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1981年,內蒙古女老師拿20元給學生買鞋,26年後學生回贈一套房

2024-05-07文化

1981年,來自內蒙古武川縣的陳誌德考上了長春地質大學,他第一時間把這個好訊息告訴初中班主任張秀榮, 張老師對陳誌德寄予厚望,希望他在大學裏繼續奮發圖強,老師的鼓勵讓陳誌德充滿信心。

就在他準備離開的時候,張秀榮突然往陳誌德手裏塞了20塊錢說到:「你馬上就要走向新的人生,拿著錢買雙新鞋。」 陳誌德沒有拒絕張秀榮的好意,他知道這是張老師對他的另一種鼓勵,拿著老師給的錢,陳誌德買了一雙嶄新的棉鞋,開啟了新的人生階段。

張秀榮

時間過去26年,他們再次相見是在老師的生日宴,陳誌德拿出房產證,對張秀榮說到:「老師這是我送給您的房子。」 他的舉動讓在場眾人都大為震驚……

陳誌德和張秀榮曾經發生過什麽?他送老師房子是否另有隱情?張秀榮最後是否收下這套房子?我們一起走進陳誌德和張秀榮跨越26年的師生情誼。

一、分配鄉村學校,用真心實行「因材施教」

1978年,師範大學畢業的張秀榮,被分配到呼和浩特武川縣一所學校擔任數學老師,張秀榮原本以為上級會把她安排到教學條件更好的學校, 可是她並沒有如願以償,學校地處偏僻,校舍的條件很差、師資極度匱乏,張秀榮一來,校領導就安排她擔任初三班主任。

眾所周知,班主任比其他任課老師的責任更重,除了要教好自己的學科,還要掌握全班同學的情況 ,不僅要抓學習成績,更要兼顧他們的成長經歷和生活環境,張秀榮擔任的是初中班主任,這個階段的學生正處於思想波動比較大的青春期,所以管理起來要更多耐心和責任心。

張秀榮是一位負責任的老師,為了盡快掌握全班同學的情況,她拿著學生名冊挨家挨戶到同學家做家訪,張秀榮認為只要老師肯下功夫 ,沒有教不好的學生,這所學校教學條件落後,全校只有200多名同學,幾乎所有家庭都是貧困戶,多數家長並不在意孩子的學習成績如何,只要將來不當「睜眼瞎」就行。

圖片來自網路

張秀榮第一天站在講台上的情景,讓她終身難忘,孩子們穿著臟兮兮的衣裳,衣服上大修補程式落著小修補程式, 可是同學們看她的眼神卻是明亮且充滿希望的,從他們的眼神中,張秀榮就可以看出大家求知若渴。

透過一段時間的接觸,張秀榮基本了解了每個同學的大致情況,大家的性格各不相同、學習基礎也參差不齊,她需要因材施教, 因此張秀榮倍感壓力,她在上課的時候發現,同樣的知識點,想讓所有的學生理解透徹,幾乎是不可能的。

張秀榮到學生家裏做家訪,她發現學生家長基本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完全讓孩子投入學習,家裏的家務和農活不用他們參與,另一種則是讓孩子幫助家裏幹活, 到最後就輟學在家,和長輩們一樣在家裏種一輩子地,張秀榮發現後者通常是「大機率」會發生的,所以她感到十分痛心。

圖片來自網路

家庭因素會直接影響孩子的學習成績,有些孩子一回家就要幫父母做家務或者幹農活,從每個學生的作業中, 就能看出到底是認真對待還是敷衍了事,作業完成度都尚且如此,更不用提復習和預習功課了。

張秀榮意識到任務的艱巨性,她也知道這件事情有多難做,作為班主任她不會放棄任何一個孩子,想要完成這件事並非一朝一夕就能達成, 她既然選擇了要走這條最艱難的路,就一定會堅持下去,幫每個學生解決實質性問題,張秀榮一家一家做思想工作,告訴家長學習的重要性,勸說他們一定要堅持讓孩子來上課。

張秀榮深知這些農村孩子想擺脫貧困,只有透過學習,所以她能勸一個是一個,只要孩子們願意回來上課,就是最讓她欣慰的 ,很多學生因為幫家裏幹活,落下不少功課,張秀榮總是無償的幫大家補上。

圖片來自網路

家長們得知張老師的做法,給她送了不少禮物,全都被張秀榮拒絕,她認為這是教師的責任,如果和利益掛鉤,就失去了她做這些的意義, 張秀榮用真心換真心,她的工作不僅得到家長的支持,更是和學生們建立了很深的情感,尤其是一個叫陳誌德的學生,他和張秀榮的師生情誼延續了20多年。

二、老師的鼓勵,讓他重拾自信

張秀榮做事情很有效率,她在一個月之內摸清了全班學生的情況,其中有一個叫陳誌德的孩子「與眾不同」讓她印象很深, 張秀榮還記得剛見到陳誌德的情景。他長的瘦瘦高高的、皮膚很黑,棉襖穿破舊了也舍不得扔,從來不和其他同學一起玩,他坐在最後一排的角落裏,性格孤僻、沈默寡言,似乎無法融入班級。

