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劉翰5首巔峰詩詞:乳鴉啼散玉屏空,一枕新涼一扇風

2024-06-01文化
劉翰,字武子,長沙人,生活在宋光宗紹熙年間。他曾是高宗憲聖吳皇後侄吳琚的門客,也向張孝祥、範成大等人投呈過詩詞。劉翰長期居住在臨安,以布衣終身。本文的五首詩詞,從【立秋】的清新秋夜,到【石頭城】的歷史滄桑,再到【清平樂】的春日愁緒,劉翰的作品展現了對季節更替的細膩感受和對時間流逝的深刻思考。【天上月】以其清新雅致的語言,描繪了月夜的寧靜與廣闊,而【題飛雲閣】則以春末雪後的景象,表達了詩人對自然美的熱愛和對生活情趣的追求。


乳鴉啼散玉屏空,一枕新涼一扇風。睡起秋聲無覓處,滿階梧葉月明中。「乳鴉啼散玉屏空」,開篇即以聽覺形象入手,描繪立秋之夜的場景。乳鴉,即幼小的烏鴉,它們的啼叫聲逐漸散去,暗示著白日喧囂的結束和夜晚的來臨。玉屏,形容屏風精美如玉,此刻屏風旁顯得空寂,透露出一種清冷寂靜的氛圍,預示季節的轉換。「一枕新涼一扇風」,這句透過觸覺感受來進一步展現立秋的特征。詩人透過「一枕新涼」傳達出夜間氣溫下降,初秋的涼爽透過枕席傳遞給詩人,令人感受到季節更替的微妙變化。而「一扇風」則可能是指微風透過窗戶輕拂,帶來額外的清涼,兩相結合,勾勒出一個涼爽宜人的秋夜睡眠環境。「睡起秋聲無覓處」,詩人從夢中醒來,試圖尋找那標誌著秋天到來的聲音,卻似乎已經融入了四周的寧靜之中,無處可尋。這一句不僅表達了詩人對秋聲的敏感與好奇,也反映出立秋之始,秋意尚淺,秋聲初現而又難以捉摸的情境。「滿階梧葉月明中」,結尾句以視覺畫面收束全詩,將讀者帶入一個靜謐而美麗的秋夜景色中。月光皎潔,照耀在鋪滿台階的梧桐落葉上,這一景象既富有詩意,又富含秋意,梧葉的雕落象征著時光的流轉與自然的更叠,而明亮的月光則為這幅畫面增添了幾分清冷與幽靜,使整個場景充滿了淡淡的哀愁與季節更替的哲思。【立秋】以簡練的文字捕捉了立秋時刻的自然變化與個人感受,透過對乳鴉、涼風、秋聲、月色、梧葉等元素的描繪,營造出一幅幅清新淡遠的秋夜圖景,展現了詩人對自然美的細膩體察和對季節變換的深刻感悟。


離離芳草滿吳宮,綠到台城舊苑東。一夜空江煙水冷,石頭明月雁聲中。「離離芳草滿吳宮,綠到台城舊苑東。」首句以「離離芳草」開篇,展現出一幅春意盎然、草木蔥蘢的畫面,但緊接著提到的「吳宮」與「台城舊苑」,卻是歷史上顯赫一時的宮殿與園林的遺址,如今被茂盛的野草覆蓋。這種生機勃勃的自然景象與荒廢的人文景觀形成了鮮明對比,暗示了時間的無情流逝與歷史的滄桑巨變。「一夜空江煙水冷,石頭明月雁聲中。」後兩句轉向夜晚的景象,描繪了空曠的江面在夜色中顯得更加冷清,煙霧繚繞,水氣寒冷,而高懸的明月與傳來的雁聲,則增添了畫面的孤寂與深遠。這裏的「石頭」指的是石頭城,南京的古稱,曾是六朝古都。月色與雁聲的組合,不僅營造出一種靜謐而略帶淒涼的氛圍,也暗示著時間的流轉與季節的更替,盡管人事已非,自然界的月與雁依舊按照它們不變的規律執行,凸顯了自然界的恒常與人類文明的短暫。整首詩透過描繪石頭城遺跡周圍自然景象的變換,寄托了詩人對歷史興衰、時代更替的深沈思考。曾經輝煌的宮殿如今只余下斷壁殘垣,被荒草覆蓋,而自然界的草木、江水、月光、雁聲卻年復一年地見證著這一切,仿佛在訴說著歷史的故事。劉翰借景抒情,表達了一種對過往繁華不再的惋惜,以及對自然界永恒生命力的贊嘆,同時也流露出一種歷史滄桑感和人生短暫的哲理思考。【石頭城】是一首寓情於景、情景交融的佳作,它以細膩的筆觸和深刻的寓意,展現了詩人對歷史、自然與時間的獨特感悟,引人深思。


