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國風

【尚書·大禹謨】「歷數」、「執中」、「人心惟危」的新解

2024-01-20國風

既然已經討論到「中」,我不禁想起一直讓我疑惑的句子——「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厥中」,這是【尚書·大禹謨】中的句子。我決心換一個角度,好好研究一下。

歷數

【論語·堯曰】:堯曰,咨!爾舜!天之歷數在爾躬,允執其中。四海困窮,天祿永終,舜亦以命禹。

【尚書·大禹謨】:天之歷數在汝躬,汝終陟元後。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厥中。」

對於這兩段文字,都出現了「天之歷數在爾躬」(爾與汝同義)、「允執其中」(厥與其同義)兩句話。一般的解釋是:

天之歷數在爾躬:按照天命安排的帝位次序已經落到你的身上了。

允執其中:真誠地奉行中庸之道。

經過對古代天文歷法的研究,尤其對「中」字的剖析後,讓我覺得這種解釋雖不算錯,但總有一種沒有講清楚的感覺。

首先,對「歷數」的兩個字的普遍理解是,天命之數。我們先分析一下「歷」和「數」這兩個字:

古文的「歷」中由兩個「禾」,一個「日」組成,說明這個字和太陽、禾苗有關,太陽應該代表了太陽觀測,而禾代表了農業生產,說明歷法是測日得來,也是用來指導以禾為主的農業生產的。

而「數」字的右邊的反文旁實際是一手拿「蔔」的形象,而左邊可能是一個女人頂著一串什麽東西,看來是在做數數、占蔔的工作。學過周易占蔔的都知道,占蔔要用到噬草,要先進行數位推演,也就是數數:

【周易系辭上傳】:大衍之數五十,其用四十有九。分而為二以象兩,掛一以象三……

所以 「歷數」就是歷法和占蔔

歷法可以保證農業正常生產,所以它代表了 生產力和經濟 ;歷代改朝換代都要頒新歷法確定正朔,以宣布其合法正統的地位,所以歷法也代表了 政治合法性

而占蔔,是 宗教、思想的掌控 。國之大事唯祀與戎,占蔔往往既可以決定祀,又可以決定戎。從出土的商代甲骨文來看,祭祀和打仗前都要占蔔,占蔔往往可以決定祭祀和打仗是否進行、什麽時候進行、在哪裏進行、和誰進行等關鍵問題,可見其重要性。

如此重要的歷和數,是一定要掌握在帝王手裏的,是不能假手於人的。掌握了歷數,也就是獲得了權利,獲得了帝王之位。

其次,「允執其中」的「中」也是本義,是觀日工具圭表。而且,「中」的重要性,還表現在它是整個歷法和數術的基礎,無論制定歷法、還是占蔔推算,都要以「天象」為依據。

「允」原意是誠實的意思,「允執」的意思就是「老老實實地執行」。

所以,「允執其中」的意思就是—— 要老老實實地按照「中」的觀測結果來執行。

不是簡單地要他們執守中和之道或者中庸之道,而是要他們按照「中」這個天文觀測工具所觀測到的天象來制定歷法,制定政策。

也就是說,「中」是與天溝通的工具,即「道」器,它代表了「天道」。人想要與天溝通,就需要「執中」——掌握「中」這個工具,也要「執中」——執行「中」的啟示(即觀測結果)。

如果只把「中」道理解成中和、中庸之道,就縮小了「中」的內涵,中和、中庸只是「中」的眾多內涵中的一部份而已。

而原先所謂的中庸、中和之道,卻在「危」字當中。

什麽是危

「危」字的字形演變:

這個「危」是什麽呢?就是古代有名的欹器、敧器,又稱㩻器,如圖:

敧器,又稱㩻器

它還有一個名字——宥坐之器:

宥坐之器

宥坐之器是什麽呢?孔子一開始也沒有見過這個東西:

【荀子·宥坐】:孔子觀於魯桓公之廟,有欹器焉。孔子問於守廟者曰:「此為何器?」守廟者曰:「此蓋為宥坐之器。」孔子曰:「吾聞宥坐之器者,虛則欹,中則正,滿則覆。」孔子顧謂弟子曰:「註水焉!」弟子挹水而註之,中而正,滿而覆,虛而欹。孔子喟然而嘆曰:「籲!惡有滿而不覆者哉!」子路曰:「敢問持滿有道乎?」孔子曰:「聰明聖知,守之以愚;功被天下,守之以讓;勇力撫世,守之以怯;富有四海,守之以謙。此所謂挹而損之之道也。」