張秀榮

張秀榮剛擔任班主任的時候,為了更好的因材施教給學生們做了測試,以便清楚每個學生的底子如何,陳誌德從來不和其他同學說笑玩耍, 可是他的成績卻讓張秀榮感到驚喜,由此可見這個孩子基礎不錯,所以張秀榮時常關註他,她想了解陳誌德到底是個怎樣的學生。

張秀榮聽其他同學說,陳誌德每天都是全班最早一個來上學的,後來張老師透過家訪得知,他天不亮就起床步行到學校,家裏除了父母還有6個孩子, 陳誌德排行老二,上有哥哥下邊有四個妹妹,父母靠種地為生,母親身體不好需要長期吃藥,對於陳誌德這樣貧困的家庭來說無異於雪上加霜。

圖片來自網路

由於家庭條件拮據,父母不能供6個孩子一起讀書,陳誌德是6個孩子中學習最好的,哥哥和妹妹們都輟學幫父母幹活,只有陳誌德還在上學, 父母傾盡所有供陳誌德讀書,他是父母最大的希望。

陳誌德雖然平時沈默寡言,可是卻十分懂事,他知道全家人為自己付出了很多,所以他一直都有個願望,想透過學習改變全家人貧困的生活, 張秀榮在不了解陳誌德之前,以為這個孩子之所以不愛說話,是因為學習成績不好,誰能想到他不僅學習成績好,還能保持的如此穩定,基本每次考試都是班裏前三名。

在張秀榮的印象中,學習成績好的孩子,很多都是自信大方的,很少有像陳誌德這麽內向的,他覺得這個孩子之所以性格孤僻,很有可能是原生家庭的因素導致的, 張老師想盡快找到答案,盡自己最大能力幫助這個孩子走出困境。

圖片來自網路

張秀榮從學校走到陳誌德家裏大概四五公裏,來到他家的時候,眼前的場景讓張老師大為震驚,陳誌德的家可以說是家徒四壁, 沒有一件像樣的家具,墻壁也不時往下掉土、四面漏風,8口人全都擠在這間年久失修的土屋裏。

張秀榮得知陳誌德家的情況,她認為這樣的孩子一定是敏感的,貿然幫助陳誌德反而會適得其反,很有可能會傷害他的自尊心, 所以她還是打算和陳誌德溝通交流,建立彼此之間的信任,讓孩子願意敞開心扉。

透過多次推心置腹的談話,張秀榮發現陳誌德十分懂事,他三句話離不開自己的家人,由此可見家人對他來說是最重要的,他告訴張老師, 自己這麽努力學習是想考上大學,以後讓全家過上好日子,因為家人平時都各忙各的,很少有機會說一些鼓勵他的話,所以陳誌德逐漸變的不愛和別人交流、喜歡獨來獨往。

張秀榮

張秀榮意識到這一點之後,以她做教師的經驗來看,陳誌德其實就是缺乏關心和肯定,陳誌德在家庭缺失的東西, 作為他的班主任,張秀榮覺得自己有義務幫助這個懂事的孩子,讓他重新找回自信。

陳誌德學習成績好,無論是課堂上解答問題、做作業、小測試,都完成的十分出色,所以老師們毫不吝嗇對他的贊揚, 大家都希望這麽好的孩子能成為棟梁之才,陳誌德以前就算成績優異也很少被稱贊,如今突然受到矚目,他還覺得有些不習慣。

有一次在課堂上被老師表揚,同學們向他投去羨慕的眼光,陳誌德不好意思的低下頭,張秀榮看到了這一幕,主動找他談心, 老師再次鼓勵他,任何時候都要勇敢面對大家的贊揚和質疑,「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圖片來自網路

有了張老師一次次的鼓勵,陳誌德的自信越來越強,他深知自己的改變離不開老師的良苦用心 ,他在心裏深深感激著張老師的付出。

陳誌德的成績一直是名列前茅,張秀榮經常讓他參加學校的比賽,或是安排不同的班務給他,透過這些方式讓陳誌德多和大家交流,加強他的人際交往能力,漸漸的陳誌德開始變的活潑開朗, 說話的聲音都比以前響亮很多,張秀榮是陳誌德除了家人之外最信任的人,他和張老師幾乎是無話不談。

眼看初中生活即將過去,同學們馬上要參加中考,就在這個節骨眼上,陳誌德毫無預兆的「消失」了, 一連幾天都沒來上課,張秀榮知道陳誌德是個懂事的孩子,不會無緣無故曠課,她推測應該是孩子家裏出事了,於是張秀榮準備去他家一探究竟。

張秀榮

三、一雙新鞋「換來」一套房

1978年,陳誌德即將面臨中考,就在這個時候他突然就不來上學了 張榮秀很擔心他耽誤中考,趁著周末來到家裏看望他, 張老師在農田裏看到正在勞作的陳誌德,張秀榮馬上叫住了他,看到老師的時候,陳誌德也是一楞,沒想到老師會親自來找他。

