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國風

倪雲林:成不成功不要緊,活得幹凈最重要

2023-12-10國風

張岱說: 「人無癖,不與可交,以其無深情也;人無疵,不可與交,以其無真氣也。」

一個人要活得有真性情,這很重要。

當然,張岱要是活在現在,鐵定交不到朋友,因為一眼看去,處處都是營營役役之輩。

然而,回首歷史,那些高士,人人皆有真性情,在這些人裏,倪瓚是最特別的一個,他是個徹頭徹尾的潔癖患者,愛幹凈愛得要命,一開始,他讓自己的生活幹幹凈凈的,後來,他將自己的內心打掃得幹幹凈凈。

倪瓚是誰?

他是元四家之一,和黃公望、王蒙、吳鎮等齊名,一手山水畫,意境深遠,堪稱一絕,後人評的古代十大畫家,他赫然在列。

他一生不愛財,視錢財名利如糞土,活得孤傲清高,不事功名,與山水作伴,他用藝術和情懷,不斷清洗自己,最終活得幹幹凈凈。

他用自己的一生告訴我們,成不成功不要緊,活得幹凈最重要。

01

1301年,倪瓚來到了這個世界。

彼時和此時一樣,大多數人營營役役,根本不敢追求詩和遠方的田野,內心被諸多世俗塵埃染著,臟兮兮的。

那時候,黃公望三十多歲了,還在名利的豬圈裏打滾,可悲得一事無成,只是艱難求生,而吳鎮年少輕狂,豪情萬丈,一邊舞劍,一邊畫畫。

倪瓚比較幸運,出生在一個大地主家庭,是妥妥的富二代,祖父那一代,倪家就富甲一方,倪瓚的哥哥是道教的高層,地位顯著,既無勞役之苦,也無名利傾軋之患,還持有生財之道。

所以,倪瓚雖然幼年喪父,但倪家的生活水平,其實很高。

兄長對倪瓚很好,尤其在意倪瓚的教育,為倪瓚尋找好的老師,那就是王仁輔。

王仁輔學識淵博,不被世俗名利所縛。

倪瓚跟隨這樣的老師學習,自然不用天天被教育要博取功名,也就可以肆意生長,學習自己喜歡的東西。

當今的孩子,在什麽都不懂的時候,就被強行灌輸了世俗的成功觀,實在是一種悲哀,他們所有的努力,似乎都是為了某種結果,而不是為了探索生命的美妙。

倪瓚很幸運,有這樣的機會去探索。

他不必挨餓,自然也就不必想著種地,他不缺錢,也就不用想著怎麽賺錢,不必被生存困擾。

然而,這世間絕大多數人,都不能不考慮生存,在他們很小的時候,就吃過很多苦,就知道沒錢的苦。

因為不受其苦,所以也就不在意金錢的好處,在倪瓚看來,這些東西都是俗不可耐之物:

「浮生富貴真無用。」

要內心很豐富,才能如此感慨。

富貴的生活,讓倪瓚成了嚴重的潔癖患者,他不僅要住的地方幹幹凈凈,而且連自己的內心,也要打掃得幹幹凈凈,不染俗物。

人來到這個世界,難免會沾染上這個世界的許多東西,我們要經歷很多,才能洗幹凈這些東西對我們的影響。

一個活得幹凈的人,是不會被外在的東西左右的。

02

少年倪瓚,隨性而活,自由生長。

兄長為他撐起了一片天,他不用為生計奔波,就安安心心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不僅如此,他還覺得身外之物很俗,不想沾染。

所以,倪瓚不願意為了身外之物努力,不願擠破腦袋鉆進名利場,他只想提升自己的學識,增加自己的修養,豐富自己的精神。

家裏有一棟藏書樓,經典典籍,名家書畫,應有盡有,就連米芾、董源、吳道子、王獻之、智永、張旭的作品都有收藏在內,那是倪瓚最喜歡的地方。

一有時間,倪瓚就鉆進書房,把玩這些書畫,然後開始臨摹,揣摩書畫神韻。

在這些名家字畫裏,倪瓚最喜歡的,就是米芾。

少年的倪瓚,沒事就在書房裏讀書寫詩,或者就是拿出米芾的作品,開始學習,看書累了,就帶上紙筆,出去遊覽寫生,看見喜歡的風景,就停下來畫。

二十多歲,他娶了老婆,但他還是繼續過自己的生活。畫,畫越來越好,詩詞,寫得越來越好。

詩情來了,他就讓童子磨墨,大筆一揮,一首詩便成。

寫完了,就讓童子將筆和硯台洗得幹幹凈凈,一塵不染。

畫意來了,他揮毫潑墨,丹青妙筆,渾然天成。

童子知道倪瓚有潔癖,所以總是將一切打掃得幹幹凈凈。

倪瓚的畫也越來越幹凈,越來越簡潔,恰如他的內心,越來越幹凈。

讀書越來越多,才名越來越大,可倪瓚不去考功名,也不去經商,最關鍵的是,他還討厭那些達官貴人,對他們敬而遠之,他沈迷在自己的詩情畫意裏。

他寫詩說:

豈為任真無禮法,也須從俗著冠裳。不營產業人應笑,竹本桃栽已就行。

意思是,我閑雲野鶴還行,但經營產業,絕對敗家,這樣的活法別人要笑就笑吧。

天有不測風雲,倪瓚二十七歲的時候,他的哥哥去世了。

家裏的頂梁柱沒了,倪瓚不得不拿起生活的擔子,撐起一家人的生活。

有時候,生活給你降下苦難,給你降下挫折,可能就是要你看清,你有多少是真正忠於自己的。

03

倪瓚確實不善持家,兄長去世後,倪家一天不如一天。

以前兄長憑著自己的影響力,讓倪家頗有特權,可如今,兄長去世了,特權沒了,倪瓚就只是一個稍微有點錢的讀書人,地位一落千丈。

禍不單行,哥哥辭世不久,母親也去世了。

此時的倪瓚,照顧妻兒,贍養長輩,維持家庭運轉,身上的擔子日漸沈重。

這些讓30來歲的倪瓚,痛苦不堪。

最讓他痛苦的,就是他討厭世俗這些事情,卻又不得不做,如同將臟東西撒在自己身上。

他實在受不了了,於是就決定,隱居吧,反正家裏還有一些錢。

此後,他安安靜靜生活,整日埋首書齋,寫詩作畫,玩花弄草。

他的書齋名叫「清閟閣」,藏書眾多,全是倪瓚親手校訂。

因為清閟閣「松桂蘭竹香菊之屬,敷行繚繞,而其外則喬木修篁,蔚然深秀」,倪瓚如同在雲間林間,便自稱「雲林」。

此後,他便是倪雲林。

除了清閟閣,倪瓚還耗費巨資,建了雲林堂、消閑仙亭、雪鶴洞,他愛幹凈,所以家中放有大量鞋子,有客人來了,不換鞋子不給進,鐵面無情,一視同仁。

他的潔癖越來越嚴重,雪鶴洞他鋪上白氈,屋內桌子鋪上碧雲箋。

幹凈簡單,但自有奢華。

他在院子裏種了許多花,每掉一片葉子,都要及時清理出來,但他怕人家踩臟了院子,就非得搞兩根長桿,站在院子外,將落葉夾出來。

環境幹凈,倪瓚也越來越幹凈。

有一回,他在院子裏散步,只見他仙氣飄飄,身上一塵不染,又沒有一絲俗氣,別人看見,簡直覺得自己遇到了神仙。

他活得越來越幹凈,他的畫也越來越幹凈,越來越簡潔,他的山水,有了大片的留白。

他畫完,也不喜歡蓋章,他的畫裏,不僅沒有人,連鳥影和雲影都沒有一點,幹幹凈凈,又豐富無比。

他筆下山水,不落凡塵。

有人贊嘆:

「雲林書師大令,無一點塵土。」

但他覺得,這些人想得太復雜了。

「余之所畫者,不過逸筆草草,直抒胸臆耳。」

他畫的,是心中所想,他心中,已幹幹凈凈。

04

對於世俗,倪瓚很懶,所以自稱懶瓚。

他確實很懶,不事功名,不善經營,一直都在吃老本。

三十多歲的時候,日子就沒法過下去了,只能變賣家產,勉強維持生活。

幸好他家大業大,不然還真經不起折騰。

別人笑他不好好賺錢,竟搞些沒啥用的東西,簡直是世間一流的蠢蛋,他笑笑不語。

他也寫詩遣懷,他最喜歡的詩人,是陶淵明和杜甫,陶淵明的詩,寫的都是真實情感,毫不做作,杜甫的詩,寫的都是家國情懷,沒有無病之呻吟。

其他詩人,他都不喜歡。

按說,這樣的日子,簡直是神仙日子,但倪瓚也有煩惱。

1347年,他感嘆:

