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布達拉宮真有這麽神聖嗎,看完裏面展示的器具,讓人心中無法平復

2024-10-17文化

一、布達拉宮:神聖的象征

(一)歷史文化的瑰寶

布達拉宮的歷史可追溯至公元 7 世紀初,當時松贊幹布為迎娶文成公主而建殿堂,此為布達拉宮的前身。隨著時間的推移,不斷有新建築加入,使其成為宏偉壯麗的宮殿。布達拉宮見證了漢藏文化交流,文成公主入藏帶來了中原文化,對西藏的經濟、文化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布達拉宮作為藏傳佛教的重要聖地,每年吸引著數以萬計的佛教信徒和遊客前來朝聖。宮內保存了大量的文化遺產,如佛像、佛經、繪畫等。據統計,布達拉宮內壁畫就有 698 幅,這些壁畫由能工巧匠雕刻繪畫,記載了許多歷史故事,包括佛教的發展、文成公主進藏等,對於研究藏族文化和佛教藝術具有重要價值。

(二)建築藝術的傑作

布達拉宮依山而建,充分利用地形優勢,展現了獨特的建築風格。它是石木結構的壘石宮堡式建築傑作,宮殿外墻厚達 2 - 5 米,墻身全部用花崗巖砌築,外部固若金湯。內部是一個活體建築,沒有用一根釘子,全部采用榫鉚結構,所有的木結構都可以拆換,不影響主體結構。布達拉宮的整體建築風格融合了藏、尼泊爾、印度等地的建築特點,彰顯了各種文化的融合和包容。宮殿由白石構成,氣勢磅礴,金碧輝煌。宮內的雕塑、壁畫和裝飾品都具有濃厚的藏族藝術風格,有著獨特的宗教意義。布達拉宮是藏建築的傑出代表,也是中國古建築的精華之作,在中國乃至世界上都是絕無僅有的例證。它是世界十大土木建築之一,也是中國首批被列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的宮殿,宮內的一磚一瓦都集藏族傳統文化、宗教文化之大成。

二、布達拉宮的神秘之處

(一)房間數量之謎

布達拉宮的房間數量一直是個未解之謎。這座宮殿規模宏大,內部結構復雜得猶如一座巨大的迷宮。曾有人試圖清點房間數量,但每次得出的結果都各不相同。布達拉宮歷經千年風雨,期間不斷進行維護和修建,不同時期的建築布局變化使得新房間可能被添加,舊房間可能被改造或封閉。而且宮殿內部設計極為精巧,房間之間的連線方式多樣,通道狹窄曲折,還有房間隱藏在不為人知的角落。這讓計數工作變得異常困難,即使是經驗豐富的人也難以確定準確數量。走進布達拉宮,仿佛進入一個神秘世界,長廊蜿蜒,樓梯交錯,房間層層疊疊。每個房間都有獨特用途,有的是佛堂,供奉著神聖佛像;有的是書房,保存著珍貴文獻;有的是臥室,見證著歷史變遷。

(二)地宮寶藏與通道之謎

關於布達拉宮底下是否有寶藏和通往 「極樂之園」 的通道,這個傳說充滿神秘色彩。在許多人的想象中,布達拉宮的地宮是神秘所在,藏著無數珍寶。據說為保護這些寶藏,建造者設計了復雜的迷宮和通道,讓人難以找到地宮入口。然而,也有人說布達拉宮的地下並沒有所謂的 「地下寶庫」,地宮其實只是宮殿的地基,不對外開放是因為容易讓人迷失其中。盡管如此,這個傳說依然在人們心中流傳,引發無限遐想。布達拉宮作為具有重要宗教意義的宮殿,歷史上一直是人們關註的焦點,其神秘色彩讓人充滿好奇。高大的建築和復雜的內部結構,也讓人不禁想象在它的底下是否隱藏著不為人知的秘密。

(三)歷經千年仍保存良好

布達拉宮歷經千年風雨卻保存良好,這是一個令人驚嘆的奇跡。其墻基深入巖層達五米之寬,整體建築以石木為結構,墻面采用花崗巖,每隔一段距離中間灌註鐵水。這種獨特的建築結構大大提高了墻體的抗震能力,使得布達拉宮能夠在地震等自然災害中屹立不倒。在那個沒有現代科技的時代,工匠們憑借智慧創造出如此堅固耐用的建築。他們精心選擇建築材料,合理設計建築結構,每一個細節都體現了對工藝的追求。此外,布達拉宮能保存如此完好,也得益於後人的不斷修繕。如今,布達拉宮作為世界文化遺產,受到全世界的關註,人們采取了一系列保護措施,不斷加強對宮殿的保護,確保它能夠繼續傳承下去。

