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上海頂流地標建築,為何竟會沈降1.9公尺?

2024-02-11文化

這是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上海第一高樓,曾經的中蘇友好大廈,如今的上海展覽中心。連同頂部巨大的五角星,這棟大樓總共高110.4公尺,並且在它建成的年代,上海還有個不成文的規定,就是所有建築都不得高過這顆星。

上海展覽中心的所在地,曾是上海灘首富哈同於1910年建造的愛儷園,慈禧太後、孫中山、徐誌摩等人都到園內參加過活動,著名畫家徐悲鴻也在園中居住過一段時間。只可惜後來伴隨著哈同夫婦的去世以及太平洋戰爭的爆發,昔日上海景致最佳的私人花園之冠,竟淪為了一片無人打理的廢墟。1953年,中國和蘇聯決定在北京、上海、武漢分別建造一座中蘇友好大廈,這座傳奇花園便因為位置被選中、而迎來了命運的轉折點!

大廈的設計師裏有3名蘇聯專家,分別為結構工程師郭赫曼和建築師安德烈耶夫夫婦。1954年4月中旬,在上海市舉辦的招待宴上,郭赫曼酒後吐豪言:「工程5月1日就開工」!於是這個訊息立刻震驚了全場、並登上了報紙頭條。第二天酒醒後,郭赫曼本人也很震驚,然後他緊急告知了身在北京的安德烈耶夫,並在之後被迫上演了一出「7天出圖、20天內開工」的工程奇跡!

因為時間緊、任務重,整座大廈是邊設計邊施工的,還大膽采用了許多創新型舉措。當時中國建築師寫的【向蘇聯專家學習的體會】裏提到,因為上海是軟土地基,所以造高樓一般都得打樁,但蘇聯專家認為只要讓建築均勻地沈降就行,所以中蘇友好大廈沒有打一根樁,而是用鋼筋混凝土在底部澆出了一個「箱型基礎」,再在上面蓋樓。但1955年大廈建成後不久,還是出現了不均勻的沈降,所幸1957年郭赫曼檢視現場後,表示問題不大、等沈降穩定後再進行大修就行。

1968年,這棟大廈改名為了上海展覽館,1984年又再次改名為上海展覽中心,而在2001年修繕前,上海展覽中心的箱型基礎,最大沈降也已經達到了1.9公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