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國風

彭德懷有項「超能力」,劉、徐、粟、林都不會,毛主席對此非常看重

2024-07-20國風

1935年10月下旬,坐鎮吳起鎮的毛主席聽到彭德懷一戰殲敵700余人的勝績後,大喜寫下「誰敢橫刀立馬,唯我彭大將軍」這等流傳後世的名詩。

歷數我軍將星,可謂數不勝數,但能和彭德懷元帥比肩的只能從其他「十大元帥」之中選,因為沒人能夠避開彭老總在抗日戰爭及抗美援朝戰爭中的鋒芒。

但不管是從軍的資歷,還是黨齡,彭德懷在一眾黨內老成員中其實並不突出,但為何他能夠在建國後名列「十大元帥」,歸根到底還是兩個原因。

原因其一,是他的赫赫戰功,無人能比;其二,看他指揮千軍,將才無數,但帥才難求。

紅軍齊心得勝利

1898年,湖南湘潭縣的一處普通農家誕生了一名男嬰,取名彭得華,只因家境貧苦,沒讀兩年書他就開始了漫長的放牛娃的生涯。

1916年,飽經剝削階級壓迫的彭得華投身湘軍,初期英勇作戰,但後來因為私自擊斃了惡霸違反軍紀,只能從湘軍中逃離脫身。

1922年,時隔6年,彭得華改名彭德懷,抓住了在講武堂的學習機會,並在畢業後重新成為了湘軍的一名普通連長。

1926年參加北伐戰爭,結識共產黨人段德昌,開始接受共產主義思想。

1928年,升任湘軍團長的彭德懷,在大革命失敗的革命低潮時期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7月發動了平江起義,他部下第一團也改旗易幟為工農紅軍第五軍,並於年末開始向井岡山進發。

同年12月底,彭德懷所率的紅五軍,與朱、毛二人率領的紅四軍在寧岡勝利會師,這對於先後經歷「八月失敗」和撤離井岡山的朱毛紅軍來說,可謂是一針充滿紅色力量的強心劑!

兩軍會師後的紅軍明顯壯大,這支剛剛結合的部隊,迅速形成了一種戰略機制,即朱、毛二人負責戰略統籌規劃,彭德懷和林彪則負責戰鬥任務,戰果顯著。

那時的紅軍,其實面臨一個相當嚴重的問題——下一步的戰略目的地在哪兒?

本來按照毛、朱二人的謀劃,紅軍的下一個根據地計劃在閩南地區,但彭德懷在深思熟慮之後提出了不同的看法。

閩南地區就是如今的福建省,地處沿海,一旦被敵軍逼迫,勢必只能背水一戰,很難有輾轉騰挪的機會,倒不如反其道而行,再度回到湘贛邊界搞鬥爭。

正是因為這次關鍵決議,中央蘇區在湘贛邊迅速紮根,而紅五軍也在1930年擴建為紅三軍團,紅軍也實作了湘贛鄂、贛南、閩西三地遙相呼應的壯大場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