鴛鴦翡翠。小小池塘水。落絮遊絲花滿地。度日闌幹獨倚。金刀裁就春衫。起來初試輕寒。滿把相思清恨,題詩欲寄江南。上片開篇「鴛鴦翡翠,小小池塘水。」以鴛鴦和翡翠鳥這兩種象征愛情與美好生活的鳥類,以及小巧清幽的池塘水景,勾勒出一幅生機勃勃、春意盎然的畫面。然而,「落絮遊絲花滿地」,轉而描繪了春末夏初分時,柳絮飄飛、花落滿地的場景,帶有一絲春逝的哀愁。「度日闌幹獨倚」,以獨自憑欄的形象,表達了主人公在如此美景中的孤獨與愁緒,暗示其內心深處的寂寞與對過往時光的留戀。下片「金刀裁就春衫,起來初試輕寒。」主人公裁制新衣,穿上之後感受春日裏尚存的微寒,這一動作既是對春天的親近,也隱含了對生活的一絲期待與自我安慰。然而,「滿把相思清恨」,筆鋒一轉,直接傾吐了內心滿滿的思念與哀愁,這種情感的積累與壓抑,終於在「題詩欲寄江南」一句中找到了釋放的出口。主人公希望透過書信或詩詞的形式,將這份深情遙寄給遠在江南的親人或愛人,表達了對遠方親人的深切掛念與無盡相思。整首詞在景物描繪與情感抒發之間巧妙轉換,既展現了春日的美好,又深刻揭示了主人公內心的孤獨與相思。透過「獨倚」、「相思」、「清恨」等詞,構建了一個由外向內、由景及情的情感遞進層次,使讀者能夠感受到詞人情感的細膩與深邃。同時,以日常生活中的細節(如裁衣、試寒)作為情感的載體,使得情感的表達更為真實、貼近人心,體現了宋代婉約詞的藝術特色——寓情於景,情景交融,以小見大,情深意長。


春冰一片凈無瑕,萬裏清光遍海涯。欲與常娥移桂樹,月中先合種梅花。首句「春冰一片凈無瑕」,以「春冰」比喻月亮,形象地描繪了月亮的晶瑩剔透與純潔無暇,春冰之喻不僅表現了月色的冷冽清新,還暗含了生命力初萌的清新之感。「萬裏清光遍海涯」,進一步拓展了月光的廣度,萬裏清輝灑滿海角天涯,不僅展現了月夜的寧靜與廣闊,也隱含了詩人胸襟的博大與對遠方的向往。「欲與常娥移桂樹」,此句借用嫦娥奔月的神話典故,詩人想象與嫦娥共同移動月宮中的桂樹,這一奇思妙想不僅體現了詩人對超凡脫俗生活的向往,也隱含了改造現實、追求理想境界的願望。「月中先合種梅花」,更進一步,詩人設想在月宮中種植梅花,梅花在中國傳統文化中象征著高潔堅韌、不畏嚴寒的品格,這一設想不僅豐富了月宮的意象,更深層次地表達了詩人追求高潔情操、不染塵俗的心誌。整首詩構思新穎,想象奇特,將自然景象與神話傳說巧妙結合,賦予了月亮以人格化的意蘊,展現了詩人超脫塵世、追求理想境界的精神追求。語言清新雅致,意境空靈悠遠,給人以美的享受的同時,也引人深思。【天上月】不僅是一幅美麗的月夜圖景,更是詩人內心世界的映照,展現了其超凡脫俗的審美情趣和高潔自守的人格理想,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和深刻的哲理意味。


一笑歸來春尚寒,小梅飄盡雪初殘。遲遲更待梨花月,醉倚飛雲十二欄。「一笑歸來春尚寒」,開篇即點明時節,雖已至春,但仍有余寒,詩人歸來時的笑容,暗示著一種輕松愉悅的心情,或是久別重逢的喜悅,或是對春日景致的喜愛,給讀者留下溫暖的第一印象。「小梅飄盡雪初殘」,這一句描繪了冬去春來之交的景象,小梅花瓣飄落殆盡,而殘雪也逐漸消融,既展示了自然界季節變換的微妙過程,又借梅花的雕謝寓示著冬天的徹底告別,預示春天的全面到來。梅花與雪的並置,營造出一種清冷而又有生機的氛圍,富有詩意。「遲遲更待梨花月」,這裏的「遲遲」二字,表達了詩人悠然自得、不急不躁的心態,他期待的是梨花盛開之時的月夜,梨花月是古典文學中常見的美麗意象,代表著清麗脫俗的美。詩人願意耐心等待,顯示出一種超然物外的生活態度和對美好事物的向往。「醉倚飛雲十二欄」,作為全詩的結尾,畫面感極強。詩人醉酒之後,依偎在飛雲閣的欄桿旁,這裏的「十二欄」並非確數,而是泛指欄桿眾多,暗示著閣樓之高、視野之開闊。飛雲二字,暗含詩人飄逸如雲的思緒與心境。這一句將詩人沈浸在自然美景中的逍遙自在表現得淋漓盡致,同時也留給讀者無限遐想的空間。【題飛雲閣】以細膩的筆觸勾勒出一幅春末雪後賞月的雅致畫面,透過季節變換、自然景觀與詩人情感的融合,展現了詩人對自然美的熱愛、對生活情趣的追求以及超然物外的生活哲學,給人以美的享受和心靈的慰藉。5首詠荷詩:有意十分開曉露,無情一餉斂斜陽5首經典春雨詩詞:紅樓隔雨相望冷,珠箔飄燈獨自歸5首詠花詩:庭前芍藥妖無格,池上芙蕖凈少情5首經典初夏詩詞:日長睡起無情思,閑看兒童捉柳花5首經典禪詩:心地清凈方為道,退步原來是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