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炳生母為嘉靖帝的乳母,他從小和嘉靖熟悉
陸烜(公元1737—1799年),浙江平湖人,清代乾隆年間的藏書家、書畫家、校勘家。
浙江平湖陸家,本是名門望族。明代的唯一一位三公(太師、太傅、太保)兼任三孤(少師、少傅、少保)的官員。陸炳,便出自該家族。
陸炳生母為嘉靖帝的乳母,他從小和嘉靖熟悉,而且,在火災中救過其性命,所以,嘉靖帝對他十分信任;康熙年間,禮部侍郎陸葇和理學儒臣陸隴其,也均出自該家族。
陸煊十幾歲時,曾經考中過秀才,後到杭州參加鄉試,不幸,名落孫山,從此便放棄科舉仕途,歸隱田園。他變賣家產,購買了許多書、畫、琴、棋,在家著書立說。
陸烜隱居在胥山的邱為裏(今屬無錫市濱湖區)。胥山,據說是春秋吳國伍子胥伐越紮營之處。他把胥山當成當年陶淵明隱居的柴桑和王維隱居的終南山輞川,在寓所的周邊種植了許多梅花,所以,陸烜又自號為「梅谷」。
陸烜的隱居,不是因為對現實不滿,也非逃避亂世,而是一種自我價值的選擇,換言之,他喜歡過田園生活,喜歡被人稱之為隱士。
陸烜的主要作品有:【巢雲子傳】【人參譜】【梅谷文稿】【梅谷偶得】【夢影詞】和【春雨樓集】。他還刊印了【奇晉齋叢書】,該書共有16種之多,多為唐代至明末各家短篇雜著,包括筆記、詩話、題跋、遊記等。
陸烜寫書很快,可謂是一揮而就。一段時間,他得了心悸病,郎中對他說,需要人參熬湯。東北人參比珠寶還貴,但陸烜吃得起。他在服藥的同時,搜查了一百多種書籍,其中,包括【池北偶談】、【居易錄】、【香祖筆記】、【古夫於亭雜錄】、【分甘余話】等。他邊閱讀邊摘抄,對資料稍微進行整理之後,分為釋名、原產、性味、方療、故實和詩文等方面進行論述。不到十天便寫成【人參譜】這本書,全書共一萬八千多字。書寫好之後,他的心悸病也好了。
陸烜還善於繪畫,生前畫了許多畫,遺憾的是,他逝世後,大多散失了。
陸烜還是著名的圖書校勘專家,康熙年間的禮部侍郎沈荃任浙江杭州敷文書院講席時,聘請他采錄遺書。他校勘各種書籍,成績突出。
陸烜除了藏書豐富和學識淵博,還善於保護古籍。
他認為,校對書籍用雌黃(三硫化二砷)最好。因為,刀刮水洗則易傷害紙張;用紙貼上則易脫落;用白粉塗抹則易淹沒字跡,而且要塗抹好幾遍;而用雌黃漿塗抹,一塗便淹沒了字跡,且不會脫色。他認為,修補古籍要在漿糊中添加白芨粉,這樣可以經久不脫落。他說自己曾經買到了宋代余靖的【武溪集】、趙璘的【因話錄】、施彥執的【北窗炙棵】等書,皆為明朝藏書家毛晉的舊藏,裝訂也算精美,但在破損接尾處大多脫落了,這都是因為未用白芨的緣故。
陸烜發明了用皂角子仁水保存古代字畫的方法。他認為,古代名家墨跡,不論是紙質的還是絹帛的,年代久了,都會起毛、生浮絨,紙質書畫起毛尤其嚴重。他曾經收藏了一幅王羲之的【二謝帖】麻紙真跡,發現起毛如蠶繭,最後用皂角子仁稠水修補了,晾幹之後,該真跡光潔如銅鏡。具體操作方法是:上下截齊後,把兩版夾定,用繩子紮緊,用白沙打字畫令其光滑,再用褐布輕拭掉紙塵,最後用皂角子仁稠水粘上,快速解開版,輕翻一過,從此之後,該古字畫就不會起毛了。上了皂角子仁後,如果想讓古字畫更加華麗,則上金箔一次,具體辦法如灑金箋;如果希望其更加美麗高雅,則上雲母粉一次。
他主張對紙張進行「潢」。他認為,書畫容易破損,所以,要裝裱;書畫容易被書蟲蛀壞,所以要「潢」。所謂「潢」,就是用黃柏樹汁浸染紙張。因此,古人的書畫都帶黃色,那是因為都「潢」過。
他發明了用雲母薄片鉤摹古人書法作品的方法。他認為,鉤摹古人書法作品,一般的方法有兩種:第一種是,硬黃法,即用硬黃紙臨摹,硬黃紙以黃柏樹汁和蠟塗染,質堅韌而瑩澈透明,便於臨摹古人書法作品;第二種是,向拓法,將古人書法作品貼在窗戶上,用白紙覆在上面,就明處勾勒出原筆畫,再以濃墨填充。而有些書法作品,因為字跡模糊不清,用硬黃法無法臨摹,用向拓法又有可能導致真跡的紙張潰爛而不敢揭背紙。所以,他首創用雲母薄片(類似薄玻璃)映取,纖毫不爽。
(本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