所謂「危」者,此物也,甲骨文正是它側面的形象。

所以,有了對這個字的考證,我們可以明白,「人心惟危」的意思,不是指人心險惡,而是希望大禹能夠明白「中而正,滿而覆,虛而欹(傾斜)」,也就是希望大禹要謙虛、中正。孔子回答子路的話,正好可以為它做個註解。

諄諄告誡

那麽,為什麽舜會對大禹說這樣的話呢?因為大禹確實在這方面存在缺陷。舜雖然大大誇了大禹:

帝曰:「來,禹!降雨儆予,成允成功,惟汝賢;克勤於邦,克儉於家, 不自滿假,惟汝賢。汝惟不矜,天下莫與汝爭能;汝惟不伐,天下莫與汝爭功。 予懋乃德,嘉乃丕績。」

但是他竟然用了近一半的文字來講自大方面的事情(如上藍字部份),這不是很奇怪的事情嗎?

雖然他表揚了大禹的「不自滿假,惟汝賢」,也就是眾人之中只有你最不自滿自大。

但是卻又講了兩句:

「汝惟不衿,天下莫與汝爭能」,即你只要不自以為賢能,天下就沒有人能和你比才能;

「汝惟不伐,天下莫與汝爭功」,即你只要不自我誇耀,天下就沒有人能和你比功勞。

蹊蹺的是,表揚就表揚,卻要用「只要……就……」這樣的條件句式。

是舜多慮了嗎?不是,舜的擔心是正確的。

很快,征伐有苗的事情,立即讓大禹的問題暴露無遺——大禹征伐了三十天,有苗也不聽命。

這時,益來勸告大禹:

益贊於禹曰:「惟德動天,無遠弗屆。 滿招損,謙受益,時乃天道 。帝初於歷山,往於田,日號泣於旻天,於父母,負罪引慝。祗載見瞽瞍,夔夔齋栗。瞽亦允若。至諴感神,矧茲有苗?」禹拜昌言曰:「俞!」班師振旅,帝乃誕敷文德,舞幹羽於兩階。七旬,有苗格。

總而言之,益希望禹要明白「滿招損,謙受益」的道理。大禹最後終於明白了這個「天道」,所以班師回朝,「修文德而來之」,終於讓有苗主動來歸順。

雖然我並不明白,大禹班師回朝「舞幹羽於兩階」有什麽功用,如何就算符合「滿招損,謙受益」的道理,但是文章自己都點出來了,我也不能當看不見呢!

但是,看看孔子回答子路的話,又覺得真的有點道理。

子路曰:「敢問持滿有道乎?」孔子曰:「聰明聖知,守之以愚;功被天下,守之以讓;勇力撫世,守之以怯;富有四海,守之以謙。此所謂挹而損之之道也。」

綜合一下,舜認為大禹不夠謙虛,不夠中正。所以要告誡他「人心惟危」,也就是做人要懂得謙遜中正。

知人善用的舜帝

同樣後面的「道心惟微」也不是毫無依據的告誡。很快,大禹就表現出他對占蔔之術的認識淺薄。

禹曰:「枚蔔功臣,惟吉之從。」帝曰:「禹!官占,惟先蔽誌,昆命於元龜。朕誌先定,詢謀僉同,鬼神其依,龜筮協從,蔔不習吉。」禹拜稽首,固辭。帝曰:「毋!惟汝諧。」正月朔旦,受命於神宗,率百官若帝之初。

大禹說:「枚蔔功臣,惟吉之從」,就是讓所有的功臣一個一個占蔔來決定誰繼承大位。顯然,這是不符合占蔔的規則的,後面舜講了其中的原因,我就不贅述了。

舜不愧是一代聖王,看人如此通透,告誡如此直接。

最後,我試著把這段話轉譯一下:

代表上天意誌的制定歷法和占蔔的權力就要傳到你身上了,你一定能登上帝位的。人的心性應該是中正謙遜的 天文歷法和占蔔之術這些道法應該是十分玄微的 所以一定要深入思考 (人性) 呀!一定要專心研究 (歷數) 呀!要老老實實地按照天象來執行天的旨意 (中代表了天文台,也代表了在天文台觀測到的天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