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世界上所有的一切都在書裏

2024-04-25文化

#以書之名# 如果非要給4月添上一個特有的標簽,因為有了「世界讀書日」,4月就算是 「讀書月」 罷。

這時候,連篇累牘的網文,都會循循善誘地教導你:讀書究竟有哪些好處,以及我們為什麽要讀書。

既然同是「世界讀書日」,不知道國外的媒體是否同樣會如此推廣閱讀?

圖片來源於網路

一,大部份閱讀都是為了愉悅自己

愛讀書的人都明白:讀書很大程度是為了愉悅自己的心靈,不是僅僅為了讀書而讀書。

讀書與買書,往往是連貫在一起的消費行為,買書是消費金錢,得到良好的獲知體驗。花出去一筆錢獲得消費帶來的愉悅,這與物欲主義者購買其他任何一樣物品,所產生的快樂是一樣的,甚至比那還要高級。

因為那些新的物品消費舊了,就失掉了新鮮感,物品的附加價值也就降低甚至消亡了。讀書卻不同,它既能連續消費,並且還能從中不斷獲得意想不到的精神快樂。

圖片來源於網路

比如像【紅樓夢】這樣的經典,每隔幾年就應該閱讀一次,每次從不同的主題切入,做一些精讀細品,自然頗有獨到的樂趣。

2022年的4月23號,我曾經寫過一篇 【買書、讀書與藏書】 ,略聊了一聊自己這些年來與書籍有關的經歷。

時至今日,我依然過著買書、讀書的日常,偶爾寫幾個字的小文章,不是為了奉獻給讀者,純粹也是為了愉悅自己。

圖片來源於網路

二,隨時隨地閱讀

我喜歡在旅行時,順便到當地一些好的書店瀏覽參觀,名之曰「書店尋訪」,親身體驗在不同的書店裏閱讀的新鮮感。還時常慷慨解囊,奉上我的付款二維碼,得到一本喜歡的書。其實也不為別的,只是以消費的方式,獻上我對實體書店的敬意。

於是,近兩年,每到一地,便背回幾本在路上買的書,不斷充實著我的書櫃。

盡管家裏居住面積不算小,但我卻至今沒有一個標準意義上的書房。

近年來,頻為流行將客廳變身為書房,我也試著把早已經失去會客功能的廳堂,改造成一個為我所用的閱讀空間。

書桌已經安放妥當,書架還沒有到位,反正不影響安心閱讀。原計劃春天就大幹起來,因為臨時事件客居在北京,此事暫緩。

其實,讀書並沒有什麽特定的場合。沒有書房也可以讀書,隨時隨地,或坐或躺,或靠或依,身體舒適了情緒也會舒適。

我還喜歡帶著書本出遠門,乘車的時候、賓館裏無事的晚上,都可以讀書,即使一個人的旅程,也不會孤寂。

三,讀書以及怎樣讀書

盡管我如同大家一樣,也囿於「買書如山倒,讀書如抽絲」的境況,去年買的書,到今年還有沒讀完,但我一點兒也不糾結。

因為對於讀書來說,閱讀計劃將陪伴自己漫長的一生。書有的是,用時間慢慢消耗。

於讀書而言,我們更需要的是,學會從海量的出版物中尋找適合自己的「好」書。

圖片來源於網路

1,不是所有的書都是好書。

我們不需憑著一些流行書單,買回一大堆所謂暢銷讀物,那些讀書博主瘋狂行銷、賣力推廣的書,也並非適合所有讀者。

還有一些出版物,純粹屬於浪費資源、浪費紙張的無良行為,一本厚書有用的話不超過十頁,其他全是翻來覆去的車軲轆廢話,學會辨別才最重要。

2,不要把書籍看得太過於「神聖」。

我們普通人對書籍的推崇,取決於知識的門坎。

圖片來源於網路

歷史的過往,曾經讓我們對「 」充滿了敬仰,甚至給那些書籍罩上了「大聖」、「大賢」的光環,充滿敬仰之心的我們,也不由得將閱讀行為視為神聖。

時至今日,出版書籍已經不再高冷,作者早已經不是我們曾經頂禮膜拜的神人和聖人。我們這些平凡的讀書人,在不斷增加知識儲備的同時,也要學會 取其精華、棄之糟粕 的讀書心法。

3,如何辨別什麽是好書呢?

首先要有目標,比如想讀什麽樣的書,從文、史、哲、思等等大類別,到具體哪本書,學會有的放矢。

圖片來源於網路

不要輕易相信別人的書單,也不要隨便讓不了解的人推薦書單。因為他不了解你,你也不了解他。書讀得多了,自己就會從中學到經驗,有些經驗不可能白撿,也沒有捷徑。

具體到某一本書,善於尋找書評,從書評中大致了解一本書的主要內容。借助豆瓣等各類閱讀平台,我們很方便能尋找到大量書評,要看評價它好的,也要看評價它不好的,借鑒不同的觀點,自己的理解才會更全面。

圖片來源於網路

四,生活離不開書籍的滋養。

我們正在透過書籍了解世界,既可沈澱於歷史的過往,也可專註於眼前當下,更能放眼於科技未來。

書籍把我們帶到一個遼闊的視野中,寬廣我們的思緒,也給我們以廣博的知識。

我們在讀書的同時,也在讀人,我們將透過書籍與書中的人相遇,也與寫書的人相遇。

我們有可能在某一時段,專註於某位作者的書籍。很多年前,我陸續買回了高陽的多部歷史類小說,還曾經收藏過幾冊蔡東藩的歷史演義小說。上周,在北京書市,我買了一本比較關註的作者黃仁宇寫的【汴京殘夢】。

我們還透過傳記了解與歷史相關的特定人物,同時也了解歷史。

圖片來源於網路

我的一位書友,近年專註於閱讀蘇東坡,陸續購買閱讀了不同版本的蘇東坡傳,對他的一生清晰明了。

有句話叫做「以文化人,日新其德」,我們所閱讀的所有書籍,也在悄無聲息地滋養著我們。

西漢的經學家劉向曾經說: 書猶藥也,善讀之可以醫愚。 他把讀書比作吃藥,此藥專治愚蠢。

其實,生活中的一切疑惑與不解,大致都可以在書中找到答案。雖然那不一定就是「標準答案」,但讀書能幫助我們看到正確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