「余既為農畎畝身依稼穡,復而政繁奔走州裏……」

為了生活,還是要許多奔波。

抑郁事汙俗,紛攘心獨驚。

他很討厭這樣活著。

他一個憤世嫉俗之輩,一個如此厭倦俗物的人,卻為了生活,與俗物為伍。

很多次,他都想徹底拋開這些,自由自在地活著,可是一想到家人,他就放棄了自己的想法,不敢輕易嘗試。

遺業忍即棄,吞聲還力耕。非為螻蟻計,興已浮滄溟。

越是這樣,他精神上的痛苦就越多。

於是,為了排解精神痛苦,獲得精神解脫,他開始向出家人尋求幫助,希望能從他們那裏找到解脫之道。

那時候,黃公望已經放棄了一切,成了黃冠儒服的道士,倪瓚很喜歡這個人,也喜歡黃公望的畫。

還別說,倪瓚還真吸取了一些力量,他更加不在意世俗的眼光,越來越隨心所欲地活著。

煩惱即菩提,很多時候,我們的煩惱,可能也是我們獲得解脫的開始,我們痛苦,是上天提醒我們,該改變了。

05

1353年,倪瓚五十多歲了。

他做了一個非常瘋狂的決定,他要變賣家產,將自己心愛的書畫搬到船上,然後在太湖上度過余生。

五十多歲,有家有室,他瘋了嗎?

很多人都這麽想,但倪瓚就是這樣做了。

他沒瘋,他只是太清楚自己想要什麽了。

身外之物,畢竟只是身外之物。

他泛舟太湖沒多久,兵禍就來了,許多富人家都糟了禍患,偌大家業,一遭被搶空了。

然而,倪瓚卻因此躲過一劫。

他說:

此生傳舍無非寓,漫認他鄉是故鄉。

以舟為家,遊於清水,他將自己避難的地方稱為蝸牛居。

這種比喻形象別致。

他說的確實做到了,此後漂泊不定,偶爾去朋友家住。

太湖周邊,風景秀麗,山水迷人,一年四季,各有特色。

倪瓚心中的詩意越來越濃,畫的畫越來越好。

他泛舟太湖,時而畫畫,畫面無不恬淡美好,無不幹幹凈凈,這就是他獨一無二的畫風,多年來,無人能夠模仿。

他的筆下,一叢樹木,兩座茅屋,簡潔得如同他這個人一樣,連這些畫都充滿潔癖,不要染上一點多余的東西。

人生一世,一時忠於自己是容易的,但一輩子都忠於自己,這是艱難的。

一個人,順應潮流是容易的,難的是哪怕逆流而上,也要成為自己。

06

元朝末年,朝廷越來越腐敗,起義造反的人越來越多。

然而,倪瓚不管,他畫著自己的畫,守著自己的心,讓它幹幹凈凈。

他的名氣越來越大,向他求畫的人越來越多,但倪瓚這人很怪,不喜歡的人,千金不賣。

當時,張士誠率兵起義,權勢滔天。

這人還附庸風雅,很想找倪瓚畫一幅畫,於是就帶著上好的絹,還有大把的錢,請倪瓚賜畫。

然而,面對盛氣淩人的張士誠,倪瓚一點面子都不給,撕了絹,還很生氣:

「我又不是王府的畫師!」

他的意思是,要畫,就去找你們王府的畫師自己畫。

後來,倪瓚被張家的人一頓暴打,但他楞是一聲不吭。

有人問他,你不痛啊?

皮開肉綻,那肯定痛。

痛為何不喊?

他說:

一開口便俗。

他太討厭「俗」了,所以他要脫俗。

在【竹石寒樹】中,朋友給他題上:

「懶瓚先生懶下樓,先生避俗避如仇。自言寫此三株樹,清閟齋中筆已投。」

他有朋友出去當官,他就送人家一幅畫,說當官俗,沒意思。

在倪瓚看來,大多數人都是俗的,所以他畫畫不畫人,因為他覺得人俗不可入畫,只有一幅畫是例外:

「倪雲林先生不畫人物,唯【獅子林圖】有之。」

畫家王蒙,想進入官場,博取功名,但倪瓚一次次勸他,不如寄情山水,遠離官場。

他不僅勸別人不要當官,他自己也是絕不當官的。

朱元璋做了皇帝,請他出去做官,他也拒絕了。

他說自己:

「只傍清水不染塵」。

1374年,倪瓚病逝。

他這一生,活得幹幹凈凈,真名士自風流。

07

倪瓚一生,生活很講究,對吃的,他也很講究,所以他不僅是詩人、畫家、書法家,還是美食家,是典型的吃貨。

他愛喝茶,自創的蓮花茶,堪稱一絕。

蓮花茶做法如下:

於日未出時,將半含蓮花撥開,

放細茶一撮,納滿蕊中,

以麻皮略縶,令其經宿。

次早摘花,傾出茶葉,

用建紙包茶焙幹。

再如前法,又將茶葉入別蕊中。

如此數次,取其焙幹收用,不勝香美。

倪瓚自己創造的清泉白石茶,也是挑剔得要命。

做法如下:

在惠山中,用核桃,

松子肉何真粉成小塊如石狀,

置於茶中飲之,名曰清泉白石茶。

除了喝茶,他吃的也很講究,親自編撰了一本食譜,記錄了數十種菜和飲料做法。

他鐘愛螃蟹,一個螃蟹就有多種吃法。

第一種是煮著吃,但不能亂煮,有專門的配方:

