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家鄉客,過年回家回不去的尷尬

2024-02-18文化

跟往年一樣,在深圳過完除夕,然後一家人開車回老家拜年。

與往年不一樣,今年有一個侄女結婚,按家鄉的風俗,需要擺酒三天。親戚朋友都集中在我哥家裏幫忙,喝酒。

人多,也熱鬧。熱鬧之余,略顯尷尬的是,除了哥哥姐姐家裏的子女,父系家族與母系家族的長輩、同輩熟識外,大多數親戚家的下一輩和下下一輩基本上都叫不上名字了。

親戚聚在一起,免不了家長裏短地嘮,嘮老一輩的事情,還能插上兩句,嘮小一輩和家鄉的發展,掙錢的機會,就已經是路人甲了。

同輩間,共同話語也不多,回憶一下小時候的事情,問候一下現今的幸福,就沈默下來,輪流發煙抽煙,找不出更多的話題。

侄女結婚,酒席是在家裏辦的,家族分支又多,來的人也不少,整整擺了30桌。事情不少,都是親戚在幫助,按親疏與年齡各有分工,唯獨沒有安排我做事情。搶著做一些零零散散的小事,才覺得自己也是其中的一員。

初一從深圳出發,初七回的深圳,路上用了兩天,呆在老家共5天。除了參加侄女的婚禮,還抽空參加了一場同學會。

同學來的人不多。因為並非特意組織的,而是臨時起意叫的人,來的除了兩個和我一樣在外地定居回家探親的同學外,其余都是在當地發展的同學。有老師,有醫生,有做生意的個體戶,也有政府機關的公務人員,當然也有外出務工人員。

吃著,喝著,聊著,漸漸地話題集中在子女教育和健康醫療上。聊天群體中,老師與醫生最受歡迎,其次是政府公務人員。而在外務工和定居的人,在當地已經沒有多少可交換的資源,漸漸地都不出聲了。

回深的路上,百感交集。

回家過年,這條路早幾年就不考慮了。因為母親走得早,年邁的父親一個獨守在老屋。回家去,只能在哥哥家,或者姐姐家過年。雖然熱情不減,看著他們過年的準備,過年走的程式,做客的感覺一年濃過一年。

過年回家,是拜年,也是做客。終究成了一個徹頭徹尾的家鄉客。

人到中年,家有牽絆,再是純真的同學情,也漸漸地讓步於生活的需要。在家鄉,沒有關系,沒有可交換的資源,剩下就只有越來越多的回憶。

回家過年,到過年回家,再也回不到過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