」意識。

第二,修之於家,其德乃余

德行豐盈之人才有余力修家。沒有自己的小家不修,而能修大家的。所以古人也好,現在很多歷史悠久的家族也好,都格外重視子弟的德行教育,修身立德才能持家。這一點,古人就比較聰明。

【詩經·周南】的第二篇【葛覃】就講,有一位貴族女子,在河邊洗衣服,粗布、細布,不同的面料用不同的方法洗。今天我們都用洗衣機去洗,哪種面料直接一按按鈕,都解決了。但在古代不行,尤其是先秦時期,還沒有皂粉,要用木棒敲打,怎麽用力道,怎麽涮洗,都是有技巧的。女師就是專門教女子這些知識的老師。很多貴族女子在出嫁前都要學習。

有人要問了,為什麽貴族女子要學洗衣服呢?她們不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嗎?你以為他們只是在學洗衣服嗎?人家學的是持家之道。古代很多人家,尤其是大富之家選妻,首重女工女德。這樣的女子才能養育優秀的子女,她們的德行豐盈,可以拂照全家。

圖片來自網路,侵刪

第三,修之於鄉,其德乃長

德行施及鄉裏的,值得尊敬。從這一句起,開始轉折。前面兩句,於身於家,這都是小「我」的德行,於鄉之後的幾句,就突破了「家」這個局限,德行於沒有血緣關系的人,無論是官是紳是民,都是大「我」的德行了。所以「長」在此處為尊崇之意。老子是十分推崇德行天下之舉的。

第四,修之於邦,其德乃豐

「邦」字咱們要說一下,在老子生活的時代,邦即是國。所以,「修之於鄉」是惠及一村一縣,而這一句是指德行施於整個國家。我們讀的通行本,是漢代以後的版本,為避漢高祖名諱,才將邦改為國。帛書甲本早於漢代,仍寫作「邦」,也可作為斷代之用。

第五,修之於天下,其德乃普

德行貫行於天下之人,他的德行會遍布天下。通行本用的「普」字,帛書本中用的「博」字,普及與廣博,意義相通。老子所倡導的正是大德行於天下,突破國家和地域的局限,這很難。但古往今來,的確有不少人做到了。比如咱們前面說的範仲淹,還有一位則是他的頂頭上司宋仁宗。仁宗之德,感化敵國。仁宗皇帝駕崩時,遼國的君臣都痛哭不已。能讓敵人感動的君主,其德可見一斑。所以,古代帝王的謚號,能用「仁」字的極少,而且基本上都是有大德的仁君。

三、悟道者,可知天下

老子講修身、講立德是為什麽呢?教我們如何悟道,得道之人為什麽能夠不出門而知天下?

老子說:「故以身觀身,以家觀家,以鄉觀鄉,以邦觀邦,以天下觀天下。吾何以知天下然哉?以此。」

這裏仍然用了老子的「觀照」之法,以吾修道之身觀他人之身,以吾一家觀他人之家,以吾一鄉觀他人之鄉。老子以「觀」什麽呢?觀存亡之道。

所以,老子告訴我們的悟道之法是,修身之事要從「我」做起,以自己觀照其他人,從「我」家觀照其他人家,從「我」鄉觀照其他鄉,從「我」國觀照其他國,從「我」的天下觀照其他的天下。「我」憑借什麽掌握天下的情況呢?就是用這個方法。

道家的修身並不強為之,而是在自身修為豐盈的情況下,自然流澤,以惠及他人。 莊子說:「道之真,以治身,其余緒,以為國。」 就是說,「道」必須講真、講樸,才能真正達到修身的目的;自身修行好了,悟得大道了,德行自會傳出家門,惠及邦國。這樣才合符大道。這也是道儒兩家學說的不同之處,一個無為修身,悟道自流;一個有為修身,觀道自省。用現代說法,一個後置目標,一個前置目標。茲以為,這就是二者最大的不同之處。

譯文

善於建樹之人,一旦有所建樹,就不要拔除;善於抱持大道之人,一旦有所悟道,就不會脫離大道,如果子子孫孫都能遵守「善建」「善抱」之理,世世代代的祭祀就不會滅絕。

堅定貫行這個道理的人,其德行是純真純樸的;將這個道理貫行於家的人,他的德行豐盈有余;將這個道理貫行於鄉的人,他的德行是值得尊崇的;將這個道理貫行於國的人,他的德行是豐盛的;將這個道理貫行於天下的人,他的德行會遍布天下。

所以,修身之事要從「我」做起,以自己觀照其他人,從「我」家觀照其他人家,從「我」鄉觀照其他鄉,從「我」國觀照其他國,從「我」的天下觀照其他的天下。「我」憑借什麽掌握天下的情況呢?就是用這個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