用生姜、紫蘇、桂皮、鹽同煮。才火沸透便翻,再一大沸透便啖。

第二種比較復雜,叫「蜜釀蝤蛑」:

鹽水略煮,才色變便撈起。擘開,螯腳出肉,股剁作小塊。先將上件排在殼內,以蜜少許入雞蛋內攪勻,澆遍,次以膏腴鋪雞蛋上蒸之。雞蛋才幹凝便啖,不可蒸過。橙齏,醋供。

還有酒煮螃蟹。

他吃餛飩,也講究得很:

細切肉臊子,入筍米或茭白韭菜藤花皆可,以川椒杏仁醬少許和勻裹之,皮子略厚小,切方,再以真粉末捍薄,用下湯。煮時用極沸湯打轉下之,不要蓋,待浮便起,不可再攪。餡中不可用砂仁,用只噯氣。

不知道怎麽煮餛飩的,可以學學。

他吃竹筍:

用筍汁入白梅糖霜或白沙糖生姜,自然汁少許調和,合味入熟筍,淹少時。冷啖。

他吃鵝:

整鵝一只,洗凈後,用鹽三錢擦其腹內,塞蔥一帚填實其中,外將蜜拌酒通身滿塗之。鍋中一大碗酒、一大碗水蒸之,用竹箸架之,不使鵝身近水。竈內用山茅二束,緩緩燒盡為度。俟鍋蓋冷後,揭開鍋蓋,將鵝翻身,仍將鍋蓋封好蒸之,再用茅柴一束,燒盡為度。柴俟其自盡,不可挑撥。鍋蓋用綿紙糊封,逼燥裂縫,以水潤之。起鍋時,不但鵝爛如泥,湯亦鮮美。以此法制鴨,味美亦同。每茅柴一束,重一斤八兩。擦鹽時,攙入蔥、椒末子,以酒和勻。

這才是真正的吃貨,不是貪口腹之欲,而是享受吃的過程。

(倪瓚書法)

08

關於倪瓚的傳奇,有很多。

據說他上廁所比皇帝太後還講究,他建了一個很高的閣樓,下面是空的,專門用來拉屎,最底下填土,中間還要鋪上一層厚厚的鵝毛,因為這樣,屎掉下去,還沒回過神,就會被鵝毛飛起來蓋住。

上完廁所,家中童子把大便產走,送到數公裏之外,不能太近,不然倪瓚惡心。

據說倪瓚穿的衣服,每天要拍打數十次,因為他總擔心上面會有灰塵。

不知道他呼吸的時候,空氣裏的灰塵會不會讓他吐。

據【雲林遺事】記載,有一次家裏有客留宿,晚上睡覺,倪瓚總擔心客人隨地吐痰,搞得他一晚上輾轉難眠,隔一會兒就去客房外傾聽。

突然,聽見一聲咳嗽,倪瓚覺得,完蛋了,又臟了。

第二天,客人一走,他趕緊叫人打掃,結果壓根就找不到痰,倪瓚不信,下人騙他說找到了,倪瓚才舒服了。

最離譜的就是,有一次,倪瓚看上了一個妓女,約到家裏,可是他總覺得人家不幹凈,讓人家洗澡。

洗完了,他全身上下聞了一遍,覺得還是不幹凈,又叫她去洗澡,反反復復,天亮了。

倪瓚什麽也沒幹,給錢,然後揮揮手說,回去吧。

袁宏道說: 「世人但有殊癖,終生不易,便是名士」。

如此,倪瓚真是名士,畢竟幹凈了一輩子。

09

倪瓚是一個著名的畫家,古往今來,無數人都在模仿他。

但沒有誰能真正像他,因為倪瓚是真性情,他的畫,就是他真性情的外露。

有句詩說:

「苦憶雲林子,風流不可追。」

明代大書畫家董其昌說:

古淡天真,米癡(米芾)後一人而已。

董其昌說的這一人,就是倪瓚。

幾百年過去了,如今這個時代,充滿了很多俗氣的追求,充滿著許多肉麻的東西,但我們依然會從倪瓚的一生中發現,人來到這個世界,就是一場修行。

其實所謂修行,不是要修得特立獨行,而是修得更像自己,更自在,更像一個人,有人的真性情。

很喜歡脫俗兩個字,每個人都生活在俗世裏,身上難免一身俗氣,但重要的就是脫俗,其實脫俗不是讓我們不食人間煙火,而是讓我們可以從世俗中跳出來,偶爾和自己的本性作伴。

成功與否,是別人的評價,但幹凈與否,是內在的感受。

在人世的洗煉中,讓靈魂更幹凈更純粹,這也許就是人生的意義。

文|不有趣靈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