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一本書讀懂真實李白:一個被遠大誌向害慘的娃

2024-09-11文化

原創 千尋麻麻 東西兒童教育

大家好,我是千媽。

之前寫【長安三萬裏】,成就了一篇50W+爆款文,也讓很多娃對李白這個人萌生了好奇,不少家長留言要我推薦講李白的書。

講李白的書太多,一時半會也挑不出太特別的,就把這事擱置了。

這次暑假,女兒從朋友家帶回本 【李白 追月亮的人】 ,我翻了翻,倒是通俗有趣,適合孩子讀。讀完我們又聊了些關於李白人生選擇的感慨,回想起來也很有意思。

於是決定來推薦下,順便分享點不太一樣的思考角度,希望大家能從解讀裏找到自己認同的東西,透過李白找到自己對人生的理解。

來源:當當

出版社:晨光出版社

適讀年齡:9歲+

光看書名就很「李白」。

月亮,一直是李白詩作裏極其重要的意象,什麽「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還有余光中對李白的評價:

「酒入豪腸,七分釀成了月光。余下三分嘯成劍氣,繡口一吐就是半個盛唐。」

民間關於李白去世的傳聞,也跟月亮有點關系。

一種是醉死,因為李白好飲酒嘛,動不動就會須一飲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杯莫停。酒杯不要放下來,養魚呢?喝!喝起來!人生苦短,趕緊往嗨裏喝。但從李白酒量來看,我覺得醉死還不至於。

一種是上陣殺敵戰死,這個就很扯了,李白又不是高適,我更相信這只是善良的人們為了給英雄體面而編撰出的傳聞,讓一個英雄用他渴望的英雄主義方式結束一生。

一種是溺死,喝醉了去水裏撈月亮淹死了。

雖然第三種傳聞聽起來也不靠譜,但我覺得它是最契合李白,也是宿命感最強的。

李白這一生,仿佛一直都在執拗地打撈一場「鏡花水月」,為了這「鏡花水月」,他付出太多,也失去了太多。

▲ 來源:網路

女兒讀完書,總結出一句話:

「一生要強的李白同學。」

是啊,網上有個開腦洞的提問:

如果有人穿越回盛唐,把李白寫的詩全都提前寫出來,會發生什麽?

我猜,真要有人先於李白寫出【蜀道難】【將進酒】,一生要強的李白同學,一定會腎上腺素飆升,覺得終於找到讓他正視的對手,然後就會出現【蜀道難2.0】【將進酒2.0】......除了中小學生會罵罵咧咧地雙倍背誦,其它人都會拍手稱快,中國文學史也會感謝穿越者。

2.0的李白,是全世界的幸事。

但對李白自己來說,不見得是什麽幸事。

當人們回憶李白,懷念李白,共鳴的大概是自己和李白一樣一路受錘的人生,所以才有了那句「願你我出走半生,歸來仍是少年。」

但李白一生要強的「少年氣」,真的值得推崇嗎?

還是一個人始終沒活通透的擰巴態呢?

這是個比較反主流的思考角度,女兒雖略感認知不適,但出於強烈的好奇,還是心甘情願借著書與我重「走」了一遍李白的人生路。:)

▲ 來源:紀錄片【李白】

李白的要強,有原生家庭的因素。

在他晚年親述的【草堂集序】裏,有段關於出身的記載:

「李白,隴西成紀人,涼武昭王李暠九世孫,中葉非罪,謫居條支,易姓與名,五世為庶。神龍之始,逃歸於蜀,復指李樹,而生伯陽。驚姜之夕,長庚入夢,故生而名白,以太白字之。」

意思是李白的祖父輩,被當朝者判了十惡不赦之罪,流放到西域,又從貶所逃出,隱姓埋名在中亞西突厥屬地,一連五代皆為庶民。

直到唐神龍初年,李白父親李客逃歸西蜀,才恢復李姓,在李白母親生產前後,太白金星入夢,所以取名「白」,字「太白」。

根據這段記載,我們可以肯定一個事,就是:

