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聊聊對文化傳統的理解和對未來中國的期待,不忘與時俱進

2024-03-30文化

上周我們聊了那個「虛幻」的量子纏結和「被造的世界」,提到量子纏結和量子的雙縫幹涉告訴我們。 本周聊聊實在一點的,小編的每一篇周末聊都是當時聊的,當然,隨著事情的發展和時間的流逝,那時的聊天想法從現在的時候來看,不一定就是對的,都是有其局限性的。

先聊聊文化和傳統

每個時代有每個時代的文化和傳統,很多地球人的文化和傳統都已經消失在歲月當中,被塵沙所掩埋,如古埃及,巴比倫等可能是當年非常輝煌的文化,但現在其文化早已無影無蹤,除了一些金字塔墳墓還在……從這些歷史來看,文化和傳統是有其階段性和歷史性的。

圖:位於伊拉克的古巴比倫遺址

一段在當時覺得有意義的文化或傳統未必就能長遠流傳,或者說值得流傳, 每個時代都會出現與當時環境和時代所需相適應的文化,這都是和當時的地球人對當時的世界,事件和對天地自然的認識和理解是息息相關的,也和當時的統治階層想要的東東有關……但是不論哪種文化,從歷史來看,如果文化不順應天道,基本都是走不長遠的。很多歷史上的大國崛起,強大,最終又因不公義,順人欲而不順應天道和公義,失民心失德而終消亡在歷史的塵土中,除了世界各地,中國歷史上,就有很多的朝代經歷了這樣的演化。而順應天道和公義,與自然和睦的文化,追求真善美的文化,往往能長遠流傳…因為造物主喜歡公義和真善美的東西。

小編覺得,中國的傳統文化中,最順應天道的,最牛的或許算作古詩詞了, 從古詩詞中可以看到那個時代的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關系和所達到的和諧境界,意境,從意境中可以感受到當時人文氣息,而中國的這種歷史文化能流傳這麽久,和對天道,自然的理解與認識,以及對真善美的追求,無不息息相關…

圖:詩經,中國最早的愛情詩(說實在,這首詩讓小編想起聖經中所羅門的雅歌,也是愛情詩歌)

除了文化,小編認為信仰也應該屬於文化的一方面,那中國最早的信仰是什麽呢? 是佛嗎?不是,佛教是公元後的西漢(公元60年左右)才從西域傳入當時的中原的,而西域佛教的由來則來自印度或尼泊爾一帶,佛教中的佛祖更是來自於尼泊爾的貴室釋迦牟尼。所以站在歷史上看,佛教不屬於源自中國本土的文化信仰,只是在當時中國的統治階層的支持之下,才慢慢在中原紮根生長,而很多中國的後代都認為佛教是自己本國的傳統信仰,傳統文化……可見信仰如果能為我所用,也是不管她來自哪裏的。

如果從歷史上看,小編認為道家和儒家文化更應該算是中國本土的信仰, 道家起源於老子,老子生活在公元前570年的時代,比佛教傳入中國早了將近600多年。而儒家文化的孔子,也和道家的老子所處的時代差不多。道家的思想追求無為而治,天人合一,順應天道,與自然和諧相處,這在道德經中可見端倪,其智慧是深刻的。比如其中一種治理思想:「治大國若烹小鮮」:治理大的國家就好像煎小魚那樣,也就是說領導者不可亂加幹擾,要按照火候來照料,絕不可以還不到時候就亂翻亂攪,把小魚都攪糊了。還有往期周末聊中提到的老子【道德經】中對天道人道的深刻領悟:天之道,損有余而補不足,人之道,損不足以奉有余。說實在,道家的思想智慧深刻入骨髓。

而孔子儒家的思想則追求禮義智信,追求中庸,和諧和平,說實在 ,這兩家的思想如果合起來,道儒所追求的合起來那麽就和【聖經】當中所追求的幾乎是一致的,聖經追求智慧和聰明真理,同時又講公義,憐憫和平與愛(其本質有點類似於聰明智慧的跑在前面領頭,但是又不丟掉公義,憐憫和愛,這和中國的先富帶後富,共奔富裕路子很像)。

