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馬上評|當文學走進直播

2024-02-29文化

余華、蘇童、程永新在「與輝同行」直播間。

2月28日晚,由余華、蘇童攜手董宇輝的【收獲】專場直播獲得1.7億個贊,最高即時線上超48萬人。截至次日零點,2024年【收獲】全年雜誌與2024年【收獲長篇小說】,在4個小時內分別售出7.32萬套和1.5萬套,成交金額1468萬元。因為聊得過於熱烈和投入,原定一個小時的直播還「拖」到了兩個半小時。

這無疑是一場屬於文學的「盛會」,尤其對近年來訂閱使用者不斷減少的嚴肅文學雜誌來說,這更是一個振奮人心的好訊息。

這更是一場屬於直播的「勝利」。有網友就提出:那些沖著董宇輝而來的粉絲,在【收獲】到手後,會認真閱讀嗎?按照這個趨勢,是不是每一本文學雜誌都必須來一趟直播間?由此引出的文學與直播、文學與大眾以及內容產業在互聯網時代的永續發展等一系列問題,確實值得探討。

就在一個多月前,【人民文學】與梁曉聲、蔡崇達在董宇輝直播間裏賣出近100萬冊,2024年全年訂閱達到8.26萬套,成交金額1785萬。事實證明,文學與直播當然是可以相容的,正如【收獲】主編程永新所言,只要能夠把文學好作品、好作家真正送到讀者手中,「那我們就有必要去嘗試」。

但【收獲】和【人民文學】都是頭部文學雜誌,來到直播間的余華、蘇童、梁曉聲等也都是能在中國文學史上留名的頭部作家,那麽,更多的作家、作品以及嚴肅文學雜誌該怎麽辦?確實,如果讓大家排著隊上董宇輝的直播間,恐怕是不現實的。

這恰恰說明,文學直播需要董宇輝,但不能只依靠董宇輝;文學可以走進直播間,但不能只有直播間。就像幾位作家在直播中談到的,中國老中青三代的文學讀者規模其實是驚人的,「等待我們用各種方式去走近」。

應該看到,近年來嚴肅文學一直在嘗試走進大眾、親近大眾。比如,余華、莫言等作家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趣事已經成了網路空間裏的熱梗,他們對寫作、人生的不少感悟也已經成了網友們念念不忘的金句。這些從前看似有些「神秘」「高深」的大作家,正在不斷拉近自己與年輕人的距離。

從書桌走向直播間,正是中國當代文學勇於擁抱時代,擁抱變化的縮影。還記得,去年春寒料峭的三月,許多年輕人連夜排隊,甚至把寢室裏的被褥拿出來取暖,只為獲得「現實與傳奇:王安憶余華對談」活動的一張入場券。

文學確實在接受時代的沖擊,但只要人們還在關心文字背後的現實生活,還在追尋文學承載的人生意義,文學就不會缺少讀者。關鍵的問題在於,如何透過更豐富多元、更適應時代的方式去接近他們。就此而言,我們還需要更多「董宇輝的直播間」。

文學走進直播間,也反映出互聯網時代的一個鮮明特點:酒香也怕巷子深。比如,昨晚董宇輝再度談及遲子建長篇【額爾古納河右岸】,這部小說此前在他的推薦下,4個月內售出71萬冊,相當於小說2005年首版後17年銷量的總和。梁曉聲說,董宇輝有一種能力,他能把一部文學作品的迷人之處用最直白樸素的話傳達出來。

另一方面,既然選擇走進直播間,也就意味著「文學產品」必須直接接受消費者的檢驗。【收獲】的底氣來自【茶館】【人生】【活著】【額爾古納河右岸】【黃雀記】【繁花】,【人民文學】的底氣來自【哥德巴哈猜想】【喬廠長上任記】【紅高粱】【一句頂一萬句】【推拿】【風聲】,余華、蘇童、梁曉聲等作家當然也擁有充足的底氣和自信。那麽,更多作家和作品是否具備這樣的底氣?

互聯網時代,智慧和知識早已不再具有壟斷性,今天的文學讀者可能不比任何一位作家、評論家水平低,甚至有時候可能更廣博。這就要求作家在寫作中更深刻、生動地反映這個時代,不斷反思、改進自己的創作。

說到底,想要讓當代文學創作或者說廣義上的內容生產得到大眾的認可,本質上需要的並不一定是直播間,而是能與更多受眾產生密切關聯的作品。進而言之,當下不斷遭遇人工智慧技術沖擊的內容產業,也不能不思考:作為內容的生產者,我們究竟有哪些地方是無法被機器與技術超越的?

在任何時代,文學都首先是「人學」。比起精密的計算、符碼的編程,我們更需要堅守對「人」的理解與信仰,保持對他人的關心與關愛,這是再先進的技術也無法表達的情感。董宇輝就說過,在他生活的至暗時刻,【平凡的世界】是讓人喘息的,是能救人命的。

就此而言,當文學走進網路,當文學雜誌走進直播間,我們更加懂得,「打動人心」才是這個時代真正的流量入口與連結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