李白是犯官之後。

這也是他人生悲劇的源頭。

李白天賦極好,十歲前就博覽群書,經史文集、詩書禮樂,廣納百家。但學完修身治國平天下的儒學要義才發現,「犯官之後」根本走不了科舉路,連政審都通不過。

極高的天賦+極低的出身,是最容易滋生「要強」的組合。

歷史上有很多誕生於這種組合的偉大人物,比如拿破侖,一輩子都被「出身自卑」纏結,但拿破侖運氣好,趕上了建功立業的好時代。

李白運氣就沒那麽好了,他身處的時代,最不需要就是一個理想主義者的抱負。

原生家庭是第一刀,教育是第二刀。

12歲的李白,得知自己是「犯官之後」,就時常陷入恍兮忽兮的狀態,各種亂讀書,讀司馬相如的【子虛賦】,幻遊千裏之外的雲夢大澤,也讀【莊子】遨遊宇宙的神話。

其實讀讀書也好,增強了藝術家的天賦,他後面那些華麗夢幻的詩作很多都得益於少時遍觀奇書。

關鍵李白讀著讀著覺得無聊,就去大匡山深處隱居,遇到一個人。

這趙蕤不是一般人,雖屢試不第卻學貫古今,他最大的學問叫【長短經】,一本兼具儒、墨、道、名、法,陰陽、縱橫、兵家為一體的王霸之術。

【長短經】對李白影響巨大,可以說,李白對功名的渴求就源自於此,從此根深蒂固,貫穿其一生。

趙蕤與李白這對忘年交,整日裏縱談古今盛衰治亂,什麽一匡天下的管仲,決勝千裏的張良,高臥隆中的諸葛亮...暢想利用縱橫術遍幹諸侯,歷抵卿相。

趙蕤教給了李白雄心和抱負,但他本身是個科舉失敗者,教不來李白實作雄心和抱負的路徑。

很多時候,我們以為早立大誌是好事,殊不知,空洞的宏大敘事對一個少年來說百害而無益,他會因為「治國平天下」的執念而忘記具體的生活。

李白學成下山的前一晚,做了個夢,夢見自己化身【莊子】裏的大鵬,向著無邊無際的太空,扶搖直上九萬裏。

▲ 來源:舞台劇【李白】

理想有多豐滿,現實就有多骨感。

20歲的李白,先是去了當時的益州首府,就是今天的成都。

在成都,他偶遇了益州大都督府長史蘇颋。

蘇颋不僅是朝廷大員,更是文章巨擎,李白用自己寫的【明堂】【大獵】兩篇大賦求見,蘇颋給了他一個「天才英麗」的評語。

李白高興得不行,以為千裏馬下山就遇見了伯樂。

後來事實證明,蘇颋只是不願消磨後生銳氣,客氣敷衍而已。

當然,李白自己並不知道。

他告別蘇颋後就興致勃勃地遊覽了成都,登散花樓看金窗繡戶,斑斕生輝,還去了司馬相如的撫琴台,諸葛亮的武侯祠。

結果在成都流連了個把月,也沒等來蘇颋的舉薦,甚至連大都督府的門都沒能進去。

不甘心的李白,又去了渝州。

渝州刺史是位文壇泰山,李白照例將文作呈上,前邊是他擅長的詩詞歌賦,後邊一頓輸出濟蒼生安社稷的宏願。

只是這位刺史喜歡碑版文字,辭賦正書,對李白那些俗歌俚語很是反感,更聽不慣一個青年的好高騖遠,妄言社稷,三言兩語就把李白打發了。

換作一般人,打發也就算了,但李白不,他還特意回了人家一首詩:

「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裏,假令風歇時下來,猶能簸卻滄溟水。宣父猶能畏後生,丈夫未可輕年少。」

