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鐘鼓樓:一場壓縮的時代舞台劇

2023-12-21文化

鐘樓與鼓樓都是計時用的,在古代,有極其重要的實用價值,然而到了今天,只剩下觀賞之用,就像歷史洪流中翻滾過去的那些人那些事,今天的人聽在耳中,也只當是觀賞了一場戲劇。

劉心武的鐘鼓樓,在當時,甚至在今天,應該算是寫作手法的一種蹊徑,但並非唯一,整部小說在明線上只是截取了十二個時辰的時間段,以一場婚禮為開端,圍繞鐘鼓樓下四合院裏的幾戶人家,在這一晝夜裏發生的故事,這很容易讓人聯想到一種寫作手法——意識流,想到那又矮又胖名叫「小瑪德萊娜」的點心,但鐘鼓樓並不是意識流,他借鑒了意識流達到的效果,卻並未采用意識流的寫作方式,且又不是馬伯庸的長安十二時辰那般以懸疑的情節來博取讀者目光,他全篇都在寫這幾戶人家在鼓樓下一日間的瑣碎生活,雞毛蒜皮。

薛大娘的小兒子要辦婚宴,開頭就不順利,從薛大娘的視角似乎已經預示了這婚宴的結局不會太美好,隨後上來搭話的,幫襯的鄰居,以及做菜的、鼓樂隊的、開出租的,扯閑篇的老婦,進城的少女,形形色色人物,不同職業不同地位不同年齡不同性格的人,悉數登場,渾如一場壓縮的舞台劇。

作家的語言極具「京味」,上個世紀的北京人,結合特殊年代看,八十年代的人們還是基本趨向於樸實的,但「天子腳下」的人心眼不少,人人都不肯吃虧,已經頗有當代市民的算計,或許這算計自古就有,只不過我們習慣於將古早的先民現象得淳樸善良。

二十多萬字,時間控制在一天之內,能怎麽講故事呢,在今天看來,一天時間似乎並不能有多少故事,但只要把心思放慢,十二個時辰周轉起來,作家的筆仿若一條濕潤的繩子在芝麻地裏滾了一圈,看上去依舊是光棍一條繩子,實際上沿著這條繩子掛著數不盡的故事芝麻,每個人物的來歷過往都慢慢被挖掘,匯聚到這一天內的某個時刻登場,毫無遺漏展現在讀者面前,於是故事豐盈起來,人物也能立起來。

長篇小說,似乎都很喜歡表現時代特色,這部鐘鼓樓就很典型,寫實主義風格,透過一天之內鐘鼓樓下一群市民的瑣碎折射出獨屬於上世紀八十年代城市居民的生活面貌,在此之後還有一部劉恒老師所著【貧嘴張大民的幸福生活】,也很紮實。

新聞線索報料通道:套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尋微信小程式「齊魯壹點」,全省800位記者線上等你來報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