但是很不幸,道家和儒家在中國歷史上的發展並沒有融合,在封建時代,儒家文化幾乎占了大頭, 使得道家在歷史上並沒有占據更長的歷史時光,智慧並沒有廣泛深刻的傳播,不然現在的中國可能又是另外一番模樣。而儒家文化的影響則是深刻的,儒家的禮等大大的束縛了人的思想發展,禮儀建制,等級觀念深入人心,讓人的思想失去了活性。當然,在封建時代,對於統治者而言, 乖乖聽人話 才是最重要的,普通百姓也形成了一種「怕事」的思想觀,中國缺乏「不聽話」的人,這導致近代科學史上中國閉關鎖國,又缺乏創新的人才和創新的思維文化,而遵循傳統和繼承傳統觀念,成了這個那時國家的大頭。

而同時代的歐美國家和猶太人族群以聖經為信仰形成的社會氛圍,則漸漸形成了以公義為基礎建立的法律,人人平等,以愛和憐憫為基礎形成社會福利慈善制度,以追求知識智慧和聰明形成了對自然科學等的追求,以敬畏「上帝」(造物主)為行為準則,同時也開啟了大規模的殖民或稱「解放壓迫,釋放自由」的開疆擴土運動,因為在聖經舊約中,將不信聖經的人視為外邦人,屬於不敬畏上帝的人,自大的人,此類人一般屬於不一樣價值觀的人……這也是西方人很多認為中國無信仰無敬畏的原因,也是價值觀不一樣的原因之一。

不過說實在的,現在很多當年被殖民的國家依舊和殖民母國保持著相對友好的關系, 反而沒有那種被壓迫的「仇恨」,這種文化輸出倒是耐人尋味……如果從更長遠的歷史看,世界史的演變會成這樣,科學和知識會更多的在西方,讓西方成為殖民他國的人,這或許也是有原因的。試想,如果把儒家文化放到西方去,而不是聖經的文化,那麽現在的西方可能就是另外一番模樣了,整個世界史也將被覆寫,而如果當時把聖經文化放到中國,那麽現在的中國可能又是另外一番模樣了……在小編看來,現在的西方文化需要儒家文化來融入,因為西方已經變得鋒芒畢露,遠離聖經倡導的憐憫和慈愛,而現在的中國文化,則需要聖經的文化引導,因為儒家文化影響太深,等級的思想束縛還在隱性影響。

在小編看來,儒家文化的氛圍是阻礙中國創新性人才出現的原因,也是阻礙中國法治發展的原因,因為儒家講究中庸,凡事按照人情世故論斷,以和為貴, 而且儒家是從封建社會遺留下來的,具有其原本就帶有的強烈的等級思想。在小編看來,現階段的中國更需要類似聖經那種追求智慧知識以及公義,愛和憐憫的社會氛圍,等這種氛圍形成了堅固的基礎後,再來融合儒家文化發展,當社會上大家都富有個性和創新精神後,再來講儒家文化,讓大家來為社會的發展需要相協調而服務。

而現在,中國需要從儒家文化的傳統土壤中漸漸形成追求智慧知識和大膽創新的富有個性的氛圍,如果沒有好的指引,路途是漫長的,而且需要一代代被儒家文化深刻影響的人離開之後,社會才會有新鮮的氛圍形成,不會受到老一代的阻力。有些留學歸來的學子帶回了先進的知識或技術,但是中國的老土壤上卻缺乏足夠的氛圍和土壤來留住這樣的人才,或讓這樣的技術或知識在土壤裏形成一片樹林。而在歐美國家,這樣的先進和技術則有相應的配套和土壤來讓其快速繁衍,從而帶動「草木」生長,形成一個生態圈,在小編看來,其根本還是因為文化的氛圍的不同。

現在的中國已經不是傳統的中國了,需與時俱進,未來的世界是充滿科學探索的,充滿知識智慧的,可 以道家為治理智慧,以聖經的公義,愛和憐憫及對知識智慧的追求為社會氛圍。為什麽西方的聖經文化能普遍廣傳並根深蒂固下來,就是因為他們靈魂裏有敬畏「上帝」的心,每個周日都要去教堂接受警醒的教導(當然現在去的人少了,所以在走下坡路),而在中國,幾乎沒有每周固定的信仰教導和心靈救贖課,在小編看來,社會的人文如果要更美好,心靈要更美好,當代的中國需要這樣的每周一次的心靈救贖和學習課堂。

