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聞客戶端 記者 趙茜
「自古以來西湖的概念不僅包含水體,還有西湖周邊的群山,這些美景背後,是上千年的文化積澱。」9月7日,錢塘區高教東公園錢塘書房,杭州歷史學會副秘書長、旅遊專家謝喜做客錢報讀書會,帶觀眾體驗了一把「穿越式citywalk」。
謝喜從事文化旅遊工作已經有30年,多年來,從8000年前的跨湖橋遺址到5000年前的良渚古城遺址,從距今2000年的古樂城堡遺址到1000年前的吳越國文化遺址,再到100年前中國共產黨帶領杭州人民投身於民族復興的偉大事業,他和團隊成員一直堅持走讀,以「文化+旅遊」的形式,將散落在杭州各地的遺址遺跡整理成冊,串珠式呈現不同主題的走讀講座、非遺體驗。
這天,他從杭州西湖說起,將歷史滄桑和城市回憶緩緩鋪陳,帶我們走進塵封於史料中,卻依舊栩栩如生的西湖。
西湖。圖片來源:新華社
何為西湖?是水?是景?還是一種意向?人們答案各不相同。
在謝喜眼中,西湖代表一種文化積澱,這裏不僅有風花雪月,還有兒女情長和文人風骨,「在秦人眼中,錢塘蘇小是鄉親,他們欣賞到的是‘風情’;在文人眼中,疏影橫斜水清淺,他們看到的是‘風流’;在士人眼中,西湖則是‘青山有幸埋忠骨’,他們看到的是風骨,無數壯懷激烈的英雄長眠於青山碧水間,將這汪碧水映襯得高潔、脫俗。」
說起風骨,謝喜想到了「西湖三傑」和「辛亥三傑」的故事:「‘西湖三傑’是哪三傑?以精忠報國名傳千古的抗金名將嶽飛、以清白之身力挽狂瀾的忠臣於謙、大義凜然的抗清英雄張煌言,他們的忠骨埋葬在西湖青山之中。除了‘西湖三傑’,還有號為‘辛亥三傑’的徐錫麟、陶成章和秋瑾。徐錫麟因成功刺殺安徽巡撫恩銘而壯烈犧牲,陶成章為浙江光復奔波,最終被刺殺,秋瑾則是中國近代史上第一位為民族民主革命流血的女革命家,被譽為‘鑒湖女俠’,同樣埋骨於西湖的青山綠水之間。」
錢報讀書會現場。圖片來源:曉風書屋
千年轉瞬即逝,忠魂與歷史皆已化為塵沙,消散於風中,但穿行於溫婉如水的杭州,還是能感受到一種詩性的風流,窺探到隱藏在街頭巷尾的王朝威嚴。
在謝喜娓娓講述中,我們「穿越」回了一個特別的日子:
千年前10月中旬,皇帝在清晨五更時出發,乘坐玉輦從中山路的禦街經過官橋,左轉至景靈宮進行祭拜,皇帝先行離開,第二天皇後再前往,因此這條街在當時除了祭祀外並無其他用途,它之所以被稱為「禦街」,是因為這是皇帝祭祀的必經之路。
由於禦街遺址坑裏的香糕磚在長時間濕潤後會變得濕滑,據歷史記載和考證,皇帝和皇後若在黃梅天出行,需要從南向北走數小時,在祭拜先皇先後的前一天,後勤部門會在這條街上撒上黃沙以防滑,這便是「黃道吉日」一詞的由來,意指皇帝和皇後選擇吉日祭拜先祖。
南宋禦街。圖片來源:新華社
而要追溯「禦街」的歷史,則需要回到五代十國時期。
「考古工作人員在中山中路112號坑的南宋遺址陳列館進行了考古確認,發現這條街的歷史層層疊加,從五代十國、北宋、南宋、元朝,直至明清時期,共和國時期的變化尤為明顯。」謝喜笑著說,南宋禦街遺址坑就在他辦公室斜對面,很多人以為是臭水溝就會繞開。
謝喜還說,想知道杭州的特色,就得去中山路和南宋禦街,作為古城臨安的中軸線,這裏象征皇權的輝煌,也描繪著遊人對昔日宋都繁華景象的無限遐想。當然,中軸線上的太廟、八卦田遺址和景靈宮也不容錯過,「封建統治者非常重視禮儀,尤其是祭祀天地和祖先的儀式,南宋初建時,宋高宗連皇宮都沒建好,就優先建立了太廟,用來供奉歷代先皇的神祖牌位,舉行國家祭祀活動。還有八卦田遺址,傳說是南宋時期皇帝為祭天設立的農田。在這條中軸線上,還有景靈宮,即現在的杭十四中所在地,這裏曾是皇帝的家廟,供奉著歷代先皇和先後的塑像。這些遺址,都體現出皇權的神聖性和對祖先的敬仰,不僅是歷史的見證,也是我們今天城市文化的重要組成部份。」
南宋禦街。圖片來源:新華社
不知道如今穿梭於南宋禦街的遊人是否還知曉這段千年前的歷史,但透過「流水繞古街,小橋連老鋪,清池圍舊宅」的熱鬧街道,總會在不經意間與歷史對視,觸碰南宋真實的生活痕跡。
到這,就不得不提一個特殊的人物——世界級建築大師王澍先生。
謝喜回憶,2008年「中山路綜合保護與有機更新工程」啟動時,王澍擔任計畫總設計師,他帶領團隊花費半年多時間進行考證調研,從鼓樓開始,對鳳凰寺一公裏範圍內的南宋禦街進行了經典場景的道路更新改造。「改造這條街的宗旨是「新舊夾雜,和而不同」,意味著在保留老建築的同時融入新元素,王澍改造計劃包括建造有縱深的城市古街,恢復了坊墻功能,打通了街巷,還在街道上放置了代表宋代文人精神的巨石。為什麽要放這塊石頭?石頭雖然質樸,但它具有生命,故宮博物院展示的南宋時期的【溪山行旅圖】和【早春圖】等名畫,常常描繪出一種意境:在廣闊的空間中,一塊巨大的石頭突兀而出,石上有小人或登高望遠,或品茗,或彈奏古琴,展現出超脫世俗的高遠之意。王朔希望來這裏的客人能擁有相同意境。此外,他還結合江南水鄉的特色,恢復了禦街的完整形制,包括禦道、禦溝以及兩旁的商鋪和別墅,不僅讓遊客能夠體驗到杭州的歷史和文化,也讓當地居民能夠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藝術和文化的氛圍。」
錢報讀書會現場。圖片來源:曉風書屋
從情懷風骨到人文境界,從悠悠古城到繁華都市,杭州的山水風韻、煙火人情,就這樣被融入一磚一瓦,成為城市的「個性」,永遠留在了歷史的風景裏,與無數人擦肩,再悄然「重生」,形成新的城市記憶。
「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