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白居易冬夜裏寫下的一首夜雪詩,全詩通俗易懂,卻風靡了1000多年

2023-12-07文化

冬日,搖落了繁華,蕭瑟了生命,寂寥了山水,蒼白了語言。

靜坐窗前,看雪落人間,穿庭弄樹;聽風吹落葉,雪敲寒竹,清淺了時光,驚艷了流年。

1000多年前的一個冬夜,45歲的白居易,時任江州司馬。

當時因上書論宰相遇刺事被貶江州,在寒冷寂靜的深夜中,白居易看見窗外積雪有感而發,心中孤寂之情愈發濃烈,寫下了這首【夜雪】。

【夜雪】

白居易 〔唐代〕

已訝衾枕冷,復見窗戶明。

夜深知雪重,時聞折竹聲。

這首詩的大意是:

寒冬之夜,已經入眠的詩人突然被驚醒,他立刻感到涼氣逼人;回眸望去,窗前一片光明。是天亮了嗎?

不,那冰冷的衾枕和窗外的白色分明提醒他:下雪了。你聽,那不時傳來的聲響,不正是大雪壓斷嫩竹的聲音嗎?

全詩只有短短的四句,讀起來就似乎是聽作者話家常。可是你細細回味,就可以發現,詩人並沒有對這場大雪作過多的描述,而是著重對自我感覺變化的體察,整首詩正是記錄了這個體察的過程。

詩人首先是感到是寒意,然後就看到白色,最後又聽到折竹之聲,這時詩人才知雪意已深。詩人用十分簡潔的語言概括細微的感覺過程,五官並用,緊扣詩題,生動之處,令人有身臨其境之感。

「已訝衾枕冷」 ,「冷」字不僅點出了雪的存在,而且還暗示了雪很大,因為初落雪時,氣溫不會驟降,才會加重空氣中的嚴寒。這裏已感衾冷,足見落雪已多時。

不僅「冷」是寫雪,「訝」也是在寫雪,詩人起初渾然不覺,待寒冷襲來才忽然醒悟,皆因雪落地無聲。此句扣題很緊,感到「衾枕冷」說明夜來人已擁衾而臥,從而說明是「夜雪」。

「復見窗戶明」 ,從視覺的角度進一步寫夜雪。夜深卻見窗明,足以說明雪下了多時,已積得很深,以至於反光到窗紙上。以上全用側面烘托,句句寫人,卻處處見出夜雪。

「夜深知雪重,時聞折竹聲」, 這裏仍用側面描寫,透過竹子被壓斷的描寫來反襯風雪的猛烈,詩人有意選取「折竹」這一細節,托出「重」字,別有情致。點出了夜雪下的時間已經很長,不露痕跡地道出屋內之人深覺寒冷的心情。

這不只為了「衾枕冷」而已,同時也傳達出詩人謫居江州時心情的孤寂。由於詩人是懷著真情實感抒寫自己獨特的感受,才使得這首【夜雪】獨具一格,詩意含蓄,韻味悠長。

全詩布局井然,層層推進,從感覺,視覺,知覺,聽覺四個層次敘寫,短短四句,不知所起又不知所終的「夜雪」便躍然紙上,韻味悠長。這首小詩充分體現了詩人通俗易懂、明白曉暢的語言特色。

全詩詩境平易,渾成熨貼,無一點安排痕跡也不假纖巧雕琢,這正體現白居易詩歌一貫的風格。