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老汪薦評‖今日詩人:雪野

2023-12-06文化

來源:淮南子 2023-12-02 03:14:05 關註 老汪薦評‖今日詩人:雪野

淡墨畫清秋,山居寄情懷
——淺析雪野【山居秋暝】
山居秋暝
文/雪野(甘肅)

鋪展著,各色野花的幽暗曲徑
潛藏著不知名的鳥唱
修林茂竹的腹地
靜臥著摩詰的終南山
我多想,在此安身
尋一隅芳草地,讀書
偶爾與摩詰兄攀談
天下興衰與人間冷暖
靜聽松聲與溪水歡歌

也可與陶潛共同采菊
種豆南山
全不在意世事紛擾
車馬稀少人情冷落

我只願牽手一位村姑
躬耕桃林生兒育女
在臨近黃昏時,東籬把酒
相醉紅塵,忘卻逝去經年
有愛和詩書相伴,我就是林中仙


作者簡歷:
雪野,名樊暉,文學碩士,系當代詩人,作家,評論家,作品見諸海內外報刊網媒,榮獲文學大獎五十多項,作品收入二十多部權威選本,著有詩文集五部。
詩觀:詩是精神的還鄉,是回到生活的源頭。詩人的使命是拓展詞語與心靈的邊界。

詩評/汪道波

中國詩歌史上有兩個不得不提的詩人,一是東晉陶潛,他那篇【桃花源記】成了文人騷客理想的安居之所。另一位是初唐王維,字摩詰,集詩畫樂一體,亦官亦隱,一首【山居秋瞑】寫出空山新雨景象,也是文人騷客神往所在。
除了這兩位詩人,中國詩人在抒懷寄情時常提到兩個地方,一個是桃花源,一個是終南山。兩處都因男耕女織悠然閑逸成為文人騷客夢幻中的美景勝地。
而雪野在以【山居秋瞑】為題的小詩中恰好都寫到了陶潛和王維,又寫到了桃花源與終南山。
熟悉陶潛和王維生平,了解桃花源和終南山的讀者,極其容易理解詩人的心境。他與千年前兩位詩人情感相同,神往的安居所在近似。我這裏不做詳細解析。
我所要賞讀的是詩人的膽識,由這種膽魄產生的寫作方法,所呈現出來的詩風。
唐代著名詩人王維已有成名作【山居秋瞑】。作為後來人,敢在名家面前用同題再作新詩,雪野之野名副其實。
詩人之所以鬥膽作同題詩,一是詩人從王維詩中感同身受,又恰逢深秋。讀到王維也在深秋所作的【山居秋瞑】,觸發了心靈深處共鳴。在當今追求功名利祿的喧鬧繁華中,厭倦疲憊。他厭倦追名逐利,非常希望有個凈化心靈修身養性所在。在浩蕩秋風中,在清涼氣爽的秋天裏,想起王維向往的山居,想起陶潛的桃花源,想起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心境蒼涼,就創作了【山居秋暝】這首詩。
詩人以內心情緒變化結構全詩。創作中師王維之重在濃墨潑畫寫意方法。全詩精心選取具有特殊含意的物象,將它們排列組合成具有立體感的詩畫。
幽暗曲徑,修林茂竹。僅僅八個字就讓讀者看見了一幅畫。這情景又出現在清涼的深秋裏,給人一種清凈氣爽的感受。詩人想象生活在這種地方,與摩詰兄即
談天下興衰與人間冷暖。讀書,靜聽松濤與溪唱。也與陶淵明「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這樣的日子才「全不在意世事紛撓,車馬稀少與人情冷暖。」當然也遠離了追名逐利。讀到這裏,我們不要以為詩人遠離江湖忘卻紅塵了。不料,詩人結尾神來一筆,寫道「牽手一位村姑躬耕桃林生兒育女,在臨近黃昏時,東籬把酒,相醉紅塵。」這就高出古人隱居山林逃避人間的悲觀處事境界。詩人向往的山居只是舍棄名利是非,但仍心存人間煙火,崇尚純真愛情。
詩人認為只有這樣才配做林中仙。整首詩立意突出,境界新奇,意境深厚。
詩人以這種情感變化結構詩,顯示清晰錯落有序的層次,三言兩語的句段,五字八字的詞語組合出的內在節奏,創造出緊湊的結構,靈活的句式,簡潔明快的語言。
這首詩還妙用典故。詩人借用王維陶潛兩個田園詩人,又妙化終南山桃花源境界寓意自已的理想境界。詩人用典而不拘泥於典,既用畫一樣詩句表現情緒,又不繁瑣鋪陳。詩人從光影實物與想象感受方面虛實結合實幻互化,整首詩如山水畫,線條流暢,層次錯落,畫面立體,意境清奇。

汪道波,散文寫作者,詩評人。河南報業集團頂端新聞淮南子汪道波平台主編。在【人民日報】【人民日報海外版】【散文選刊】【詞刊】【散文詩】【香港詩人】等海內外報刊出版社發表詩詩評散文。薦評海內外三百家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