就是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莫欺少年窮的意思。

▲ 來源:紀錄片【李白】

其實,從這些細節都可以看出,李白的性格並不適合從政。

除了嘴狠人不狠外,基本的「使用者思維」也沒有。

你覺得你有才,只是你覺得,如果這個「才」不是對方需要的,就沒什麽價值。政治也好商業也好,本質還是價值互換。

說這段話,絕不是貶損李白,只是表達個客觀的看法。

我也十分欣賞李白的詩詞,他是個天生的藝術家,那些瀟灑飄逸的松弛感,別人學都學不來。但確實不太認同執著於自己不擅長的領域,非要與命運對抗的人生選擇。

有人說李白是背負家族使命,沒辦法。

不是他要求功名,是他的家族需要他求功名,否則他爹就不會拿出那麽多錢,供他四處遊歷幹謁。

我覺得這只是部份因素,更多還是蟄伏在李白性格裏,不蒸饅頭也得爭口氣的「要強」。

同樣背負江浙賀氏家族使命的賀知章,選擇就不一樣。

早早中舉的賀知章,按說完全可以趁年輕大幹一番,實作理想抱負。但在形勢不明的年代,楞是躲到37,才被武則天「抓」出來點了個狀元。

身為出類拔萃的新科狀元,絕對有資格參與武周王朝這場暗流湧動的豪賭。但人看都沒看一眼,跑去踏踏實實當太學博士,在虛頭巴腦的文官職位上甘之若飴,沒有半分「要強」,每天讀讀書搞搞學問,主打一個平平淡淡就是真。

▲ 來源:網路

各大實權派鬥得你死我活,賀同學表示,你們玩,血不要濺我身上就好,後來:

駱賓王與李敬業造勢策反,兵敗被殺;

律詩奠基人宋之問,因攀附張氏兄弟和武三思,被玄宗賜死桂林;

著名才女上官婉兒,因站隊附強權,終被李隆基斬於旗下;

......

只有賀同學,CEO換三任了,還在認真讀他的書,悠哉樂哉活到開元盛世。晚年被迫升了幾級,老頭郁悶得很,沒事就上點折子求退休,他是真想退休,恨不得趕緊遊山玩水寫寫田園詩,不負人間好光景。

▲ 來源:網路

反觀李白同學,終於有機會在一次宴會上與唐玄宗「一見鐘情」。

玄宗給他搞了個翰林供奉,這翰林供奉不是啥官職,更無品級,不在百官之列,其實就是借李白的麒麟之筆潤色鴻業,搞點歌功頌德的應制之作。

比如,暮春之時,興慶宮牡丹花開得好,玄宗貴妃同賞牡丹,李白的工作就是作【清平調詞】三首,最有名的金句,便是大家耳熟能詳的「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

▲ 來源:紀錄片【李白】

這翰林供奉雖沒啥權力,待遇還是很好滴,李白的吃穿度用全由皇宮支付,規格之高,連三品五品大臣看了都眼紅。

但就李白這「要強」的性子,怎麽能接受自己滿腹才華只為博貴妃一笑?於是終日買醉,正好那群朝廷重臣也早就看他不順眼,最後只好請辭還山。

說真的,李白一輩子渴望從政建功立業,但一輩子都沒搞懂政治是個啥玩意。

論政治智慧,他跟賀知章完全不在一個層級。

但人又不是非得在一棵樹上吊死,每個人都有適合自己的領域,論詩詞天賦,賀知章也比不上李白。

人啊,與其在不合適的路上「一生要強」,倒不如早早認清自我,順勢而為的選擇看起來是沒那麽「少年」,但接受自己又何嘗不是一種勇氣?

我接著跟女兒瞎叨叨~

還記得不,上次看完【長安三萬裏】,我說最喜歡【將進酒】,是作為讀者的「自私」,從李白角度,應該是他晚年那首【獨坐敬亭山】更好:

「眾鳥高飛盡,孤雲獨去閑;

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

你看,總算沒啥懷才不遇的哀怨了,只有自己和敬亭山,豁達了。

女兒翻了個白眼:

「玉真公主不是在敬亭山修道嘛。」

對哦,哈哈,這該死的「一生要強」。

如果你覺得今天文章不錯,可以點亮「 贊和在看 」讓我看見,下期「和千尋一起讀童書」準備解讀小朋友一定會喜歡的經典作品 【課外作業代寫公司】 ,歡迎來看~

文章封面: 舞台劇【李白】,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文章配圖: 采集於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