三、解放前的黑暗

(一)恐怖的刑罰

布達拉宮曾是黑暗的象征,在其周邊存在著令人膽寒的監獄,如 「雪監獄」 和 「朗孜夏監獄」。在這些監獄中,各種殘酷刑罰讓人不寒而栗。曾經在囚牢中受苦的布登老人回憶道,被關進雪監牢之前,犯人必須接受監管人員在雪巴列空南門前的鞭打,稱之為 「下獄鞭」,又稱為威鞭。通常是一人抓住犯人的頭部,另一人用繩子捆綁住犯人的雙腿,其他兩人分立兩側對犯人進行鞭打。雪監牢的刑具繁多,刑法殘酷,有手銬、腳鐐、石帽、竹簽、砍手足的刀子、挖眼睛的鐵勺、站籠、董夾、皮鞭、木枷等舊西藏的 25 種刑具,幾乎涵蓋了中國古代的所有懲罰方式。北側有兩間地牢,其中一間就是惡名昭著的 「蠍子洞」,犯人投入洞中往往被成群的蠍子活活咬死。

人頭骨做成的酒器

(二)殘忍的宗教儀祭

解放前的西藏,宗教儀式充滿了恐怖與血腥。在宗教儀式中,用人骨、人皮等制作法器的行為令人發指。西藏的密宗中有許多的法器都是由人骨制作,至今許多博物館都有各種器材,而且更是有許多色彩圖案的掩飾下,根本看不出是這竟然是用頭蓋骨制作而成。在西藏傳播的佛教儀式中,噶布拉碗內放兩種東西作為祭品獻給神靈,那就是紅酒與面點。而人皮唐卡的制作更是殘忍至極,先在活人身體上紋繪唐卡,然後將人固定直立在木樁上,在人的天靈蓋上鉆一小孔,孔的四周用刀將皮與骨肉分開約 2 公分,而後用水銀一點一點灌入皮肉之間的裂縫,待水銀流遍全身,人皮就與肉身徹底分離。

人皮鼓

(三)壓榨農奴的制度

解放前西藏的農奴制度極其殘酷,農奴生活困苦,生命價值低。占人口 95% 的農奴階級卻只占有很少一部份生產資料,而占人口 5% 的農奴主階級占有西藏全部耕地、牧場、森林及大部份牲畜、農具等生產資料。農奴主可以把農奴租讓、抵押、贈送出賣,甚至可以用牲畜來交換,農奴的孩子一出生便是農奴,男女農奴結婚,要事先取得雙方領主的同意,嫁出或外贅的農奴要向領主交納贖身費,轉為另一方領主的農奴後才能結婚。農奴們為了保有自己那一小塊份地,終年在領主大面積的自營地上勞作,除了種子由領主拿出,其他肥料、耕畜、農具均由農奴自備。農奴一旦犯下錯誤,債務便會不斷累積,最終導致他們淪為永久的奴隸,甚至死後債務會傳給子孫後代。

西藏解放前的奴隸

(四)人皮唐卡的存在

人皮唐卡,是解放前西藏殘酷現實的代表之一。制作過程極為殘忍,通常采用 12 到 14 歲少女後背的皮來制作完成。為了成品可以保存更長時間,他們選擇活人制作。先在少女天靈蓋上鉆一小孔,用水銀分離皮肉,然後將皮剝下作為唐卡的畫布。人皮唐卡的存在,不僅反映了當時的殘忍現實,也凸顯了達賴喇嘛等統治階層的私欲。他們為了滿足自己的宗教信仰和權力欲望,不惜犧牲無數無辜少女的生命。

人皮制成的唐卡

(五)少女的悲慘命運

在解放前的西藏,少女們的命運極其悲慘。她們淪為玩物和陪葬品,遭受各種殘害。許多純潔少女被扒皮做成純凈的法器,最先被選擇的往往是那些頂撞了農奴主或者犯了錯的農奴,而這些人,都被關在傳說中那個 「吃人」 的黑屋中。在布達拉宮的正下方,有一個非常容易被人忽視的監獄,名叫 「雪監獄」,每一個犯了錯的農奴都會被送到這裏,忍受非人般的折磨,甚至被做成法器。貴族的玩物在這些農奴主的眼中,農奴們無論男女,都是他們的私人財產,女性不僅成為了農奴主們發泄的 「工具」,還會被當作人情世故的禮品互相贈送,甚至被嫁給牲口當 「老婆」。

對於藏族同胞來說,布達拉宮是他們的神聖之地,是他們信仰的象征。每年都有大量的藏族同胞徒步前來朝拜,祈求家人健康和幸福。這種信仰和精神力量也感染著每一個來到布達拉宮的人,讓他們感受到了生命的意義和價值。

在歷史的長河中既有神聖的一面,也有爭議和黑暗的過去。但如今作為世界文化遺產,它將繼續吸引人們探索,其神秘魅力也將永遠流傳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