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王昌齡將一個淒美的典故寫成一首千古絕唱,讀完心中久久不能平靜

2023-12-04文化

王昌齡,這位漢族大詩人,生於公元698年,終於757年,字少伯。

他的身世有些曲折,早年在家鄉太原過著半耕半讀的生活,生活較為貧困。

然而,他並沒有被困境打倒,而是勇敢地踏上了漫遊之路。



開元十五年左右,王昌齡離開了家鄉,或許是想要尋找新的靈感和體驗。

他遊歷了西北各地,領略了各地的風土人情,欣賞了無數美麗的風景。

在這段旅程中,他也沒有忘記學習,據說他還曾到嵩山學道,感受了3年的道家隱居式生活。



王昌齡是一位不可多得的詩人,其中,他將一個淒美的典故寫成一首千古絕唱,讀完心中久久不能平靜。

這是一首借詠漢代班婕妤和合歡扇的故事來抒寫閨怨的絕唱。

詩中寫道:

長信怨


奉帚平明金殿開,暫收豐色下深宮。


須知秋葉隨風轉,不向東陵夢裏歸。

漢成帝時,班婕妤美而才,深受寵信,後來受趙奇比讒害,失寵後退居長信宮。

婕妤為自保,把自己所受的屈辱痛苦寫入詩歌,以此警醒後人。


王昌齡這首詩,也是以班婕妤的故事為切入點,但與別的詩人不同,他不是把關註的目光放在班婕妤的悲慘結局上,而是獨出心裁地把關註的目光放在班婕妤對秋扇的態度上。

譯文:

清晨金殿初開,就手持掃帚開始打掃,只是暫時收拾起宮中美女身上的豐韻,把她們從深宮放逐出去。

要知道秋風一到,那金黃的落葉就會隨風飄散,絕不會返回向東陵後妃們的夢裏歸去。

賞析:

這首宮怨詩是借詠漢班婕妤而慨嘆宮女失寵之怨的。

詩中的金殿、玉階、珠簾、熏籠等物品都是宮中特有的,用以點明婕妤的身份。

同時,詩人以物比人,將物與人比照起來寫。人因物而顯,物因人而活,彼此呼應,意味深長。

詩的後兩句尤為深刻:須知秋葉隨風轉,不向東陵夢裏歸。

婕妤被逐出深宮,秋來還守著虛幌的長信之門,只有那暗中飛去的寒鴉才是她的知音,因為寒鴉的歸宿尚在長信宮中。

然而寒鴉卻不能與她互通心曲。

婕妤以蓬蓬的秋草和西風中的孤燈自比,慨嘆自己的孤寂淒涼和紅顏薄命。

小編末語:

在王昌齡的這首詩中,「暫收豐色下深宮」,描述了班婕妤從得寵到失寵的轉變,她退居長信宮,像秋天的扇子一樣,被暫時收起。

然而,她並非真的失去了寵愛,而是選擇了主動隱退,這與後面兩句「須知秋葉隨風轉,不向東陵夢裏歸」相呼應。


班婕妤對秋扇的態度是:「須知秋葉隨風轉」,她告訴秋扇,不必去追隨她這種不祥的命運。而「不向東陵夢裏歸」,則是以秋扇自比,表明她並不因為失寵而向班婕妤那種命運屈服。

王昌齡將班婕妤的故事與秋扇的命運聯系起來,以此寄托自己的感慨和思考。這種獨特的構思和精巧的筆法,使得這首詩成為千古絕唱,讀完之後讓人心中久久不能平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