治心也需「中西」結合

中國可以從地方試點,大膽改革,開拓新的社會氛圍,將西方好的文化融入東方文化之中,西文中用,中西結合, 讓未來的中國社會形成公義,愛和憐憫及追求知識智慧的土壤,在這樣的土壤中,慢慢的走向共產主義,就像小編之前聊的那樣,共產主義的本質也是聖經當中提到的和平的愛的世界,沒有愛己及人做心靈的基礎,光靠物質社會是不可能實作的。

中國人在過去戰爭時期為什麽能愛己及人,是因為當時的百姓普遍希望建立一個美好和平的國度,大家願意為之奮鬥甚至獻出生命,都是為了讓下一代人過得更好。

與時俱進,實事求是,這是中國在文化層面需要去思考的,你希望給自己的下一代人留下什麽樣的文化氛圍,留下什麽樣的社會?西方的社會現在變得越來越遠離聖經公義和愛的引導,變得以人欲和選票為基礎,所以其路是走下坡的。

小編覺得,還可以試點在某些發達地區省份實施中英文基礎教育,作為國際通用語言的英語,也可以定為中國的官方語言, 這樣對未來中國人才走向世界融入世界也是非常有意義,未來的中國是科技大國,生產和文化大國,萬國朝拜的大國,需要國際市場和擁有國際視野的人才,而且中國的英文社會氛圍,也更能方便外來投資者的融入和生活及長期發展,這對吸引外來資金,進入中國的股市和金融系統都是非常有意義的, 試想如果你是歐洲人或南非人,你一句中文都不會,連中國的社會情況,法律情況和氛圍都不知道,你敢把你的錢大量投進去中國股市嗎?俺是不敢噢!

窮則思變,變則通, 站在深入全球化的角度來看,中國的內部需要做出大膽的變革,才能為外來投資,外來資金還有外來技術和人才在中國生根發芽打下基礎。

美國等國之所以能吸引大量外來資金和人才,一方面是因為英文社會氛圍 ,作為官方語言的國際語言,大家都能看得清,看得懂,所以大家敢把錢投進去,加上有聖經發源形成的公義的法律基礎和聖經引導形成的人人平等,愛與憐憫,追求知識智慧的人文基礎,所以她能吸引世界各地的人才,而人才的到來,則進一步推進社會的進步和永續發展。

經濟全球化必定要同時帶動語言全球化,文化全球化和人文全球化的流通, 這種底層文化的流通和聯結,才能反過來促進經濟,金融領域的流通和聯結,當然,依然要保持一黨專政,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因為這一過程中必然會有破壞的力量來破壞,之前全球化香港的就是個例子,但你不能看到香港那樣就舉步不前,而是要大膽改革邁進,做好預防措施。

小編認為,未來的中國,應該是一個人人都會講英語,人人都能講中文,大家愛好研究科技,喜歡追求知識智慧,到 處都是中英文的標識標誌,而外國人喜歡來中國定居遊覽,投資,同時也能方便的進出教堂做禮拜的國家……未來的中國是一個包容性的中國,大家都喜歡中國,愛中國,大家都喜好和平,不管道家,儒家,佛教和基督教等信仰的教會都自由發展,百花齊放。

如果穿梭到未來,你會看到一個中東的人,或者歐洲的白人,或者非洲的黑人,在中國可以方便的吃小吃或旅遊或轉移國外的錢到中國投資,也可以開心的慶祝聖誕節,或開心的過自己信仰的節日……當然,還是要一直保持中國共產黨執政,還是要法律公義引導和監督,還是要社會公義。

最後說一下,語言其實是一種工具,和文字一樣,目的都是為了文化的傳播和思想知識的傳播和資訊從傳播,所以不要認為英語是外來的就排斥,西方社會為中國發展全球化打下了語言的基礎,與其讓全世界來學中文,不如自己學英文,然後聯系全世界,中國只要接入這套系統,便能為我所用,西為中用。

祝願中國越來越公義,越來越美好,願社會有更多真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