張秀榮有話和陳誌德說,他們兩人一前一後朝那座破敗的房子走去,一進家門陳誌德就說了一句:「張老師我不想再讀書了。」 張秀榮一向待人親和,聽了陳誌德的話,她頓時火冒三丈,陳誌德將最近一段時間家裏發生的事,一五一十告訴了張秀榮。

原來是陳誌德的母親重病在身,家裏所有事情都落在父親肩上,他不忍心看到父親這麽辛苦,想在家裏幫父親種地, 緩解家庭的壓力,張秀榮很少和學生發火,這一次她實在沒忍住,陳誌德的說辭讓她有一種怒其不爭的感覺。

圖片來自網路

張秀榮情緒波動很大,她憤怒的說:「你有沒有想過現在的決定,根本不能解決家裏的現實問題,你能幫父母做什麽, 你想一輩子都留在這裏務農嗎,你能報答父母的唯一方式只有好好讀書,考上大學找到好工作,讓他們跟著你享福。」

張秀榮的話讓陳誌德醍醐灌頂,他明白老師是真的為他好,才會如此「怒其不爭」,他打消了輟學的念頭重新回到校園,還考上了重點高中, 沒有辜負張老師的期望,雖然上了高中,他不再是張秀榮的學生,但師生之間始終保持著聯系。

1981年,陳誌德考上長春地質大學,拿到通知書的時候,他最想把喜悅和張老師分享,張秀榮相信以陳誌德的能力,未來一定充滿光明, 同時她鼓勵陳誌德大學期間,仍然要繼續發奮讀書,張秀榮還一直記得陳誌德的鞋子很破舊,很多年都沒有換過新的。

張秀榮

張秀榮拿出20塊錢塞到陳誌德手裏囑咐他:「給自己買雙新鞋。」除了父母,張老師是對他最好的人,陳誌德本想推辭,可是張老師又說:「買新鞋是想讓你走好今後的路,也是我對你的希望。」 陳誌德自己也很爭氣一直讀到博士,只是他學業繁忙,再也沒機會和張老師見面,這件事成為他心中最大的遺憾。

26年轉瞬即逝,陳誌德從窮學生成為事業有成的成功人士,2007年,他偶然得知張老師生活拮據,一直還住在以前的舊房子裏,於是他便產生了要幫張秀榮購買房子的想法, 以此報答師恩,陳誌德和以前的初中同學取得聯系,希望大家能找個機會聚一下。

圖片來自網路

於是有人提議不久之後就是張老師的生日,大家都很長時間沒見過她,不如去老師家裏為她過生日, 大家都同意這個想法,聽聞學生們要來給自己過生日,張秀榮別提有多高興了。

張秀榮為了迎接學生的到來,提前做了很多準備,時間很快來到張老師生日這天,大家都如期而至,同窗多年未見互相寒暄,回憶珍貴的學生時代, 眾人聊的十分開心,幾乎忘了時間。

正在這個時候,陳誌德走到張秀榮跟前,幾乎沒有人註意到他的舉動,陳誌德說道:「張老師如果不是當年您點醒我,就不會有我今天的成就, 為了表達對您的感激,我想送您一套房子。」陳誌德說著就從包裏拿出房產證,開啟之後上面清晰的寫著張秀榮的名字。

圖片來自網路

陳誌德的做法讓大家都很震驚,張秀榮說什麽都不肯收這麽貴重的東西,陳誌德說:「這套房子和您當年的恩情相比,根本就不算什麽, 您一定要收下。」在場的所有人都被這一幕感動,大家都說這是陳誌德報答師恩,所以老師一定要收下,在眾人的勸說下,張秀榮終於不再推辭,收下了學生送的房子。

張秀榮搬進新房安度晚年,陳誌德終於能安心了,在他心裏早就把張老師當成家人,一有時間就會去看望老師, 張秀榮老伴去世後,她的情緒一直很低落,陳誌德不想讓老師在老家觸景生情。

陳誌德還經常和張秀榮聯系

陳誌德打算把張老師接到身邊一起生活,可是卻被張秀榮婉言拒絕了,她知道陳誌德有能力有出息就夠了, 況且他工作很忙,張秀榮不想再給他添麻煩。

張秀榮幾十年堅守著三尺講台,她用真心對待每一個學生、付出不求報酬,只希望幫學生走出困境,她用實際行動詮釋了「為人師表」的含義,而陳誌德不忘師恩,老師對他的鼓勵和支持他都牢記心中,他們師生的感人故事還在持續,同時希望人與人之間的善意能不斷傳遞,用愛將世界裝點的更加美好。

張秀榮和學生們的合影

參考資料

學生26年後買房送老師,只因老師當年曾花20塊錢給自己買了一雙棉鞋!贊!好老師教出了好學生!——澎湃新聞

不止花錢買房報答師恩 其實他們早就成一家人——【內蒙古晨報】

閱讀此文後,誠邀您點選一下「 關註 」,方便您隨時查閱一系列優質文章,同時便於進行討論與分享,感謝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